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肤混合瘤(mixedtumoroftheskin,皮肤混合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报告2例男性皮肤混合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回顾近年来有关皮肤混合瘤的文献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皮肤混合瘤,最终行Mohs(莫式)手术治疗。结论皮肤混合瘤是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鉴别诊断需要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该病一般呈良性表现,最佳治疗方法是行Mohs手术完整切除,可有效防止复发。

  • 标签: 皮肤混合瘤 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营养混合液的配制方式与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76例患者所配置的626袋全营养混合液作为研究样本,统计患者输注结果,总结护理管理方式。结果76例患者所配置的626袋全营养混合液,在配制的过程当中全营养混合液均未出现沉淀和浑浊现象,患者输注后均未发生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发热、寒颤、皮疹、胸闷等不良反应。配制室空气培养细菌计数均<10cfu/m3。结论通过严格执行全营养混合液的配制程序,并严格控制全营养混合液的储存时间与条件,能够确保全营养混合液的理化性质稳定,保障患者输注安全。

  • 标签: 全营养混合液 配制 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混合痔切扎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情况。方法抽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混合痔患者80例开展本次研究,样本收集时间为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1月4日期间,依据治疗措施将其分为两组,接受传统混合痔切扎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与出血量等均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72小时内出血、肛缘水肿、肛门狭窄以及肛门溢液发生概率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可观。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传统混合痔切扎术 混合痔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艾儒棣教授使用古方“小定风珠”治疗混合结缔组织病1例,疗效显著。艾教授在治疗时以益气固表、养血柔肝、祛风解痉为主要治法,“活血通络”治疗痹症的思想贯穿始终,用药“精”、“准”、“效”、“廉”,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混合结缔组织病 小定风珠 玉屏风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51例使用套扎器治疗混合痔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1例混合痔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套扎器治疗混合痔。结果使用套扎器术后1~3d第1次排便,术后3~10d出院。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痔体消失,恢复直肠下段正常解剖结构,有效率为100%。使用套扎器治疗混合痔具有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结论由于术后仍有疼痛、尿潴留、出血等症状,因此对护理有更高的要求,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的配合,可以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套扎器 混合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PPH术治疗的65例混合痔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PH术治疗混合痔,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以健康的心态回归社会。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混合痔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诊的青光眼患者78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复合组和传统组,每组分别39例。传统组患者使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复合组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眼压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复合组患者视力提高率为97.22%,高于传统组的77.78%,P<0.05;复合组治疗后患者眼压(15.31±2.11)mmHg,传统组眼压(19.45±2.13)mmHg,P<0.05;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传统组为22.22%,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要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能够降低患者眼压,帮助视力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情况优于对照组,视野改善率高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青光眼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视力状态,降低眼压,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混合痔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混合痔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实验组(n=39),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混合痔手术患者护理中增加健康教育,既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又可改善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混合痔手术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青光眼患者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单纯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 简介:摘要总结了30例1型糖尿病患儿行混合餐试验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试验前充分评估病情、做好心理护理、试验过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糖及血气分析、试验后及时处理高血糖、警惕酮症酸中毒发生。

  • 标签: 儿童 糖尿病 1型 混合餐 试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在我院医治的8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收录时间控制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处理为两组,即实施外剥内扎术治疗的参照组(n=41),以及实施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的研究组(n=41),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后,研究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指标中呈现优势,且P<0.05,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结论应用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PPH 外痔切除术 环状混合痔 联合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对混合痔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干预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实行中医特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术后第5天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对混合痔手术患者实行中医特色护理利于加快其创面的愈合,并减轻疼痛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混合痔 中医特色护理 创面愈合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探究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不同时间眼压比较情况和术后视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眼压情况较对照组更好;术后视力变化情况更优,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治疗患者青光眼情况,效果更好,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是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接收的30例腮腺混合瘤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用CT或MRI检查方法,并结合检查成像分析患者的病变征象,以此来评断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0例患者在经过CT及MRI检查后,共检查出了32个病灶,且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瘤诊断中具有及其显著的应用价值,适合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医学研究中。

  • 标签: CT检查方法 MRI检查方法 腮腺混合瘤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混合性精原细胞瘤及绒毛膜癌(绒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睾丸混合性绒癌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33岁,自觉发现睾丸肿物2月余。光镜下大部分区域为精原细胞瘤,瘤细胞胞浆淡染或发空,核圆形,染色质粗,部分区域可见瘤组织呈巢状,并可见异型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免疫表型绒癌细胞CK和HCG均(+),而CD117、CD30、AFP、inhibin及OCT4(-)。结论睾丸绒癌是罕见高度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综合临床症状及病理学特征免疫细胞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 标签: 精原细胞 绒毛膜癌 病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混合痔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普通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中医路径组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围术期护理的满意度;疾病知识认知评分、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不良情绪、疼痛情况的差异。结果中医路径组跟普通组比较,对围术期护理的满意度更高,P<0.05;中医路径组相较于普通组疾病知识认知评分更高、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更少,P<0.05;护理前两组不良情绪、疼痛情况相似,P>0.05;护理后中医路径组相较于普通组不良情绪、疼痛情况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加速伤口愈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护理 临床路径 混合痔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1病例报告男,42岁.2004-02初无诱因左下肢反复出现红斑及结节性红斑,伴有疼痛及部分出现溃破感染,间断发热,为低热,T37~38℃.无皮肤出血点及瘙痒.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当地医院做皮损活检,组织病理改变符合Sweet综合征.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皮损好转,留下色素沉着斑.停用激素后易复发.2005-05中旬再发伴畏寒高热,左球结膜下出血,大便呈黑色.在外院查得WBC132×109/L,PLT9×109/L,外周血涂片可见大量幼稚细胞,而转至我院住院治疗.查体:T38.5℃,神志清楚,贫血貌,左侧球结膜下可见出血,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约蚕豆大小,双侧颈部可触及数枚黄豆大小肿大的淋巴结,质中,无压痛,边界清,可活动,无融合,表面光滑.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脾肋下二横指,质中,无压痛,边缘钝,边面光滑,左下肢可见一5cm×5cm的红肿感染灶,可见色素沉着及皮损,有炎性渗出.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 标签: 白血病 混合细胞/诊断 Sweet综合征/诊断
  • 简介:摘要总结了30例1型糖尿病患儿行混合餐试验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试验前充分评估病情、做好心理护理、试验过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糖及血气分析、试验后及时处理高血糖、警惕酮症酸中毒发生。

  • 标签: 儿童 糖尿病 1型 混合餐 试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雾化熏洗仪中药熏洗对沿海地区官兵混合痔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因混合痔在我院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沿海地区部队伤病员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应用超声雾化熏洗仪中药熏洗,对照组术后应用0.02%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术后第3天、第7天,观察组疼痛及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雾化熏洗仪中药熏洗可减少沿海地区官兵混合痔术后伤口疼痛及创面水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沿海地区官兵 混合痔术后 超声雾化熏洗仪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