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不同持续性高正加速度(+Gz)环境下的动物模型,研究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jointdisorder,TMD)软骨关节基质成分Ⅱ型胶原、多糖聚糖体、胶原酶,以及IGF-1、TGF-β1、TNF-α、IL-2与IL-3的变化情况。方法分离并体外培养正常与+Gz下的下颌软骨细胞,提取总mR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Ⅱ型胶原、多糖聚糖体、胶原酶,以及IGF-1、TGF-β1明显减少,TNF-α、IL-2与IL-3显著增高。结论在+Gz下,下颌关节软骨基质成分受到严重影响,修复能力下降,炎性反应增加。

  • 标签: 持续性高正加速度 颞下颌关节软骨基质成分 炎性因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治疗实践中运用稳定型咬(牙合)板与松弛型咬(牙合)板的效果。方法:本实验所研究的对象为2021年1月-8月我院收治的193例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分为甲组(96例)和乙组(97例)。乙组患者运用松弛型咬(牙合)板进行治疗,甲组患者运用稳定型咬(牙合)板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咬(牙合)板治疗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比较研究后发现,与乙组患者相比较,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且治疗后疼痛评分更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稳定型(牙合)板 松弛型(牙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核磁共振在扫描关节各种疾病中具有较高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间入住我院的58例关节疾病患病者置于特殊的核磁共振仪中,利用仪器的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患者关节内氢原子核,并引起这些原子核共振,同时会吸收能量处于激发状态。当停止射频脉冲以后。由于氢原子能量较高时不稳定,需要通过释放能量达到基态。所以氢原子核会在释放能量过程中会发射一定频率的电信号。同时仪器内的接受器会接收信号,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程序处理后得到模拟图像。结果通过对58例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同时进行X光等多设备检查。核磁共振加权图像可清楚显示关节的解剖结构,而且准确率较高,效果显著。结论核磁共振在关节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

  • 标签: 颞颌关节 核磁共振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一例关节强直住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生活护理、药物治疗等方法提高护理质量。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外伤后期关节强直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颞颌关节强直 护理
  • 简介:目的:错(牙合)畸形是否是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风险因素,目前仍有很大争议。已有研究证明,牙齿的咬合功能与TMD之间并没有很强的联系。即便是有联系,也没有真正地在临床应用。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静态和动态错(牙合)畸形在TMD患者中的发病率,并将其与文献中所获得的正常人群数据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纳入了625例TMD患者(75%为女性:年龄平均为34,2±6,7岁,范围25~44岁),根据临床检查-无痛[即:关节盘置换和(或)非疼痛性关节病]、肌肉和(或)下颌关节(TMJ)中疼痛与否,可将所有样本分为4组,记录静态和动态的错(牙合)畸形。静态的错(牙合)畸形包括咬合,后牙锁殆,深覆殆,前牙开殆,深覆盖,以及磨牙尖牙的不对称。动态的错(牙合)畸形包括正中/侧方骀干扰,以及从后退接触位(RCP)到最大牙尖交错位(M1)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2mm。采用相关系数母评估每组样本中错(牙合)畸形与TMD疼痛状态之间的关联强度。结果:不同的错(牙合)畸形与TMD疼痛状态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磨牙不对称和侧方耠干扰上的φ数值从-0.081~+0.043。TMD人群中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与正常人群的患病率类似。结论:不管TMD患者的疼痛状况如何,TMD患者中静态和动态错(牙合)畸形的发生率与文献中报道的正常人群的发病率相似。因此,口腔全科医师应注意,错(牙合)畸形不应作为TMD的鉴别点。

  • 标签: 流行病学 错(牙合)畸形 发病率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简介:中华口腔医学会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2009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将于2009年9月11—13日在广东佛山举办。届时将有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并进行学术讨论。欢迎从事下颌关节病学、[牙合]学和口颌面疼痛专业的学者和临床医师参加,可获继续教育I类学分8分。学费800元/人。欲参加者请与下述联系人联系。详细会议日程及有关安排将于第二轮通知告知。

