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方案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40例患者)与研究组(40例患者),并分别为其采用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肝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分别为87.5%、72.5%、97.5%,对照组则分别为62.5%、45%、65%,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方案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要比治疗方案更加优秀。

  • 标签: 肺结核 慢性乙型肝炎 2HTES(LfX)/4-7HTE 2HRZE/4HR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效果。方法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恩替卡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改善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疗效显著。

  • 标签: 恩替卡韦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8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65例,另选取同期80例正常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IgG、IgA、IgM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IgG、IgA、IgM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经临床治疗后,好转患者97例,未好转患者56例。好转患者IgG、IgA、IgM、TBIL水平均低于未好转患者,PTA水平高于未好转患者,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能有效检测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有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的判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检验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40例成人谷丙酶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常规进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该组患者进行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的检测;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主要血生化指标。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G1S03例,G1S19例,G1S21例,G1S33例,G1S44例,G2S110例,G2S23例,G2S44例,G3S42例,G4S41例;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G2S:组血清ALT、ALB及CHE水平较≥G2S2组有所增加,血清AST、TBIL水平较≥G2S2组有所减少,其中仅血清AST水平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LT、TBIL、ALB、CHE水平在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2组血清HA、LN、PCⅢ、CIV水平较〈S2组均有所增加,其中血清HA、PCⅢ、CIV水平在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清LN水平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成人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HBV感染者应及时行肝穿刺活检,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处理,防止病情向肝硬化、肝癌的进展。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活检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2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及遵医行为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知识掌握和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及遵医行为.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遵医行为;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76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患的降酶治疗之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进入我院治疗的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观察比较,将45例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参照组,50例进行心理护理的患者纳入干预组,观察对比干预组和参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参照组住院时间、SDS评分、转氨酶降至正常所需时间以及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组,将干预组和参照组的各组数据进行一对一分析,数据之间的对比出现较为显著的差距,(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患的降酶治疗之中施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减少病患抑郁或焦虑的可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心理护理 降酶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乙型肝炎(HBV)轻度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以及化学发光法对患者HBV血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以及Ⅲ型前胶原(PCⅢ)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肝穿刺病理结果分级分期对比分析。结果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在G2S2以下患者与G2S2及以上患者的ALT、AST、T-Bil指标比较分别(t=0.2574,P>0.05),(t=2.4401,P<0.05),(t=0.9654,P>0.05)。S2以下分级患者与S2及以上患者的纤维化指标HA、LN、PCⅢ的比较(t=2.6374,P<0.05)(t=0.9283,P>0.05),(t=2.2858,P<0.05)。结论对慢性HBV轻度患者进行肝穿刺病理肝组织病理研究有利于对患者肝病的准确诊断。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组织病理学 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截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期间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成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继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综合护理),评判标准焦虑及抑郁评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起胜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机率的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度,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检验对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检查的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分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A组,33例)和慢性乙型肝炎组(B组,67例),选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再以病情发展为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改善组53例和非改善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总胆红素水平(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B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A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改善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改善组患者(P<0.05);改善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明显高于非改善组患者(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中的IgG、IgA、IgM水平,机体内的总胆红素水平(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能作为诊断乙型肝炎发病与否以及病情发展情况的有效指标,其数据能作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标签: 慢性乙肝 免疫球蛋白 临床检验
  • 简介:目的探讨HBsAg和HBeAg定量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3例急性乙型肝炎和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结果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内科治疗病情痊愈后,HBsAg和HBeAg转阴;在36例接受阿德福韦酯和19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水平下降不明显,而HBeAg则明显下降;治疗48周,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HBVDNA不可测率为47.2%,而恩替卡韦治疗患者为78.9%(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19.4%和26.3%,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6.7%和21.1%(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定量检测HBsAg和HBeAg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 HBEAG 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类型分布特征,为提升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效果提供指导条件。方法在2015年2月-2017年11月期间,将我院确诊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75例选做研究对象,在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型条件下,针对患者实施系统化临床治疗处置干预,归纳分析患者实际获取的治疗结果。结果从炎症病理分级的角度展开分析,本组175例患者中包含G0级患者25例,G1级患者81例,G2级患者47例,G3级患者22例。从纤维化病理分级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本组175例患者中包含S0级患者14例,S1级患者77例,S2级患者55例,S3级患者15例,S4级患者14例。从患者的临床病情严重程度角度分析,本组175例患者中包含轻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6例,中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3例,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7例。借由实施系统化且规范化的临床药物治疗干预,本组175例入选患者中,有164例患者的临床病情和症状实现有效控制和缓解,其治疗有效率为93.71%(164/17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表现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具备复杂性且多样性的表现特征,切实针对患者开展系统化但是药物治疗干预,能支持患者获取的良好优质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表现 病理分型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B组采用拉米夫定(贺普丁)治疗,C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贺维力)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HBV-DNA、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以1年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上述检验指标中,A组明显优于B、C组(P<0.05),B组次之;三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耐受性良好。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可以迅速降低血清HBV-DNA和ALT的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坏死活动度,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并且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诺福韦酯单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收治的 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常规组 40例,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 40例,采用替诺福韦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指标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采用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方式率、护理满意率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戒烟戒酒、规律服药、合理作息、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等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全身症状、腹部症状、情感功能、焦虑、活动、乏力、CLDQ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价值显著,有效提升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依从性,提升了护理满意率,提高了整体生存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PDCA循环护理模式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东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检测HBVA—F基因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HBVDNA定量。结果在29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HBV基因型247例(83.7%),其中HBV基因C型占62.3%(154/247)、B型15.4%(38/247)、D型6.9%(17/247)、B/C混合型4.9%(12/247)、C/D混合型5.3%(13/247)、B/D混合型5.3%(13/247),48例未检出基因型;基因C型感染者之间无性别差异(x^2=0.043,P〉0.05);各基因型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无显著性相差,但与48例未检出基因型者比,后者HBVDN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检测HBV基因型具有特异、敏感、简单和实用的特点,东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混合型比例相对较高,HBV复制强弱与病毒基因型无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基因型 核酸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小干扰RNA(siRNA)主要参与RNA干扰,通过靶向HBV转录的mRNA并对其进行降解来阻止基因翻译。通过对siRNA进行化学修饰、结合使用和改进其传递体系,可增强siRNA的靶向性和稳定性。JNJ-3989(ARO-HBV)、ARB-1740作为耐受性良好、明显降低HBsAg水平的siRNA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现主要阐述siRNA抑制HBsAg表达的机制、siRNA靶向性和稳定性的提高以及相关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小干扰RNA
  • 简介:目的分析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和病毒学特点,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自身抗体阳性的CHB患者107例和自身抗体阴性的CHB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ALT和AST水平、HBeAg阳性率和HBVDNA定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身抗体阳性的CHB患者HBsAg水平为260.12±54.40U/ml,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的CHB患者(244.21±51.15U/ml,P〈0.05);自身抗体阳性的CHB患者HBV基因C型所占比例为55.07%(38/69),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的CHB患者(27.11%,P〈0.05)。结论自身抗体阳性的CHB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与基因型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自身抗体 病毒学 血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