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腹水是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病因多样,需要临床医师进行鉴别,必要时需经多学科共同探讨以明确诊断和治疗。现报告1例以腹水为首发表现的代谢综合征合并精神分裂症的年轻患者,经消化内科治疗,并与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临床心理中心和临床营养科共同讨论,制定恢复心肺功能、控制血糖、调整代谢和减轻体重等治疗方案,最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腹水 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肥胖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transcript-1,SIRT1)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探讨SIRT1对NP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研究SIRT1对NPC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实验对象:组织标本来源于2019—2020年间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并进行鼻咽部组织活检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27~72岁;其中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7例,正常鼻咽部黏膜5例。另NPC细胞系CNE1、CNE2、5-8F和6-10B以及永生化的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赠送。实验方法和观察指标: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分别检测鼻咽癌组织和正常鼻咽部黏膜组织中SIRT1蛋白和mRNA水平。后续实验选取CNE2为实验的主要细胞,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利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系统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裸鼠异体肿瘤模型研究SIRT1抑制剂Ex527对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通过油红和氟化硼二吡咯(Bodipy)染料标记细胞内脂滴。在机制研究方面,利用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分析SIRT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相互作用。所有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NPC组织中SIRT1蛋白(1.005±0.168)和mRNA(5.829±2.395)水平均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0.181±0.042、1.995±1.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38、2.759,P值均<0.05)。NPC细胞系CNE1、CNE2、5-8F和6-10B中SIRT1的mRNA和蛋白水平也高于永生化的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SIRT1的过表达促进了NP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注射Ex527组的裸鼠成瘤能力低于对照组。SIRT1的低表达降低了NPC细胞脂质合成关键酶的蛋白表达水平,提高了脂质分解酶的蛋白表达水平,HIF-1α过表达促进了NPC细胞脂质合成酶的蛋白表达。SIRT1通过增强HIF-1α的去乙酰化水平抑制HIF-1α转录。HIF-1α与SIRT1启动子区域的结合能力在NPC细胞缺氧时下降。结论SIRT1促进NPC的增殖、迁移和脂质代谢,有望为预后判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 标签: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鼻咽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脂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5羟基维生素D与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 of prematurity,MBDP)的相关性,为其早期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纳入标准:(1)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2)入科时日龄≤14 d;(3)生后2周、4周、6周、8周时完成血清25(OH)D、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钙和磷检测,同时生后6周、9周时完成长骨X线片。以长骨摄片结果为确诊依据,分成对照组、MBDP早期组、MBDP组三组,比较三组25(OH)D、AKP、钙、磷水平。结果对照组133例,MBDP早期组32例,MBDP组7例。MBDP早期组生后2周及4周血清25(OH)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生后6周和8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DP组生后2周、4周、6周、8周25(OH)D较MBDP早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后2、4、6、8周AKP波动范围不大,在200~250 IU/L之间。MBDP早期组生后2周AKP增高,4周时较前下降,6周后接近对照组。MBDP组AKP生后2周即开始升高,4至6周时达峰值。三组患儿血钙、血磷均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25(OH)D可作为MBDP的早期诊断指标,联合AKP可早期预警MBDP的发生,同时指导临床治疗剂量的调整。