  • 标签: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颌面疼痛 临床医师 学习班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 简介:目的比较应用全可调铪架与平均值耠架制作的再定位咬合板治疗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下颌关节病门诊就诊的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46例,按照随机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分别应用全可调拾架及平均值铪架制作再定位咬合板。戴用咬合板后按时预约复诊调铪,同时检查患者的关节、肌肉症状,记录复诊调铪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弹响症状均全部消失。平均值铪架组患者治疗后有16例疼痛症状消失(16/20,占80%),20例开口度有改善(20/20,占100%)。全可调验架组患者治疗后有20例疼痛症状消失(20/21,占95%),18例开口度有改善(18/18,占100%)。两组在治疗关节弹响、疼痛和改善开口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值铪架组患者平均复诊调袷(8±0.73)次,全可调袷架组患者平均复诊调耠(4±0.67)次,两组在调铪次数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可调铪架制作再定位咬合板比使用平均值铪架制作,对于治疗关节盘移位的疗效更加确切,复诊调袷次数少,疗程短,患者满意度较好。

  • 标签: 全可调铪架 再定位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可复性盘前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颌面部疼痛与失能问卷(CF-PDI)进行翻译汉化,并检验其在下颌关节疾病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将西班牙语版的CF-PDI翻译成中文并修订。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50例下颌关节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CF-PDI对其进行调查并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本研究共发放250份调查问卷,回收231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4%。中文版CF-PDI保留原版问卷的21个条目,问卷的总内容效度为0.917;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共可提取2个特征根植≥1的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4%,各条目所在因子的载荷度为0.486~0.744,2个因子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76,因子1、2与总问卷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85和0.8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文版CF-PDI与疼痛数字评定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496~0.532,与疼痛灾难化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系数为0.246~0.4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文版CF-PDI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3,重测信度为0.812。结论中文版CF-PDI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下颌关节疾病患者的疼痛影响和功能评估。

  • 标签: 疼痛 颞下颌关节障碍 失能 信度 效度
  • 简介:由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主办,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承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下颌关节病与咬合病的规范化诊治与处理学习班[项目编号:2016-08-04-018(国)],将于2017年5月11日-14日在北京举办。本项目由国内外著名下颌关节及咬合病专家授课,进行下颌关节病与咬合病的规范化诊治与处理培训,并就下颌关节病与咬合病的最新进展进行交流。学习班以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术为重点,由理论授课、临床示教及实践操作三部分组成,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8分。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病 咬合病 规范化诊治 老年口腔医学 颌面修复学 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下颌紊乱综合症(TMD)是一个综合术语,它包括累及咀嚼肌和(或)下颌关节的众多临床问题,也被称为颅下颌关节病。其影响进食和语言功能,大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探讨我院收治的下颌紊乱综合症患者,经口腔科和针灸科通过咬合板和电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发现,在解决患者张口受限咬合板能迅速取得效果但是在解决疼痛方面祖国医学的电针针刺治疗效果优于咬合板

