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在利拉鲁肽(Liraglutide)的协同作用下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D-MSC细胞悬液充分混匀后按照相同的细胞数量和体积分为3组:对照组、LPS组(30 mg/L)以及LPS(30 mg/L)+利拉鲁肽(10 nmol/L)组。MTT实验检测6、24、48、72 h时各组AD-MSC的增殖情况;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细胞的凋亡情况;体外培养72 h,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及Bcl-2的表达。体内实验中将60只雄性SPF级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ALI组)、ALI+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ALI+AD-MSC组)、ALI+利拉鲁肽组(ALI+Liraglutide组)、ALI+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利拉鲁肽组(ALI+AD-MSC+Liraglutide组),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分别在LPS刺激造模后2 d和7 d取小鼠肺组织,HE染色检查小鼠肺部的病理变化,并进行肺损伤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肺组织,观察间充质干细胞标志性蛋白Nanog的表达变化;收集小鼠BALF,瑞氏-姬姆萨染色法计数BALF中性粒细胞数量;测定小鼠肺组织湿/干比重(W/D)。结果AD-MSC在LPS的刺激下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6、24、48和72 h的增殖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加入利拉鲁肽后改善了AD-MSC的凋亡(P<0.05),促进了细胞在6、24、48和72 h的增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在2 d和7 d模型组中,ALI组小鼠肺损伤病理严重,BALF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分别为(65.63±1.34和1.74±0.17、51.67±1.35和1.55±0.13)×104 /ml(均P<0.05)],小鼠肺组织W/D增大。Nanog蛋白在7 d模型组中表达量少。与ALI组相比,在2 d和7 d模型组中,ALI+AD-MSC组、ALI+Liraglutide组以及ALI+AD-MSC+Liraglutide组小鼠肺损伤病理程度减轻;BALF中性粒细胞数量在ALI+AD-MSC组[(37.04±1.23、29.17±0.68)×104/ml(均P<0.05)]、ALI+Liraglutide组[(39.58±1.67、35.42±0.25)×104/ml(均P<0.05)]以及ALI+AD-MSC+Liraglutide组[(28.54±0.37、21.46±0.89)×104/ml(均P<0.05)]也减少;肺组织W/D在ALI+AD-MSC组、ALI+Liraglutide组以及ALI+AD-MSC+Liraglutide组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Nanog蛋白在7 d模型组中表达量增加。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利拉鲁肽的协同作用下对小鼠急性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间质干细胞 细胞凋亡 利拉鲁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过表达三酰甘油脂肪酶(ATGL)对烧伤后小鼠心肌损害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随机选取8周龄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启动子驱动的心脏过表达ATGL雄性小鼠(MHC-ATGL烫伤组)和野生型雄性C57BL/6J小鼠(野生型烫伤组)构建烫伤模型,以同周龄和同性别的MHC-ATGL假烫伤小鼠(MHC-ATGL对照组)和野生型C57BL/6J假烫伤小鼠(野生型对照组)作为对照,每组8只。烫伤24 h后取材进行实验。分别检测心脏组织中ATGL蛋白表达水平、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脏组织游离脂肪酸含量和心脏组织活性氧水平。两烫伤组分别与其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烫伤组间同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小鼠毛发颜色和生长发育无明显差异。野生型烫伤组心脏ATGL蛋白表达显著升高(1.00±0.68比3.09±0.93,P=0.023),而MHC-ATGL烫伤组心脏ATGL蛋白表达明显下降(17.84±2.41比10.36±2.22,P<0.001),但MHC-ATGL烫伤组心脏ATGL蛋白表达仍显著高于野生型烫伤组(P<0.001)。野生型烫伤组和MHC-ATGL烫伤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0.456±0.131)比(0.076±0.019)μg/L和(0.219±0.089)比(0.060±0.019)μg/L、(1 421±162)比(221±67)U/L和(761±142)比(221±41)U/L](均P<0.001),而MHC-ATGL烫伤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显著低于野生型烫伤组(均P<0.001);野生型烫伤组心脏组织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对照组[(2.54±0.51)比(0.46±0.27)mmol/L](P<0.001),MHC-ATGL烫伤组无明显变化[(0.81±0.38)比(0.59±0.25)mmol/L](P=0.251),而MHC-ATGL烫伤组心脏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烫伤组(P<0.001)。野生型烫伤组和MHC-ATGL烫伤组心脏组织活性氧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1.89±0.23)比(1.00±0.18)和(1.38±0.17)比(0.95±0.13)](均P<0.001),而MHC-ATGL烫伤组心脏组织活性氧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烫伤组(P<0.001)。结论心脏过表达ATGL可能通过降低游离脂肪酸和活性氧生成减轻烧伤后心肌损害。

