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植入改良周中等长度导管的价值,分析一、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的原理以及发展过程中,并整理其操作流程和优势,证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植入周中等长度导管的方法,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泌体是来自细胞旁分泌的一种细胞囊泡,因其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在细胞间通讯、诱导细胞分化中起重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泌体能够影响骨组织细胞增殖、通过信号通路调控诱导成骨、减少免疫炎性反应来促进骨缺损再生。近年来,泌体与骨缺损再生之间的关系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本文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缺损 骨再生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的泌体(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 iPSC-Exo)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将本实验室冻存的脓毒症患者尿液细胞来源iPSC复苏并培养,低温超速离心法分离iPSC-Exo,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印迹试验和超高灵敏流式检测技术(high sensitivity flow cytometry, HSFCM)验证提取物为泌体。LPS(100 ng/mL)刺激人小胶质细胞系HMO6细胞建立炎症反应模型,根据泌体浓度梯度分为4组,即LPS+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组、LPS+iPSC-Exo 105组、LPS+iPSC-Exo 106组、LPS+iPSC-Exo 107组,对照组将LPS等量替换为PBS。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内丙二醛(propylene glycol, MDA)浓度,RT-qPCR检测细胞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2, MIP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 IL)-1β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上述炎症因子蛋白浓度。相同泌体浓度下,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结果提取物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为球形膜结构,HSFCM示提取物平均直径为(74.66±15.60) nm,浓度约为2.98×1010/mL,免疫印迹试验示泌体标志物CD63、Alix和TSG101高表达,不表达GM130。与对照组比较,LPS+PBS组细胞内MDA浓度、炎症因子(MIP2、TNF-α、IL-1β和IL-6)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浓度均明显升高(均P<0.01)。随iPSC-Exo浓度增加,细胞内MDA浓度逐渐降低(P<0.01),细胞内各炎症因子mRNA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5),炎症因子蛋白浓度的变化趋势与相应炎症因子mRNA基本一致。对照组炎症指标不随iPSC-Exo浓度增加而变化。结论脓毒症患者尿液细胞来源iPSC-Exo可下调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并且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性增强。

  • 标签: 外泌体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小胶质细胞 脓毒症脑损伤 脂多糖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1例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眼肌麻痹(CEPO)的成人发病型肌张力障碍患者就诊于内分泌科,患者既往自10岁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上眼睑下垂,左眼为著,并呈进行性加重,临床诊断CEPO,但行线粒体全基因测序发现A3796G错义突变,故明确诊断为成人发病型肌张力障碍,予以降糖及改善肌代谢治疗。线粒体复合体ND1亚基的A3796G突变导致“眼睑痉挛”肌张力障碍者较为少见,需结合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故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

  • 标签: 张力障碍 眼肌麻痹,慢性进行性外侧 糖尿病 线粒体肌病
  • 简介:摘要肝胆管癌是一种少见但恶性程度高的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其诊断的难点在于如何与良性胆管疾病鉴别。目前肝胆管癌的传统诊断试验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不高,最新研究显示胆汁循环肿瘤DNA(ctDNA)的测定可明显提高胆管狭窄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针对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的靶向药物艾伏尼布(ivosidenib),以及针对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靶向药物英菲格拉替尼(infigratinib)和培米替尼(pemigatinib)用于治疗有相关适应证的胆管癌患者,未来胆汁ctDNA测定可能有助于为胆管癌患者定制更个性化的靶向治疗。

  • 标签: 肝外胆管癌 胆管狭窄 液体活检 胆汁ctDNA
  • 简介:摘要创面愈合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其中血管生成被认为是创面愈合的关键步骤之一,促进创面血管生成可以加速创面愈合。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囊泡被证明可产生与干细胞疗法相当的促创面愈合效果,且具有低抗原性、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关于细胞囊泡促创面愈合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被认为涉及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该文主要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囊泡在促进创面血管生成中的可能机制进行阐述,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囊泡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提供思路。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新生血管化,生理性 伤口愈合 细胞外囊泡
  • 简介:【摘要】目的:对藏药内服浴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实施分析研究。方法:对收治的62例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1例,分别予以藏药及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呈P<0.05。结论:藏药内服浴治疗措施,可提高症状的改善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健康的恢复,可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藏药内服外浴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腹股沟疝的特点,评价腹膜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8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于2021年9月-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腹膜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为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根据两组治疗数据进行比较,分别为术中术中各项指标。结果:经过两组患者数据对比,观察组各项数据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临床中采用腹膜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可加快恢复速度,改善预后。

