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效果,记录退热时间。方法:将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98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视为研究主体,应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参照组,各组纳入49例。予以研究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予以参照组常规治疗,对比分析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参照组研究相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早,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具有理想效果,可促进疾病症状消失,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退热时间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家在经济上以及政策上给予了医院巨大的支持,医院应该对自身的服务有更高的追求,加之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条件提升,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主客观要求下,构建和谐医院成为了医院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就院务公开在构建和谐医院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临床凝血检验及临床血常规分析的临床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体验的健康受检者80例进行实验,抽取80例健康受检者的肘静脉血,分析放置时间对临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结果 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不同,会对受检者的凝血检验指标、血常规检验指标带来影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会对凝血检验结果、血常规检验结果带来影响,因此应及时对血液样本进行检验,以此来控制检验的质量,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 标签: 凝血检验 血常规 影响因素 控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减轻七氟烷诱发新生大鼠中枢神经毒性的机制与脑红蛋白(Ngb)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7日龄,体重12~16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1):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组)、七氟烷+右美托咪定组(SD组)和七氟烷+右美托咪定+育亨宾组(SDY组)。七氟烷麻醉方法:吸入8%七氟烷麻醉诱导,3%七氟烷麻醉维持4 h。于麻醉结束时,SD组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SDY组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后立即腹腔注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育亨宾0.5 mg/kg。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于麻醉结束后24 h时处死,取脑组织,采用HE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病理学结果,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区Ngb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gb、细胞色素c(Cyt c)和caspase-3表达水平;剩余大鼠在28日龄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与C组比较,S组Ngb、Cyt c和caspase-3表达上调,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海马CA1区病理学改变加重,Ngb荧光强度增强;与S组比较,SD组Ngb表达上调,Cyt c和caspase-3表达下调,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海马CA1区病理学改变减轻,Ngb荧光强度增强;与SD组比较,SDY组Ngb表达下调,Cyt c和caspase-3表达上调,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海马CA1区病理学改变加重,Ngb荧光强度减弱。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七氟烷诱发新生大鼠中枢神经毒性的机制可能与激活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上调Ngb表达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麻醉药,吸入 脑红蛋白 药物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7—2019年河南省漯河市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ARI)的病毒性病原谱特征。方法通过“SARI病例监测平台”,收集2017年11月到2019年2月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的SARI病例。最终纳入783例SARI病例,所有病例在入院24 h内采集咽拭子,并记录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临床特点等信息,同时进行病毒检测和鉴定,并分析不同年龄和时间SARI病例的病毒检出情况。结果783例SARI病例年龄M(P25,P75)为3(1,5)岁,范围为1月龄~95岁,以<5岁儿童为主(71.01%);男性(61.81%)多于女性(38.18%)。783份SARI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共有64.88%(508/783)咽拭子标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共检出9种病毒。流感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较高,均为20.18%(158例)。各病毒混合感染率达15.84%(124/783),其中双重感染最常见,占混合感染病例的85.48%(106/124);混合感染病例中主要以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人鼻病毒、人流感病毒最常见。<5岁儿童与60~95岁老人两个年龄组病毒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8.71%和63.27%。冬春季以流感和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主,夏季以人副流感病毒感染为主。结论2017—2019年河南省漯河市SARI病例咽拭子标本以流感病毒和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要病毒,各病毒的流行特征存在年龄和时间差异。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病毒 住院病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丙种球蛋白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其对脑脊液CRP,IL-6,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8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采取抛硬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和研究组(行丙种球蛋白联合纳洛酮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脑脊液CRP,IL-6,TNF-α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均明显快于参照组(P<0.05),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纳洛酮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脑脊液各项指标,促进了脑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纳洛酮 小儿病毒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实验开展后各项指标情况,探究护理延伸服务有效控制慢性酒精中毒性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复饮的可能性。方法:将我院40例慢性酒精中毒性分裂样精神病患者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延伸服务干预。结果:不同干预下,观察组患者复饮情况表现良好,完全戒酒和限量饮酒人数多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延伸服务下,患者复饮行为得到抑制,慢性酒精中毒性分裂样精神疾病复发概率降低,此护理模式有较大的研究意义。