  • 标签: 烧伤 脂肪酶 心肌损害 脂肪酸类,非酯化 活性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中老年人各腰椎体脂肪含量(fat fraction,FF)、R2*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通过MRI脂肪定量技术测量40例中老年人(男女各20例)共200个腰椎体的FF、R2*值,通过定量CT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腰椎各椎体BMD,采用SNK检验比较不同性别腰椎各椎体BMD、FF和R2*值,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间腰椎BMD、FF和R2*值。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性别腰椎各椎体FF、R2*值与BMD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中老年人L1-L5各椎体间BMD、R2*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各椎体间F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女性中老年人L4FF、L5FF均大于L1FF,男性L4FF大于L2FF。男、女两组腰椎体BMD、FF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R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腰椎体R2*大于女性。不同性别中老年人腰椎BMD与FF值均呈负相关(rs男=-0.76,rs女=-0.77,P均<0.05),与R2*值均呈正相关(rs男=0.56,rs女=0.45,P均<0.05)。结论中老年人腰椎体BMD与FF、R2*值有一定相关性,且中老年女性R2*小于男性,同时中老年人下腰椎FF值较上腰椎高。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定量CT 骨密度 脂肪分数 R2*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测结果及检出率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3例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10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血脂及血糖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标均比正常人要高,可以作为该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参考,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非乙醇性脂肪肝 血脂 血糖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铁负荷、动脉粥样硬化、海马组织结构及神经元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诊断标准,将100例老年NAFLD患者分为MCI组和认知功能正常(Non-MCI)组。采集患者病史和生化指标数据,对无禁忌患者行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对48例患者检测外周血铁调节蛋白2基因2616C/T多态性。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结果与Non-MCI组相比,MCI组患者年龄偏大,血红蛋白减少,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下降,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踝肱比下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右侧海马头胆碱/肌酸比值升高,颈动脉斑块的比例增加(P<0.05或P<0.01)。sTfR与老年NAFL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P<0.01)。MCI组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Non-MCI组(P<0.05);C/T基因型组和T/T基因型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显著低于C/C基因型组(P<0.05)。结论铁代谢异常可能是老年NAFL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铁代谢 铁调节蛋白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1月收入与治疗的 7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随机与平均分配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 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了两种治疗方式,对照组: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患者。观察组 :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得出研究结论。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4.7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73.68%。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 ALT、 AST数据分别为 31.36±10.94、 41.67±3.81;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 ALT、 AST数据分别为 64.02±12.83、 57.22±4.52。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 TC、 TG数据分别为 3.37±0.58、 1.02±0.5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 TC、 TG数据分别为 5.76±1.11、 1.83±1.69。(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模式有利于患者及时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复方甘草酸苷 中药汤剂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 在行 多排螺旋 CT 诊断时的影响 。方法:在 2017 年 2 月至 2019年 9 月期间,选取 106 例于我院收治的 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 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 和参照 组,各 53 例,分别采取 多排螺旋 CT 和常规超声诊断,对两组患者的 病况检出率进行比较 。 结果:经诊断,研究组 结节增生的发生率为 28.30% ,血管瘤的发生率为 15.09% ,脂肪缺失发生率 30.18% , 肝癌发生率 18.86% ,检出率为 92.45% ; 参照 组结节增生的发生率为 20.75% ,血管瘤的发生率为 18.86% ,脂肪缺失发生率 16.98% , 肝癌发生率 15.09% ,检出率为 71.69% 。 结论:与 常规超声诊断比较 , 多排螺旋 CT 在 诊断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 中准确率较高,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多排螺旋 CT 脂肪肝 肝脏结节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脂肪餐试验在胆囊结石患者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4月医院收治的 50 例择期行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 25 例。给予常规脂肪餐试验,实验组超声脂肪餐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胆囊排空情况以及手术成功、中转开腹、复发情况。结果:经过比较,实验组的胆囊排空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的胆囊排空情况,且实验组的手术成功、中转开腹以及复发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的手术成功、中转开腹以及复发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脂肪餐试验在胆囊结石患者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前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胆囊排空情况,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和开腹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上使用。

