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动平板心电图与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与价值比较。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门诊收治 的 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将检查结果与运动平板心电图对比。结果: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灵敏度 91.30%( 21/23),特异度 88.89%( 24/27),阳性预测值 87.50%( 21/24),阴性预测值 92.31%( 24/26),准确度为 90.00%( 45/50)。运动平板心电图法检查灵敏度 60.00%( 15/25),特异度 60.00%( 15/25),阳性预测值 60.00%( 15/25),阴性预测值 60.00%( 15/25),准确度为 60.00%( 30/50),两组比较( P< 0.05)。结论: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显著,有利于为冠心病鉴别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运动平板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50例,分别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果。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测阳性率为54.0%,低于动态心电图76.0%,对比P<0.05;常规心电图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成对、短阵室上速及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对比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效果更优,更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分析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观察组使用动态心电图的方法诊断,对照组使用常规心电图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结果使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两组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阳性率进行检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检测出57例阳性患者,阳性率为57%,观察组100例患者中检测出81例阳性患者,阳性率为81%,观察组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00例患者共检测到350次心肌缺血发作,对照组100例患者共检测到280次心肌缺血发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均能够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但是动态心电图能够更好的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理应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2例,全部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及在心律失常方面的检出结果。结果经过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心率失常方面,两种方法在房性、室性早搏早发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方面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室性、房性的早搏二/三联、早搏成对及矩阵室上速等方面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检出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结果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心率失常
  • 简介:目的分析从体表心电图(ECGT)测量QT离散度(QTd)的错误理由。方法使用立体心电图仪对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100例,进行24导通道实时同步描记12导联ECG,普通心电向量图(VCG),3导正交心电图(O-ECG),9导时间心向量图(T-VCG),变向时间心向量图(DCT-VCG)检测。结果(1)病例和对照组的QT间期,QTc在体表ECG,O-ECG,T-VCG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良好(r=0.879-0.993,P<0.01),而QTd,QTcd在体表ECG和T-VCG之间无明显相关;(2)两组所测QTd,QTcd值在体表ECG和O-ECT,体表ECG和T-VCG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QT,QTc无明显差异;(3)从两组间的比较来看:病例组较对照组QT,QTc间期均在体表ECG,O-ECGtT-VCG上有明显延长,而QTd,QTcd仅在体表ECG上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O-ECT,T-VCG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同步12导联的体表ECG,在同一心动周期中只有1个整体的QT间期。QT间期的测量最好采用SECG,因从T-VCG的角度观察更准确。虽体表ECG上测量QTd在不同组间有差异,但在T-VCG上并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立体心电图 体表心电图 QTD 心律失常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予以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90例冠心病患者中动态心电图阳性55例,阴性35例,阳性率61.1%;心电图阳性46例,阴性44例,阳性率51.1%。两者阳性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动态心电图对于成对房性/室性期前收缩,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对于早发房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及室速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更准确监测患者心电信号的变化,在心律失常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 简介:"第四届动态心电图大会暨中国动态心电图高层论坛2017"于2017年5月13至14日在江城武汉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技术分会动态心电图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医师协会心电学科医师分会、湖北省心电图会诊中心-心电学基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承办。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亚洲心脏病医院 心电学 医药生物技术 江城武汉 钟杭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6例,所有患者乱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8例,选择常规心电图(ECG)检测;观察组58例,选择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对比两组的阳性诊断和心律失常诊断情况。结果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58.6%,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70.7%,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ECG检测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早搏早发及室性早搏早发检出率与观察组DCG检测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DCG检测室性和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和房性早搏成对,阵发性室上速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ECG检查,P<0.05。结论DCG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要高于ECG,其具有简单、持续、便携的优点,值得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疾病临床诊断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ECG DCG 心律失常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月在我院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进行检查之前停药3d再进入研究,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束后随即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种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发生的例数;两种心电图监测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主要包括室上性早搏、室性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成对等;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65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相比,室性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患者在两种心电图检查都结束后,对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接受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及其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大多患者对其表示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4h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被确诊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24h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计算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比较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不同心律失常表现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52%、33.33%、65.00%,24h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86%、73.33%、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心电图比较,24h心电图对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的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中,采用24h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较常规心电图更高,其诊断价值显著,可作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 24 h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4月在本科室进行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实验组运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心肌缺血阴性检出率高于实验组,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应用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诊断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普及。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4h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被确诊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24h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计算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比较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不同心律失常表现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52%、33.33%、65.00%,24h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86%、73.33%、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心电图比较,24h心电图对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的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中,采用24h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较常规心电图更高,其诊断价值显著,可作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 24 h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检查中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50例资料回顾分析,其中常规心电图检查资料设为A组,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设为B组,比较检查可行性、诊断准确性。结果:检查可行性比较,A组操作用时、操作难度、检查费用低于B组(P<0.05);诊断准确性比较,B组检出室性和房性早搏、短阵室上速、室性和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效果较好,在检出房室传导阻滞方面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准确性较高,但检查成本、难度较高,用时较长,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合使用两种检查。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诊断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及检出率。方法:取本院2019年6月到2020年9月中入院诊治的82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和检查情况。结果:研究组心律失常检出情况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心律失常 诊断价值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于2019年2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差异。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疑似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7例,于2019年12月~2021年5月开展回顾性临床研究,经收集患者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后,比较两类心电图诊断价值及心电异常检出效果差异。结果:(1)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所得特异度为98.68%、阴性预测值85.71%、诊断符合率为93.10%,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显著,P<0.05;动态心电图诊断敏感度为54.55%、阳性预测值为85.71%,较常规心电图无统计学差异,P>0.05。(2)动态心电图房性早搏检出率(成对92.59%,二、三联动93.33%)、室性早搏检出率(成对95.00%,二、三联动94.44%),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心电图,且动态心电图对患者房性、室性早搏检出优势显著。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4月60例疑似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特异度及诊断准确度均较高,两种诊断技术的诊断灵敏度均较高。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该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及特异度,可为疾病治疗提供重要支持。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数据,研究两者的诊断率差别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人。观察组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心电异常检出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实施不同的心电图检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的精神状态、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来看,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房室传导阻滞数据对比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室(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的心电异常数据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阳性检出率较高,可以作为病症诊断依据;而患者的就医体验也更为舒适,精神更为放松。相较于常规心电图的检查,患者的心电异常数据检出率不但高,而且能够为医生的对症治疗提供帮助。总的来说,动态心电图检测诊断方式,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病症的诊断中,有更高的诊断率,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伴心律失常 临床诊断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