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及MRI在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及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颗粒细胞的CT及MRI表现,其中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11例OGCT中10例位于盆腔,1例位于腹膜后;肿瘤直径3.0~15.0cm,平均5cm,呈圆形、卵圆形,包膜完整、光滑,边界清楚。11例中实性2例,囊性9例,囊内多发大小不等囊变区,囊壁分隔厚薄不均,通常为厚壁,3例合并子宫增大、内膜增厚,1例合并子宫内膜腺癌。CT表现,5例囊实性改变,实性1例,薄壁单囊1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MRI表现,4例囊性,囊壁及实性成分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1例实性肿块内伴少许囊变,呈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及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强化。结论卵巢颗粒细胞CT及MRI影像有一定特征性,术前能做出正确诊断。

  • 标签: 卵巢肿瘤 颗粒细胞瘤 CT及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等对患者预后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卵巢颗粒细胞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与预后及复发的关系。结果临床分期不同的患者5年存活率比较及10年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分化不同的患者5年存活率比较及10年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则复发率越高;随访时间越长,复发率越高。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的分化程度是其预后及复发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卵巢颗粒细胞瘤 存活率 预后 复发
  • 简介:摘要卵巢肿瘤种类繁多,其中颗粒细胞是具有内分泌(以雌激素为主)功能的卵巢肿瘤,可发生任何年龄。多数在绝经期后,儿童和青年很少,分型为成人型颗粒细胞及幼年型颗粒细胞颗粒细胞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表现与其它卵巢肿瘤不容易区分,但可从年龄、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手段来鉴别。通过分析本例的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标签: 颗粒细胞瘤 雌激素 卵巢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颗粒细胞(granularcelltumor,GCT)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标准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GCT进行临床资料回顾、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4例为良性、1例为不典型GCT。GCT形态学特征性表现为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1例不典型GCT部分细胞呈梭形,细胞核有异型。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呈S-100、NSE和vimentin弥漫阳性。结论GCT为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大部分为良性,临床表现和形态学上易与其他肿瘤混淆。恶性GCT镜下表现可与良性很相似,应用组织学标准并结合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综合考虑。

  • 标签: 颗粒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学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时受精后非早脱颗粒细胞对体外受精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授精方式把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助孕治疗的430例患者随机分为短时受精后非早脱颗粒细胞组(A组)和常规体外受精组(B组),比较两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短时受精非早脱颗粒细胞由于精卵接触时间短,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优质胚胎形成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降低流产率。

  • 标签: 短时受精 胚胎质量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化疗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在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肿瘤化疗的患者中抽取50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每组各25人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进行Vitb4、碳酸锂等一般性治疗;对实验组进行一般治疗与rhG-CSF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数量的恢复情况要好于对照组,其中化疗后24小时内入组的患者的粒细胞恢复情况要好于出现粒细胞减少症时入组的患者的粒细胞恢复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疗后24小时内对患者进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肿瘤化疗 粒细胞缺乏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SNIP)及其恶变的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NIP伴恶变、40例SNIP、3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结果(1)SNIP伴恶变组的NLR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2)NLR与SNIP伴恶变呈正相关(r=0.585,P<0.01)。(3)Logistic回归示NLR升高是SNIP伴恶变的危险因素。(4)NLR对SNIP伴恶变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界定值为1.71,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5%。结论NLR可能成为预测SNIP患者是否伴恶变的辅助诊断指标。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恶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高嗜酸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是一组少见的异质性疾病,以外周血嗜酸细胞明显增多和靶器官功能损害为特点,其不同亚型拥有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将我院收治的69例HE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讨论HES各亚型的特点,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理解HES。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住的69例高嗜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HES的不同病因并比较其不同。结果69例患者多为男性,中位年龄47岁,中位病程时间3月。HES多能找到感染、嗜酸性胃肠炎、嗜酸性肺炎、免疫性疾病、过敏、肝细胞浸润等继发性病因(95.6%),特发性、克隆性少见,而遗传性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以表现为浸润脏器的症状。外周血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异常增高(>1.5×109/L),多伴有血沉和IgE的增高,骨髓中增多的嗜酸性细胞以成熟的为主,受累及的组织经病理学检查可查及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病因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佳。结论通过对患者病因分析,并根据病因采取不同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 病因
  • 简介:摘要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常因临床表现不够显著,通常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对患者的病症治疗造成了极大的隐患。本文主要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临床检查以及临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归纳。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胃肠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抗甲状腺药物(ATD)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ATD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外周血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7.3±2.1)d、住院时间(17.5±3.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于ATD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可获取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抗甲状腺药物 粒细胞缺乏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N/L)与病人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及两者比值,分析他们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值与患者预后有关,呈负相关,即比值越大,患者的预后越差(P=0.023,<0.05)。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预后呈明显负相关,即比值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此病例的报告,提高临床上对于腹壁纤维的诊治的准确率,加深对腹壁纤维的认识。方法1例腹壁纤维患者术前误诊为盆腔包块(阔韧带肌瘤或者子宫浆膜下肌瘤),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术中探查证实为腹壁纤维。结论腹壁纤维,又称为腹壁韧带样,是一种来源于腹壁筋膜或肌肉组织的良性肿瘤。

