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热感染相关癫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月至6月收治的3例发热感染相关癫痫综合征患儿的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特点。结果3例发热感染相关癫痫综合征患儿发病年龄为6~9岁,发热至首次抽搐时间间隔为4~7 d,于24 h内进展为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以多灶发作为主,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脑电图可见弥漫慢波活动为背景、颞区为主的癫痫波发放,2例急性期头颅磁共振成像可见脑水肿征象。3例患儿均对多种(4~5种)抗癫痫药物耐药,接受大剂量麻醉药物治疗可有效终止癫痫持续状态。1年后随访,3例均演变为难治癫痫,其中2例伴认知障碍,1例伴运动障碍。结论发热感染相关癫痫综合征常见于既往体健的学龄期儿童,可由发热诱导,其癫痫发作呈爆发性、难治,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大剂量麻醉药物可有效终止癫痫持续状态,大多预后不良。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难治性癫痫 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局灶感染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22例慢性局灶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为(5.6±3.5)岁,范围为1~13岁;股骨16例,胫骨5例,腓骨1例;患侧为左侧12例,右侧10例。初次就诊时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10例,跛行8例,局部肿物3例,股骨外翻伴步态异常5例,不愿站立1例,症状持续时间为(3.2±4.1)个月,范围为7 d至12个月,均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入院后完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结核菌素试验、T细胞斑点检测等。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平扫+重建、磁共振成像检查。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患肢病灶刮除术。结果4例C反应蛋白升高,5例白细胞升高,8例淋巴细胞升高,3例中性粒细胞下降,2例血红蛋白下降,1例血沉升高,4例降钙素原升高。结核菌素试验、T细胞斑点检测均无明显异常。3例骨质破坏周围无硬化骨,17例骨质破坏周围有硬化骨,4例骨皮质增生肥厚,5例股骨远端外翻畸形。病理诊断提示病灶内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随访时间为(2.7±3.8)年,范围为1个月至4年,无切口感染、病理性骨折、骨感染复发等发生。结论儿童慢性局灶感染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复杂,易误诊漏诊。早期积极行病灶刮除术,根除感染灶,是改善症状、防止畸形发生的关键。

  • 标签: 儿童 骨感染,局灶性,慢性 诊断
  • 简介:摘要《重症肝病合并侵袭真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自发表以来,受到各方关注,现就其制定背景、重点难点内容及问题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为广大医务人员在重症肝病合并侵袭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治中提供参考。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重症肝病 诊断 治疗 共识 合并感染
  • 简介:摘要感染胰腺坏死(IPN)是造成急性胰腺炎病人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手术是治疗IPN的重要手段。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研究为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提供了证据,也改变了传统IPN治疗模式。在微创外科时代,是否仍应坚持“延迟手术”及如何实现“延迟手术”成为IPN治疗的研究热点。创伤递进式策略并非所有IPN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需积极探索其替代方案,外科开放手术、外科微创手术、内镜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的具体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在学界仍未达成共识。目前,个体化、多学科化及微创化的IPN治疗仍是发展主流。笔者探讨IPN手术治疗的时机与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胰腺炎 感染性胰腺坏死 治疗时机 策略与方式 微创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耐药、毒力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感染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5-12月皮肤科住院患者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及鼻腔分泌物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疑似金葡菌菌落,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扩增金葡菌毒力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sst-1、pvl、hla、clfA 4种毒力基因在不同来源金葡菌菌株中的相对表达量。对金葡菌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耐药率及毒力基因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曼-惠特尼U非参数检验。结果在210例住院患者中,共分离金葡菌85株,包括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54株(病例组),鼻腔部位31株(对照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5株金葡菌中14株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85株菌对青霉素耐药率[90.59%(77/85)]最高;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00%(51/85)、61.18%(52/85),未发现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PCR显示,病例组菌株pvl基因检出率(33.33%,18/54)高于对照组(12.90%,4/31,χ2 = 4.28,P = 0.038)。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对照组菌株clfA相对表达量[3.87(2.30,5.94)]高于病例组[1.63(0.95,2.62),P = 0.007]。85株金葡菌分型共得到17个ST型别,其中主要优势型别为ST398-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20/71)和ST22-MRSA(9/14)。ST22-MRSA菌株毒力基因pvl检出率(14/14)明显高于非ST22型MRSA(0,P < 0.001)。结论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分离的金葡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这些抗生素不应作为临床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皮肤金葡菌感染性疾病发病可能与毒力基因pvl有关;金葡菌鼻腔定植可能与clfA基因有关。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化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毒力因子类 多位点测序分型 耐药 毒力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方案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炎的改善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鼻咽癌放疗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发生程度、疼痛评分、舒适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射性皮炎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适评分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皮肤护理方案能有效降低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标准化皮肤护理方案 鼻咽癌 放疗 放射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和皮肤镜在基底细胞癌(BCC)术前精确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组织病理复发风险的相关。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确诊的33例BCC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36处BCC皮损的高频超声及皮肤镜检查结果。根据病理类型将病灶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两组间超声和皮肤镜特征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超声和皮肤镜下特征的对应关系通过简单匹配系数进行分析。结果高危型BCC皮损4处,低危型皮损32处。二组间的超声表现重叠大,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点状强回声和后方回声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24处(75%)低危BCC病灶局限于真皮层内,4处高危病灶均累及皮下组织,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5例BCC皮损,除了临床易于发现的皮损外,超声可发现临床易被忽略的微小病灶或深度不可见的病灶。高危组和低危组BCC的皮肤镜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4处高危型BCC均未见轮幅样区域、乳红色无结构区、粟粒样囊肿、粉刺样开口或彩虹模式。超声下皮损内点状强回声与皮肤镜下粟粒样囊肿的简单匹配系数为36.1%,表皮层强回声不连续与皮肤镜下溃疡或糜烂的简单匹配系数为75.0%。结论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可以为术前判定BCC病灶的风险提供重要信息。皮肤高频超声可显示临床易被忽略的潜在病灶。

