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常规内镜诊断为食管黏膜病变的患者80例,分别使用窄带成像技术和碘染色技术对患者的病变形态、范围和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在食管病变程度和范围方面,窄带成像技术和碘染色技术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和碘染色技术对于食管病灶的检出率都非常高,两种检测方式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时,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技术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都非常高,可以使用窄带成像技术代替碘染色内镜对食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窄带成像技术 碘染色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经比较可知,观察组研究对象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对于患者组织病理学评分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气管与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中实施放射影像技术的作用。方法择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我院急诊科接诊的小儿气管与支气管异物80例患儿开展研究,随机将患儿分X线检查组和CT检验组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异物检出率和异物征象情况。结果CT检查组对小儿气管与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组,且异物征象的检出率也比X线检查组高,两组相比差异数据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气管与支气管异物诊断中,通过放射影像技术可取得较高的诊断价值,应按患儿实际选取适当的检查方法。

  • 标签: 放射影像技术 小儿 气管支气管异物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凝刀微创技术治疗功血与子宫肌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72例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功血与子宫肌腺症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自凝刀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功血与子宫肌腺症治疗总有效率;创面平均愈合时间、阴道停止出血时间;治疗1年复发率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月经量、痛经程度、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功血与子宫肌腺症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阴道停止出血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1年复发率情况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月经量、痛经程度、生活质量水平相似,而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痛经程度、生活质量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凝刀微创技术治疗功血与子宫肌腺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月经量,减轻痛经,加速创面愈合,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自凝刀微创技术 功血 子宫肌腺症 临床效果
  • 简介:在人体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教学课时减少的情况下,笔者通过调整教学内容,精简理论课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加强实验教学,突出能力培养。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质,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人体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 教学 培养 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 人体寄生虫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低剂量技术在肝癌患者腹部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为其采取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为其进行扫描结果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放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在图像质量评分与噪声值上则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剂量高低不会影响螺旋CT扫描结果,但是低剂量可减少放射剂量,更加安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肝癌 腹部扫描 低剂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科采取微创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本次的6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骨科接受诊治的创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采取微创疗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比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3.33%要低,显著差异使统计学成立(P<0.05);此外,在生活质量评分上,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明显,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采取微创技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安全有效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和采纳。

  • 标签: 创伤骨科 微创技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在临床中应用于肺部小结节扫描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肺部小结节扫描的388例患者,在第一次检查的时候均行常规剂量CT扫描,第二次复查的时候则行低剂量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结节检出率以及辐射剂量。结果结节检出率常规剂量检查出结节数与低剂量薄层CT扫描检查出结节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除形态学扫描结果,低剂量CT扫描方式剂量长度乘积、权重CT剂量指数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肺部小结节患者,在临床中行低剂量薄层CT扫描效果理想,敏感性较高,而且辐射剂量较低,更能够被接受以及认可,应当推广以及普遍应用,价值可观。

  • 标签: 低剂量薄层CT扫描 肺部小结节 常规剂量CT扫描
  • 简介:摘要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呈现出了对高职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其专业办学形式和内涵有待深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其师资队伍提升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全国50所高职院校中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兼职教师队伍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 标签: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兼职教师 现状与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行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初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分娩的104例初产妇选取为本研究对象,均采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质组,各52例。对照组在接生中采用常规护理,优质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会阴撕裂情况及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优质组会阴撕裂发生率3.84%,低于对照组的23.07%(P<0.05);优质组并发症发生率1.92%,低于对照组的17.30%(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初产妇会阴无保护接生中,可减轻会阴撕裂疼痛,且产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会阴无保护接生 会阴撕裂 产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共(86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2月10日,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结果观察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时间(50.15±1.21)min、术中出血量(120.15±2.01)ml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改良间歇多次扩张治疗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48例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24例,A组患者实施改良间歇多次扩张治疗,B组患者实施常规扩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较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改良间歇多次扩张结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改善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球囊扩张 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四肢骨关节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中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所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40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CT影像,为螺旋CT的薄层扫描结果进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表面阴影显示、最大密度投影(MIP)等三维图像重建,并观察其具体表现。结果经过MPR、VRT及SSD等技术的处理,重建的三维图像中可见骨折线的清晰走行、骨折断端的移位程度以及碎骨片的大小。其诊断准确率为100%,无漏诊。结论为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后行MPR、VRT、SSD、MIP等技术处理,可以获得清晰的骨折影像,临床可以借此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处理技术 四肢骨关节骨折 影像学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收集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通过奇偶法将80例手术患者分配到两组对照组、观察组,40例为一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实施无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01±0.91分(观察组)、3.82±0.87分(对照组),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要低于对照组,而且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观察组)、27.50%(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应用无痛护理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术后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无痛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早期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在纳米碳示踪剂引导下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通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疗效、血清IL-17和IL-10水平。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实验室IL-17和IL-10水平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有缩短术中时间,利于病灶定位的作用,并能很好地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及淋巴结的清扫。

  • 标签: 纳米碳淋巴示踪剂 直肠癌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直肠癌患者160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1、2、3、4组,每组分别40例。1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2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3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4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对比四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恢复情况方面,3、4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1、2组;3、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于1、2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2组为15%,3组为12.5%,4组为12.5%,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腹腔镜 开腹手术 快速康复技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手外伤感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5年01月01日至2017年11月02日,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处理措施);并对两组手外伤感染患者的创面修复疗效、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且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75.56%,P值小于0.05,统计学差异较为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统计学差异较为明显。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缩短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并且还能减少感染几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手外伤感染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接受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时的体位固定技术。方法此文分析资料是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本医院收入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11例患儿,全部患儿的体位固定技术均采取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分析患儿放疗之前及之后各方向体位移动范围和体位误差。结果患儿行全脑全脊髓放疗之前及之后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体位移动范围分别是0.1mm-0.5mm、0.1mm-1.0mm、0.1mm-1.0mm,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体位误差分别是(0.3±0.1)mm、(0.3±0.1)mm、(0.3±0.1)mm。结论对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儿童采用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的体位固定技术呈现较优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少体位误差,提升体位固定准确性。

  • 标签: 儿童 全脑 全脊髓 放疗 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体位固定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VSD技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植皮术联合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深度烧伤提供新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烧伤科接诊的74例深度烧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患者意愿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取VSD技术和植皮术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在植皮术后使用一般敷料包扎使创面封闭。治疗后,总结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对比分析两组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以及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4.15±1.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级别优良率为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阳性率(7.89%)明显低于其对照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43,P=0.0007);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89%vs4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410,P=0.0003)。结论修复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采取VSD技术和植皮术结合的方法比传统的植皮术后使用一般敷料包扎使创面封闭的方法疗效显著,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时间,缩短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并且植皮存活率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VSD技术 植皮术 深度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头颈部放疗前后血管弹性检测的相关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2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时间2.5-3周(放射剂量26-30Gy)、放疗结束时(放射剂量50-60Gy)、放疗后3月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测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统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变化率(△D)、血液与颈动脉壁应变率比值(A/B)。分析A/B、IMT、△D变化情况。结果A/B在放疗期间随放疗剂量增加而增加,△D在放疗期间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放疗后3月均保持与放疗结束时相对稳定。结论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颈动脉弹性在早期下降,随放射剂量的增加,下降程度越明显,且该变化至术后3月未见明显改善。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头颈部肿瘤 放疗 颈动脉 血管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