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乳腺肿瘤临床病理特点,为其诊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整理2015年-2021年间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中心收治的26例青少年(≤18岁)乳腺肿瘤的相关数据,总结青少年乳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26例青少年女性乳腺肿瘤多为可触及的无痛性肿块,多为单发,肿瘤较大。手术共获得31例组织标本,术后病理证实大多数为乳腺纤维腺瘤61.3%,其次为良性叶状肿瘤22.6%,幼年性纤维腺瘤12.9%及乳腺分泌型癌3.2%。中位随访16月,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青少年乳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疗效。

  • 标签: 青少年 乳腺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替洛尔联合阿托品在青少年青少年近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屈光度,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卡替洛尔联合阿托品治疗青少年近视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使近视以及屈光度得到纠正。

  • 标签: 卡替洛尔 阿托品 联合治疗 青少年近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家庭因素与首发青少年情感障碍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6年9月-2018年9月为研究选定年限跨度区间,择取首次于本院治疗100例首发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100例正常青少年为对照组,采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FAD)、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对两组青少年进行调查,分析具体调查结果。结果:对比FAD量表调查结果,研究组家庭在行为控制、角色、情感介入、沟通、总功能等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FACES量表调查结果,研究组家庭亲密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适应性维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极端性及中间型家庭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因素与首发青少年情感障碍发病具有相关性,临床治疗期间需关注患者家庭因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家庭因素 首发青少年情感障碍 发病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训练对AIS患者侧弯角度与背部不对称形态的影响。方法 将67例门诊保守治疗的AIS患儿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家庭训练,包括施罗特(Schroth)家庭体操的训练、姿势矫正、支具佩戴、站姿、坐姿、睡姿等。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测量Cobb 角、轴向躯干旋转(ATR)角度改变情况。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 Cobb 角度、轴向躯干旋转(ATR)角度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家庭训练可改善AIS患者侧弯角度与背部不对称形态,从而减轻疼痛,改善心肺呼吸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及自我形象。

  • 标签: AIS 康复 Cobb 角 家庭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112例进行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各56例对照组(传统口腔正畸治疗)及研究组(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错颌畸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效果更好,这一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 口腔正畸 青少年患者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宗旨在为青少年抑郁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治疗结合护理进行干预,分析认知行为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对其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本研究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22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字母分配法随机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与实施常规护理结合认知行为治理的实验组,每组为110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 经过不同的干预疗法,所研究的220例青少年抑郁患者中,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分析数据几乎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使用认知行为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实验组心理数据分析结果比常规护理参照组高P<0.05 。结论 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使用认知行为治疗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可以更加积极进行疾病的治疗,更好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理 护理干预 青少年抑郁 焦虑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口腔正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抽签法将我院2019.12~~2020.12接收的80例口腔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分作参考组和试验组(n=40),参考组行传统正畸治疗,试验组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上中切牙倾角、上中切牙凹距差均大于参考组,磨牙移位距离小于参考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参考组27.50%,P<0.05。结论 青少年口腔正畸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效果更佳,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口腔矫正 微型种植体支抗 口腔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浙江及周边省份青少年的口腔健康状况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获得1117例调查报告 结论:青少年人群中口腔常见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广大青少年对于口腔健康的关注与认识不足,平时对于口腔健康的保护也不到位。需在基层普及基本口腔检查,达到增进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改善的目的。

  • 标签: 口腔检查 口腔健康 调查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渐进式康复护理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到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6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渐进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渐进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Cobb角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渐进组患者护理后Cobb角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人群中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渐进式康复护理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 青少年患者
  • 简介:【摘要】 近些年随着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深入研究,已经有研究指出,正畸治疗对患者口腔的健康、功能、行为、心理等相关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正畸治疗应用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对此类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及进展。

  • 标签: 正畸治疗 青少年 口腔健康 生活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评价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接受家庭治疗对改善亲子关系的效果。方法:研究年限跨度范围为2020年4月-2021年4月,抽选研究样本为本院收治7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模式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均3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增加家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家庭环境量表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行家庭治疗可改善亲子关系,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家庭治疗 青少年抑郁症 亲子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2月,142例错颌畸形患者为样本,均为青少年,随机分组,微型组治疗方案为微型种植体支抗,常规组治疗方案为常规支抗治疗。结果:微创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位移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P<0.05。结论:错颌畸形患者开展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可减少磨牙位移,调节上中切牙凸距差与倾角差,还可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错颌畸形 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网络世界里的丰富资源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日常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18年7月-2018年8月,已行固定矫治半年余、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 PLI)评分≥4分的青少年病患6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强化组、首次强化组、对照组,每组20例。强化组的病人每次复诊都接受强化的三维口腔卫生宣教,而且在复诊间隔中的每周采用电话随访和短信提醒等方式进行再次强化口腔卫生宣教;首次强化组仅在第一次进行强化的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在口腔卫生宣教前、宣教后后1个月、2个月,进行菌斑指数(PLI)检查,作为效果评价指标。结果 口腔卫生宣教前,三组菌斑指数评分均≥4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宣教后1个月,强化组、对照组病人菌斑指数均显著性减少,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口腔卫生宣教 固定矫治 口腔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发作性睡病夜间睡眠、多导睡眠监测状况。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接收的30例青少年发作性睡病患者为研究目标,将其应用多导睡眠监测,分析患者夜间睡眠状况。结果:夜间睡眠多梦80%、睡眠浅90%、醒后难以入睡73.33%、睡眠中存在异常行为96.67%。多导睡眠监测睡眠效率下降100%、睡眠潜伏期缩短90%、入睡后觉醒时间增多83.33%、入睡后异常行为93.33%。结论: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发现青少年发作性睡病夜间睡眠紊乱,并且整晚睡眠浅、易醒,容易合并异常行为、呼吸暂停等症状。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多导睡眠监测 夜间睡眠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18年7月-2018年8月,已行固定矫治半年余、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 PLI)评分≥4分的青少年病患6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强化组、首次强化组、对照组,每组20例。强化组的病人每次复诊都接受强化的三维口腔卫生宣教,而且在复诊间隔中的每周采用电话随访和短信提醒等方式进行再次强化口腔卫生宣教;首次强化组仅在第一次进行强化的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在口腔卫生宣教前、宣教后后1个月、2个月,进行菌斑指数(PLI)检查,作为效果评价指标。结果 口腔卫生宣教前,三组菌斑指数评分均≥4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宣教后1个月,强化组、对照组病人菌斑指数均显著性减少,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18年7月-2018年8月,已行固定矫治半年余、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 PLI)评分≥4分的青少年病患6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强化组、首次强化组、对照组,每组20例。强化组的病人每次复诊都接受强化的三维口腔卫生宣教,而且在复诊间隔中的每周采用电话随访和短信提醒等方式进行再次强化口腔卫生宣教;首次强化组仅在第一次进行强化的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在口腔卫生宣教前、宣教后后1个月、2个月,进行菌斑指数(PLI)检查,作为效果评价指标。结果 口腔卫生宣教前,三组菌斑指数评分均≥4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宣教后1个月,强化组、对照组病人菌斑指数均显著性减少,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口腔卫生宣教 固定矫治 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