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周围面瘫的应用效果及优越。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接收的74例周围面瘫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使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麻痹程度评分比较,观察者治疗前、后神经麻痹程度评分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35例(94.59%),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28例(75.68%),观察组总有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周围面瘫患者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与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比较具有较高的优越,应用价值显著,建议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中医针灸 周围性面瘫 治疗效果 优越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过敏紫癜肾炎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评价其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88例小儿过敏紫癜肾炎患者,探讨其临床诊断方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前者给予西医治疗,后者采用西医联合槐杞黄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优于对照组的77.3%(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尿蛋白、尿红细胞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P<0.05)。结论西医联合槐杞黄治疗小儿过敏紫癜肾炎疗效显著,且安全高。

  • 标签: 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埃克替尼联合适形放疗及微波热疗在老年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埃克替尼联合适形放疗及微波热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适行放疗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和50.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20例,发生率66.7%,对照组发生率6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x2=0.287,P>0.05)。结论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适形放疗及微波热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NSCLC患者,可显著提高短期临床疗效,且毒性小、安全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埃克替尼 适形放疗 微波热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钙蛋白T(cTn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的AMI患者100例,同期血清cTnT升高的AMI患者共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三组均在来院时抽血测定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AMI组与AMI组血清cTnT水平。结果AMI组及AMI组血清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I组血清cTnT水平明显高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也可以出现血清cTnT升高,但升高水平不如AMI患者显著;cTnT结合CK-MB、心电图,仍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良好手段。

  • 标签: 肌钙蛋白 急性心肌梗塞 非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联合替罗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替罗班治疗,观察组采用三七总皂苷联合替罗班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TMP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一个月与术后一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三七总皂苷联合替罗班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再灌注,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三七总皂苷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米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性激素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效果。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参与实验患者的选取时间为2016年6月到2018年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米司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的采用达那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性激素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性激素变化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能够使患者的性激素得以改善,同时,能够使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得到降低,值得推广。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性激素 血清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米司酮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后续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0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子宫内膜内异症术治疗,并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术后采取GnRH-a后续治疗;观察组54例,术后采取米司酮与GnRH-a后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综合评价临床疗效、分析不良反应和病情复发情况,并作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P-9、bF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情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米司酮与GnRH-a后续治疗可协同提高疗效,对于改善预后、减少病情复发均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GnRH-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融合动态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并对比。结果对比术前患者ODI指数,以及术前、术后三个月近侧邻近节段ROM,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三个月、术后一年时ODI、术后一年时ROM指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疾病可考虑给予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此方式效果更为突出,值得应用。

  • 标签: 腰间盘突出 腰椎不稳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脱垂子宫阴式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比较。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70例脱垂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别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腹腔镜组,34例)和经阴道子宫全切术(阴式组,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阴式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阴式组术中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腹式组术后出现腹部切口感染1例。术后1月复查患者阴道顶端伤口愈合良好,3个月后复诊,阴道顶端未发生明显脱垂,患者性生活较满意。结论阴式子宫全切术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均具有微创、手术损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前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更具有优势。

  • 标签: 非脱垂子宫 阴式子宫全切术 腹腔镜子宫全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PPHN患儿25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选择2014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PPHN患儿20例为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动脉血气值、肺动脉压及体循环血压。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80%(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PaO2、PaCO2、SaO2、SPAP、SBP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2、SP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SB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值及肺动脉压,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西地那非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麻腹腔胃肠道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全麻腹腔胃肠道手术患者9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45),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肠胃道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腹胀程度评分比对照组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比对照组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前肠胃道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全麻腹腔胃肠道手术患者中运用,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比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肠道护理 老年 全身麻醉 腹腔非胃肠道手术 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肺结核患者进行预防保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方法选取我院结核科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将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配对照组38例,实验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化疗联合卡介茵多糖核酸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预防保肝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其肝损害情况。结论实验组的肝总损害率为18.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肝总损害率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预防性保肝治疗 肺结核 肝损害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派瑞松乳膏在治疗霉菌外耳道炎中的安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耳鼻咽喉科门诊中60例霉菌外耳道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这60例患者使用派瑞松乳膏进行治疗霉菌外耳道炎,通过每天给患者2次用药,连续用药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大约为14~28天。疗程结束后,观察霉菌外耳道炎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加以分析。结论派瑞松乳膏在治疗霉菌外耳道炎时具有安全和有效,可以在医院治疗霉菌外耳道炎中使用。

  • 标签: 治疗 霉菌性外耳道炎 派瑞松乳膏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有效和安全。方法此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最近两年收治的86名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卵巢和中枢神经引起的月经异常,运用宫腔镜来切除宫腔粘连组织,同时要在宫内放置透明质酸钠药物实行预防,避免出现粘连的复发,术后患者接受常规的预防感染治疗,口服安宫黄体酮片、补佳乐来。术后观察分析患者的月经量、妊娠、痛经和次数等。结果上述患者中除了5名重度粘连的患者在手术时实行宫腔腹腔镜联合治疗之外,其他患者实现了一次宫腔镜手术成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经过随访得知,72例存在月经明显减少现象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正常,13例月经量减少患者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36例腹部疼痛患者术后腹痛消失,其中13人自然怀孕。结论宫腔粘连患者接受宫腔镜分离技术成熟,手术成功率较高,除重度粘连等患者需要配合腹腔镜来完成,一般的宫腔粘连能够使用宫腔镜分离术来治疗。宫腔镜分离术的比较安全,且患者在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后恢复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粘连 效果分析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侵袭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牙齿稳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100颗牙齿)侵袭牙周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工作,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结果①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牙周相关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且局限型侵袭牙周炎患者改善幅度优于广泛型侵袭牙周炎患者(P<0.05);②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牙齿松动度均有改善(P<0.05),而且局限型侵袭牙周炎患者比广泛型侵袭牙周炎患者牙齿稳固更高(P<0.05);③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中切牙、第一恒磨牙的相关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且治疗后第一恒磨牙的临床附着丧失改善幅度高于中切牙(P<0.05)。结论侵袭牙周炎患者应用牙周基础治疗效果好,对牙齿稳固的影响作用大,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牙齿稳固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囊肾癌的CT及MRI特点,提高对囊肾癌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囊肾癌患者的CT、MRI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病变位于右肾28例,左肾22例。50例均显示肿块为边界光滑、多房囊性病灶,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33例伴附壁结节,6例见囊壁钙化,增强后囊壁、分隔和壁结节有强化,12例诊断囊占位患者随访观察中出现囊壁增厚、出现分隔、囊液密度增高等征象,最终证实为囊肾癌。结论囊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CT及MRI检查对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肾囊占位随访观察中出现囊壁、分隔增厚等改变提示恶性可能

  • 标签: 囊性肾癌 CT MRI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浅表胃炎与功能消化不良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0例浅表胃炎伴功能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促动力类药物、维生素B1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分析及总结两者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优于参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方案能促进浅表胃炎疾病的恢复,有症状的浅表胃炎与功能消化不良密切相关,可能属于同类范畴的疾病。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浅表性胃炎 治疗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外科日间手术模式的有效和必要。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124例小儿外科日间手术患儿资料,其中隐睾症30例,鞘膜积液39例,斜疝31例,隐匿阴茎24例。日间手术中心收治患儿为实验观察组,同期小儿外科病房收治患儿为常规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包含麻醉费用)和患儿父母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病种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再入院率、术后发热、伤口无出血、恶心、呕吐发生率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病种实验组的平均住院花费和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父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外科开展日间手术是有效的,有必要的,减少了人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用,可以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 标签: 小儿外科 日间手术 有效性 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