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基层医院T致胆汁性腹膜炎的预防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T致胆汁性腹膜炎20例患者的资料。结果20例患者经积极正确处理均痊愈。结论T致腹膜炎应从术前检查,术中操作等方面积极预防,一旦发生应积极正确处理,基层医院应以手术引流为主。

  • 标签: T型管 胆汁性腹膜炎 胆漏 手术
  • 简介:摘要为提高ICU插管病人的护理质量,分析非计划性的原因,并提出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有效固定导管,合理使用镇静剂及肢体约束等防范措施。

  • 标签: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肿瘤内科住院患者非计划性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肿瘤内科置的268例PICC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268例PICC置患者中出现非计划性22例,占8.21%。非计划性的发生与年龄、肘窝下置、导管留置时间较长、高浓度药物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应熟悉PICC非计划性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管理对策,减少患者非计划性的发生率。

  • 标签: 肿瘤内科 PICC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目的:观察硝酸甘油经双侧鼻孔滴药对控制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A组为观察组,于前10min吸净双侧鼻腔分泌物及血液后,滴入0.02%硝酸甘油4μg/kg,观察前5min、即刻、后5min的SBP、MAP、DBP、HR变化。B组为对照组,前不滴硝酸甘油。结果:A组的SBP、MAP、DBP、HR于即刻、后5min,与前相比无显着性差异.B组的SBP、MAP、DBP于即刻、后5min显着高于前(P<0.05),与A组同时点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HR与A组同时点相比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应用0.02%硝酸甘油4μg/kg经双鼻孔滴入,可有效控制刺激引起的高血压,对前原已血压明显增高者为有效。

  • 标签: 硝酸甘油 拔管期 高血压 给药途径 不良反应 全麻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体温对麻醉后苏醒及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0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手术病人,根据体温将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为体温<35℃和>35℃,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苏醒和时间。结果从停止用药至呼唤姓名患者能睁眼时间,A组患者为(59±14)分钟,B组患者为(44±20)分钟;停止给药到时间,A组患者为(77±23)分钟,B组患者为(56±16)分钟。两组在苏醒时间和时间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要明显长于B组患者。结论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注意维护病人的体温不仅有助于麻醉后的苏醒,而且可以避免因体温下降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 标签: 体温 麻醉 苏醒 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预防ICU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ICU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性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利用循证护理措施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性出现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ICU 经口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4例PowerPICC SOLO 困难病例相关资料,探讨尿激酶在困难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3月至2021年03月于昆山市中医医院住院期间发生困难的4 例PowerPICC SOLO患者病例资料。结果:4 例困难患者,在发生困难后均使用了尿激酶处理,处理后均完全完整拔出,拔出的导管外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白色纤维蛋白鞘包裹。结论:在排除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情况下,尿激酶可使导管外附着的纤维蛋白鞘与血管壁相连处松解,还可能使导管外表面的纤维蛋白鞘溶解和剥离,提高了徒手成功率,避免了介入手术或静脉切开取给患者带来的压力和经济负担,从而降低患者痛苦,减轻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PowerPICC SOLO 纤维蛋白鞘 拔管困难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管插管患儿气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34例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管插管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可能影响成功性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4例患儿中男14例、女20例,就诊年龄10.8(6.0,25.2)月龄,1型31例,2型3例。11例在插管前为被动进食,22例在治疗中使用了气道清理术,28例存在肺部混合病原感染。成功组21例、失败组13例。失败组插管时最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前胸部影像为实变者比例均高于成功组[81(49,86)比48(43,56)mmHg(1 mmHg=0.133 kPa)、6/13比10%(2/21),Z=-2.55、χ2=5.9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插管前被动进食(OR=39.88,95%CI 3.36~473.29,P=0.003)、未使用气道清理术(OR=14.55,95%CI 1.35~156.78,P=0.027)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管插管患儿气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插管前被动进食及未使用气道清理术,故插管前患儿能自主进食,使用气道清理术以改善通气及使胸部影像尽量清晰可提高成功性。

  • 标签: 肺炎 脊髓性肌萎缩,儿童 气道拔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持续植物状态(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的相关因素,为PVS患者尽早拔除气切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在院期间是否成功拔除气切将其分为组和困难组。采用SPSS 22.0版统计学软件包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组与困难组在年龄、专业护理、营养方式、吞咽功能、是否低蛋白血症及带时间方面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颅脑损伤、脑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否气管结构异常、是否肺部感染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方式、吞咽功能、带时间、肺部感染情况、专职陪护、年龄均为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采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作为营养方式、有专职陪护为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的保护因素;吞咽障碍、带时间>30 d、肺部感染、年龄较大为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的危险因素。对于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待其病情稳定后,尽早给予IOE营养支持、吞咽功能训练及加强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成功率。

  • 标签: 持续植物状态 气管切开 拔管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脑梗塞患者非计划性的效果。方法将24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干预组(120例)。对照组按脑梗塞病人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针对发生非计划原因给予重点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发生率,提高脑梗塞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脑梗塞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PDCA质量管理工具在降低非计划中的效果。方法 运用 PDCA质量管理工具对 2015年元月至 2016年 5月全院发生的 7例非计划管事件进行分析。按照 PDCA循环方法组织护理人员于 2016年 5月 27日分三次进行了原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修订了护理措施。结果 2016年 6—10月份未发生非计划管事件。结论 运用 PDCA质量管理工具改善临床护理问题切实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非计划拔管 PDCA循环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降低普外科非计划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普外科管道留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41例、PDCA循环管理);分别采用不同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后,观察其非计划等情况,并按照组别统计相关数据后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满意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4%,且观察组非计划性率为4.84%,低于对照组的17.07%,组间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普外科,可显著降低非计划比例,因此该方法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普外科 PDCA循环管理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作者主要就胸外科手术患者意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以后的护理提供经验。方法随机性选择2017年在我院就诊的胸外科手术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性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并患者意外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管道安全管理。并对两组患者意外的产生情况实施对比分析。结果在实验组中患者出现非管事件发生率为2.4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0.67%,且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胸外科患者需要加强重点巡视,并对患者采取术后镇痛、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宣教等方式有效降低非计划的发生例次。

  • 标签: 胸外科 非计划拔管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运用循证护理对患者意外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抛骰子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60)和循证组(n=60),对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对循证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循证组患者护理后意外率,护理配合度、护理满意度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运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意外,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 循证护理 意外拔管
  • 简介:摘要T拔除并发胆汁性腹膜炎临床发生率约1%,本文收集T拔除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15例临床资料,就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讨论。1临床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普外科各种管路非计划的形成原因及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3年6月—2017年6月发生的非计划不良事件22例,按照医疗不良事件分级,均为III级,且无纠纷。结果每例非计划都及时上报不良事件,从发生的术后天数、时间断,患者年龄、疾病类型、导管类型以及护理人员的层级,采取头脑风暴,分析各种可能存在的原因,制定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并实施。结论临床工作中正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积极分析持续改进,对预防非计划的发生有显著作用。

  • 标签: 非计划拔管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ICU中各类导管非计划性的现状,组织ICU护理人员进行防止导管非计划性拔除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有效降低ICU非计划性的发生率。方法培训方法理论加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是针对非计划性知识对ICU护士集中进行授课;实践部分是分析临床具体个案,组织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演练,理论与实践均掌握为合格。结果ICU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危险性进一步提高,并将有关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加以运用,有效降低了ICU非计划性的发生率。结论在ICU质量控制中,应高度重视各类导管的非计划性,并将它列入ICU安全护理质量考核,以进一步提高ICU护理质量安全。

  • 标签: ICU 非计划性拔管 培训 导管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