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笔者通过对当前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文件梳理,从组织、篇幅和内容三个角度分析了2004年以来国家层面农村留守儿童保护政策文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政策的制定是与时俱进的,聚焦了教育和心理健康,呼吁留守儿童的父母回归家庭,强调各政府部门与相关组织联动合作。同时提出了政策改进建议,力求破除户籍障碍,着力解决上学难;强化父母情感养护责任,弥补儿童亲情缺失;建立政策实施评估体系,确保政策能长效落实。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保护政策 演变与发展 文本分析
  • 简介:利益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动因。教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偏差。这些执行偏差,会对目标群体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着政策目标的落实。利益驱动是中小学职称评审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因素,无论是政策执行者还是政策目标群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表现为一种利益关系。

  • 标签: 利益因素 教育政策执行偏差 中小学职称评审 政策目标群体
  • 简介:在工业化浪潮下,家庭普遍经受了冲击与挑战。对此,西方福利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介入了家庭,推动了家庭政策的普及与发展。从纵向看,福利国家家庭政策在褪去了19世纪晚期原初发展的稚嫩后,于二战后经历了从"家庭主义"向"去家庭化"的黄金时期,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成熟与转型中表现出一致趋向,即在强调家庭责任的同时亦凸显了对家庭的支持。其政策意涵在于,不同国家应以更加包容、积极的视野促成不同政策主体的合力,以此调和"家庭主义"、"去家庭化"和"再家庭化"的关系,推动家庭整体与成员个体目标的协调发展,并促进资源在家庭成员内部的均衡配置。

  • 标签: 家庭政策 个人主义 家庭主义 去家庭化
  • 简介:民族预科教育政策是党和政府制定的一项最具典型性的促进少数民族享受高等教育的政策,它面向教育水平发展相对滞后的群体——少数民族,对其实行优惠招生和补偿教育。它历经了创建与初步形成时期(1953—1966年)、艰难时期(1966—1976年)、转变与发展时期(1978—1999年)和进一步发展时期(1999—2005年)四个阶段变迁。

  • 标签: 高等教育机会 教育政策 民族预科 1950年 平等政策 中国
  • 简介:2014年9月出台的《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浅》是对教材多样化政策“虚置”现象的积极回应。针对原有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教材使用者选择权力虚化、政策制定忽视细节操作、市场竞争体制尚不完善等问题,教材选用新政直指病灶,对症下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政策虚置”的病理在于有关部门不敢也不愿放手教材选用、多层级教材选用机案Ⅱ造成政策内耗以及行政权力边界不明。后续还需出台更多实施细则,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规范、良性的市场环境,保障政策的有力实施。

  • 标签: 教材选用 政策虚置 教材多样化
  • 简介:形势与政策对大学生个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形势、政策决定大学生个人发展的方向,制约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成功概率。大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形势政策和把握形势政策,顺应形势和政策发展自我,利用形势和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

  • 标签: 形势和政策 大学生 自我发展
  • 简介:人教版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有关于中国近代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的介绍。笔者在教学中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现,大部分同学认为“联军委员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后来听过应聘大学生的试讲和一些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讲解也发现相当一部分人把“联军委员会”讲成中国近代笫一个地方傀筛政权。

  • 标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傀儡政权 中国近代 委员会 《中国近现代史》 性质
  • 简介:开放异地高考,解决随迁子女的就地高考问题,涉及多方利益博弈。本文主要在分析各地异地高考政策的基础上探析教育公平,并针对异地改革情况提出一些对策。

  • 标签: 异地高考 教育公平 户籍制度
  • 简介:一、恰当进行政策思想定位调整,将就近入学政策视为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利的“最低保障”义务教育之所以为“义务”,不仅在于国家有提供这种教育的责任和人民有接受这种教育的义务与权利,而且也在于国家有这样的权力要求所有人接受这种公共性的教育和道德规范,以及人们有义务接受这种公共性的教育,并遵守这些共同的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是一种培养社会和国家合格公民的教育,同时它也是社会和国家为了实现和保证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

