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验误差发生原因,探讨降低检验误差的关键性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间临床血液检验误差标本80例,对误差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标本检验误差发生原因王要有样本采集错误、患者自身原因、标本送检问题以及检验操作不当四种。结论临床血液检验误差发生原因有很多,但王要还是医务人员操作失误或交待不清引起的,所以,要提高医务人员血液检查意识和专业知识水平,降低临床检验误差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误差 降低 关键性措施
  • 简介:摘要水质检验为水资源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不仅可保障水资源质量与防治水污染,而且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紧密相关。如何进行水质检验数据误差的处理和预防,成为有关部门关注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水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必须要严格进行水质检测工作,对相关人员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进行有效规范,相关部门在日常的水资源管理中也要不断提高对水质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必须得到保证。文中首先针对水质检测误差分析中常用的两大概念"真值与平均值"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误差误差类型、准确度与精密度等相关内容进行简介,从而为本研究水质检测化验误差数据处理、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水质检验 数据误差 处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IMRT放疗中摆位误差对剂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12月的50例食管癌IMRT放疗患者,采用CBCT测量摆位误差,在治疗计划系统上模拟实际摆位误差,分析实际治疗过程中的大体肿瘤体积、临床靶区体积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结果食管癌IMRT放疗50例患者的前后方向摆位误差为(2.42±1.79)mm,左右方向摆位误差为(2.57±1.88)mm,头脚方向摆位误差为(3.54±2.77)mm;摆位误差对大体肿瘤体积、临床靶区体积存在显著影响,原计划与实际治疗计划中食管癌IMRT放疗双肺受量、心脏受量、脊髓受量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食管癌IMRT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使大体肿瘤体积接受的剂量、临床靶区体积接受的剂量降低,使全肺接受照射剂量、心脏受照剂量有所降低,部分患者脊髓受量超过耐受量。

  • 标签: 食管癌IMRT放疗 摆位误差 大体肿瘤体积 临床靶区体积 组织受照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肺部SBRT患者因摆位流程不同而引起的误差。方法22例肺部SBRT患者按摆位方式不同分为单线组与双线组进行治疗摆位。单线组仅在等中心点处勾画一组标记线;双线组为在患者体表的等中心点处和肚脐处分别勾画两组摆位标记线。对于双线组,治疗摆位时还需要移动治疗床,以检验加速器X轴激光线是否对准肚脐处的标记线。所有患者在摆位结束后治疗前,获取患者CBCT图像,利用图像配准软件和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配准,然后由技师和物理师分别进行手动配准。记录移动误差,并对两种摆位流程的误差进行比较。结果11例单线组患者共进行CBCT扫描80次;11例双线组患者共进行CBCT扫描66次。单线组在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为(2.58±1.77)mm,(3.76±3.45)mm,(1.64±1.25)mm,双线组患者在3个方向上(Lateral,Longitudinal,Vertical)的摆位误差为(2.70±2.13)mm,(2.00±1.77)mm,(1.82±1.57)mm。结论单线组和双线组的摆位误差平均值没有显著差异。双线组在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值小于单线组的对应数值。因此,在患者体表的肚脐处额外勾画一组标记线,并要求每次摆位时技师、医生和物理师同时在场可能有助于减少肺部SBRT患者的摆位不确定性。

  • 标签: 肺癌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用于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2019年9月-2021年8月本院接诊胸部肿瘤病患60例,都予以放射治疗。研究组采取翼型板与真空垫体位技术联合固定法,对照组采取真空垫体位技术固定法。对比摆位误差等指标。结果:针对摆位误差,研究组左右方向(1.81±0.54)、上下方向(2.34±0.91),和对照组(1.73±0.62)、(2.36±0.8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头脚方向(2.34±0.57)、三维方向(2.38±0.17),比对照组(3.04±0.43)、(2.64±0.28)小,P<0.05。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3.33%,比对照组70.0%高,P<0.05。结论:于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用翼型板与真空垫体位技术联合固定法,摆位误差小,且利于疗效的提升。

  • 标签: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 胸部肿瘤 疗效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以下简称微限)的目的是确定药品(含原料及辅料)是否污染微生物或其污染微生物的程度,将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或者不得检出,是保证用药的有效性、保障药品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也是衡量药品生产,流通以及使用全过程微生物控制水平的主要依据之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品生产工艺的提高以及人民对药品安全理念的不断提升,促使药品检验标准不断提高,微生物限度检查作为药品质量的安全性评价指标也不例外。

