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属于肠造口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3周,多见于造口肠壁黏膜部分坏死、造口黏膜缝线脱落、腹压过高、伤口感染、营养不良、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或糖尿病患者。可表现为部分或整圈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导致造口袋黏贴困难、粘贴不牢,引起患者情绪不安,增加伤口感染的危险,远期可能会出现造口回缩、狭窄。

  • 标签: 造口,护理,皮肤黏膜,伤口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病与性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50名皮肤病与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析不同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皮肤病与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病情越严重,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越大。不同疾病类型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结论 应针对皮肤病与性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皮肤病 性病 生活质量 应对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延续护理对慢性感染伤口患者伤口愈合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6例慢性感染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的伤口愈合情况(伤口面积和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评分)、自我管理行为(ESCA)评分、健康行为(HPLP)评分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伤口面积和PU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周后,两组伤口面积和PUSH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ESCA评分和HPL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周后,两组ESCA评分和HPLP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3.02%,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6.7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延续护理,可以促进慢性感染伤口患者的伤口愈合,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感染性伤口 目标管理 延续性护理 愈合 自我管理行为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大剂量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医生对其的治疗。方法选取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90例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A、B两组,A组给予常规剂量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用大剂量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B组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大剂量氨溴索注射液大剂量用药联合左氧氟沙星对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剂量氨溴索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 氨溴索 左氧氟沙星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治疗小儿非感染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5 月 - 2019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小儿非感染腹泻患儿 86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研究 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 43 例。 对照组患儿 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 组在对照组患儿治疗措施的 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及腹泻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后血清 IL-6、 IL-17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7.5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腹泻停止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后血清 IL-6 、 IL-17 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治疗 小儿非感染腹泻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可以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水平,具有大力在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表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患儿感染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7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以及同时期来本院接受体检的72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均为其进行Blys水平检验,并统计患儿感染发生率及Blys与感染发生相关。结果:ITP患儿组发生医院感染6例,感染率为8.33%。对比临床检验结果可见,A组患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NLRP3炎症小体水平与HPV感染及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方法:研究纳入了180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18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NLRP3炎症小体的水平,PCR技术检测HPV感染状态,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组患者的血清NLRP3水平(25.78±6.93 )ng/mL高于对照组(14.32±3.76) ng/mL。随着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升高,NLRP3水平也呈现上升趋势,Ⅰ期为(22.45±5.12)ng/mL,Ⅱ期为(26.39±6.48)ng/mL,Ⅲ期为(31.56±7.95)ng/mL。HPV感染者的NLRP3水平(28.43±7.52 )ng/mL高于未感染者(20.18±4.79 )ng/mL。此外,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清NLRP3水平(33.65±8.97)ng/mL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3.89±5.63 )ng/mL。结论:本研究发现血清NLRP3炎症小体水平与HPV感染及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相关。NLRP3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为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靶点。

  • 标签: 血清 NLRP3炎症小体 HPV感染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HPV生物凝胶敷料辅助保妇康栓治疗HPV感染宫颈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HPV感染宫颈炎患者10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保妇康栓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HPV生物凝胶敷料治疗。结果研究组有效率及转阴率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更少(P<0.05)。结论抗HPV生物凝胶敷料辅助保妇康栓治疗HPV感染宫颈炎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HPV转阴率,改善临床病症,控制不良反应出现,应该推广。

  • 标签: 抗HPV生物凝胶敷料 保妇康栓 HPV感染性宫颈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病细菌检验采用金胺“ 0”荧光染色法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取 90例结核病患者,均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来我中心治疗。对 90例患者抽取痰液进行结核病细菌学检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抗酸染色法检验,共 45例患者;实验组采用金胺“ 0”荧光染色法检验,共 4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检验结果。结果:在检验阳性率方面,实验组为 86.67%( 39/45),对照组为 40.00%( 18/45),实验组的检验阳性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 P<0.05。结论:采用金胺“ 0”荧光染色法对结核病患者进行细菌学检验,其检出率高,且操作简单快捷,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荐。

  • 标签: 细菌学检验 金胺 "O"荧光染色法 结核病
  • 简介:【摘 要】目的:细菌霉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组成,当细菌死亡或者自然溶解之后便会释放出内毒素,这种毒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进入人体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毒素大量进入血液便会引起热源反应,给人们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这里主要通过建立定量检测茵栀黄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结合《中国药典》附录中的茵栀黄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并分析了其有关干扰因素。结果:采用动态浊度定量检测茵栀黄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时候,几乎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扰,内毒素回收率高达80%以上。结论:使用动态浊度定量检测进行茵栀黄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效果十分好,有着良好的临床价值且值得推广,这种方法代替了传统免热源检查方法,又避免了限量法内毒素检测干扰。

  • 标签: 茵栀黄注射液 动态浊度定量检测 细胞内毒素 检测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利用孕前优生检测方法明确育龄期女性 TORCH 感染情况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自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在我服务中心接受孕前优生检测的 20 例育龄期女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受检育龄期女性血清中 TORCH 特异性抗体展开检测,统计、分析所得检查结果后,对受检育龄期女性的 TORCH 检测阳性率展开观察。 结果: 20 份检测样本的 TOX-IgM 、 CMV-IgM 、 TOX-IgG 阳性率均为 0.00% ( 0/20 ), CMV-IgG 阳性率为 55.00% ( 11/20 ), RV-IgG 阳性率为 60.00% ( 12/20 )。 结论: 在育龄期女性接受优生检查时为其实施 TORCH 检测可充分明确其感染状况,降低其怀孕后所面临的宫内感染和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对我国人口质量的提升十分有利。

  • 标签: 孕前 优生检测 TORCH感染 优生优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并分析致使妇产科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关策略,为临床预防

  • 标签: 妇产科 术后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妇产科临床实践工作中引起病患常见感染的原因,寻找有针对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 择取我院住院治疗的 96 例科室病区病菌侵袭的病患为观察对象,这些病患均是因为医院内的病菌引起的侵入,根据病患的感染病情的情况,了解了在医院内引起病菌侵袭的原因。 结果 发生在 96 名病患中的感染,患者最多见的被侵入部位是手术切口、呼吸道、尿路等。产科手术后的主要病菌侵入部位是手术伤口和呼吸道,被侵袭的发生率随着病患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 结论 科室病区病人在护理照料过程中有各种病原菌引起不同部位的侵袭,引发不良后果。因此,为了减少妇产科病区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应分析感染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和解决,与此同时不停地提升护理照料服务质量和水平,消除在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妇产科 院内感染 感染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