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推拿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共160只眼睛)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40名患者(80只眼睛)。对照组采用复方肌钙蛋白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眼和右眼视力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青少年近视人群中,针灸和按摩疗法可帮助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缓解眼部症状并改善视力。

  • 标签: 青年近视的临床疗效,中医针灸和推拿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评价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接受家庭治疗对改善亲子关系的效果。方法:研究年限跨度范围为2020年4月-2021年4月,抽选研究样本为本院收治7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模式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均3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增加家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家庭环境量表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行家庭治疗可改善亲子关系,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家庭治疗 青少年抑郁症 亲子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童年创伤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此次的实验对象,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对所选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进行评估,同时还应用童年创伤性问卷将180例青少年抑郁症划分为两个组进行对照,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存在童年创伤的8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此次的试验组,其余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则作为此次的对照组。将数据整合后进行评估。结果:青少年抑郁症患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多会发生在有童年创伤的抑郁症患者中,占到总调查人数的47.78%,未发生童年创伤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仅为总调查人数的28.89%。在童年创伤中诸多因素中,情感虐待、性虐待及身体虐待的评分较高于情感忽视、父母及亲人状况等因素,数据上呈正相关(P

  • 标签: 童年创伤 青少年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 行为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反复呼吸道感染青少年患者中以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疗效。方法:试验者是2021.01至2022.01在医院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青少年患者90例,以数字奇偶法分组,一组设为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另一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比对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总疗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x2=6.154);观察组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t=8.727)。结论: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施治,既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同时还能减少疾病发作次数,临床借鉴意义较高。

  • 标签: 中西医 反复呼吸道感染 青少年 疗效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青少年抑郁症运用心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治疗的80例轻中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药物心理治疗联合组各40例,对比药物治疗与联合心理治疗的效果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50%(39/40)、HMAD(6.12±4.95)分、TESS(6.05±4.25)分、PSQI(4.13±0.45)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统计差异体现明显(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心理治疗 青少年 抑郁症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OK镜)对泪河高度(TMH)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2.4至2023.3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0例,均采用OK镜矫正,对比患者在矫正前、矫正第1周和第3个月的TMH、BUT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在三个时间点检测的患者TMH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与矫正前相比,矫正第1周时患者的BUT指数有明显下降(P<0.05),在矫正第3个月患者的BUT指数与矫正前对比数据差别不大(P>0.05)。结论:对青少年近视患者使用OK镜进行矫正治疗会在短期内影响患者的泪膜稳定性。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近视 泪河高度 泪膜破裂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1日-2023年2月1日收治的124例发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统计两组住院期间自伤行为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干预前后自伤行为。结果:干预后,两组BI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减轻自伤行为严重程度。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住院患者抗抑郁药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住院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抗抑郁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抑郁药物使用最多的是舍曲林129例(43.00%),其次是艾司西酞普兰54例(18.00%)、文拉法辛46例(15.33%)。儿童组舍曲林48例(53.93%)。舍曲林用药率:双向障碍患者36.84%,情绪与行为问题患者40.71,抑郁症38.57%,精神分裂症59.62%,精神发育迟缓伴精神障碍50.00%。结论: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住院患者常用的抗抑郁药是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

  • 标签: 青少年 精神科 抗抑郁药 临床使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延续护理对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通过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青少年68例(132眼)随机分成延续护理组和常规组各34例(66眼),两组患者在院期间护理方案相同,出院后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门诊随诊护理,延续护理组采用延续护理,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延续护理组在戴镜后1个月、3个月视力分别为(1.07±0.13)和(1.12±0.09),屈光度分别为(-0.45±0.18)和(0.36±0.13),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期间实施延续护理,可以显著提高青少年患者的裸眼视力,降低屈光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角膜塑形镜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自杀未遂占综合医院门诊就诊构成比及影响青少年自杀未遂相关因素。方法调查14年中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7364名青少年,并对因服毒自杀未遂就诊的43名青少年进行跟踪随访。采用自编调查问卷、Beck抑郁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并调查自杀未遂者采取自杀行为的原因。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364名青少年中,自杀未遂者43例(0.58%),男女之比接近11。自杀未遂者中32.56%为反复自杀未遂。自杀未遂原因以家庭矛盾居多(32.56%)。青少年自杀未遂危险因素有可疑幻听、吸烟、受同伴欺侮、父母再婚、父亲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生活事件等。保护因素有家庭和睦和社会化程度高。结论自杀未遂在青少年中并不罕见,临床医生与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其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