  • 标签: 癌,基底细胞 超声检查 皮肤镜检查 肿瘤复发,局部 术前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湿愈合治疗大鼠皮肤慢性难愈合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治疗组、湿愈合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0只。大鼠常规饲养1周后造模,造模前6 h禁食,制成慢性皮肤溃疡模型。普通治疗组大鼠按一般皮肤溃疡治疗,湿愈合组大鼠按湿愈合治疗,联合治疗组大鼠在湿愈合治疗基础上,辅以6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6个疗程时,计算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采用组织病理学分析对大鼠皮肤创面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与普通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湿愈合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2个疗程、4个疗程、6个疗程的创面愈合率均较高(P<0.05)。与湿愈合组同时间点比较,联合治疗组大鼠2个疗程[(51.0±8.7)%]、4个疗程[(75.0±5.6)%]、6个疗程[(88.0±4.4)%]的创面愈合率均较高(P<0.05)。与普通治疗组比较,湿愈合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组织病理学评分较优异(P<0.05)。与湿愈合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大鼠组织病理学评分较优异(P<0.05)。结论单一湿愈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优于普通治疗,高压氧联合湿愈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更为优异。

  • 标签: 高压氧 湿性愈合 难愈合溃疡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吗替麦考酚酯可选择抑制T、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性,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免疫相关皮肤病的治疗。在检索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中国不同地域多位专家讨论和撰写了本建议。根据英国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制定的推荐等级标准,吗替麦考酚酯在成人中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成人大疱类天疱疮和寻常型天疱疮的治疗中属于A级推荐;在成人系统硬化症、成人中重度湿疹和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均属于B级推荐;在皮肤型红斑狼疮、皮肌炎、无肌病皮肌炎、儿童系统硬化症、儿童大疱类天疱疮和儿童天疱疮、儿童中重度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属于C级推荐。

  • 标签: 自身免疫疾病 银屑病 类天疱疮,大疱性 天疱疮 硬皮病,系统性 皮炎 皮肌炎 吗替麦考酚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如意金黄散早期湿敷在药物外渗皮肤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所医院不同药物外渗引起皮肤损伤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红肿面积调制如意金黄散局部湿敷,每日更换1次,直至疼痛、红肿缓解,损伤愈合。出现不可逆组织坏死者按照伤口护理原则给予清创、抗感染、负压治疗或湿疗法至伤口愈合。分别比较湿敷前后、上下肢、24 h内湿敷和24 h后湿敷以及不同药物外渗的患者的疼痛计分、红肿面积及愈合时间、愈合效果。结果经过调制如意金黄散湿敷2~13 d后,18例外渗后2~24 h接受湿敷者皮肤损伤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44±2.99) d;3例形成伤口,经过局部清创、抗感染、湿疗法和负压治疗等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7(28,154) d。湿敷前分别与湿敷后第1~7天的疼痛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前分别与湿敷后第1~5天的红肿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与第7天的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前上下肢外渗后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后3 d,上肢疼痛计分小于下肢,上下肢疼痛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肢和上肢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湿敷时间组湿敷前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后3 d,24 h内湿敷患者疼痛计分低于24 h后湿敷患者,两组患者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湿敷患者的愈合时间短于24 h后湿敷患者,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药物外渗患者湿敷前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后3 d,抗生素外渗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制如意金黄散早期湿敷药物外渗皮肤损伤安全、有效,药物外渗后越早湿敷效果越好。

