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胃镜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的比较,对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判定依据。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胃癌患者80例,时间段为2016.5.10-2017.5.10,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经过胃镜活检确诊,并给予手术治疗,依据手术病理组织样本给予活检,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差异性。结果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于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诊断结果差异显著,P<0.05;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胃癌分化程度的诊断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给予术前胃镜检查的意义重大,但是对于其分化程度、病理分型的判断准确性不高,需结合手术病理检查,将诊断效果提高。

  • 标签: 术后病理 胃癌 胃镜 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制作的脂肪、骨、胆、胃肠石蜡切片900例进行染色,观察其中450例切片标本的细胞学,根据染色结果予以适当的调整,分析HE染色对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改进HE染色技术后,病理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改进前(P<0.05)。结论在石蜡切片、脱落细胞学检查中,HE染色质量均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组织特点选择适合的制片、HE染色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制片质量与病理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参考,值得广泛应用与普及。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胃镜活检病理对胃癌诊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于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疑似胃癌患者 71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将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作为对照组,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作为观察组,收集分析两组病理检查结果 。 结果 两组检查方法的胃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P > 0.05 ),但胃癌病理类型具有明显差异( P < 0.05 )。 结论 对疑似胃癌患者可采用 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并用 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病理类型,有效提高临床胃癌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胃镜活检 外科手术 病理检查 胃癌诊断
  • 简介:且的探讨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MD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MDA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MDA临床症状以宫颈水样溢液为主,伴/不伴接触性出血,体征多数为宫颈肥大和/或宫颈糜烂。手术前活检难于确诊,术后根据腺体浸润宫颈深度和免疫标记CEA、CA125、ER、PR、Ki-67等确诊。结论宫颈MDA的早期确诊率极低,应警惕宫颈水样溢液和/或宫颈肥大者,应争取宫颈深部(〉7mm)活检,必要时施行高频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术。大多数病例需要术后确诊。

  • 标签: 宫颈 微偏腺癌 病理诊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及脾异位妊娠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肝及脾异位妊娠患者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HE染色结果均见绒毛及滋养叶细胞,免疫组化表达P57(+),Ki67(10~30%+)。结论肝和脾异位妊娠少见,临床容易误诊,术后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有助于确诊。

  • 标签: 异位妊娠 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性索样肿瘤的临床病例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分析3例子宫性索样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排列呈小索状、小条状、实性管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性索标记(calretinin、MelanA、CD99和inhibin)、平滑肌和上皮标记。结论子宫性索样肿瘤是少见的含真正性索成分的多表型肿瘤,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

  • 标签: 子宫性索样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黏液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观察 。方法:对我院从 2010 年 1 月到 2016 年 1 月间收治的 3 例心脏黏液纤维肉瘤患者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全部患者皆是初发,其中 2 例女性、 1 例男性,肿瘤主要在左心房, 1 例为低级别、 2 例为高级别;患者波形蛋白皆为弥漫强阳性,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肌动蛋白为程度各不相同的阳性,其中 2 例为部分切除、 1 例为完全切除。 结论:心脏黏液纤维肉瘤多见在左心房,应充分结合影像学结果进行诊断,并注意与黏液瘤区分鉴别。

  • 标签: 心脏 黏液纤维肉瘤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诊治的原发性肺动脉肉瘤患者2例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总结其特点。结果原发性肺动脉肉瘤多为肉瘤内膜,在超声镜下图像表现为多形性肉瘤,缺少特异性的免疫表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肺血栓栓塞症相同,根据症状诊断容易出现误诊。结论原发性肺动脉肉瘤为临床罕见的肿瘤疾病,其病理学特点表现为纤维母细胞分化,免疫表型和临床症状均无特异性,患者治疗的愈合较差。