  • 标签: 老年腹股沟疝 腹腔镜疝修补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经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栓的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50例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PICC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PICC置管后导管维护相关资料,运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的性别、导管规格、穿刺技术、穿刺手臂等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是否肿瘤疾病、穿刺次数、穿刺静脉、维护周期等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疾病、瓣膜类型、维护周期、维护方式和留置时间均是影响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高,与肿瘤疾病、瓣膜类型、维护周期和方法以及留置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中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护理对策,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PICC导管 血栓风险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B超引导下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在困难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5月-2022年05月间64例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困难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行传统盲穿法)和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穿刺),各32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穿刺耗材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静脉炎、渗液渗血、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应用,可为低月龄患儿、超重患者等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提供良好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可推广。

  • 标签: B超引导 外周静脉留置 困难置管 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疝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腹疝患者64例分为参比组32例和试验组32例。予以参比组患者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予以试验组患者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将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相较于参比组,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 标签: 腹腔镜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外疝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医用弹力网套改良固定法对小儿周静脉留置针(PIVs)的固定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2年12月我科行PIVs穿刺输液的8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3M透明敷贴固定,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医用弹力网套并改良固定方法。比较两组PIVs留置时间,敷贴卷边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儿PIVs留置时间>72h率为90%,平均留置时间为(84.95 ±9.78)h,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医用弹力网套 改良固定法 小儿 外周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发性混合痔患者中,实施改良剥内扎术联合治疗,评价效果及预后。方法:纳入多发性混合痔患者60例,时间3030年1月到3022年12月。单一手术治疗组(30例):实施改良剥内扎术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组(30例):实施改良剥内扎术时,配合注射悬吊肛门整复术治疗。研究效果。结果:联合手术治疗组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更高[96.67%,VS单一手术治疗组的86.67%](p<0.05)。联合手术治疗组的术前、术后1、3、7d的疼痛评分均更低[(4.69±0.13)分、(3.05±0.04)分、(2.16±0.02)分,分别VS单一手术治疗组的 (5.59±0.41)分、(4.39±0.15)分、(3.69±1.48)分](p<0.05)。联合手术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3.33%,VS单一手术治疗组的23.33%](p<0.05)。结论:对多发性混合痔患者,实施改良剥内扎术联合治疗,可获得更佳疗效。

  • 标签: 多发性混合痔 改良外剥内扎术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改良剥内扎术联合治疗多发性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多发性混合痔病人展开研究;根据病人手术方式的不同,将病人非常传统组(传统剥内扎术)与改良组(改良剥内扎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的总有效率、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改良组病人在术后5d的典型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并发症率也显著低于传统组,P

  • 标签: 改良 外剥内扎术 多发性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小儿腹股沟疝病患施行腹腔镜下单通道腹膜高位结扎术的具体情况进行研讨。方法:选用2021年8月~2022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小儿腹股沟疝病患,随机分为各35例的两组。对照组病患施行传统手术,观察组病患施行腹腔镜下单通道腹膜高位结扎术,观察两组病患并发症出现情况、手术相关指标等。结果:经治疗,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患整体并发症出现率更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

  • 标签: 腹腔镜 单通道 小儿腹股沟疝 腹膜外高位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环状混合痔分段剥内扎手术后进行浮针治疗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入患者160例,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随机均分对照组(80例,常规方案治疗)和观察组(80例,常规手术方案+浮针治疗)。分析患者术后疼痛水平等。结果 对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在术后首日无差异,术后2、3、5天,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浮针 环状混合痔 分段外剥内扎手术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肠粘膜环切术和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混合痔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剥内扎治疗,观察组进行直肠粘膜环切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直肠粘膜环切术 外剥内扎术 混合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固定支架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固定支架治疗。在术后2d、4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对比。术后7周,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者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外固定支架治疗 腕关节功能 疼痛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神专科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的应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我们发现神专科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和术后康复等方面,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建议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中加强神专科护理的应用。

  • 标签: 神外专科护理 颅内动脉瘤 夹闭术围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旨在评估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四肢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的5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固定架治疗)和对照组(传统治疗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观察指标,评估固定架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60分钟,对照组为90分钟。术后恢复时间实验组平均为6周,对照组为8周。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8%,对照组为20%。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表现出显著的优势。两组的骨折部位分布、骨折程度评分方面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研究结果为固定架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支持,也为未来的研究和进一步改进提供了有益参考。固定架治疗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为创伤骨科领域的进步作出贡献。

  • 标签: 外固定架治疗 四肢骨折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