  • 标签: 入学政策 受教育权利 义务教育 道德规范 合格公民 定位调整
  • 简介:农村被撤并学校资产的处置问题颇多,以致相关资产的闲置、流失、被非法占用等现象日益凸显。原因在于相关规定过于笼统而无可操作性、产权归属不明确、缺乏激励与监督问责机制。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产权,细化规定,建立健全激励与监督问责机制。

  • 标签: 农村被撤并学校 资产处置 政策建议
  • 简介:【中考预测】建国后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包括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等几部分内容。本部分内容一般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以选择题或列举题的形式出现。

  • 标签: 农村政策 建国后 调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改革 合作化
  • 简介:自2001年5月中央出台“两为主”政策至今已逾七载,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状况仍不容乐观。究其根源,一方面,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责配置有失合理;另一方面,流入地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权与事权存在严重不对称。有鉴于此,首先有必要厘定政府间的权责关系,并构建公平合理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以积极稳妥地破解这一难题。

  • 标签: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两为主”政策 政府责任
  • 简介:从社会保障银行的本质入手,通过指出国家社会保障银行应该得到相关政策、法律的支持的根据,并分析支持什么,如何支持等有关问题,得出社会保障银行的政策、法律支持的必要性.

  • 标签: 社会保障银行 政策支持 社会支持 法律支持
  • 简介:对1949年以来国家颁布的6部减负政策文本进行高频词汇统计,选取16个具有代表性的高频词汇进行变化趋势分析,发现减负的重点内容从最初的时间负担到八九十年代的教学、考试负担再到21世纪的作业负担,减负的责任主体涉及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社会,前三个主体的词频波动较大,且出现被弱化的倾向,后两个逐渐成为减负的重要力量。依据变化趋势,提出三个方面的政策优化建议,一是政策制定应剖析负担产生的深层原因,形成各层协调的配套政策体系;二是从语境上使负担指向词汇获得行动意义,在"如何减负"上提供行动指南;三是充分发挥专业执行者在政策实践中的作用,将专家纳入执行群体。

  • 标签: 减负 减负政策 高频词汇
  • 简介:一、美国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1.基础教育财政政策。在美国,长期以来,义务教育一直是地方政府和各州的事情,中央政府一般不直接拨款给各个学校,只是以资助、奖学金等方式参与进来。尽管美国地方政府在教育投入中占有核心地位。但出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事实,主要有地方政府负担教育经费的做法带来不少有损教育公平的现象。

  • 标签: 教育均衡发展 均衡政策 美国地方政府 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财政政策 义务教育
  • 简介:总结和梳理了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的演变历程。认为民族高等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从初创时期强调政治诉求和民族平等,到过渡时期注重经济建设和多元教育路径,再到发展时期以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质量为目标,每个阶段均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

  • 标签: 民族高等教育政策 价值取向 民族平等 教育机会均等
  • 简介:采用2009-2014年面板数据,构建回归模型,引入相关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就我国财政政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政策对科技创新活动产生了积极效果,但是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 标签: 财政政策 科技创新 经济增长
  • 简介:英国师范生资助政策作为英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大体上划分为免费加补助时期、贷款加补助时期和贷款、补助加额外助学金时期三个主要阶段。英国师范生资助政策具有资助目的适时调整、资助力度因人而异、资助方式灵活多样等特点。深入研究英国师范生资助政策,对完善我国师范生资助政策,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标签: 英国 师范生 资助政策
  • 简介:从明年开始,我省中小学生参加文化学科竞赛所取得的名次,不再享受中考加分。而今年,优质高中招生计划中,将有50%左右均衡分配初中校,这个比例比去年提高了10%。昨天,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这两项重磅中招政策,今后,我省无数的孩子、家长都将不再为各类竞赛疲于奔命,同时,普通中学学生有了更多上优质高中的机会。

  • 标签: 政策变革 2010年 中招 福建省 优质高中 招生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