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细胞(EV)能够携带包括核酸、蛋白和小分子代谢物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然而目前对于EV内含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RNA和蛋白质上,对于最能直接反映细胞状态的小分子代谢物在EV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近年来EV代谢组学在肿瘤研究中逐渐受到了关注,尽管由于前处理复杂且代谢物含量较低,EV代谢组学研究仍存在诸多挑战,但其在调控肿瘤进展及作为肿瘤标志物方面的价值已逐步显现,有望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代谢组学 肿瘤
  • 简介:摘要: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及鸡输卵管细胞中的总RNA样品进行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265个已知miRNA,并预测出14个新miRNA;此外,针对miRNA预测分析共发现4089个靶基因,其中3801个有效靶基因。经过对表达量降序排序的前50位miRNA靶基因进行GO富集预测发现,细胞miRNA靶基因除细胞组分有显著富集点,分子功能等无显著富集。通过KEGG预测发现目标基因参与多种生化反应,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分裂等方面具有潜在重要作用。

  • 标签: 鸡输卵管细胞外囊泡 miRNA 测序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离胰腺癌细胞(PANC-1)和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6-C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细胞,分别比较微小RNA(miRNA,miR)-483-5p在两种细胞及其所分泌的细胞中的差异性表达。方法超速离心法制备去除胎牛血清源性的完全培养基,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超速离心前(对照组)与超速离心后(实验组)的完全培养基对细胞增殖作用的差异;用去除血清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超速离心方法提取细胞,用二喹啉甲酸(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检测细胞(EVs)的浓度;用透射电镜、NTA、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其是否符合细胞特征。定量即时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miR-483-5p在两组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中的表达。CCK-8增殖实验和qPCR实验的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48 h和72 h后,HPDE6-C7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74±0.036比0.671±0.016,t=0.315,P48 h>0.05;0.890±0.027比0.925±0.099,t=0.581,P72 h>0.05);PANC-1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59±0.004比0.761±0.016,t=0.249,P48 h>0.05;1.114±0.025比1.145±0.014,t=1.898,P72 h>0.05);透射电镜:细胞呈"茶杯托盘"状、NTA结果:98%PANC-1源性细胞的直径为130.0 nm、98%HPDE6-C7源性细胞的直径为129.7 nm;Western blot实验显示:细胞表现为CD63、TSG101阳性,而GM130为阴性;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和NTA分析测得PANC-1和HPDE6-C7源性的细胞浓度分别为:1.5 g/L、1.510 11颗粒/毫升和1.3 g/L、1.610 11颗粒/毫升;与HPDE6-C7比较,PANC-1中miR-483-5p的表达显著增加(2.820±0.180比1.000±0.006,t=-17.539,P<0.01);与HPDE6-C7源性细胞比较,PANC-1源性细胞中miR-483-5p的表达显著增加(3.503±0.265比1.002±0.084,t=-15.582,P<0.01)。结论超速离心法去除胎牛血清源性的完全培养基不影响细胞的正常增殖;鉴定结果显示所分离的沉淀符合细胞的特征;根据NTA的结果可以判断其应归类于小细胞;qPCR结果表明,miR-483-5p在PANC-1和其分泌的细胞中均为高表达。

  • 标签: 胰腺癌 细胞外囊泡 超速离心 微小RNA-483-5p
  • 简介:摘要细胞(EV)是细胞或微生物分泌的直径在30~1 000 nm的双层脂质,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脂质及其他生物信息分子。因此EV可以作为细胞间物质传递的载体。目前在感染性疾病中,病原微生物的EV可作为双刃剑,起到双重作用。既可在宿主的感染免疫,病原菌的感染致病及耐药性传递中发挥负面“敌”的重要作用,也可在临床诊疗中展现病原微生物EV“友”的优势。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病原微生物 免疫调节 致病机制 耐药机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氧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及其细胞(EVs)生成的影响,初步阐述其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hUCMSCs,将其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分别在常氧(21%O2)和低氧(5%O2)培养箱中培养,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提取hUCMSCs生成的EV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纳米颗粒示踪分析(NTA)进行鉴定,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Vs膜标志蛋白CD9和CD63表达,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低氧对hUCMSCs表达谱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和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以及磷酸化40×103大小的富含脯氨酸的Akt底物(p-PRAS40)的表达水平。两组间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氧处理hUCMSCs 24 h后,CCK-8结果显示低氧组吸光度值(2.151±0.116)高于常氧组(1.929±0.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9,P<0.05);NTA检测结果显示低氧组EVs颗粒浓度[(13.714±1.704)×109/ml]高于常氧组[(1.271±0.573)×10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10,P<0.05);低氧组EVs蛋白浓度(2.743±1.013)高于常氧组(0.403±0.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1,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氧组EVs的CD9、CD63表达水平(4.092±1.711、1 162.225±573.901)高于常氧组(1±0,t=3.005、3.505,P<0.05)。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有1 429个基因存在显著表达差异,且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相关通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氧组HIF-1α、Akt、p-Akt、p-Akt/Akt,以及p-PRAS40的表达水平(2.593±0.556、1.395±0.044、2.586±0.130、1.953±0.104、2.131±0.572)均高于常氧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8、4.246、4.059、3.149、2.799,P<0.05)。结论低氧可通过激活HIF-1α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hUCMSCs增殖和EVs生成。

