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我国中医药对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历史是悠久的,古代豆腐霉治疗疮、痈,《神农本草经》有雷丸“杀三虫”的记载。祖国传统医药学中关于温病及常山、黄连、槟榔、使君子、鸦胆子、雄黄、石膏、汞、砷等作为药用的记载均属于“化疗”与化疗药物的范畴,这些药物在控制传染病、流行病、寄生虫病方面许多已为现代药理学、临床医学所证实。今年是著

  • 标签: 化疗药理 成就展望 我国化疗
  • 简介:紫杉醇广泛用于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化疗,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低血压等。患者在无高血压病史的情况下,在静滴紫杉醇化疗的过程中,出现血压升高的病例临床较少见。现报告一例我院收治宫颈癌患者在静滴紫杉醇过程中出现血压升高。

  • 标签: 紫杉醇 高血压
  • 简介:恶性肿瘤时有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故抗肿瘤药能否通过血脑屏障至关重要。其通过能力视该药脂溶性、离子化程度及与血浆蛋白结合程度而异。许多移植瘤颅内接种可以成活,异种动物肿瘤脑颅内接种的成活率也较高,因此颅内生长肿瘤是验证药物能否通过血脑屏障及进入颅内后有无生物活性的可靠依据。从脑移植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标签: 小鼠肿瘤 动物肿瘤 血脑屏障 血浆蛋白结合 化疗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中药皂角刺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其作用机制呈现多层次、多部位和多靶点的特点,已被列为抗癌中草药之一。本文从其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皂角刺 抗肿瘤 作用机制
  • 简介:1986年是我国“七五”规划的头一年,也是著名科学家Ehrelich1906年首先提出“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这个概念的八十周年。中国药理学会第一届化疗药理学术会议将在五月份于成都号开,战斗在全国各地化疗战线的药理学、药学、化学、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抗生素学的科技人员、教师、医师、药师、工程师欢聚一堂交流我国化学治疗各

  • 标签: 化疗药理 学术会议召开 药理学术会议
  • 简介: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疗过程中产生的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却是导致化疗中断、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其中,P-糖蛋构象改变将胞浆内的化疗物泵到细胞间隙,使细胞内蓄积药物减少,从而避免了化疗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引起肿瘤耐药.本文就冰片抑制P-糖蛋的外排作用及其研究方法作了综述.

  • 标签: 中的作用 作用探讨 冰片逆转
  • 简介:<正>多抗甲素(PolyactinA,PAA)是α-溶血性链球菌(alpha-hemolyticstre-ptococci)33#菌株经深层培养,提取精制所得的α-甘露聚糖肽物质,是我国新近开发的一种抗生素,具有直接的抗肿瘤效应和刺激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药理实验表明在体内外对小鼠S-180,艾氏腹水瘤等肿瘤均有抑制作用。临床上配合放疗、化疗用于肺癌、

  • 标签: 多抗甲素 抗肿瘤作用 机理研究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抗肿瘤效应 抑制作用
  • 简介:目的:旨在探讨各相关因素对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我院检验科的BD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67例肺癌、胃癌及结直肠癌肿瘤患者体内CD4+、CD8+细胞计数及CD4+/CD8+,将CD4+细胞计数或CD4+/CD8+低于正常范围最低值的患者定义为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使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全方位分析各相关因素与CD4+、CD8+细胞计数、CD4+/CD8+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之间的关系,最后客观地讨论出可能会受到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男性及年龄≤60岁的患者的CD4+、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均高于女性及〉60岁的患者,且总蛋白(Totalprotein,TP)降低组、白蛋白(Albumin,ALB)降低组、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降低组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升高组的CD4+、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各分组的正常组,其中性别组、TP组及CEA组的细胞计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时关注患者营养状况并及时进行纠正能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这也在临床的抗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肿瘤患者 细胞免疫功能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本文对恶性肿瘤病人心电图变化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本文共记录262例心电图,其中132例为恶性肿瘤组,130例为正常人组,观察和比较两组心电图异常改变的例数和总体异常发生率.结果:恶性肿瘤组在窦速、T波改变、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肢导联低电压、电轴偏移等心电图异常事件发生的例数为44例,异常率为33%,正常人组心电图异常事件发生的例数11例,异常率为8%.结论:恶性肿瘤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正常人组明显增高,并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 标签: 恶性肿瘤 心电图 临床分析 心脏病 肺心病
  • 简介:5—氟脲嘧啶(5—Fu)作为S期抗代谢化疗药其抗肿瘤作用尤其是对大肠癌化疗作用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证实,但其副作用也不允忽视,本文报道45例大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肠系膜下动脉插管化疗,其中26例5—Fu、顺铂和丝裂霉素,对照组19例以环磷酰胺代替5—Fu。结果显示5—Fu组6例出现腹痛,4例出现腹泻和便血加重,其中2例手术时

