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中国音乐在历史上的传播与交流,在认识上,首先应从更宽的角度把握“多民族、大一统”这一基本历史文化特征,确定完整的“中华民族音乐”概念。本文的论述,涉及到中国音乐历史上传播、交流具有的“内外兼具”、“东西南北、共生共荣”特点,从“共生文化系统”的角度,分析在传播、交流中形成的“两大流向”及其特征:先西而后东的外部特征;由北而南、由南而北的内部特征。对于近代在中西音乐的传播、交流中形成的“双文化”现象,笔者一直主张文化建设是一种主动选择,无论是世纪初还是世纪末的今日,如何作出新的文化上的主动选择,都将影响到新世纪中国音乐的发展道路。

  • 标签: 中华民族音乐 共生文化系统 “双文化” 主动选择
  • 简介:<正>中国古代的音乐史料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文献记载,一类为考古资料,一类为社会调查资料。后两类比较可靠。但我们研究音乐史,总不能离开文献记载,它主要保存在古书里。古书中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古书出于后人的伪造,如《周礼》不能反映西周音乐发展的状况,《穆天子传》不能反映周穆王的音乐活动。有些古书已残缺不全,曾经后人增补。有些古书对事实记载有错误和混乱的情况。有些古书因长期流传,文字有讹误、脱漏、颠倒或增衍的情况。历代文学作品中多有描写音乐之处,由于作家根据本人耳闻

  • 标签: 文字 中国古代音乐史 王维 魏晋 音乐史料 文献记载
  • 简介:独坛琴,顾名思义就是只有一根弦的弹拨乐器,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活化石级的乐器。来源于少数民族中京族的一种民间乐器。由于它一根弦的特点,演奏出的音乐具有微分音的特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爵乐特质。

  • 标签: 中国乐器 独弦琴 活化石 弹拨乐器 民族乐器 少数民族
  • 简介:仓洋嘉错:又译仓央嘉措,全名为罗桑仁·仓洋嘉错,藏族人。公元1696年为西藏六世达赖喇嘛,为历代达赖喇嘛中博学者之一。所作诗歌共约六十首,收入《仓洋嘉错情歌集》。杨廷果:清代琵琶演奏家。又名令贻。擅长弹《郁轮袍》、《秋江雁语》等古曲。创作《潺湲行》一曲,今佚。

  • 标签: 中国古代音乐 琵琶演奏 郁轮袍 琵琶谱 琴家 杨廷果
  • 简介:<正>引言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中,积淀着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音乐观念,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结构美,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音乐艺术总体构思上共同的审美情趣及音乐逻辑上的某些美学原则。中国传统音乐与其他传统艺术一样,素有重视章法结构的悠久历史。《礼·艮》云:“有序。”《闲情偶记》云:“结构第一。”要求艺术作品有始有终、首尾一体、均衡对称,成为民族的重要的传统欣赏习惯。传统艺术又很注重艺术创作者的主观创造性,所谓“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类似民间音乐即兴挥洒、随意铺陈的特点。我国传统艺术结构的重要原则是:有利

  • 标签: 音乐结构 曲式结构 中国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 中国作曲家 专业创作
  • 简介:琵琶《十面埋伏》公元前202年,刘邦的汉军与项羽的楚军在垓下(今安徽省)进行最后的决战。刘邦调遣了各路诸候的30万大军把lO万楚军围得水泄不通。交战前夕,刘邦令汉军士兵高唱楚地歌曲。在四面楚歌声中,楚军厌战思乡、斗志涣散。虞姬自刎后,项羽看到大势已去,无心恋战,连夜突围。刘邦以五千铁骑追杀,在乌江边击垮项羽。称雄一时的楚霸王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大型琵琶套曲《十面埋伏》以精湛的技法、生动的形象、雄伟的气概展现了楚汉大战惊心动魄的画面。

  • 标签: 刘邦 项羽 汉军 唐玄宗 琵琶 埋伏
  • 简介:王朴(Wangpu)五代时期后汉(947—950)至后周(951—960)大臣。公元906年生于东平(今山东东平)。字文伯。少颖悟,后汉乾祐三年(950年),擢进士第,拜秘书郎,依附枢密使杨邠。广顺三年,柴荣任开封府尹,封晋王,王朴为右拾遗、开封府推官。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柴荣即帝位,升王朴为比部郎中,后升谏议大夫,知开封府。