  • 标签: 超声脂肪餐试验 胆囊结石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细胞外囊泡是双层脂质膜小囊泡,可以由大多数类型的细胞释放,并在大多数体液中可检测到,细胞外囊泡可将其生物活性成分转移到受体细胞或激活靶细胞中的信号转导,发挥细胞间通讯的关键功能,从而参与多种疾病包括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上升,除有创的肝活组织检查外,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肝脏炎症诊断或纤维化分期方法,寻求相应的无创循环标志物的研究持续活跃,细胞外囊泡是其中较受关注者之一。为此综述了目前关于细胞外囊泡的物理特征、生物成分和分离方法的知识,并介绍了利用循环细胞来源囊泡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新标志物的概念。

  • 标签: 脂肪肝,非酒精性 外泌体 生物学标记 细胞外囊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的相关性。方法构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职工体检队列,2012年2月1日至2013年1月29日期间,选取3 479例无NAFLD的医院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测收集基线资料。2013年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每年体检时进行随访,共随访6年。以血尿酸水平作为观察指标并按照四分位数分为A、B、C、D四组,分别计算总体人群及不同性别四组间NAFLD累积发病率。以是否发生NAFLD作为结局指标,尿酸四组为观察指标,年龄、体质指数、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作为混杂因素,构建4个Cox回归分析模型,探索不同血尿酸水平分组与NAFLD之间的关系。按性别进行分层,构建3个Cox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不同性别间血尿酸水平分组与NAFLD之间的关系。结果四组NAFLD 6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2%、3.1%、4.9%、12%(χ2=114.710,P<0.05),其中女性职工A、B、C、D四组6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0%、2.9%、4.1%、10.9%(χ2=71.241,P<0.05)。B、C、D三组的NAFLD的发病风险是A组的2.04(1.01~4.11)、2.24(1.13~4.44)、3.89(1.94~7.80)倍(均P<0.05);女性职工中,B、C、D三组的NAFLD的发病风险是A组的2.21(1.02~4.77)、2.39(1.10~5.19)、4.49(1.99~10.15)倍(均P<0.05)。结论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体检人群NAFLD发病风险增高,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女性中。

  • 标签: 尿酸 非酒精性脂肪肝 队列研究 Cox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内脏脂肪面积预测肥胖症行减重手术患者合并多重代谢危险因素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46例肥胖症行减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7例,女89例;年龄为(33±9)岁,年龄范围为15~65岁。患者行多排螺旋CT检查,测量总腹部脂肪面积(TFA),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观察指标:(1)腹部脂肪面积CT检查结果及患者合并多重代谢危险因素情况。(2)不同临床指标预测多重代谢危险因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不同VFA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4)影响患者合并多重代谢危险因素的相关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临床指标对患者合并多重代谢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腹部脂肪面积CT检查结果及患者合并多重代谢危险因素情况:146例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VFA为(212±122)cm2,SFA为(419±147)cm2,内脏皮下脂肪比为0.60±0.54。146例患者收缩压为(131±16)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为(86±12)mmHg,空腹血糖为(6.4±2.5)mmol/L,三酰甘油为4.43mmol/L(1.23~9.9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5±1.3)mmol/L。146例患者中,85例有空腹血糖受损或糖尿病,82例有高血压病,139例有高甘油三酯血症,91例有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128例患者合并多重代谢危险因素。(2)不同临床指标预测多重代谢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ROC曲线显示VFA对预测或诊断患者合并多重代谢危险因素的能力更佳(风险比=0.617,95%可信区间为0.470~0.764,P<0.05),通过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得出VFA临界值为163.52 cm2。(3)不同VFA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ROC曲线VFA临界值163.52 cm2,146例患者中高VFA(≥163.52 cm2)和低VFA(<163.52 cm2)患者分别为49例和97例。高VFA患者高血压病、收缩压、空腹血糖受损或糖尿病、合并多重代谢危险因素分别为64例、(134±17)mmHg、63例、90例,低VFA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8例、(127±13)mmHg、22例、38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309,t=6.916, χ2=5.380,6.988,P<0.05)。(4)影响患者合并多重代谢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FA是影响患者合并多重代谢危险因素的相关因素(风险比=3.722,95%可信区间为1.341~10.32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FA≥163.52 cm2是影响患者合并多重代谢危险因素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5.182,95%可信区间为1.441~18.641,P<0.05)。