  • 标签: 颞下颌 关节 咬合板 电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特发性髁突吸收伴前牙开患者行双侧人工下颌关节置换术或双颌手术后上气道的二维及三维变化。方法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筛选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颌及关节外科的特发性髁突吸收伴前牙开患者,选择行双侧人工下颌关节置换治疗病例8例(R组),行双颌手术治疗病例9例(O组)。收集患者术前1个月(T1)及术后1年(T2)内的螺旋CT影像学资料,进行上气道总体积(total volume of airway,VT)、上气道矢状面最大面积(maximum sagittal area,MSA)、上气道横截面最大面积(maximum cross-sectional area,MACA)、上气道横截面最小面积(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MICA)、腭平面气道横截面面积(the area of the most posterior plane,PPA)、软腭平面气道横截面面积(the area of soft-palate plane,SPA)、舌根平面气道横截面面积(the area of the most posterior point of tongue base plane,PTA)、会厌根平面气道横截面面积(the area of the root of epiglottis plane,EA)、口咽部气道体积(oropharyngeal airway volume,VO)、舌咽部气道体积(glossopharyngeal airway volume,VG)、喉咽部气道体积(laryngeal airway volume,VL)测量,对测量结果统计分析(除R组术后VO、术后SPA、术前术后VO差值、术前术后MACA差值,O组术前PTA、术后EA应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外,其余项目均使用t检验),比较同组患者术前与术后上气道不同维度与不同分段的改变情况以及不同术式对上气道改变情况的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R组患者术后1年内VT、VO、VG、VL、MSA、MACA、MICA、PPA、PTA、EA均显著增加(P<0.05),O组患者术后VT、VO、VG、MSA、MACA、MICA、PPA、SPA均显著增加(P<0.05)。R组与O组治疗前后上气道改变量对比显示,R组VT增加的绝对值[(6 854.80±3 197.82)mm3]显著大于O组[(3 367.91±3 124.62)mm3](t=2.27,P=0.038);R组VL增加绝对值[(2 252.85±1 527.96)mm3]显著大于O组[(413.21±1 244.44)mm3](t=2.74,P=0.015)。结论双侧人工下颌关节置换术或双颌手术治疗特发性髁突吸收伴前牙开对患者术后上气道的面积与体积改变有一定积极意义。相较于双颌手术,双侧人工下颌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气道中下部分的拓宽和改建更显著。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气道 全关节置换 正颌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诊断下颌关节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80例下颌关节病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都使用磁共振诊断,分析影像诊断结果。结果 患者的诊断优良率达到了 97%。诊断结果为关节盘移位、退行性改变、活动受限等。结论 下颌关节病使用磁共振诊断,应用价值高,诊断结果准确,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下颌关节病;磁共振诊断;应用价值;诊断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磁共振诊断关节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到2018年1月接收的92例184侧关节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92侧。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检查,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的关节间隙、关节盘和关节腔积液影像学图像的显示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关节间隙总体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关节盘和关节腔积液影像学图像的显示情况方面,对照组患者无法清晰显示,而观察组则可清晰显示,差异显著(P<0.05)。结论核磁共振显像和螺旋CT对于关节重建的关节间隙影像的情况近似,而在关节盘和关节腔积液方面的显像优势显著,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螺旋CT 颞颌关节疾病 关节间隙 关节盘 关节腔积液 对照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关节盘锚固术联合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双侧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青少年双侧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14例(28侧关节),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下颌关节MRI和头颅侧位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髁突高度及相关头影指标进行测量,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测量显示:术后随访髁突高度比术前平均增加(1.74±0.98)mm(P〈0.001)。28侧髁突均有新骨形成,主要位于髁突的顶端和前后缘(占84.61%)。头影指标测量显示: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A角)、软组织鼻根点到经额点且垂直于前颅底平面直线的垂直距离(Sn-G)、Y轴角(Y-Axis)、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及上下中切牙角(U1-L1)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B角)比术前增加(1.83±1.56)°(P〈0.001),下颌颏前点(Gn)术后前移(2.18±3.13)mm(P=0.028),前牙覆盖(overjet)比术前平均缩小(3.55±1.86)mm(P〈0.001)。结论关节盘锚固联合术后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可以促进其髁突生长,减轻牙颌面畸形的程度。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前移位 骨性Ⅱ类错畸形 青少年 关节盘锚固术 正畸功能性矫治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氦氖激光治疗机治疗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 2013年 4月— 2015年 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关节紊乱病患者 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5例,观察组采用南京产氦 -氖激光治疗机 ,其输出功率 35mw,波长 631.、 7μm,照射距离 340cm,每次 30min,每日 1次 ,12次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传统局部封闭治疗的对照组。结果 : 氦氖激光治疗机治疗关节紊乱的有效率达 94.6%。采用传统局部封闭治疗的对照组,有效率为 67.4%。结 论:氦 -氖激光治疗关节紊乱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氦 -氖激光治疗 颞颌关节紊乱病
  • 简介:摘要目前关节紊乱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以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和关节杂音为主要临床表现。针灸疗法治疗本病,疗效较满意。本文对近十多年来部分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实践予以综述,以全面了解针灸治疗本病的近况。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 针灸疗法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