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鼻腔NK/T细胞淋巴是发生于鼻部的恶性肿瘤,对放疗敏感,但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导致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严重的放射性口腔炎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往往使放疗暂停,造成放疗的疗程延长,甚至中断或放弃治疗.但在临床工作中,采取放疗前的预防性护理,放疗中的对症处理,放疗后的出院指导,能够有效地减轻放射性口腔炎反应及防止其加重,保证放疗计划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 放射性口腔炎 放射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文献回顾儿童肝母细胞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现况,分析总结儿童肝母细胞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治疗情况及生存现况,以期为肝母细胞的预防及术后护理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肝母细胞瘤 儿童 危险因素 生存现况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普通X线、CT、MRI影像学诊断方法对骨巨细胞的诊断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骨巨细胞的影像诊断。方法11例病例,分别行普通X线、CT、MRI影像检查及诊断。对这些病例进行影像分析,与病理对照。结果11例X线表现均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6例MRI出现液—液平面;2例CT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3例CT表现骨皮质中断,骨包壳不完整。结论普通X线、CT、MRI对骨细胞的诊断各具特征,对这三种检查方法认识及三种影像表现相互补充,对骨巨细胞影像诊断提供更具充分依据。

  • 标签: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了28例慢性粒细胞细胞住院患者,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推行亚砷酸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6年02月接收、已确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61例,分成2个组。分析组内有31例患者,于组内推行亚砷酸方案治疗;对照组内有30例患者,于组内推行维甲酸方案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预后。结果评定发现分析组有效率93.55%,同时对照组是70.00%。此外,对照组出现高白细胞血症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症的几率比分析组高(P<0.05)。结论将亚砷酸方案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具有可行性,建议推广。

  • 标签: 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有效率 亚砷酸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34例进行研究总结。结果3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29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85.29%。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在白血病的任何时期,鞘内注射化疗是预防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惠尔血)不同给药方法对化疗后IV度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8例化疗后IV度骨髓抑制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惠尔血300ug,皮下,qd和B组惠尔血150ug,皮下,bid,观察2组患者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患者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5.85±1.32)vs(4.82±1.11)(P<0.05),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发生率分别为35.5%vs29.4%,持续时间天数分别为(3.53±0.87)vs(2.25±.69)(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1%(vs97%(P>0.05)。结论对化疗后IV度骨髓抑制分次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优于一次给药,可以缩短白细胞下降时间及减少G-CSF总用量。

  • 标签: 骨髓抑制 化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粒细胞缺乏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l)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经两性霉素B治疗45例,为治疗组,经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4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9.9%、6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有寒战、发热、肝脏损害、肾脏损害及低血钾症等,其中,唯有低钾血症发生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性霉素B与其脂质体治疗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合并真菌感染临床总有效率接近,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大多数不良反应可以控制。

  • 标签: 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 真菌病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 简介:摘要探讨不同提取工艺复方板蓝根颗粒(FF)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从中优选制备提取工艺。用MTT比色法测定四种不同工艺提取物对小鼠脾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活性来反映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板蓝根颗粒四种工艺提取物均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复方板蓝根颗粒四种工艺提取物均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但作用强弱不同,95%醇提物(FF3)、水提物(FF4)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刺激作用较强。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现代化的产物,制作工艺,质量控制优于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能否取代中药饮片使用,有待进一步去研究,探讨。

  • 标签: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煎剂 中药饮片
  • 简介: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通过对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探讨,我们有针对性的加强预防,尤其掌握高频电刀的正确使用,尽量避免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及早发现及综合有效的处理能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或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腹壁切口 脂肪液化 原因 防治 高频电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肿块超声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经验。方法经高频线阵探头扫描,运用扩展或全景观察方式显示病变及其邻近结构,总结分析58例病人超声资料。结果高频超声能清楚显示腹壁不同的层面,能识别所有病人中的腹壁异常。结论疝是最常见的腹壁病变,疝出肠管的表现因其气液含量和梗阻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很常见的腹壁肿瘤或血管病变也能予以鉴别。

  • 标签: 腹壁肿块 超声 临床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修补切口疝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资料,修补术所用补片材料为聚丙烯补片,术后腹部加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放置引流,随访1-2年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患者术后10-21天左右患者均痊愈出院。15例患者获得随访,2例(10%)复发,经再次修补后治愈。结论采用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效果良好,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围手术术期妥善处理可避免引起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腹壁 切口疝 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评价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治疗效果。方法17例患者均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治疗。结果1例合并肺部感染积极治疗后治愈出院16例恢复良好,全部患者随访2年以上,无一例复发。结论围手术期处理及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提高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腹部&bull 切口疝&bull 围手术期&bull 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后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腹部粘连情况及其对再次开腹手术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既往行新式剖宫产术者51例(观察组)。传统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5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及术中肉眼观察腹壁盆腔粘连情况。结果新式剖宫产开腹时间明显长于传统剖宫产,开腹出血量明显高于传统剖宫产,腹壁粘连及盆腔粘连高于传统下段剖宫产。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开腹手术的影响有开腹时间长,腹部粘连严重,手术操作困难。

  • 标签: 首次剖宫产 腹壁切口 再次手术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使用聚丙烯网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防止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的相关注意事项和经验教训。方法采用聚丙烯网片对31例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适当加压以及抗炎对症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经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处置后,无术后切口积液、积血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且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恢复快,避免了二次处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均无复发及其它不适。结论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包扎,可避免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并可减轻病人痛苦,对术后恢复及手术效果的保证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切口疝 无张力修补术 负压引流 个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