  • 标签: 低氧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细胞(EV)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间信号传导载体,几乎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转移、耐药等各个环节。因此,EV已成为癌症诊断和抗癌治疗生物标志物的理想候选者和研究热点。但EV肿瘤标志物研究前期主要集中于RNA和蛋白质,少部分关注脂质,其DNA成分的相关研究较少。近年来EV DNA的肿瘤诊断价值才逐渐受到关注。对EV DNA生物学特性以及功能的研究有望为肿瘤诊断提供新方向。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脱氧核糖核酸 生物学特性 肿瘤诊断
  • 简介:摘要细胞(EVs)作为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之一,携带有大量生物学活性物质,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与组织活检相比,其检测具有无创、取样简便、可实时监测等优势,故EVs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对EVs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策略与临床验证进行了梳理总结,鼓励加快疾病EVs生物标志物的筛选验证与检测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推进EVs生物标志物研究成果向疾病临床诊疗的转化应用。

  • 标签: 胞外囊泡 生物标记 临床实验室技术 有效性研究
  • 简介:摘要过去十年研究发现,包括凋亡小体、微泌体在内的细胞,作为细胞间通讯的参与者,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对细胞间物质和信息的传递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可以携带和运输各种生物活性分子,通过血液循环和体液运输至相邻靶细胞或远处组织细胞,进而诱导各种信号级联。细胞参与了血管发育,生长和成熟,在再生医学和血管新生相关疾病中的潜在价值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来源于各种细胞类型的细胞有可能向内皮细胞递送复杂的信息,并诱导促血管新生或抑制血管新生信号。本文对不同细胞来源的细胞泡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并对其在临床疾病和生物医学研究应用中的先决条件和主要挑战予以探讨。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血管新生 内皮细胞 外泌体
  • 简介:摘要细胞(EV)微小RNA(miRNA)是细胞主动分泌或释放的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包裹的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可介导细胞间通讯和信息交流。外周血EV miRNA可作为多种肿瘤诊断、疗效监控、预后评估分子标志物,是肿瘤领域最具潜力和转化应用潜能的液体活检分子指标,全面、系统的EV miRNA临床研究策略是筛选应用价值高的标志物关键。EV miRNA还可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代谢、间质上皮转化、血管新生、免疫及耐药等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对一些关键EV miRNA研究可为肿瘤早期诊断、伴随诊断、远端转移、放化疗方案选择和生存分析精准诊疗液体活检指标研发及肿瘤靶向生物治疗提供新方向。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外泌体 miRNA 液体活检 分子标志物
  • 简介:(extracellularvesicles,EVs)的定义及临床研究价值一、EVs的定义EVs是一种由细胞来源的脂质双分子层包绕的球状膜性结构,包括通常所说的微和外来体。EVs是一组直径介于40~5000nm间的泡状小体,多种细胞均可向其生存的微环境中分泌EVs[1-2]。EVs可携带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酶、各种生长因子及受体、组蛋白、