结论VFA与高血压病、收缩压、空腹血糖受损或糖尿病相关。VFA≥163.52 cm2是影响肥胖症行减重手术患者合并多重代谢危险因素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肥胖症 减重代谢外科 多重代谢危险因素 腹部脂肪面积 内脏脂肪面积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弹性测定(LSM)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相关肝纤维化分期评估的临床价值,并与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FIB-4指数(FIB-4)及NAFLD纤维化评分(NFS)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3例经肝活体组织检查确诊的NAFLD患者,记录其血清学及LSM等检测结果,计算其APRI、FIB-4及NFS。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4种肝纤维化模型对NAFLD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及适用性,并探索建立LSM的诊断阈值。结果随着肝脏纤维化程度的不断升高,LSM、APRI、FIB-4及NFS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以LSM与肝纤维化程度分级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r = 0.727,P < 0.000 1。与之一致,LSM诊断肝纤维化不同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及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APRI、FIB-4及NFS。对于显著肝纤维化(F≥2),LS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对于进展期肝纤维化(F≥3),LS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结论LSM对NAFLD引起的肝纤维化有很好的排除诊断及较好的诊断价值,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优于APRI、FIB-4及NFS。

  • 标签: 肝纤维化 脂肪肝,非酒精性 肝脏弹性测定(LSM)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轨迹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为NAFL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开滦研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16 388例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依据观察对象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的BMI数值,用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4个不同的BMI轨迹组,分别为低稳定组、中稳定组、中高稳定组、高稳定组,随访各组人群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度健康体检时NAFLD的发病情况。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观察对象共14 998例,比较4组NAFLD累积发病率的差异,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BMI轨迹与新发NAFLD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方差齐用LSD检验,方差不齐则用Dunnett’s T3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BMI轨迹组NAFLD累积发病率的差异。结果NAFLD的累积发病率随着BMI轨迹的升高而增加,分别为31%、47%、6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等多种混杂因素后,BMI中稳定组、中高稳定组、高稳定组NAFLD发病风险仍为BMI低稳定组的1.757[95%可信区间(CI):1.589~1.942]、2.612(95%CI:2.353~2.900)、3.566(95%CI:3.129~4.064)倍(P < 0.01)。结论发生NAFLD的风险随着BMI轨迹的升高而增加,BMI长期高水平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脂肪肝 体质量指数轨迹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抗分化非编码RNA(DANCR)对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ASCs)成脂、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3例女性患者腹部脂肪抽吸术后废弃的脂肪组织(年龄25~35岁),分离培养hASCs。构建DANCR敲减与过表达质粒,利用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在hASCs中敲减或过表达DANCR,将实验分为5组:敲减DANCR的实验组(shDANCR1、shDANCR2)、敲减对照组(shScrmble)、过表达DANCR的实验组(pCDH-DANCR)、过表达对照组(pCDH-GFP),每组样本量为3例。RT-PCR检测上述5组细胞中DANCR的表达量。将上述5组慢病毒感染成功后的hASCs进行成脂或成骨诱导,成脂诱导7 d进行油红O染色鉴定成脂效果,成骨诱导14 d进行茜素红染色鉴定成骨效果,并应用RT-PCR检测成脂分化关键转录因子PPAR-γ、C/EBPα、FABP4、Adiponectin和脂类合成酶基因LPL、GPDH、FASN、ACC1和HSL,以及成骨分化关键转录因子RUNX2、OCN、OPN、BMP2及ALP的表达。实验数据均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2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Student’s t-test)进行比较,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设计的2条shRNA敲减序列均可使hASCs中DANCR的表达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DANCR表达量分别下降了86%和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84.07、P <0.001,t=75.52、P <0.001)。构建的DANCR过表达质粒可以有效增加hASCs中DANCR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5.067±1.986)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4, P<0.001 )。成脂、成骨诱导实验显示,敲减DANCR会引起hASCs成脂诱导后脂滴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2组敲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7.24、P <0.001,t= 30.68、P <0.001),成脂分化关键转录因子PPAR-γ、C/EBPα、FABP4、Adiponectin以及脂类合成酶的关键基因LPL、GPDH、FASN、ACC1、HSL的表达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过表达DANCR后会抑制脂滴的形成及上述基因的表达。同样在成骨诱导中,敲减DANCR后hASCs成骨诱导14 d钙结节形成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5、P <0.001,t=24.61,P <0.001),成骨分化关键基因RUNX2、OCN、OPN、BMP2及ALP的表达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过表达DANCR后成骨诱导14 d钙结节形成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t=40.81、P<0.001),成骨分化关键转录因子表达水平也会降低。结论lncRNA-DANCR能够抑制hASCs的成脂、成骨分化,DANCR表达量的变化影响hASCs的成脂、成骨分化效果,可以作为调控hASCs成脂、成骨定向分化的潜在靶点。