  • 标签: 药品微生物 限度检查 误差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误差。方法诊断分析1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这135例中,有60例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75例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这75例中有20例有轻度的肠上皮化生,从而可以看出我院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约为44%。结论我们应尽量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误差,从而能更准确地诊断萎缩性胃炎。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诊断 病理诊断 误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CBCT研究胸腹部肿瘤患者VMAT时应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情况。方法此文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本医院收入及接受VMAT的66例胸腹部肿瘤患者纳入分析资料,分组依据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一组入组33例,体部固定底板联合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技术用于对照组,体部固定底板及发泡垫联合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技术用于试验组,统计两组线性误差绝对值大于5毫米次数、旋转角度绝对值大于3°次数、线性误差、旋转误差。结果试验组x轴、y轴、z轴的线性误差绝对值大于5毫米次数、θx的旋转角度绝对值大于3°次数比对照组少,P<0.05,展示计算数据间的统计学意义,试验组y轴、z轴线性误差比对照组低,P<0.05,展示计算数据间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胸腹部肿瘤患者VMAT时采取体部固定底板及发泡垫联合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技术可以减少摆位误差

  • 标签: CBCT 胸腹部肿瘤 VMAT 体位固定技术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对外科临床输血护理效果、输血风险以及输血误差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外科收治的需要输血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输血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心理情况、输血风险和误差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风险和误差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外科临床输血患者,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输血风险和误差,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外科临床 心理状况 输血风险 输血误差
  • 简介:为了解大理州血吸虫病流行区小学生血防健康教育计划实施10年的情况,云南省血吸虫病防治中心于2000年4月24日至28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抽取3县市9所农村小学四年级各一个班,共9个班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表参照《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血防健康教育个案调查表”而设计。在问卷统计过程中,发现由于设计失误出现了一些结果的误差,现将产生偏倚的原因分析如下。1.未进行预试验由于调查表是在《指南》中个案调查表的基础上拟定的,因而认为没有必要进行预试验,由此产生了以下的多项偏差。2.调查问卷忽略了调查对象的能力作为调查者,我们认为调查表中的问题是足够简单的了,但却忽略了对象是农村小学四年级这一客观事实(他们的理解及回答问题的能力受其知识所限)。对有的问题,由于理解不了,出现了前后矛盾的现象。如,为了解授课情况,提了几个问题,问:“你已上了几次血防课?”答:“2次”;问:“上课老师是谁?本校的,血防站的、乡村医生,不知道?”答:“不知道”;问:“有血防课本吗”?答:“没有”;问:“那你们是怎样上课的?”答:“张老师上”。3.调查问卷使用了调查对象不能理解的专业术语调查表中出现了几个专业术语,如治疗血吸虫病药物“吡喹酮”,而“吡喹酮”这三个字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基本不认识,且多数老师亦不能正确发音。也许正因如此,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就避开了这个问题,学生也就不知道“吡喹酮”为何物了。因而,不少学生就对类似的问题不作回答。4.调查实施时气氛紧张调查对象是农村小学生,他们不适应陌生人突然走进教室,而且还是“考”他们的,结果多数学生都很紧张,有的甚至连“姓名、性�

  • 标签: 小学生 血防 问卷调查 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用于临床输血治疗的价值。方法: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本院接诊输血治疗病患7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AS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输血风险与输血误差发生率,研究组2.86%,比对照组17.14%低,P<0.05。针对SDS和SAS评分,研究组干预后分别是(34.67±2.58)分、(35.12±3.04)分,比对照组(44.83±3.62)分、(45.72±3.96)分低,P<0.05。结论:于临床输血治疗中用针对性护理,效果好,且利于负性情绪的缓解。

  • 标签: 临床输血 影响 针对性护理 输血风险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手术室物品清点中运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手术室物品清点误差发生率的影响意义。方法:针对我院手术室医护人员20例予以样本选取,样本收录时间范围设置为2020.01~2022.01时间段,通过分组模式对照分析干预管理效果,随机性规范分组,10例对照组医护人员利用常规管理模式,10例实验组医护人员利用品管圈管理模式,统计不同管理组别医护人员手术室物品清点误差率。结果:针对纳入的研究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室物品清点误差率评测值统计,实验组测定值指标较之对照组,数据状况更优,(P<0.05)。结论:手术室物品清点当中,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可降低手术室物品清点误差率,应用效果积极,有推广应用意义。