  • 标签: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 病理学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脂肪纤维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观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2年3月至2021年3月收集的5例胸腺脂肪纤维腺瘤的临床信息、影像学检查结果、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范围19~62岁,中位年龄48岁,患者均未见重症肌无力及单纯红细胞发育不全,影像学诊断胸腺瘤或畸胎瘤;大体检查为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的灰黄、灰白色肿物,切面质韧,部分区域可见纤维性薄层包膜,组织学特征为宽带状和实性片状纤维组织穿插在脂肪组织中,纤维组织内见胸腺上皮细胞呈条索状和巢团状分布,细胞呈多角形或卵圆形,胞质中等,略嗜酸性或透亮;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上皮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19、Cathepsin V、p63;5例平均随访4.6年,均未见复发。结论胸腺脂肪纤维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良性肿瘤,男女性均可发生,应正确认识该肿瘤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高雪氏病的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脾脏高雪氏病例,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伊红染色(HE)、免疫组化(Vim、CD68、CD163、LCA)染色及特殊染色(PAS),光镜观察,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光镜下见脾脏内有高雪氏细胞。免疫组化染色Vim、CD68、CD163、LCA均弥漫性(+),S100(-),PAS染色胞质(+)。结论脾脏高雪氏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苷脂代谢障碍性疾病,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应与Nieman-pick病、脾白血病、脾原发性淋巴瘤等鉴别。

  • 标签: 脾高雪氏病 临床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上皮性息肉的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及病理诊断要点.方法应用HE染色对120例大肠上皮性息肉的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临床病理特点及病理诊断要点.结果12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共检出138枚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90枚,均伴有上皮内瘤变.非肿瘤性息肉48枚,大致无上皮内瘤变.结论大肠上皮性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熟练掌握其诊断要点,可指导临床制定适当的治疗及随访方案,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关键词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上皮内瘤变中图分类号R57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7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胃粘膜异位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1例小肠胃粘膜异位病例,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伊红染色(HE),光镜观察,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组织学上呈疏松水肿样,丰富薄壁海绵样血管,肿瘤细胞多样性,梭形及上皮样细胞多见,常围绕血管排列呈疏密交替分布特征。结论小肠胃粘膜异位是一种少见的肠道发育异常性疾病,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应与增生性息肉、Peutz-Jeghers息肉病等鉴别。

  • 标签: 小肠 胃粘膜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GISTs病例的资料。结果恶性GIST原发肿瘤部位主要为胃贲门、小肠和大肠,主要症状和体征有腹痛、腹部肿块、贫血和黑便。结论CD117阳性是确诊GIST最有价植的诊断依据,恶性GIST的最后诊断需靠病理切片,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提高疗效需要综合治疗。对于复发或转移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寻找新的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法来提高治疗水平。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发生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原发于脑室的CNC进行光镜观察,应用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脑室CNC临床诊断困难,病理形态瘤组织由小圆形细胞组成,胞质透明,有核周空晕,核小而圆,居中,呈菊形团状排列,并有/无无核原纤维岛特征。免疫组织化学Syn、NSE阳性,GFAP阴性。结论CNC是一种由小圆形细胞构成的核分裂不活跃的脑内肿瘤,具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瘤细胞来源还未明确。好发于青年人脑室内,光镜观察与少突胶质细胞瘤、透明细胞室管膜瘤不易区别。免疫组织化学Syn阳性、GFAP阴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 标签: 脑肿瘤 中枢性 中枢神经细胞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其基因改变情况。方法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间行肺动脉内膜剥除术病例60例,收集其中5例肺动脉内膜肉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通过RNA测序方法分析肿瘤融合基因改变。结果肺动脉内膜肉瘤检出率为8.3%(5/60),中位年龄49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不特异。肿瘤由异型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可出现骨肉瘤及平滑肌肉瘤分化。肿瘤细胞可表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及MDM2,并伴有MDM2、CDK4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共扩增。RNA测序检出多种框内融合基因改变。结论肺动脉内膜肉瘤是一类罕见、高度异质性并伴有多基因复杂改变的低~未分化肉瘤,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

  • 标签: 肺动脉 血管内膜 血管肉瘤 基因扩增 基因重排
  • 简介:临床上由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猝死最常见,其中以冠心病占首位,脂肪心引起猝死,国内文献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近年尸检中诊断的5例报告如下,并讨论其造成猝死的病理学基础。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生前无明显症状,临床诊断困难,均为呼吸急促,突然心悸口唇紫绀、抽搐、猝死。

  • 标签: 临床诊断 脂肪浸润 脂肪心 猝死 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