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陈旧心肌梗死fQRS波与室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138例陈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将其中有fQRS波的纳为A组(共77例)、无fQRS波的纳为B组(共61例);再将A组中fQRS时限<0.12s的作为A1组(共59例)、fQRS时限≥0.12s的作为A2组(共18例);然后再对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比较几组患者室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24h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复杂室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患者与A2组患者室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患者恶性室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2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心肌梗死有fQRS波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室心律失常,并且随着fQRS时限的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的发生率也会显著增加,临床上应当对此类患者加强观测和预防。

  • 标签: 陈旧性心肌梗死 fQRS 室性心律失常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丹参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以此为基础,使用丹参ⅡA磺酸钠,一个月后,观察患者相关情况,对比治疗期间内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与总有效率,以及临床体征改善情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实际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症早搏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室早搏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常规方式的治疗标准,给予AC抑制剂,阻滞剂,利尿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50例,给予常规化的基础治疗加口服进行治疗,每日服用200mg,每日服用3次,每次200mg。一周后减轻药物的服用剂量,改为每日服用2次,每次200mg,连续服用一周后,再次减轻药物的服用剂量,改为每日服用1次,每次服用200mg,连续服用一周。三周为一个周期疗程。结果选用配合治疗心力衰竭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心室早搏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失常综合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3%,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实际的统计学标准水平,合理的判断实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标准化意义,P<0.05。治疗组的心脏功能改善率水平较高,是一种良好的治疗药物。

  • 标签: 心力衰竭 胺碘酮 早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0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的西药治疗,且安全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缓慢性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步长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44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显效34例,有效21例,无效18例;观察组显效45例,有效22例,无效5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步长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步长稳心颗粒 美托洛尔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的药理特性以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室心律失常患者63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心律平和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36.7%和73.3%;同时治疗组患者短阵室心动过速发作次数以及24h室期前收缩总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扩张血管、减慢心率、抵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将其应用于室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对有效控制心律失常以及改善心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 标签: 胺碘酮 药理分析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治疗室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安全。方法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自2010年1月-2015年12月38例室心动过速患者应用注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治疗有效率为89.5%(34/38),1例心源性休克死亡,2例出现血压下降,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结论静脉注射是治疗室心动过速有效的药物之一,值得临床上推荐使用。

  • 标签: 胺碘酮 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存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简称CHF-CHD)病症患者予以小剂量螺内酯(简称LNZ)药物予以治疗,探究实际安全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5月之间存在CHF-CHD病症的62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划分为均等两个小组,分别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均分配患者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性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LNZ药物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实际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分级、血压和相应的不良反应实际状况。结果实验组经过LNZ药物治疗后31例患者中显效为26例,有效为3例,还有2例则为无效,有效率实际为93.5%。对照组经过常规药物治疗后31例患者中显效为20例,有效为4例,还有7例则为无效,有效率实际为77.4%;此外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而言实验组在心功能分级、血压方面状况良好,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存在CHF-CHD病症患者予以LNZ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安全优良。

  • 标签: 螺内酯 慢性心力衰竭 冠心病
  • 简介:乌头碱类植物常被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抗风湿及温阳等,但如使用不当可造成中毒,重者甚至死亡。本文通过分析一例乌头碱中毒患者的心电图表现,重点阐明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并作相应的文献复习。

  • 标签: 乌头碱 中毒 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房室传导师阻滞的临床心电图诊断分析。方法对我院住院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25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表现。结果I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10例。结论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常可发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标签: 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师阻滞 心电图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辨证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60例缓慢型心失常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均30例患者;观察组通过中医辨证诊治之后,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则给予阿托品口服;患者均连续用药35天之后,详细判定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心率及平均心率与最慢心率评分比较,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静息状态心率及平均心率和最慢心率评分比对照组高,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7%,比对照组低,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慢型心失常患者使用中医辨证论治效果良好,内外兼治,治标治本,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不适症,提升心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缓慢性心律失常 中医辨证论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近三年来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共50例,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25例观察组与25例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其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目标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行射频消融术之后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实施适当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保证手术的效果,还可以大大地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心律失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6月的住院和门诊冠心病心绞痛稳定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用心可舒片进行治疗,对照组80例用复方丹参片进行治疗,比较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6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①心绞痛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②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患者在心绞痛、心电图的疗效观察中,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心可舒片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可舒片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