  • 标签: 插管化疗 氟脲嘧啶 大肠癌化疗 肠系膜下动脉 肠癌患者 化疗药
  • 简介:Hippo信号通路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能够协调细胞增殖、细胞死亡和细胞分化,调控组织生长的一个高度保守的生长控制信号通路,其核心成分是Yap/Taz等转录调控因子。该信号通路的组成原件包括Mst1/2、Sal、Last1/2和Mob1,这些蛋白具有肿瘤抑制功能,Yap/Taz具有致瘤作用。因此该信号通路与控制器官大小,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介绍Hippo信号通路在器官大小控制和癌症发生中的作用。

  • 标签: Hippo信号通路 器官大小控制 癌症
  • 简介:<正>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尽管对肿瘤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等比过去有很大进展,但大多数肿瘤病人仍由于肿瘤细胞的血行转移影响了治疗效果,最终死于肿瘤的转移。因此抗肿瘤转移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肿瘤转移与血凝关系密切,机体的高凝血状常有利于肿瘤的转移,因此可设想能对抗血凝过程的药

  • 标签: 抗肿瘤转移 转移作用 生物学特征 恶性肿瘤 手术治疗 血凝过程
  • 简介:目的:观察恩度腹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癌合并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卵巢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共46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23例给予TP方案双路化疗联合恩度腹腔灌注,对照组给予TP方案双路化疗,并采用ELISA法对治疗前后腹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客观有效率(RR)为82.6%vs52.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治疗后腹水VEG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VEGF检测治疗前后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结论:恩度腹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癌合并恶性腹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恩度 腹腔灌注 卵巢上皮癌 化疗
  • 简介:目的:探究TE方案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应用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以及氟脲嘧啶治疗;研究组接受TE方案新辅助化疗,给予多西紫杉醇以及表阿霉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病情控制时间。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6.45%,研究组94.23%,研究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患接受19.60±1.98d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评价治疗时间为26.17±1.58d,研究组病情得到控制的时间约为10.58±2.06d,总治疗天数为18.74±1.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治疗中,采用TE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手段,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大面积推广价值。

  • 标签: TE方案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疗效
  • 简介:本文通过我院采用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的脑肿瘤与同步检查的脑电图(EEG)和脑CT、磁共振(MRI)或手术证实的26例的比较分析,表明BEAM在脑肿瘤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本组资料表明,常规EEG异常者16例(61.5%),而BEAM22例异常(84.6%)。EEG定位符合者7例(26.9%),不符合10例(38.5%),BEAM19例符合(73.1%),3例基本符合(11.5%),4例不符合。经统计学处理P<0.01,表明对于脑浅表部位的肿瘤,BEAM诊断阳性率和定位价值明显高于EEG。本组三种不同类型的脑肿瘤,BEAM上表现各不相同。因此,BEAM对脑肿瘤的定性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脑肿瘤
  • 简介:近年来,有关肿瘤的免疫治疗,即恢复宿主肿瘤与防御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此中尤以建立肿瘤生物反应调节剂备受关注.淫羊藿苷(Icariin,ICA)是从小檗科草本植物淫羊藿中提取的一种黄酮苷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据认为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和诱导分化剂.现就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 标签: 作用研究进展 免疫调节抗肿瘤 抗肿瘤作用
  • 简介:AD—89((1,4—二N—羟乙基乙二胺)—1,4—二去羟基—η一吡咯霉酮)是一个新的半合成蒽环类抗肿瘤药,初步药效学研究发现其对艾氏腹水瘤及L1210白血病等有显著的疗效,本实验用琼脂糖电泳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药物与提纯DNA的直接作用,用碱性洗脱法研究了药物对细胞内DNA的作用,结果发现AD—89能明显减慢超螺旋的PUC9DNA的电泳迁移率,小牛胸腺DNA与AD—89作用后可使AD—89的紫外吸收

  • 标签: 蒽环类 AD 抗肿瘤药 作用机理研究 紫外光谱法 DNA
  • 简介:目的:调查南充市中心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肿瘤相关性抑郁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开展肿瘤相关性抑郁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470例恶性肿瘤患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自行设计的一般状况调查表,进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并进行卫生统计学分析。结果:收回有效调查表434份,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的发生率为47.0%。其中伴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症状分别为52.9%、30.0%、16.6%。统计分析显示,肿瘤相关性抑郁发生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慢性疼痛、行为状态评分(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化疗方案种类、治疗相关副作用、文化程度、收入满意度、费用支付方式、知情情况相关(P〈0.05),但是肿瘤相关性抑郁发生率与肿瘤患病部位、家族史、居住地无关(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相关性抑郁发生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对肿瘤相关性抑郁提高警惕,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早防治。在治疗、护理躯体疾病的同时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肿瘤相关性抑郁 抑郁自评量表 发生率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