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对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预防。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剖宫产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及预防措施。结果86例产妇中,59例出血量在500~1500ml,27例出血量在1500~2000ml,主要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对比不同原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造成剖宫产产妇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术后出血应当加强护理干预,及时控制出血量量。此外,加强术前监测,认真辨别产妇存在的高危因素,产程中正确使用缩宫素是减少术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护理干预 预防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妇产科急症剖宫产和择期剖宫产的疗效。方法选择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症剖宫产治疗的产妇和50例择期剖宫产的产妇来进行对比研究,接受急症剖宫产的产妇我们将其作为观察组,择期剖宫产的产妇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比其特征和效果。结果两组产妇临床中的头盆位不对称、宫内窘迫、宫缩乏力等指征有较明显的差异性。且并发症情况存在差异性。均为观察组较为优秀。结论临床中急症剖宫产和择期剖宫产均有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但是急性剖宫产临床危害性更大,风险性更高,需要积极的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预防和避免,提升产妇安全性,保障新生儿安全。

  • 标签: 妇产科 急症剖宫产 择期剖宫产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虽然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提倡降低剖宫产率,促进生态医学模式推广,但剖宫产率仍居高不下,在此说明过高的剖宫产率会使新生儿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病率增高,剖宫产率不但不能进一步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反而给母婴带来的危害,围生儿死亡率反而升高。

  • 标签: 剖宫产 对产儿的不良影响 拯救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并提出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之间在我院实施剖宫产的产妇500例,对其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病历进行分析,对产妇为何实施剖宫产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再制定相应降低剖宫产的措施。结果发生剖宫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胎儿因素;②产妇因素;③社会因素,并给予产妇加强预防干预的措施、加强心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积极的意义。结论对产妇在产前加大相关知识水平宣传的力度,充分了解产妇的病情和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分娩前应对产妇是否符合剖宫产的指征进行控制,能减低剖宫产率,但是需要产妇和医生的共同配合。

  • 标签: 剖宫产率 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不同剖宫产切口对腹壁腹腔粘连性和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再次行子宫下段横切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产妇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方式的不同实施分组,各组65例,行初次剖宫产腹壁中线纵切术列为试验组,行初次剖宫产腹壁横切术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腹壁疤痕情况、盆腹腔粘连程度、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疤痕状况,试验组产妇疤痕情况显著比对照组要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产妇盆腹腔粘连状况,试验组产妇盆腹腔粘连出现机率显著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试验组各手术指标显著比对照组要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产妇选择纵切口术式,可以降低盆腹腔粘连程度,减少再次剖宫产的手术风险与损伤程度。

  • 标签: 首次不同剖宫产切口 腹壁腹腔粘连性 再次剖宫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式剖宫产改良术与传统式剖宫产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等方面的比较。方法将90例有剖宫产指针的孕妇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胶式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两组均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术后均用抗菌药预防感染。观察记录两组在剖宫产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手术时间、取胎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结论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比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 腹式纵切口剖宫产术 子宫下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在产科剖宫产用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妇产科待产产妇中随机抽取64例,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32例,选择传统子宫下段经腹剖宫产的手术方式,一组为对照组32例,手术方式为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手术的质量、术后产妇及新生儿的状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所用手术时间,采用改良横切口剖宫产术要比传统术式出血要少;娩出时间也是改良横切口较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新生儿评分较高。且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能够显著提高手术质量及效率,对产妇身体损伤相对较小,对新生儿的影响较弱,是一种可推荐的临床剖宫产术运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改良横切口 剖宫产术 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1502例,其中925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资料看,剖宫产率为61.58%,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从导致剖宫产的指征看,主要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瘢痕子宫、臀位。结论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 标签: 剖宫产 指征 剖宫产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40例,根据患者是否为瘢痕子宫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为非瘢痕子宫产妇,20例,实验组为瘢痕子宫产妇,2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产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产后感染)。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剖宫产相关指标数据与并发症发生率都比参照组较高(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风险相对较高,临床应该要重视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加强相应的管理,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的健康。