  • 标签: 护理延伸服务 慢性酒精中毒性分裂样精神 复饮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对体征恢复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者进行研究,共计76例,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2月,38例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38例是试验组,应用优质护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体征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题示患者,在优质护理的影响下,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优质护理,n=40),另一组为对症组(常规护理,n=40),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以临床症状、体征指标、心电图指标、心肌酶指标恢复时间作为比较标准,观察组患儿恢复时间指标值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护理总满意度指标比较,观察组97.50%(39/40)高于对照组85.00%(34/40),(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的影响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体征指标可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得到平稳提升,对于患者康复效果显著,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指标也能够提高,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优质护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体征恢复时间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开展临床研究应在研究起始阶段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基于临床实践发现的"临床问题"更多地关注临床决策需求,而不是临床研究的科学设计需求。所以,在临床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等方面,"临床问题"的表述往往不够清晰、准确,导致基于"临床问题"时常无法获得清晰的临床研究思路。因此,从发现"临床问题"到开展"临床研究",需要以"临床科学问题"作为桥梁,既准确表述临床需求,又从科学研究的视角采用科学设计的逻辑对临床需求进行梳理和分解。"临床科学问题"的提炼由临床工作者主导、临床研究方法学工作者配合完成。提炼"临床科学问题"主要分为四个步骤:提出"临床问题"、确定研究目的、寻找恰当可行的临床研究方法、将"临床问题"分解为几个维度。其中,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数据采集的难易程度方面有所差异,所以应综合考虑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可投入的各种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从而选择恰当的临床研究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方法:于2019年01月~2020年0月,对本院收治的产妇100例进行观察分析,其中足月产妇50例。早产产妇5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进一步探讨产妇早产高危因素。结果:经过临床分析,在孕次、年龄方面,足月产妇与早产产妇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产妇的流产次数、前置胎盘、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等明显多于足月产妇,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因素分析,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流产次数过多、前置胎盘等因素是导致产妇早产的关键原因,同时也是胎膜早破的先兆。

  • 标签: 妇产科 早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开展临床研究应在研究起始阶段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基于临床实践发现的"临床问题"更多地关注临床决策需求,而不是临床研究的科学设计需求。所以,在临床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等方面,"临床问题"的表述往往不够清晰、准确,导致基于"临床问题"时常无法获得清晰的临床研究思路。因此,从发现"临床问题"到开展"临床研究",需要以"临床科学问题"作为桥梁,既准确表述临床需求,又从科学研究的视角采用科学设计的逻辑对临床需求进行梳理和分解。"临床科学问题"的提炼由临床工作者主导、临床研究方法学工作者配合完成。提炼"临床科学问题"主要分为四个步骤:提出"临床问题"、确定研究目的、寻找恰当可行的临床研究方法、将"临床问题"分解为几个维度。其中,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数据采集的难易程度方面有所差异,所以应综合考虑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可投入的各种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从而选择恰当的临床研究方法。

  • 标签:
  • 作者: 李唐 王海云 卜欣悦 杨陈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嘉兴学院附属医院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麻醉科 314001,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南开大学附属第三中心医院麻醉科 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 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 30017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减轻七氟烷诱发幼鼠中枢神经毒性作用与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1(NKCC1)/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7日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对照组(C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D组)、七氟烷+右美托咪定组(SD组)。S组置于2.5%七氟烷培养箱6 h构建七氟烷麻醉模型。SD组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 μg/kg,随后行七氟烷麻醉。于麻醉结束后24 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cleaved caspase-3、NKCC1和KCC2的表达水平;于麻醉结束后35 d时,采用Y迷宫实验检测认知功能,采用尼式染色法进行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SD组新异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降低,海马cleaved casepase-3和NKCC1表达上调,KCC2表达下调,NKCC1/KCC2比值升高(P<0.05),D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SD组新异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升高,海马cleaved casepase-3和NKCC1表达下调,KCC2表达上调,NKCC1/KCC2比值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七氟烷诱发幼鼠中枢神经毒性的机制可能与维持NKCC1/KCC2表达相对稳定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麻醉药,吸入 协同转运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的病原学特点,同时研究病原学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随机收集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于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2018年1~12月)的住院患儿脑脊液标本132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脑脊液中的4种病毒核酸进行检测。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2例患儿中男性78例,女性54例,男女性别比为1.44∶1。各年龄组的性别构成不具统计学差异(χ2=3.901,P=0.272)。132例患儿中,发热体征的121例、头痛症状的109例、呕吐症状的92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异常的17例、头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异常15例。病毒被检出的80例,77例为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有2例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1例为人疱疹病毒I型(human herpesvirus type I, HHV-I)。其中1~3岁年龄组EV检出率为66.67%,4个年龄组(<1岁、1~3岁、3~6岁、>6岁)的EV检出率无显著差异(χ2=3.147,P=0.369);夏(6月、7月、8月)秋(9月、10月、11月)季节的EV检出率分别为65.52%及70.83%,明显高于春季(3月、4月、5月)及冬季(12月、1月、2月)的33.33%及0.00%,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2.504,P=0.000)。EV阳性和非EV阳性患儿发热、头痛、呕吐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EV阳性和非EV阳性患儿EEG、头部MRI检查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018年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为EV,其在夏秋季检出率高。