  • 标签: 代谢性骨病 早产儿 25羟基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糖变异度与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为早期诊断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四川省总队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诊治80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和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等的差异。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入院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认知功能,按照MoCA得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72 h内平均血糖(GluAve)、血糖标准差(GluSD)、24 h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不稳定指数(GLI)、血糖变异系数(GluCV)和其他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升高[(25.48 ± 3.86)kg/m2比(22.83 ± 4.60)kg/m2、(139.09 ± 10.17)mmHg(1 mmHg=0.133kPa)比(128.12 ± 7.8)mmHg、(73.00 ± 6.65)mmHg比(69.90 ± 5.99)mmHg、(9.12 ± 1.54)mmol/L比(4.92 ± 0.63)mmol/L、(2.17 ± 0.49)mmol/L比(1.70 ± 0.48)mmol/L、(5.32 ± 0.62)mmol/L比(4.61 ± 0.45)mmol/L、(3.05 ± 0.79)mmol/L比(2.31 ± 0.53)mmol/L、(7.89 ± 1.92)%比(5.30 ± 0.5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0.98 ± 0.25)mmol/L比(1.19 ± 0.4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病程、HbA1c、GluAve、GluSD、MAGE、GLI、GluCV明显增加[(7.39 ± 1.87)年比(6.50 ± 1.52)年、(8.52 ± 2.21)%比(7.32 ± 1.21)%、(11.6 ± 3.35)mmol/L比(9.84 ± 2.19)mmol/L、(2.98 ± 0.54)mmol/L比(2.17 ± 0.47)mmol/L、(1.19 ± 0.46)mmol/L比(0.71 ± 0.28)mmol/L、95.83 ± 19.77比86.94 ± 15.22、(27.96 ± 10.38)%比(23.02 ± 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MoCA评分与病程、GluAve、GluSD、MAGE、GLI、GluCV均呈显著负相关,且病程、GluAve、GluSD、MAGE、GLI、GluCV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GluSD>2.56 mmol/L(曲线下面积0.897)或/和MAGE>1.11 mmol/L(曲线下面积0.821)时,提示有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结论GluAve、GluSD、MAGE、GLI、GluCV与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关,GluSD、MAGE可作为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指标。

  • 标签: 血糖变异度 代谢综合征 老年人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孕晚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孕妇机体糖代谢状态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甲状腺功能完全正常孕妇各40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妊娠并发症情况进行测量和统计,对比研究结果。结果 研究1组空腹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对照组略高于研究2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研究1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2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研究2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孕晚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孕妇机体的糖代谢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发生妊娠并发症的可能性也会明显加大,临床上需要对孕妇的甲状腺功能给予高度的关注,从而保证孕期母婴安全。

  • 标签: 孕晚期 亚临床 甲状腺功能异常 糖代谢 妊娠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机盐对替考拉宁游动放线菌发酵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在发酵配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无机盐进行摇瓶实验及发酵罐实验。[结果]摇瓶实验中显示添加氯化钠不利于替考拉宁游动放线菌代谢产物合成;添加MgSO4、K2HP04对替考拉宁游动放线菌代谢产物合成基本无影响;添加硫酸铵比例约0.12%时,最有利于替考拉宁游动放线菌代谢产物合成。发酵罐实验中对硫酸铵添加0.12%比例进行再次确认,合成产物量有不低于20%的提高。

  • 标签: 替考拉宁 游动放线菌 无机盐 发酵
  • 作者: 吴蔚 吴薇 巩纯秀 梁雁 朱岷 熊晖 傅君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06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杭州 31005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学系,武汉 4300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10004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 40001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100034
  • 简介:摘要儿科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与管理高峰论坛——第十九届全国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病会议于2020年9月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举办,设置了17个专题讲座,7个疑难病例分享,11篇大会发言,8个卫星会,内容涵盖儿童生长及身材矮小、性早熟及性发育异常、肾上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糖代谢异常、钙磷代谢异常、遗传代谢病等多个方面,既有前沿的基础研究,也有贴近临床的案例和指南解读。作为首次在线上举办的年会,观看平台同时在线人数达到6千余人,对提升专科医生教育,促进学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糖代谢状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曲线变化特点,分析PCOS患者糖代谢特点。方法回顾1 212例PCOS患者临床信息、血清激素、血脂水平及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糖调节受损、2型糖尿病组,比较组间差异及糖代谢特点。以是否有糖代谢异常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别按游离雄激素指数(FAI)、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四分位数将PCOS患者平均分为4个亚组,分析PCOS患者糖代谢影响因素。结果1 212例患者中,血糖正常者占70.87%(859/1 212),糖调节受损者占23.60%(286/1 212),2型糖尿病者占5.53%(67/1 212);血糖正常PCOS者的胰岛素曲线变化虽与正常人相似,但胰岛素180 min值显著高于正常水平,且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升高。糖调节受损、2型糖尿病者各时相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者,并出现胰岛素高峰延迟。糖调节受损、2型糖尿病者总睾酮、FAI水平显著高于血糖正常者,SHBG显著低于血糖正常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HBG(OR=1.007,95%CI 1.000~1.014, P=0.045)和FAI(OR=1.106,95%CI 1.032~1.186, P=0.004)是影响PCOS患者糖代谢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以FAI和SHBG四分位水平将患者各分为4个亚组,结果显示各时相血糖、胰岛素、HOMA-IR、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血糖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FAI值呈正相关,与SHBG呈负相关。FAI高四分位数组、SHBG低四分位数组的血糖曲线变化与糖调节受损者相似,胰岛素曲线变化与2型糖尿病组相似。结论糖耐量正常的PCOS患者也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高水平的FAI或低水平的SHBG可作为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的预测指标。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糖尿病,2型 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异常
  • 简介:摘要肥胖及糖尿病目前已成为全世界范围的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并加剧家庭生活的负担。代谢手术作为新兴的治疗手段在病态肥胖和肥胖糖尿病及其他代谢异常的治疗方面已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代谢手术治疗肥胖糖尿病较非手术治疗在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为规范减重代谢手术的发展,一系列临床指南被相继推出,但随着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各类指南还需要根据临床发现和机制研究不断更新和完善。因此,笔者就目前最新的国内外代谢手术指南相关内容进行初步的解读和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试验通过乙醇提取和水提取玉米须多糖两种方法对高糖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进行调节,结合血脂代谢情况分析其作用效果。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以健康大鼠作为正常组,试验各组按照剂量灌胃水提取玉米须多糖和乙醇提取玉米须多糖,治疗 4 周后,通过测定大鼠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甘油三脂(TG)、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LDL-C)、胆固醇(CHOL)和血糖(GLU)含量变化,分别对其改善糖尿病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提取玉米须多糖的方法都能有效降低血浆中的AngⅡ(P