  • 标签: 胞外囊泡 微泡 外来体 分离与纯化
  • 简介:摘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全球都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EV)/泌体是细胞间通讯的有效载体,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源EV/泌体是对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无细胞治疗的替代选择;此外,EV在COVID-19相关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复发复阳、深静脉血栓、心肌毒性、液体活检以及生物治疗的研究,都将为COVID-19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将对EV/泌体在COVID-19诊治中的潜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外泌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外源性多种损伤因素引起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研究表明,内皮衍生的细胞是病理信号转导的重要媒介,在ARDS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现就内皮来源的细胞泡在ARDS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内皮 细胞外囊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细胞来源的细胞装载阿霉素对人肝癌细胞PLC/PRF/5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直接共同孵育"合成装载阿霉素的细胞,即载药囊,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动态光散射仪测定粒径,蛋白免疫印迹技术鉴定CD 63、HSP 70及TSG 101的表达,液相-质谱联用仪计算载药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模拟体内载药囊的药物缓释,采用PKH67染色观察细胞对载药囊的摄取,采用MTS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载药囊对人肝癌细胞PLC/PRF/5增殖及凋亡影响。结果载药囊泡在透射电镜下呈大小不一的椭圆样双层膜结构;动态光散射仪观察直径为(115.9±5.2)nm;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表达CD 63、HSP 70及TSG 101;载药囊包封率为0.77%;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药囊能缓慢释放药物;PKH67示踪实验显示16小时内肝癌细胞能够摄取载药囊;MTS实验结果显示,经载药囊处理72小时后,肝癌细胞PLC/PRF/5的活性为(54.9±3.2)%,显著低于阿霉素组的(77.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载药囊组处理48小时后细胞凋亡率为(47.9±7.0)%,高于阿霉素组的(3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药囊能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标签: 癌,肝细胞 阿霉素 细胞外囊泡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细胞是包含微泌体和凋亡小体的纳米级泌体包含蛋白质、脂质和微小RNA(miRNAs)等内容物。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非编码的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转录的mRNA互补配对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可在广泛生物细胞分泌的细胞中存在。近年来发现miRNAs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检测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部分miRNAs(miR-126、miR-29b、miR-200b、miR-1273G-3p、miR-93、miR-142-5p)在视网膜的表达以及对其靶基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139-后插II)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miRN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细胞(EV)是大多数真核细胞分泌的纳米级颗粒,在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参与炎症、血管生成、抗原呈递、细胞凋亡及分化等生物学过程。间充质干细胞(MSC)培养上清液中富含EV,EV可调控创面愈合和组织修复的关键步骤——新血管形成,而糖尿病溃疡迁延不愈与创面血管网络的形成受阻密切相关。该文就MSC来源EV在促进糖尿病溃疡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溃疡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 标签: 糖尿病 伤口愈合 间质干细胞 外泌体 细胞外囊泡 血管新生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由多种病因引起、异常免疫介导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有终生复发的倾向,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成体干细胞,对IBD具有重要的肠道修复和保护作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旁分泌是间充质干细胞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而细胞(EVs)是其旁分泌的主要物质之一。本文就EVs特性及MSCs来源EVs在治疗IBD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炎症性肠病
  • 简介:摘要创面愈合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其中血管生成被认为是创面愈合的关键步骤之一,促进创面血管生成可以加速创面愈合。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被证明可产生与干细胞疗法相当的促创面愈合效果,且具有低抗原性、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关于细胞促创面愈合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被认为涉及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该文主要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泡在促进创面血管生成中的可能机制进行阐述,为进一步研究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提供思路。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新生血管化,生理性 伤口愈合 细胞外囊泡
  • 简介:摘要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迅猛发展,为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福音,但目前胚胎种植成功率仍较低,且有研究证实50%~75%的妊娠失败源于胚胎植入的异常。胚胎植入是正常妊娠建立的一个关键环节,胚胎-子宫内膜双向通讯受损是导致胚胎植入失败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证实细胞作为新的细胞间通讯方式,在胚胎植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携带药物作为不孕症的治疗方式。本文就细胞泡在胚胎植入过程中对胚胎-子宫串扰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作一论述,以期为不孕症、反复植入失败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胚胎植入 子宫内膜 细胞外囊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miR-191表达水平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6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2组患者外周血细胞,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游离和细胞miR-191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中细胞miR-191表达水平在早期NSCLC中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外周血细胞miR-19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相关性。结果透射电镜分析结果显示早期NSCLC患者外周血细胞含量丰富、形态完整、大小不等,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结果显示纳米颗粒粒径,最大峰值为(167.6±10.3) nm,大多数颗粒的直径小于200 nm。观察组患者细胞miR-19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15.686,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细胞miR-191水平预测早期NSCLC的曲线下面积为83.6%(P<0.05),显著高于癌胚抗原(50.1%)、鳞细胞癌抗原(62.1%)、细胞角蛋白19片段(60.0%)以及三项联合(71.5%)。早期NSCLC患者外周血细胞miR-191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有关(t=3.126,P<0.05)。结论早期NSCLC患者外周血细胞miR-191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可以作为临床检测早期NSCLC中的潜在标志物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早期诊断 生物学标志 miR-19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细胞来源分泌型自噬体,即一群表达自噬标志LC3B的细胞(LC3B+ extracellular vesicles, LC3B+EVs)对CD8+T细胞功能耗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和腹水中LC3B+EVs和PD-1+CD8+T细胞比例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在αCD3/CD28和IL-2培养条件下加入LC3B+EVs或经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封闭抗体封闭后的LC3B+EVs体外诱导培养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PD-1+CD8+T细胞和IFN-γ+CD8+ T细胞比例以及上清中IL-2、TNF-α和IFN-γ的浓度。结果肝癌患者血浆和腹水中LC3B+EVs及表达HSP90α的LC3B+EVs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癌性腹水组,且与PD-1+CD8+T细胞耗竭比例均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HSP90α+LC3B+EVs。另外,体外人肝癌细胞来源的LC3B+ EVs可以诱导CD8+T细胞耗竭,当采用HSP90α封闭抗体预封闭LC3B+EVs后,CD8+T细胞耗竭比例显著降低。结论肝癌细胞来源LC3B+EVs通过膜结合型HSP90α诱导CD8+T细胞功能耗竭。

  • 标签: 肝癌 细胞外囊泡 CD8+T细胞耗竭 热休克蛋白90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