  • 标签: 药物外渗 皮肤损伤 中医中药 湿性疗法 愈合
  • 简介:摘要迄今,能够永久封闭创面的皮肤替代物仍是以自体皮肤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自体组织工程皮肤。培养的自体表皮移植物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自体组织工程复合皮肤在结构、功能与疗效上更接近自体断层皮片,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组织工程皮肤应用研究的实际现状出发,就自体组织工程皮肤作为永久移植物的主要研究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开发与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自体组织工程皮肤改进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皮肤,人工 移植物 皮肤组织工程 培养的自体表皮移植物 自体组织工程复合皮肤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导管功能异常,影响患者透析效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报道1例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并发急性化脓膝关节感染患者的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从而为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肾功能衰竭,慢性 肾透析 膝关节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MDROs)感染与小儿急性化脓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相关。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阑尾切除术治疗的1942例急性化脓阑尾炎患儿为研究队列,将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137例患儿作为观察组,男91例,女46例,年龄中位数为8岁,年龄的四分位数间距为(6,10)岁,年龄范围为1~14岁。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照1∶4随机数字表法匹配选取548例未发生切口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男346例,女202例,中位年龄7岁,年龄的四分位数间距为(5,10)岁,年龄范围为1~14岁。运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MDROs感染率分别为35.77%与22.26%,观察组MDROs感染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发生风险与手术时间正相关(OR=2.282,95%CI:1.472~3.648,P=0.001),与手术方式(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负相关(OR=0.427,95%CI:0.280~0.561,P=0.000)。结论MDROs感染是小儿急性化脓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腹镜下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可减少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腹壁切口感染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氢氧化铝佐剂细菌内毒素的重组C因子检测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载录的重组C因子法,通过灵敏度试验、标准曲线可靠验证、稀释法排除干扰、重复试验,建立氢氧化铝佐剂的内毒素定量检测方法。结果通过灵敏度试验,筛选出合适的96孔反应微板。标准曲线可靠验证试验检测3批试剂,决定系数均大于0.980。干扰试验中通过稀释法排除氢氧化铝对检测的干扰。对Alhydrogel® 2%、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生产的氢氧化铝佐剂进行3次重复试验,未检测到内毒素。检测这两个生产厂家的氢氧化铝佐剂共13批,回收率均在50%~200%范围内,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重组C因子法检测氢氧化铝佐剂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可靠、重复性及抗干扰能力,可应用于氢氧化铝佐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测。

  • 标签: 重组C因子法 内毒素类 氢氧化铝佐剂 干扰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感样病例中临床细菌与H3N2流感病毒共感染及病毒血凝素(HA)裂解位点的变异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流感样病例样本12 250份,实时荧光PCR检测H3N2流感病毒。选取部分流感阳性病例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的方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检测,分析其临床感染特征。分离流感病毒,RT-PCR扩增病毒HA,测序,构建进化树,并分析裂解位点氨基酸变异特征。结果2013年以来,每年都有H3N2流感病毒的流行,H3N2在流感阳性病例中的占比为44.69%。随机选取2013—2018年间流感流行高峰的H3N2阳性病例样本295份,29.2%的病例存在临床细菌感染。对分离到的210株H3N2流感病毒进行HA裂解位点测序,68株存在变异,其中63株为K342R单氨基酸位点变异,裂解位点由PEKQTR转变为PERQTR。裂解位点未变异样本的细菌感染率为31.25%(45/144),裂解位点变异样本的细菌感染率为23.53% (16/68),二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34,P>0.05)。杭州地区流行的H3N2流感病毒主要属于3C.3a和3C.2a两个进化簇,裂解位点发生K342R变异的病毒属于3C.3a进化簇。结论H3N2流感病毒在杭州地区的流感病毒流行中占据重要地位。流感阳性病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细菌感染。裂解位点变异具有一定的地域流行特征,但与细菌感染没有显著相关

  • 标签: H3N2型流感病毒 细菌 共感染 HA裂解位点变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和真皮2层组成。真皮成纤维细胞起源于胚胎的不同位置,包含皮肤中的位置记忆信息。真皮成纤维细胞祖细胞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注定要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特定的功能。此外,皮肤的其他成分如脂肪和神经等,也在伤口愈合中发挥作用。作者综述了皮肤结构及其与伤口愈合的关系,探讨表皮、真皮、脂肪等皮肤结构在调控损伤再生或瘢痕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期寻找促进伤口愈合或提高愈合质量的方法。

  • 标签: 皮肤 成纤维细胞 伤口愈合 脂肪组织,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