  • 标签: 玉米须 糖尿病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多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与MS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天津地区监测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7个区42个监测点45~59岁中年人群1 388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与MS关系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睡眠质量良好、一般、较差3组MS患病率分别为30.4%、37.4%和43.1%;睡眠时间充足(6.0~7.5 h)、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时间较长(<6.0 h、>7.5 h)的人群MS患病率分别为30.6%和36.5%。调整了年龄和性别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时间较长都是MS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决策树模型筛选出性别(重要性为0.004,标准化重要性为100%)、睡眠质量(重要性为0.004,标准化重要性为99.5%)、睡眠时间(重要性为0.002,标准化重要性为38.6%)、文化程度(重要性为0.001,标准化重要性为22.3%)、盐摄入量(重要性为0.001,标准化重要性为22.2%)为MS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存在交互作用。结论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是天津市中年人群MS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关注中年人群的睡眠及健康状况,并加强对中年人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预防控制MS及其他慢性疾病。

  • 标签: 睡眠 代谢综合征 影响因素 决策树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尘肺潜伏性结核患者血清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索尘肺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于2018年12月,以北京某医院住院煤工尘肺患者39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核分歧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IGRAs)进行潜伏性结核筛查。根据筛查结果选择IGRAs阳性患者21人为尘肺潜伏性结核组,阴性患者18人为尘肺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极性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分析,数据采用Progenesis QI软件处理后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差异性代谢物结构鉴定采用精确质量数匹配和二级谱图匹配的方式,检索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将差异性代谢物导入MetaboAnalyst 4.0网站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共筛选出42种差异代谢物;排除外源性代谢物,共鉴定出14种内源性差异代谢产物。与尘肺组患者相比,尘肺潜伏性结核组患者体内PC[18∶4(6Z,9Z,12Z,15Z)/P-18∶1(11Z)]、3-Oxododecanoyl-CoA等6种代谢物上调;Stearoyl-CoA、(2S)-Pristanoyl-CoA等8种代谢物下调,可能与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通路相关。结论尘肺潜伏性结核患者与普通尘肺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特征存在差异,可为尘肺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尘肺 潜伏性结核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代谢组学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病例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常规组(40例),其中,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为常规组患者,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磷含量、血钙含量、血尿素氮等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治疗后,实验组的血磷含量、血尿素氮等,明显低于常规组,但是实验组的血钙含量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维持性血液透析 钙磷代谢紊乱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Gitelman综合征合并范科尼综合征的病例。本例患者因低钾血症就诊我院,患者自幼身材矮小,存在多种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磷血症、低镁血症,血气分析示轻度代谢性酸中毒,检查示存在尿液酸化障碍、肾性失钾、肾性失磷、尿氨基酸阳性、血尿酸降低,符合范科尼综合征诊断。低钾血症病因似乎可诊断为范科尼综合征,但患者2年前外院血气分析示轻度代谢性碱中毒,最后SLC12A3基因检测显示存在致病性突变,确诊为Gitelman综合征,其范科尼综合征考虑为长期严重低钾血症所致低钾性肾病的表现。