  • 标签: 青少年 心理健康 自杀未遂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经角膜塑形镜与中医针灸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58例(116只眼),入院时间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随机分为29例参照组(采取角膜塑形镜治疗)与29例试验组(采取角膜塑形镜与中医针灸联合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比对分析两组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参照组、试验组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治疗后参照组,试验组明显较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经角膜塑形镜与中医针灸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轻中度近视 青少年 中医针灸 角膜塑形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入中药浸泡医用羊肠线(简称药线)和口服麻仁润肠丸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差异。方法将264例青少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病程相近与证型相似的配对原则随机分为2组,即药线组和服药组,每组各132例,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进行疗效分析和比较。结果药线组治愈率44.70%,显效率31.06%,服药组治愈率24.24%,显效率26.52%,经统计学处理,证明药线组疗效优于服药组,说明治穴位埋入药线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埋线 口服药 青少年 功能性便秘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84例青少年近视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的分析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0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近视验配角膜塑形镜的84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将所有患者在戴镜后不同时间的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以及其相关并发症等进行分析观察。结果①84例患者168眼在佩戴角膜塑形镜后1周、4周、8周、12周时其裸眼视力与佩戴前均有较好的改善,与未佩戴时视力差距明显较大,即P<0.O5;②84例患者168眼在佩戴眼镜后1周、4周、8周、12周时其残余屈光度与佩戴前均有较好的改善,与未佩戴时差距明显较大,即P<0.O5;③佩戴眼镜后有眩光、角膜感染等并发现象。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于患者近视屈光度具有较好的改良结果,其佩戴期间并发症状较少,改善了近视症状,值得临床推广重视。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合理营养干预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病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2例肥胖病伴高血压患者,通过合理营养干预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92例肥胖患者中,44例伴有高血压,其总的发病率是47.83%。肥胖痛伴高血压的44例患者中,34例患者完成了合理营养干预治疗及正规随访,对其进行4—16个月的随访,随访率77.27%。肥胖病伴高血压患者经治疗之后有效率为90.90%,显效率20.45%。无效率2.27%。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患者的DP、SP、BM显著低于治疗之前,治疗前后对照中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合理营养干预对肥胖病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效果非常显著,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且还可以增强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大量推广运用。

  • 标签: 合理营养干预 儿童青少年 肥胖病 高血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肱骨骨折的弹性髓内钉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0例青少年肱骨骨折给予AO钛质弹性髓内钉弹性髓内钉治疗。结果本组患青少年成功给予手法复位35例(87.5%),骨折端给予局部切开复位辅助弹性髓内钉固定的5例(12.5%),手术时间为30分钟左右,术中出血较少,手术切口较小。术后给予石膏固定17例42.5%,肩外展支具使用6例(15%)。术后随访1-12月,全部骨折愈合,1例伤后再次发生意外撞伤,出现二次骨折,因弹性髓内钉未取出,使得内固定弯曲成角,给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3个月后骨折愈合,行2次手术取内固定。1例术前合并桡神经损伤,给予闭合复位后2个月损伤桡神经功能恢复。本组患儿未出现尺神经损伤的症状。钉尾部截留过长出现的局部皮肤激惹反应,皮下滑囊形成8例(20%),手术取出髓内钉后症状消失。肩关节评分优38例(95%),良2例(5%)。肘关节功能评定,优36例(90%)良4例(10%)。疗效良好。结论通过严格控制手术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进针点及术前根据骨折的类型合适的预弯弹性髓内钉,术中操作轻柔,必要时辅助小切口复位,给予石膏外固定或肩外展支架的应用,可以最大范围内避免骨折的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减少二次手术所带来的的危害性。

  • 标签: 弹性髓内钉 青少年 肱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鼻内镜手术心理护理干预对青少年患者情绪和手术耐受的影响。方法采取对照组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选取2009年到2013年在我院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青少年患者160名,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对于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理治疗。对患者的情绪状况,手术的耐受程度,术后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整理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青少年患者的术前、术中的紧张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耐受度方面,实验组也大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实验组的满意度和好评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术前的恐惧,增强手术的信心,加强患者的手术耐受度。有利于增强手术的效果,深受患者的肯定。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心理护理干预 手术耐受度 患者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青成年暴力犯攻击行为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测评青成年暴力犯的攻击性及领悟社会支持,分析6次团体干预训练对青成年暴力犯的影响效果。结果团体心理干预训练后,青成年暴力犯的攻击行为和领悟社会支持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团体心理干预是降低青成年暴力犯攻击行为和领悟社会支持的一种有效方式。

  • 标签: 青成年暴力犯 攻击行为 领悟社会支持 团体心理干预
  • 作者: 曹秀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分校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    要】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青少年轻度焦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在2015年~2017年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70例,并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人。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的方式,实验组患者在与对照组患者使用相同护理措施的基础之上使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两组患者接受一定时间的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在治疗依从性、焦虑症状、护理满意程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在焦虑方面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在护理满意程度和依从性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的干预治疗来说,在基础护理的措施之上使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对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