  • 标签: 干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抗分化非编码RNA 成脂分化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肝功能及代谢异常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11 041例体检者,男6 935例,女4 106例,年龄(49.9±12.9)岁,年龄范围为20~97岁。所有体检者均于清晨空腹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酸;同时进行腹部超声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3 316例体检者患有NAFLD,其中男2 697例,女619例。男女发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男性NAFLD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体检者是否患有NAFLD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NAFLD组超质量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升高、HbA1c升高、ALT升高、甘油三酯升高、总胆固醇升高、LDL-C升高、HDL-C降低、血尿酸升高、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男性)、BMI、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升高、HbA1c升高、甘油三酯升高、LDL-C升高、HDL-C降低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年龄、性别(男性)、超质量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脂肪肝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控制脂肪肝对预防心脑血管病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肝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作为多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患者往往对病情知之甚少,加上医生对该病掌握不透,导致耽误诊疗,患者存在医疗管理风险,本文就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对诊疗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结节性硬化症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遗传病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大约有1/3的NAFLD患者会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多数学者认为,NASH的发病主要与肝脏脂肪异常积累和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细胞内抗氧化应激反应中的关键因子,而P62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激活Nrf2。研究发现,抑制P62-Nrf2通路会加重肝脏脂肪变性、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程度。而一些应用于其他疾病的药物,包括氯硝柳胺乙醇胺、依西替米等能够通过激活该通路抑制NASH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P6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轮廓修饰中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面部移植脂肪保留率的方法。方法将60例入选美容就医者随机分为PRF联合脂肪颗粒移植组(观察组)和单纯脂肪颗粒移植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根据不同面部轮廓缺陷部位,分别抽取适量的自体脂肪颗粒,并与全血中离心分离的PRF混合或不混合后进行自体移植。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外形基本稳定,两组病例面部均较前饱满,轮廓比例更为协调。随访1年,无1例发生脂肪栓塞、感染、坏死等并发症;1次移植后患者满意度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6.7%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RF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其操作简单,脂肪保留率较单纯移植组明显提高,远期效果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1次足够量的移植则可达到较好矫形效果,在面部轮廓修饰和面部年轻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脂肪颗粒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移植 面部美容 面部年轻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诊断中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脂肪肝患者 50例(观察组)以及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 50例(对照组),时间在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期间,两组均实施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检验,分析血清学指标与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 TC、 TG、 LDL-C以及肝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反映脂肪肝的形成情况,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脂肪肝 诊断 肝功能 血清学指标 检验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