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口腔门诊特点,探究人性化分诊服务技巧对门诊分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2022年3月-2022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口腔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先后就诊时间顺序分为采用人性化分诊服务的观察组以及采用常规分诊服务的对照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挂号时间和就诊时间。结果:对照组挂号时间、就诊时间均明显比观察组长(P<0.05);48例观察组患者对分诊服务满意,总满意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人性化分诊服务对门诊分诊的工作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可缩短患者的挂号、候诊时间,进一步改善对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口腔门诊特点 人性化分诊服务 分诊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产房护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联合责任助产的效果。方法: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阴道分娩产妇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助产服务,观察组给予持续质量改进联合责任助产,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间、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及产妇并发症情况、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及产后2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文书、消毒隔离、安全管理、病房护理及基础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联合责任助产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产妇产程时间及出血量,改善母婴结局,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产房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责任助产 并发症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口腔科门诊是拥有一支临床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医疗团队,熟练掌握并开展牙周序列治疗、牙体牙髓及根尖周病治疗、义齿修复、固定及功能性正畸矫治技术、口腔预防、口腔外科治疗等一系列的临床先进技术和业务。口腔门诊拥有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良的就诊坏境,为患者提供舒适、人性化的优质医疗服务。儿童由于年龄较小,牙齿发育不完全,在口腔门诊就诊时需要护理人员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本文主要阐述在儿童口腔门诊中应用舒适化护理是所展现的实施效果与实施价值。

  • 标签: 舒适化护理 儿童 口腔门诊 应用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急诊科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最近5个月我院急诊科室护理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将该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并分别对他们进行不同的护理,一组患者只用普通正常的护理,这组当成空白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用精细化护理,在为期半个年的护理,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护理情况。结果表明精细化护理组的患者很少会出现不良事件,而普通正常护理组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比较大;同时精细化护理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由此可知,在急诊科室患者的护理中用精细化护理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而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急诊科室患者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婴儿神经运动发育的影响及应用研究。方法:将本院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1日的1000例高危婴儿纳入试验,随机整群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应用早期干预。对比两组高危婴儿干预后的运动和发育结果。结果:观察组高危婴儿的各项指标结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婴儿实施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其神经运动发育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干预 高危婴儿 运动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胸外科手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概率与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胸外科手术患者经过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概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4%,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在胸外科手术后护理中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减少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

  • 标签: 果快速康复护理 胸外科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一项持续的血液净化技术,血液经过体外循环时可导致血小板活化并激活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体外循环凝血发生,不仅导致CRRT治疗中断、治疗效率下降、血细胞消耗,而且导致血管通路并发症增加、医疗费用增加及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增加。因此,安全有效的抗凝策略在CRRT过程中显得尤为关键。

  • 标签: 抗凝药物 连续肾替代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PDCA循环在门诊护理服务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作用。方法 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于2023年1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完成门诊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比较实施前后我院门诊工作的35名护理人员工作合格率,实施前后随机抽取80例门诊患者,调查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后门诊护理人员各项工作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PDCA循环应用于门诊护理服务持续质量改进中,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更满意。

  • 标签: PDCA循环 门诊护理服务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文关怀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中,抽取42例设计试验,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1例给予人文关怀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更高(P<0.05),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收效良好,能够改善患者晚期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人文关怀 恶性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患者血浆置换中运用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TTP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2例(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PSQI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TP 患者血浆置换中实施精细化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增强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精细化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HPV疫苗在宫颈癌预防中的作用,并通过对比法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的100例女性参与本研究。随机分配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接种了HPV疫苗,另外对照组没有接种。比较了宫颈癌相关指标的差异,包括HPV感染率、宫颈上皮细胞学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及宫颈癌发展风险等。结果:观察组中,HPV感染率显著低于非接种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宫颈上皮细胞学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异常细胞数量较少,正常细胞比例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宫颈癌发展风险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HPV疫苗在宫颈癌预防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接种HPV疫苗可有效降低HPV感染率、改善宫颈细胞学病理学检查结果,并显著降低宫颈癌发展风险。因此,推广和应用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进一步研究和宣传工作仍然需要进行,以提高公众对HPV疫苗的认识和接种率。

  • 标签: HPV疫苗 宫颈癌 预防作用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路径化护理干预在医院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将2021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接受心肺复苏抢救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7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收治的98例接受心肺复苏抢救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路径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抢救项目开始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复苏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有效开放气道时间、首次除颤时间、复苏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苏1h后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将路径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医院心肺复苏抢救中,可缩短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有效抢救项目开始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 标签: 心肺复苏 路径化护理 抢救成功率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小儿肺炎为常见肺部炎症,因细菌及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导致,对小儿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除了积极疾病治疗外,更需重视小儿肺炎护理研究工作。临床护理路径为现代化护理组成,融入了人性化、循证护理等理念,可缩短患儿病症持续时间,利于小儿肺炎疾病预后。研究重点对小儿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并做如下综述。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小儿肺炎 应用效果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通过引入交互式教学策略,本研究期望能够促进护理学员的主动学习、批判性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进而提升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我校1~3班12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4~6班120人作为实验组,采用交互式教学法,两组均进行护理教学。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和理论考核结果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教学后,实验组学生除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以外,寻求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实验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研究表明,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护理技能培训中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学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该模式通过增加学员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有助于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建议在护理教育领域广泛推广交互式教学模式,以促进护理人员的专业发展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 标签: 交互式教学模式 护理技能培训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慢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成为了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课题。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护士在慢性病管理中找到了新的工作方式。本论文主要探讨护士信息化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实地研究和数据分析, 探讨了医疗信息系统在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信息化技术,护士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患者随访、健康教育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慢性病管理效率,降低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慢性病患者照顾质量。此外,护士信息化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状况,还改善了护士对患者的接诊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信息化工具实施慢性病管理,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心理压力下降,慢性病复发率降低。因此,采取信息化手段进行慢性病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疾病管理效果,为护士的工作提供了新的可能。以上研究结果对于推广护士信息化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护士信息化 慢性病管理 信息化技术 患者随访 提升医疗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肝癌患者介入放射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入的肝癌行介入放射治疗的患者48例,依据乱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管理,就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风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癌患者介入放射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肝癌 临床护理管理 介入放射治疗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法在体检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体检科体检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PDCA循环法护理,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检科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PDCA循环法 体检科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2.9-2023.5收治的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获得对照组(28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6分钟行走距离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数值均下降,其中,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较低(P<0.05)。实验组中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6.43%,远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心脏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

  • 标签: 心脏康复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探讨在儿科优质护理中应用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和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退热、止咳、平喘、湿啰音等指标比较方面,观察组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肺炎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病情康复,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临床护理 儿科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