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超声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颅内外-基底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32例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患者,分别进行TCD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再将这两项检查与CTA进行对比,显示符合率。结果TCD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CTA检查的例数及支数均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率87.5%,结果基本一致。讨论TCD及颈动脉超声在诊断后循环缺血中的优势具有无创性、重复性、准确性高及价格便宜等优点,可作为脑卒中常规超声检查。

  • 标签: 经颅多普勒(TCD) 颈动脉超声 CT血管造影(CTA)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HG)后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CABG患者的病例,将其分为AF组与非AF组,比较二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高危因素。结果CABG后AF的发生率为36.1%,AF组高年龄(≥60岁)、左房内径增大(≥40mm)、低EF值(≤40%)、搭桥支数多(≥3支)、同期瓣膜置换术的比例明显高于非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提示,年龄、左房内径、搭桥支数分别与AF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高龄、左房扩大、搭桥支数是CABG后发生AF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参数.对139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PWV检测,其中男954例,女438例,年龄14~85岁,平均(52.09±12.37)岁.结果1392例高血压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PWV随年龄增大(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而增加(P<0.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和心率是与反映大动脉弹性的PWV关系最为密切的参数(P<0.001).结论长期高血压将导致大动脉扩张性降低,这种改变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年龄、收缩压、心率与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性变化关系密切.

  • 标签: 脉搏波速度 高血压 动脉扩张性 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50岁以上各年龄段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3组:G1组(50~60岁),G2组(61~70岁),G3组(>70岁),观察各组既往病史、生化指标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分析各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1)从G1组到G3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1.4%、62.3%、68.2%,逐渐升高;入院时收缩压为(129.2±22.4)mmHg(1mmHg=0.133kPa)、(133.7±18.6)mmHg、(140.8±21.4)mmHg,G3组与G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1、G2组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为48.5%、56.6%;G3组三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为45.5%,与G1、G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改良Gensini评分3组分别为(6.6±3.1)分、(7.3±3.0)分、(7.7±3.0)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史和收缩压高为中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70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病变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7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以三支血管病变更为多见,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加重.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女性
  • 简介: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肺栓塞(APE)的病情评估作用。方法选取86例APE患者,其中严重APE有35例,记为A组,非严重APE有51例,记为B组,均行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两组肺动脉造影的心血管参数。结果A组CT阻塞指数、右室短轴最大径、右室壁厚、肺动脉直径、右心室/左心室(RV/LV)短轴最大径比、上腔静脉直径、室间隔左突占比显著大于B组(P<0.05),左室短轴最大径显著小于B组(P<0.05)。结论对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判断APE病情严重程度,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造影 急性肺栓塞
  • 简介: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对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3月间的111例患者.按其血脂水平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I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Ⅱ组).高胆固醇血症组(Ⅲ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Ⅳ组)。抽取空腹肱静脉血进行血脂测定,同时应用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分别获取双侧股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将结果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检测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率的高度排列依次为:(1)Ⅱ、Ⅲ、Ⅳ组的股浅动脉的P1;(2)Ⅱ、Ⅳ组的股动脉PI;(3)Ⅳ组的足背动脉的PI;(4)Ⅱ、Ⅳ组的胫后动脉RI;(5)Ⅳ组足背动脉的Vmax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性高脂血症对下肢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大,股浅动脉、股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较易受高血脂的影响而发生动脉硬化。