  • 标签: 人名 古代 中国 开封府 五代时期 王朴
  • 简介:调式分析是乐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除了大小调体系内部的调式种类划分、我国民族调式内部的调式种类划分之外,还存在着两种体系的理论区分问题,在理论界和教学中,存在着对某些特定时代、地域的音乐调式概念模糊甚至互相对立的观点和结论,也存在着无法界定的“新调式”。对这种争鸣在教学中的考试环节应该把握一定的尺度。

  • 标签: 调式 调式分析 大小调体系 中国民族调式 音乐风格 乐理教学
  • 简介:殷商时期标志着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门槛,以尊神重鬼为该时期的文化特征,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开始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古代先哲们以探讨和解说音乐沟通天人理论为切入点,引发了古人对音乐与个体、音乐与社会、音乐与宇宙关系的思考,尽管此时对音乐作用的认识带有浓重的神学色彩,但已经认识到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社会、音乐与人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从而开启了我国古代探索音乐心理思想的大门。

  • 标签: 先秦时期 音乐心理思想
  • 简介:中国古典舞作为一门独立的舞种,它从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中提取精髓并结合中国古代舞蹈美学以及当代审美观点和原理,在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且创建了中国古典舞的精髓——“身韵”。本文就身韵的艺术特征、身韵的基本元素、身韵中的艺术呼吸以及身韵对中国古典舞发展的影响意义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与认识。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身韵 基本元素
  • 简介:本文通过叙述民族音乐学在中国20世纪不同时段的学术特征,剖析其中蕴含的史学研究要素,正视并阐扬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史学方法论互渗交流,对深化音乐学各学科进而与世界音乐学潮流接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音乐史学 音乐学 方法论 交流融合
  • 简介:<正>皮影戏又称影戏、灯影戏、纸影戏、影子、照条等,是以灯光映照由演员操纵的皮制或纸制的人、兽及器物、布景投影于幕布进行形体动作的表演,并由演员在幕后配唱唱腔并伴奏的一种独特的戏曲艺术形式。一位外国学者曾经对亚洲影戏

  • 标签: 乐亭影 儒释道 目连戏 纸窗 康秀林 道教文化
  • 简介:中国雅歌,也叫Yage-ChineseLieder,是由歌唱家范竞马及其音乐团队提出的一种艺术体裁与音乐表演形式。范竞马长期活跃在国际歌剧舞台,一直热爱着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中国雅歌是指“美声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的一种演唱规格,意在建立一种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基础并与西方音乐艺术融通及对话的、具有原创性和深度表现力的中国音乐和中画歌唱艺术。”

  • 标签: 中国历史文化 美学价值 雅歌 本真 回归 音乐文化
  • 简介:“历史与田野:中国礼俗仪式音乐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0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围绕国家礼制、民间礼俗、礼俗文化的当代困境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展示了不同学科在礼俗仪式音乐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多元的研究理念、视角、方法。

  • 标签: 历史 田野 礼俗 仪式音乐
  • 简介:2017年11月1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及教务处共同承办的'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二十六期)邀请到音乐学家杜亚雄先生,讲座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赵晓楠主持。杜亚雄先生详细讲解了中国乐理中'声、音、律、宫、调、节、拍、板、眼、谱'十大基本概念,分析了中西乐理在'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上的相似与差异,并对今后应如何坚守和发展'中国乐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中国乐派 杜亚雄 中国乐理 中国传统音乐
  • 简介:微课是指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通过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梳理《中国民族音乐》的知识点谱系,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更大程度的传承民族文化音乐,因此探索“混合教学”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对于互联网时代的高校课程改革具有典遛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民族音乐 微课 高校 传统课堂教学 教育教学过程 音乐理论教学
  • 简介:关于定性分析的方法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如何体现,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专题研究。笔者参考哲学界的理论成果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的定性分析归为:识别属性、要素分析、结构整合、价值判断、原因分析等类型,并结合相关音乐文献对这几种类型的研究特点及其表现形态进行了初步分析。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 定性分析 研究方法
  • 简介: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在上海音乐学院基础深厚并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1927年自我院初建以来萧友梅博士、黄自先生等前辈理论家、作曲家便已高瞻远瞩地奠定音乐理论学科方向。1949年我院率先建立了全国最早的音乐理论基地——音乐研究室,其中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基础。随后1956年民族音乐系成立,下设音乐理论专业,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与教学便在1950年代初具规模。

  • 标签: 中国音乐史学 学科建设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理论 1927年 1949年
  • 简介: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作品浩如烟海、音乐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凝聚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审美思维也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但是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中华民族在总体上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整体性的音乐审美特征,节奏因素是体现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民族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奏可以分为散板节奏和非散板节奏,这些民族性节奏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

  • 标签: 节奏 民族特征 噪音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