  • 标签: []品管圈模式 手术室 物品清点 误差 护理成效
  • 简介:目的:研究头颅模体在不同CT扫描条件下模拟定位图像对射波刀(CK)G4系统六维颅骨追踪(6D-skull)技术相同图像引导条件下头部体位系统误差的影响。方法:使用头颅模体(Lucy)模拟患者,将CT的X射线管不同管电压分为80kV组、100kV组、120kV组及140kV组,在不同管电压、相同管电流(440mAs)下,模体相同扫描层厚1mm,分别获取CT模拟定位(CT-sim)图像。通过MultiPlan计划系统分别生成相应的两幅正交定位数字重建图像(DRR)。将头颅模体置于治疗床面,按照CT-sim中心点摆位,采用CK图像引导系统的两个正交X射线管同时曝光与分别曝光方式,且曝光参数相同,记录每组、每种曝光方式各采集100份的3个线性方向(X轴、Y轴和Z轴)和3个旋转方向(L-R旋转、UP-DOWN旋转和CW-CCW旋转)6个方向的体位误差数据。根据公式M=2.5Σ+0.7δ计算X轴、Y轴和Z轴3个线性方向的外扩边界。结果:每种图像引导曝光方式相同方向头部体位误差数据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33,F=235.431,F=234.349,F=31.638,F=289.814,F=515.825;P<0.01)。两种曝光方式不同管电压组头部体位误差数据以120kV组头部体位误差绝对值数据分析中的标准差较小,头部体位误差较稳定。计算两种曝光方式,不同管电压条件下3个线性方向中各类头部体位误差数据外放范围最大值为0.402mm,最小值为0.009mm,95%置信区间(95%CI)为0.17~0.27mm。结论:CT不同X射线管电压条件模拟定位图像,对相同条件图像引导产生的头部体位系统误差是有一定影响。在电压120kV,440mAs下的模拟定位图像对CK-G4系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头部体位系统误差影响较小、系统误差的稳定性好,可提高CK-G4系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图像引导的精准度。

  • 标签: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CT模拟定位 系统误差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六维颅骨追踪
  • 简介:摘要目的对锥形束CT引导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IMRT)摆位误差情况及配准方式进行探究。方法以随机抽选的方式将我院2017年0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保乳术,并接受IMRT治疗。首先以机载锥形束CT进行引导,验证IMRT摆位,重建并匹配计划图像,对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进行计算,再完成自动校准操作。随后,根据所有患者的放疗固定方式进行分组,对自动骨性配准下和自动灰度配准下的摆位误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患者的X轴摆位误差在自动骨性配准及自动灰度配准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在自动骨性配准下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在自动灰度配准下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放疗固定方式的患者行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摆位误差间无明显差异,进行配准方式选择时可以灰度配准为优选,要促进放疗精度的进一步提升,可通过CBCT进行摆位误差校准引导,致力于临床上精确放疗的实现。

  • 标签: 锥形束CT 乳腺癌保乳术 放疗摆位误差 配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道癌放疗中使用头颈肩膜固定的患者中,比较选取不同位置的CT定位点,对上、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比较采用头颈肩膜固定的食道癌患者选取肩胸部或者下颌部CT定位点所致摆位误差的变化情况。材料与方法选取上中下段食道癌患者段各40例,等分成A、B两组,均使用Q-Fix头颈肩膜固定,在大孔径CT定位时分别选取不同参考点定位位置(A组参考点选取在肩胸部靠近靶区的位置,B组选在下颌部的位置,两侧均平体中线),按5mm层厚扫描后传至计划系统。在加速器第一次上治疗时,激光灯对齐参考点后按计划的移床信息移动治疗床到治疗野中心,使用EPID验证系统拍摄正侧位验证片,以第一次摆位拍摄的验证片为准,与CT模拟数字重建的DRR图像进行比对,比较两组食道癌患者在X轴(左右方向)、Y轴(进出方向)、Z轴(升降方向)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对于上段食道癌患者两组P值>0.05,均无显著性差异;中段食管癌患者只有X轴方向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为(0.427±0.063)cm,B组为(0.267±0.021)cm;下段食管癌患者三个方向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X、Y、Z三个方向的误差分别是(0.645±0.086)cm,(0.276±0.052)cm,(0.334±0.080)cm;B组X、Y、Z三个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401±0.050)cm,(0.185±0.027)cm,(0.144±0.039)cm。结论对于中下段食道癌患者而言,在头颈肩面膜上选取以下颌部为参考点进行的摆位比以肩胸部作为参考点的摆位准确性更高。

  • 标签: 头颈肩膜 食道癌 摆位偏差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体部伽玛刀治疗系统中的作用及放疗误差精确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 2018年 3年至 2019年 3月在我院采用图像引导伽玛刀治疗肿瘤患者为此研究对象,治疗 3个月后对比治疗疗效,此外先取 10例典型患者进行重复定位尺与激光定位图像引导摆位方法,对比摆位误差。结果:治疗三个月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83.33%;与重复定位尺伽马刀摆位方法对比,图像引导伽马刀摆位误差显著较低,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图像引导体部伽马刀可降低摆位误差,保证治疗有效性,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图像引导 放射治疗 体部伽玛刀 放疗误差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