  • 标签: Gitelman综合征 范科尼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维生素D辅治对糖耐量受损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糖耐量受损患者120例,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治疗组62例,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肌肉注射维生素D2注射液并口服维生素D滴剂治疗。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NS)、血清钙及血清维生素D水平;治疗后随访1周并检测两组患者餐后1 h血糖(1hPG)和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使用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FPG、FNS、1hPG、2hPG、HOMA-IR和HOMA-β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PG、FNS、1hPG、2hPG、HOMA-IR和HOMA-β水平分别为(5.21±0.51)mmol/L、(8.21±0.78)mU/L、(8.21±1.88)mmol/L、(5.01±1.09)mmol/L、(0.42±0.21)、(4.91±0.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0±0.78)mmol/L、(18.91±3.10)mU/L、(10.05±1.62)mmol/L、(9.00±1.20)mmol/L、(0.88±0.50)、(5.31±0.59)(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钙及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2.89±0.13)mmol/L、(71.36±4.89)n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4±0.12)mmol/L、(60.12±5.98)nmol/L(均P<0.05)。结论维生素D可以改善糖耐量受损患者胰岛细胞功能。

  • 标签: 糖耐量受损 胰岛细胞 维生素D 糖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血脂代谢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接受内分泌治疗且随访数据完整的255例老年(≥65岁)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76(65~92)岁。PSA(58.15±9.62)ng/ml,其中<10 ng/ml者101例,10~20 ng/ml者62例,>20 ng/ml者92例。所有患者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Gleason评分≤6分62例,7分103例,≥8分90例。内分泌治疗包括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197例)和药物去势治疗(58例),并持续治疗至少1年。以高龄80岁为界进行亚组分析,血脂指标数据完善者123例,其中65~80岁组98例,>80岁组25例。总蛋白和白蛋白数据完善者186例,其中65~80岁组147例,>80岁组39例。治疗前胆固醇(4.08±0.87)mmol/L,65~80岁组(4.14±0.86)mmol/L,>80岁组(3.82±0.88)mmol/L;甘油三酯(1.23±0.56)mmol/L,65~80岁组(1.26±0.56)mmol/L,>80岁组(1.11±0.5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9±0.24)mmol/L,65~80岁组(1.10±0.25)mmol/L,>80岁组(1.04±0.2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50±0.78)mmol/L,65~80岁组(2.55±0.77)mmol/L,>80岁组(2.34±0.83)mmol/L。治疗前总蛋白(63.81±5.93)g/L,其中65~80岁组(63.95±5.79)g/L,>80岁组(63.30±6.49)g/L;治疗前白蛋白(39.68±3.50)g/L,其中65~80岁组(39.82±3.60)g/L,>80岁组(39.21±3.12)g/L。分析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123例血脂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胆固醇[(4.80±1.82)mmol/L]、甘油三酯[(1.59±1.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1±0.2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7±1.53)mmol/L]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亚组分析中,65~80岁组治疗后胆固醇[(4.92±1.95)mmol/L]、甘油三酯[(1.64±1.2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0±0.2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5±1.66)mmol/L]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0岁组治疗后血脂指标较术前均升高,其中治疗后胆固醇(4.35±1.08)mmol/L,甘油三酯(1.39±0.7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7±0.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2.76±0.93)mmol/L。与治疗前相比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治疗前相比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6例总蛋白和白蛋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总蛋白(62.81±7.34)g/L,与治疗前比较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5~80岁组治疗后总蛋白(62.36±7.36)g/L,与治疗前相比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岁组治疗后总蛋白(64.49±7.12)g/L,与治疗前相比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蛋白(38.34±4.48)g/L,与治疗前相比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65~80岁组和>80岁组治疗后白蛋白分别为(38.32±4.54)g/L和(38.44±4.30)g/L,仅65~80岁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分泌治疗可引起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同时也使治疗后白蛋白显著降低。