  • 标签: 瘢痕子宫 非瘢痕子宫 剖宫产 比较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以色列式剖宫产术与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两种方法术后盆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择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有剖宫产史且需再次剖宫产的产妇167名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组1患者剖宫产采用以色列式剖宫产术,共65例,为对照组;组2患者剖宫产均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共102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时的盆腔粘连情况。结果组2患者71.6%出现盆腔粘连,较组1患者粘连发生率86.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患者出现Ⅳ级粘连极少(3例),Ⅰ~Ⅲ级粘连的出现率也呈递减趋势,而组1患者Ⅱ级粘连情况较Ⅰ级多,且有30.4%出现Ⅳ级粘连,与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能有效降低术后盆腔粘连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以色列式剖宫产术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 盆腔粘连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试产后剖宫产与择期剖宫产母儿结局的区别。方法抽取我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70例剖宫产病例,按试产后剖宫产组38例,择期剖宫产组32例分成两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子宫切口延撕发生率,术后24小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术后随访子宫下段疤痕厚度,子宫颈长度,血性恶露停止时间,月经复潮的时间等。结果对比以上数据,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试产后子宫下段形成良好,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好,出血少,胎头娩出容易,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佳。故剖宫产术前母体及胎儿条件许可应尽量试产促使子宫下段形成。

  • 标签: 试产后剖宫产 择期剖宫产 子宫下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区别。方法80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并行二次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组,同期再选取80例非疤痕子宫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并对其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恶露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手术风险较高,应高度重视。

  • 标签: 疤痕子宫 再次妊娠 二次剖宫产
  • 简介:目的探讨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剖宫产率和改变剖宫产指征构成比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576例初产妇为研究组,同期住院分娩的547例初产妇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妊娠期健康教育、分娩期镇痛、加强助产人员责任心和助产技术、行政干预等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分娩期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构成比。结果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和阴道分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剖宫产指征比较,研究组胎儿窘迫、社会因素、GDM和GIGT、巨大儿、脐带绕颈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头盆不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妇臀位剖宫产指征无差异(P〉0.05)。结论采取孕期健康教育、分娩期镇痛、强化助产人员责任心及助产技术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综合干预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发生胎盘植入的不同类型与前次剖宫产间的关联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 2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资料做回顾分析,其中发生胎盘植入共842例,植入类型597例为粘连型、204例为植入型、41例为穿透型。对本次妊娠发生胎盘植入的类型与前次剖宫产时是否中转手术、是否产后出血、距本次妊娠的时间等关联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前次剖宫产发生产程中转手术者再次妊娠胎盘植入的总发生率以及不同胎盘植入类型发生率均较前次剖宫产未产程中转手术者明显升高[总发生率:27.4%(419/1 528)比7.3%(423/5 758);粘连型:18.0%(275/1 528)比5.6%(322/5 758);植入型:7.9%(121/1 528)比1.4%(83/5 758);穿透型:1.5%(23/1 528)比0.3%(18/5 7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前次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者再次妊娠胎盘植入的总发生率以及不同胎盘植入类型发生率均较未发生产后出血者明显升高[总发生率:33.9%(74/218)比10.9%(768/7 068);粘连型:22.5%(49/218)比7.8%(548/7 068);植入型:9.6%(21/218)比2.6%(183/7 068);穿透型:1.8%(4/218)比0.5%(37/7 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前次剖宫产距本次妊娠间隔时间与三种胎盘植入类型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发生胎盘植入可能与前次剖宫产时中转手术以及产后出血密切相关,剖宫产再次妊娠者应加强对该类孕妇的孕期管理。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 胎盘,侵入性 产后出血 分娩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不同剖宫产切口对腹壁、腹腔粘连性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待产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80例产妇,根据患者首次剖宫产切口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采用的是新式剖宫产术,对两组产妇的盆腹腔粘连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娩时间以及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再次妊娠剖宫产术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娩时间以及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首次剖宫产后盆腹腔粘连情况和子宫疤痕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式剖宫产术的对再次妊娠产妇来说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产妇子宫疤痕的恢复,减少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痛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剖宫产切口 腹壁 腹腔粘连性 再次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