  • 标签: 高脂血症 血液动力学现象 动脉硬化 血管阻力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狭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2例和药物治疗组73例,分别行血管内治疗手术(使用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Apollo支架)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40mg/d),随访观察1、3、6、9、12个月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再狭窄率(以狭窄率〉50%为标准),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血管内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成功置入支架70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6%(70/71);血管内治疗组共发生并发症7例(9.9%),其中合并出血2例,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头痛、兴奋各1例;1例脑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后遗症。(2)血管内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卒中复发率为8.4%(6例,均为TIA),药物治疗组为26.0%[19例,其中16例(占84.2%)为小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或狭窄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6%(4例)和6.8%(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疾病 血管内操作 支架 多种药物疗法 再狭窄
  • 简介: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62例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患者,行单纯VSD心内修复术3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9例、主动脉瓣成形术(AVP)1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VSD修补和AVR患者术后3d因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15岁患者,7年前在外院行VSD修复和AVP,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巨大左心室,再次行AVR,术后1周因心衰死亡.余60例均存活.术后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共55例,随访率91.7%.心功能Ⅰ级50例、Ⅱ级5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及学习.1例单纯VSD修复患者出现VSD残余漏,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行AVR,目前已治愈.11例AVP患者中,轻度关闭不全8例(2例为肺动脉瓣下VSD,6例为围膜部VSD);轻-中度关闭不全2例(均为围膜部VSD);中度关闭不全1例(围膜部VSD),于术后5年行AVR后治愈.行全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1例,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律.结论根据主动脉瓣脱垂的程度,合理处理VSD及主动脉瓣病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入院的171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MT厚度分为IMT1、2、3组,对比三组患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情况;再根据患者血压分级,依次分为I、Ⅱ、Ⅲ级组,对比三组患者IMT情况。结果IMT2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最高收缩压、脉压均显著性大于IMT1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2组患者LDL明显性高于IMT1组患者,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3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最高收缩压、即测收缩压、脉压及总胆固醇均显著性高于IMT1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3组患者的最高收缩压、脉压均显著性高于IMT2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3组患者的总胆固醇、LDL均明显性高于IMT2组患者,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超过半数的高I级患者IMT〈0.9,有超过半数的高血压Ⅱ级患者0.9≤IMT≤1.2,有超过半数的高血压Ⅲ级患者IMT〉1.2。结论平均年龄、最高收缩压、脉压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越高,患者IMT厚度越厚;同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IMT厚度≥0.9者数目显著性增高;对于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者,也会出现IMT增厚的现象。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对IMT有一定影响,积极减少危险因素是治疗高血压、减少靶器官损害和改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因素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医生电话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戒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随访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出院时都叮嘱入选患者术后必须戒烟、长期服药和1年内返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出院后只对随访组进行电话随访,出院1年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随访组患者的戒烟依从性[90.32%(56/62)vs.75.00%(45/60),r=5.02,P〈O.05]、服药依从性[91.25%(73/80)vs.77.50%(62/80),x2=5.74,P〈O.05]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依从性[90.00%(72/80)vs76.25%(61/80),r=5.39,P〈O.05]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医生电话随访对提高冠心病患者戒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的依从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电话随访 冠状动脉支架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戒烟 依从性
  • 简介:动脉弹性是指动脉的舒张功能.动脉弹性功能不仅是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动脉内皮功能状况.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已成为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标记之一.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弹性 舒张功能 血压波形
  • 简介:血管内栓塞治疗以其微创疗效可靠,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之一.前交通动脉是双侧大脑半球之间血流平衡和代偿的重要通道,也是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由于该部位血管解剖的特殊性,前交通动脉瘤特别是微小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存在栓塞率低和并发症高的困难.作者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11例微小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了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肿瘤破裂 前交通微小动脉瘤 弹簧圈 栓塞治疗 血管造影 微导丝辅助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研究时,借助于随机表法,将26例患者平均地列入两组:观察组(共13例)与对照组(共1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服务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的护理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04年1月在我院直接PCI且成功开通梗塞相关血管(IRA)的AMI患者26例的资料。结果:26例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CI均获得成功。26例患者共置入支架43枚,其中4例(15.39%)术中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因及时发现,并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因为正确护理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PCI护理有助于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CI成功及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及预后随访.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4年5月苏州市立医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9例,其中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107例(TRI组),经皮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72例(TFI组).观察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手术总时间、穿刺点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TRI组107例患者中,前壁心梗47例,下壁心梗39例,其他21例;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34例,三支病变49例.TFI组72例患者中,前壁心梗27例,下壁心梗29例,其他16例;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变20例,三支病变40例.TRI组和TFI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2%和100%,P=0.401;PCI成功率分别为89.7%和95.8%,P=0.135;手术总时间分别为(79.4±32.0)min和(78.8±33.3)min,P=0.911.术后3个月的随访临床结果显示,MACE事件发生率TRI组较TFI组低.结论经皮桡动脉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同经皮股动脉一样有着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且并发症较少,是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最佳入路途径.

  • 标签: 经皮桡动脉 经皮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呈增长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人群接近4000万,患病率上升至3.5%,较20年前增加5倍。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糖尿病患者国家。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耐量异常,每年有7.0%~1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为糖尿病,其糖尿病年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群的6倍。

  • 标签: 糖尿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支架 危险因素
  • 简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typeBaorticdissections,TBAD)是一种潜在的危及生命的主动脉疾患,其发病急骤、早期病死率相当高、晚期预后差。血管腔内诊疗技术及植入材料改良,大大改善了TBAD的术后临床疗效,同时,治疗TBAD理念亦发生重大改变,越来越多的术后随访表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用于急性复杂型TBAD提供了持久的长期修复,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显示了其优势的地位。对于解剖学合适的TBAD,早期行腔内修复术远期效果更佳,而亚急性期可能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最好的手术时机。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临床疗效 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