  • 标签: 前列腺癌 内分泌治疗 血脂 营养状态
  • 作者: 张欣 张玺 张娟娟 乔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7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 300134,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32503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编码的x蛋白(HBx)调节人肝癌细胞HepG2脂代谢和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HBx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pG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堆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 (C/EBP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N)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1 (ACC1)的蛋白水平;MTT、油红O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C/EBPα在过表达和低表达的情况下对HBx调节HepG2细胞脂代谢和增殖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HBx明显促进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F = 32.82,P < 0.001;F = 58.21,P < 0.001);HBx明显促进HepG2细胞的脂质堆积(F = 22.65,P < 0.001),且使脂质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C/EBPα和SREBP-1、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FASN和ACC1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C/EBPα过表达进一步加强了HBx对HepG2细胞增殖、脂滴堆积和脂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相反,C/EBPα低表达削弱了HBx对细胞增殖、脂滴堆积和脂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HBx可能通过C/EBPα/SREBP-1信号通路,影响人肝癌细胞HepG2的脂质生成,促进其增殖。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肝细胞癌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脂质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肥胖并胰岛素抵抗(IR)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正常体质量或肥胖的儿童青少年。测量儿童身高、体质量、腰围,计算腰围身高比(WHtR)、体质量指数(BMI)。根据Tanner标准进行青春发育分期。空腹测定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IR指数稳态模型(HOMA-IR),HOMA-IR≥2.69为IR。通过腹部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结果1.共纳入研究对象691例,其中正常体质量组(正常组)183例,年龄(9.73±2.38)岁;肥胖组508例,年龄(10.24±2.05)岁。肥胖组IR检出率高于正常组(55.71%比1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HOMA-IR与年龄(r=0.256,P<0.001)、BMI(r=0.426,P<0.001)、腰围(r=0.454,P<0.001)、WHtR(r=0.321,P<0.001)呈正相关;校正年龄、性别、青春发育分期后,HOMA-IR与BMI(r=0.418,P<0.001)、腰围(r=0.419,P<0.001)、WHtR(r=0.375,P<0.001)仍呈正相关。3.青春发育期,2组儿童HOMA-IR指数上升,但肥胖组HOMA-IR升高较正常组更为明显[TannerⅠ:2.60(1.49,3.94)比1.28(0.80,1.90); Tanner Ⅱ:3.07(1.75,5.17)比1.80(1.16,2.96);Tanner Ⅲ:4.33(2.80,6.57)比2.47(1.41,3.68);Tanner Ⅳ~Ⅴ:3.49(1.04,5.78)比1.91(0.54,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与肥胖无IR的儿童青少年相比,肥胖并IR的儿童青少年的收缩压[112(104,124) mmHg比109(98,121) mmHg,1 mmHg=0.133 kPa]、三酰甘油[1.27(0.95,1.81) mmol/L比1.09(0.79,1.61) mmol/L]、空腹血糖[4.80(4.46,5.01) mmol/L比4.48(4.16,4.76) mmol/L ]、空腹胰岛素[21.27(16.21,28.56) mmol/L比7.62(4.43,10.83) mmol/L]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R是肥胖儿童青少年NAFLD的危险因素(OR=1.536,95%CI:1.049~2.247,P<0.05)。结论严重、腹型肥胖是影响儿童和青少年IR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青春发育期肥胖儿童IR程度更为严重。肥胖儿童并IR者更易出现血糖、血脂、血压代谢紊乱,是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肥胖儿童青少年 胰岛素抵抗 临床特征 青春期发育 代谢紊乱
  • 简介:摘要肾小管上皮细胞(tubular epithelial cell,TEC)作为肾脏重吸收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主要的损伤部位之一。近年来研究提示TEC线粒体受损伴随能量代谢障碍在AKI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AKI中,线粒体功能障碍促使TEC对能量代谢底物的利用发生改变,通过重编程能量代谢而适应病理环境,本文就TEC在正常生理环境的能量代谢、AKI病理环境的能量代谢、TEC能量代谢重编程与AKI发展及病理转归的关系作一综述,为AKI的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小管 上皮细胞 线粒体 能量代谢 脂肪酸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