  • 标签: 腹壁 纤维瘤 误诊
  • 简介:摘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亚特殊亚型,该疾病是是由于染色体15和17之间易位导致的。本文将从病因、病理以及检测手段来阐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的相关特征。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病因 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嗜铬细胞是机体嗜铬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大约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少数(10%)位于肾上腺以外,可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细胞,如椎旁交感神经丛、肠系膜、膀胱、睾丸等,嗜铬细胞肿瘤大部分为良性(约90%),只有10%左右为恶性或转移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氯氮平于1972年上市以来,因其具有较好的抗精神病作用,对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且无或很少出现EPS而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特别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而备受关注,然而因其有致命的副反应粒细胞缺乏症可能(以下简称粒缺),使氯氮平作为一线或二线抗精神病药物颇有争议。为了进一步了解氯氮平所致粒缺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为预防粒缺的发生和有效治疗粒缺提供一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例发生粒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药物过敏史或治疗前白细胞基础较低的患者,使用氯氮平而发生粒细胞缺乏的危险性较大,提示患者原先属于过敏体质,支持关于该副作用的发生存在个体易感性的观点;而与性别、病种、药物剂量无关。结论尽管粒缺合并感染时具有致命性,但早期发现,处理得当,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因此,不必过份担心。

  • 标签: 氯氮平 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临床医师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接诊的一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进行病例分析。结果患者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外周血、骨髓及粘膜活检均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病情复杂,目前该病诊断困难,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活检、诊断治疗后确诊。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临床医师应加强重视。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骨巨细胞细胞凋亡指数与其生物学性质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LCA免疫组化和TUNEL双重染色对有临床结果的48例骨巨细胞标本进行组成成份的鉴定及其凋亡的检测。结果①棕色LCA阳性反应物质位于部份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膜上,蓝色的凋亡反应阳性物质位于多核巨细胞及LCA阴性和阳性单核基质细胞中。②治愈组和复发组LCA阴性单核基质细胞的百分比分别是9.70%和10.14%,两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异。③治愈组和复发组LCA阴性单核基质细胞的凋亡率分别是3.94%和2.25%,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④Jaffe病理Ⅰ、Ⅱ、Ⅲ级组中肿瘤细胞百分比,凋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巨细胞中纤维细胞样单核基质细胞的凋亡率是影响其术后复发的因素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世界第五大常见毒瘤的其中一种是肝细胞癌(HCC)。肝细胞癌的死亡率极高,位居第三位1。根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世界新增加病例超过70多万例2。这些年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各种各样感染及非感染因素导致肝细胞癌发生的研究,结果表明肝细胞癌变会慢慢形成一种慢性炎症状态,如果长期刺激肝脏细胞。肝脏纤维化是这种炎症状态的早期症状、其次可能会致使早期肝癌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肿瘤细胞的发展、侵袭和转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是3参与炎症反应的炎症细胞,炎症机制的一种血象指标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UR),凭借肝癌患者肝癌的TNM分期和病理分级、NLR水平等相关性指标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比值 临床意义 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