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贲门在解剖学上很难界定范围,故"贲门癌"始终缺乏统一明确的定义.Siewert等[1]于1998年提出了"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概念(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及其分型.2000年,WHO提出的分类标准将发生于食管下段未侵及胃的肿瘤按食管癌分期,发生于近端胃未侵及食管的肿瘤按胃癌分期,侵犯食管胃交界的肿瘤均称为交界部癌,TNM分期根据病变的主体做决定[2].

  • 标签: 食管胃 交界部 淋巴结清扫 手术入路 腺癌 胃癌分期
  • 简介:本文报告2例肺原发性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1和66岁,临床诊断分别为左下叶周围型肺癌和左中心型肺癌。例1行左肺下叶切除术,肿物体积5.1cm×6.0cm×3.5cm,病理诊断肺原发性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小淋巴细胞型);例2死后作尸检,发现左肺门支气管周围有巨大肿块,9.5cm×6cm×6cm,支气管分叉下有一肿

  • 标签: 肺原发性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癌 外科治疗 诊断 肺叶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导入抗结核药物治疗浅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化疗组,每组均以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为基础,治疗组加用超声电导仪经皮导入异烟肼+利福平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异烟肼注射液局部封闭、利福平粉针剂局部外敷治疗,化疗组只进行全身规则抗结核化疗,不局部用药。追踪观察3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以患者治疗后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情况等为疗效的判断依据,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病例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对于需反复穿刺淋巴结换药的患者,往往过程痛苦,病程长,患者难以坚持,所以超声电导的早期干预极大的减小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大的缩短疗程,减小痛苦,病患往往能长期坚持以达到治疗效果,但淋巴结肿大处皮肤破溃的病人只能使用局部抗结核药物封闭治疗方案,局部脓肿明显者也需先抽取脓液后才能再行超声电导透药治疗。结论超声导入抗结核药物治疗浅表淋巴结能提高好转率,缩短患者痛苦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是一种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而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淋巴结结核 超声导入 抗结核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因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诊治过的乳腺癌女性患者40例,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腋窝淋巴清扫手术治疗,观察并且记录经过手术治疗后3个月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情况,看看是否有无水肿和水肿的大小。结果40例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占了5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2.5%,Logistic回归统计学的数据图形表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放射性治疗、术后切口愈合推迟、术后上肢功能缺乏锻炼等其它的一些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放射性治疗、术后切口愈合推迟、术后上肢功能缺乏锻炼等等其他的一些因素,采取一些专门的护理能改善水肿状况与缓解疼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护理 皮下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率对胃癌病人的预后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45例患者淋巴结转移变成阴性,11例淋巴结转移阳性。探析病例淋巴结转移变化情况以及三年、五年生存率。结果56例胃癌患者中出现淋巴结转移率为18.9%,结果分析发现肿瘤大于3厘米的胃癌患者发生淋巴转移的概率要高于肿瘤大小不超过3厘米者。出现浸湿至黏膜下层者出现淋巴转移概率也明显高于内层黏膜患者。淋巴结转移成阳性者其三年、五年生存率(74.9%、61.8%)明显低于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者(93.9%、90.7%),P<0.05。结论胃癌淋巴结转移概率随着肿瘤浸湿深度增加而升高,特别是浸湿至黏膜下层患者,而淋巴结转移成阴性预后较好于呈阳性者。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转移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是通过淋巴从内注射示踪剂以探测出前哨淋巴结并手术取出后进行活检的一种外科技术,现在广泛用于乳腺手术术前腋窝分期的评价。乳腺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可以较为准确的在术前确定患者的腋窝淋巴结分期,避免对腋窝淋巴结阴性的病人行腋淋巴结清扫术,从而避免与其相关的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乳腺癌各分期SLNB的适应证;示踪剂的使用;新辅助化疗后SLNB的应用;内镜下SLNB方面进行分析与综述,总结乳腺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 适应症 示踪剂 新辅助化疗 内镜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直肠癌单个转移淋巴结的病理情况,预测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分布,为下一步行前瞻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94年10月—1999年10月行根治性切除的68例直肠癌患者,其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单个淋巴结转移,分析转移淋巴结的解剖位置,推断直肠癌SLN分布情况。结果:68例患者共计淋巴结720枚,平均每例10.59枚(3~26枚)。单个转移淋巴结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肠旁淋巴结转移(肠旁组)52例(76.5%),中间淋巴结转移(中间组)12例(17.6%),中央淋巴结转移(中央组)4例(5.9%)。非肠旁组织转移的"跳跃"转移(SM)共计16例(23.5%)。随着直肠癌组织浸润肠壁深度的增加、肿瘤直径的增大以及分化程度的变差,SM亦呈升高趋势(P〈0.05),SM与肿瘤位置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大部分直肠癌SLN分布于肠旁,极少部分可出现"跳跃"转移现象,分布于肠系膜血管周围。

  • 标签: 直肠肿瘤 前哨淋巴结 跳跃性转移
  • 简介: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疾病,多见于7岁以下学龄前儿童,由于疼痛部位常发生于右下腹,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我科自1998年以来应用高频超声在512例小儿急腹症患者中检查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324例,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中的应用 淋巴结炎诊断 肠系膜淋巴结炎
  • 简介:Notch蛋白及其配体在进化上是保守的信号转导系统,本文阐述了Notch蛋白及其配体在淋巴细胞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NOTCH 信号转导 淋巴细胞发育
  • 简介: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2005年间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阴性的13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6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胃切除方式、Lauren分型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对于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患者,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及是否浸润浆膜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根治术 预后
  • 简介:<正>乳腺癌是一个重要恶性生物学类型,易于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目前认为与乳腺癌预后有关的指标有: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等。其中淋巴结转移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因此早期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趋势,研究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对延长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有关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有关文献,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 相关因素 基因表达 阳性率 P53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6),对照组予以CHOP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4%低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7.2%,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推广应用.关键词利妥昔单抗;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5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淋巴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0例淋巴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5例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3/6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10/65),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31%(60/6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3.85%(48/60),相比之下,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淋巴瘤化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淋巴瘤 化疗 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评价CEUS在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粗针穿刺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62例患者,共62个淋巴结的常规超声及CEUS资料,观察淋巴结位置,淋巴结大小、长径(L)/短径(S)值、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改变。根据淋巴结最大径分为≤20mm组和>20mm组,并分析其CEUS的增强模式。结果62个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常规超声表现为淋巴结回声不均匀减低,其中19个(30.6%)可见点状或团状钙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CEUS增强模式有3种:环形增强29个(46.8%),不均匀增强21个(33.9%),无增强12个(19.3%)。≤20mm组以环形增强型为主,>20mm组以不均匀增强为主,2组间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2,P=0.034)。结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CEUS表现以环形及不均匀增强为主,不同大小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核CEUS表现模式不同,CEUS可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超声造影 肠系膜 淋巴结 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和分析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的有效性及毒副反应情况。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抽取于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肿瘤科实施治疗的106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药利妥昔单抗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硼替佐米,观察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化疗方案临床总有效率和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滤泡性淋巴瘤在给予利妥昔单抗单药方案化疗的同时辅以硼替佐米治疗,除了提高治疗效果外还能够显著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荐。

  • 标签: 滤泡性淋巴瘤 硼替佐米 利妥昔单抗 疗效 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