  • 标签: 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 病原学 肠道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动脉血乳酸(Lac)水平与28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30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室血Lac水平将患者分为<4 mmol/L组(203例)、4~10 mmol/L组(69例)、>10 mmol/L组(31例),分析患者基线特征。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性休克28 d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入室Lac水平对感染性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绘制28 d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30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179例,28 d总病死率为59.08%。入室Lac<4 mmol/L组203例,入室Lac 4~10 mmol/L组69例,入室Lac>10 mmol/L组31例。3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氧合指数(PaO2/FIO2)、是否合并腹部感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28 d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SOFA、使用机械通气、Lac水平。ROC曲线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入室Lac预测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4 5(95% CI:0.540 8~0.668 2),最佳截断值为3.55 mmol/L时,灵敏度为0.508 4,特异度为0.733 9,阳性似然比为1.9103,阴性似然比为0.669 9。根据入室Lac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乳酸组(≥3.55 mmol/L)和低乳酸组(<3.55 mmol/L),其28 d病死率分别为73.39%(91/124)和49.16%(88/17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乳酸组28 d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组(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入室Lac每增加1 mmol/L,28 d病死增加至1.22倍[优势比(OR)=1.22,95%可信区间(95% CI):1.08~1.37,P=0.001 4],高乳酸组28 d病死率是低乳酸组的3.53倍(OR=3.53,95% CI:1.36~7.09,P=0.000 4)。结论在ICU脓毒性休克患者中,28 d病死率与入室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密切相关;入室后动脉血乳酸水平>3.55 mmol/L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 标签: 休克,脓毒性 乳酸 病死率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制星形胶质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表达对减轻谷氨酸兴奋性毒性进而发挥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慢病毒介导MAPK14干扰载体由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合成,星形胶质细胞从出生48 h的SD大鼠获取,通过慢病毒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1)未转染组,为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加入杜氏培养液(DMEM)进行培养;(2)阴性对照组,转染MAPK14空载干扰载体;(3)慢病毒转染组,转染MAPK14干扰载体。转染72 h后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48 h,随后构建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环境作用2 h。检测指标包括:慢病毒载体转染星形胶质细胞最佳转染指数(MOI);rPCR检测转染72 h后MAPK14和谷氨酸转运蛋白1(GLT-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转染72 h后MAPK14及GLT-1蛋白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环境作用2 h后神经元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神经元死亡率。结果(1)慢病毒转染星形胶质细胞最佳MOI值为30,转染后的星形胶质细胞生长良好。(2)转染72 h后,与未转染组(0.013 1±0.001 1)和阴性对照组(0.013 9±0.001 0)比较,慢病毒转染组MAPK14 mRNA表达水平(0.005 7±0.000 6)显著下降(P<0.01);与未转染组(0.008 7±0.000 3)和阴性对照组(0.008 9±0.001 1)比较,慢病毒转染组GLT-1 mRNA表达水平(0.009 1±0.001 2)未见明显变化(P>0.05)。(3)转染72 h后,与未转染组(0.61±0.05)和阴性对照组(0.63±0.01)比较,慢病毒转染组MAPK14蛋白表达水平(0.29±0.04)显著下降(P<0.01);与未转染组(0.20±0.03)和阴性对照组(0.23±0.09)比较,慢病毒转染组GLT-1蛋白表达水平(0.73±0.06)显著上升(P<0.01)。(4)谷氨酸兴奋毒性作用2 h后,慢病毒转染组LDH水平[(109.67±2.40)U/L]较未转染组[(141.52±3.88)U/L]和阴性对照组[(141.29±3.61)U/L]显著降低(P<0.01),慢病毒转染组神经元死亡率[(38.72±0.26)%]较未转染组[(52.94±1.36)%]和阴性对照组[(54.30±1.23)%]显著降低(P<0.01)。结论慢病毒介导MAPK14干扰载体转染星形胶质细胞后能上调GLT-1表达水平、促进谷氨酸重摄取,从而减轻神经元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可为进一步利用星形胶质细胞基因调节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神经元损伤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 标签: 脑损伤 谷氨酸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 兴奋性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动脉血乳酸(Lac)水平与28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30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室血Lac水平将患者分为<4 mmol/L组(203例)、4~10 mmol/L组(69例)、>10 mmol/L组(31例),分析患者基线特征。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性休克28 d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入室Lac水平对感染性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绘制28 d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30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179例,28 d总病死率为59.08%。入室Lac<4 mmol/L组203例,入室Lac 4~10 mmol/L组69例,入室Lac>10 mmol/L组31例。3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氧合指数(PaO2/FIO2)、是否合并腹部感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28 d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SOFA、使用机械通气、Lac水平。ROC曲线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入室Lac预测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4 5(95% CI:0.540 8~0.668 2),最佳截断值为3.55 mmol/L时,灵敏度为0.508 4,特异度为0.733 9,阳性似然比为1.9103,阴性似然比为0.669 9。根据入室Lac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乳酸组(≥3.55 mmol/L)和低乳酸组(<3.55 mmol/L),其28 d病死率分别为73.39%(91/124)和49.16%(88/17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乳酸组28 d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组(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入室Lac每增加1 mmol/L,28 d病死增加至1.22倍[优势比(OR)=1.22,95%可信区间(95% CI):1.08~1.37,P=0.001 4],高乳酸组28 d病死率是低乳酸组的3.53倍(OR=3.53,95% CI:1.36~7.09,P=0.000 4)。结论在ICU脓毒性休克患者中,28 d病死率与入室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密切相关;入室后动脉血乳酸水平>3.55 mmol/L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 标签: 休克,脓毒性 乳酸 病死率 因素分析,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