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机以及不同手术时机对患者手术效果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30)在发病3d内接受PFNA术,对照组(n=30)在发病3d以后接受PFNA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预后情况各项指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3d内实施PFNA术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最佳手术时机,对于降低患者手术创伤,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杉树皮小夹板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10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杉树皮小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四肢活动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四肢活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杉树皮小夹板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治疗,可取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接近复位固定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四肢功能,还可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四肢长骨骨折 杉树皮小夹板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本院诊治80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共38例显著高于对照组(85%)共3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0.05);试验组治疗满意(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骨痂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要根据患者不同证型辨证施治,并给予及时有效整复、固定,及适当运动,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医疗法 骨折迟缓愈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胫骨Pilon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且随访胫骨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Ruedi-AllgowerⅡ型25例圆Ⅲ型9例;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组)18例,有限切开后克氏针或钢板螺丝钉固定后用外固定支架固定(B组)16例。治疗效果分析应用Mazur评分系统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后随访12-45个月平均(26.4±3)个月,所有患者无骨不连发生,骨折全部愈合。A组踝关节功能评定10例,良7例,可1例,优良为94.4%;B组优9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为87.5%;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定及骨折愈合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是临床上常见手术方式,可取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对于软组织条件差、开放性损伤胫骨Pilon骨折,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进行治疗,效果更理想。

  • 标签: Pilon 骨折 外科手术 内固定 外固定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有循证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7.42%(46/97),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占52.58%(51/97),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弃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弃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较对照组小,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大,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进一步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质量,与手术治疗相辅相成,对于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 循证护理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下取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创伤骨折患者76例,以数字随机分组形式,分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护理给予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压疮发生情况、护理满意观察对比。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压疮发生分别为2.63%(1/38)、15.79%(6/3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74%(36/38)、78.95%(30/3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对于预防压疮有积极作用,且可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创伤骨折 压疮 循证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9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患者入院之初实施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护理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开放性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康复护理。方法于2017年08月--2018年08月,对本院收治老年髋骨骨折手术患者92例进行观察分析,利用电脑随机方式,将之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46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同时开展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Harris评分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护理实施,能够显著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肢体功能,而且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 手术后 肢体功能恢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Acutrak2螺钉治疗指骨骨折疗效。方法自2016年07月-2017年12月期间采用微型Acutrak2螺钉治疗掌骨骨折共9例,采用TAFS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12个月,平均6.5个月;所有病例最后均达到骨性愈合;无延迟愈合、感染等病例出现,骨折愈合时间4-12周,平均6周;TAFS功能评分优良100%。结论微型Acutrak2螺钉治疗长螺旋形及长斜形掌骨骨折,稳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 标签: 掌骨骨折 微型Acutrak2螺钉 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6年10月收治脊柱骨折病人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78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78例,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仔细观察两组病人接受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病人治疗效果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案,治疗脊柱骨折可以明显提高病人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应用中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后路手术 固定治疗 记住骨折 临床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四肢骨折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A组四肢骨折患者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四肢骨折患者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B组四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及优良等明显优于A组四肢骨折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促进患者预后,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四肢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股骨颈骨骨折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股骨颈骨骨折患者共计66例,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对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舒适护理,进行一个月之后,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33例患者中共1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病为36.36%,对护理效果非常满意患者11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为69.70%;观察组33例患者中仅2例出现并发症,概率为6.06%,对护理效果非常满意患者16例、基本满意14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为90.9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概率和总满意度之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颈骨骨折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颈骨骨折 常规护理 舒适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66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患者编号分组,分为观察组(n=33)、对照组(n=33)。观察组实行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为6.0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为24.24%,P<0.05。两组术后脊髓损伤恢复情况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在最短时间恢复患者脊髓损伤情况,控制并发症发生几率。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在胫骨骨折临床治疗中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90例胫骨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等,对比和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差,有效率为82.22%,5例患者有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差,有效率为93.33%,无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和平均出现骨痂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在胫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能够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切实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为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胫骨骨折 效果 交锁髓内钉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在胫骨骨折临床治疗中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90例胫骨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等,对比和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差,有效率为82.22%,5例患者有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差,有效率为93.33%,无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和平均出现骨痂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在胫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能够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切实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为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胫骨骨折 效果 交锁髓内钉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与实验组34例(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优于对照组79.4%,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为(32.2±4.1)mm,后凸角为(5.3±1.2)°;对照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为(21.4±3.7)mm,后凸角为(17.8±3.6)°;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33例(97.1%)腰背疼痛症状消失,1例(2.9%)残留腰背疼痛症状;对照组患者29例(85.3%)患者套被疼痛症状消失,5例(14.7%)残留腰背疼痛症状,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中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脊柱融合,并发症显著降低,明显改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角,缓解疼痛症状,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腰椎 多节段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 陕西汉中市 723000 【摘要】目的:对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 96例 2018年 7月到 2019年 6月我院接收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护理组各 48例,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 81.2%,护理组为 95.8%,护理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到股骨颈骨折护理中,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股骨颈骨折 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踝关节骨折术前评估应用CT影像学价值。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接诊踝关节骨折病患4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X线CT平扫等方式对所选病患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作出分析和比较,了解CT影像学在踝关节骨折术前评估中应用效果。结果本组40例病患中,X线平片检查提示33例明确为踝关节骨折,占总比例82.5%;5例疑似骨折,占总比例12.0%;2例漏诊,占总比例5.0%。通过CT扫描和三维重建,本组40例病患骨折都显示良好。结论通过CT影像学检查可将踝关节骨折病患骨折大小、有无移位以及严重程度等清楚地显示出来,并能为患者术前评估以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X线平片 CT影像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 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FTP)效果。方法:选择 2017.5~2018.5骨科收治 70例 FTP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对比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 1年,统计出骨折愈合时间平均 (16.32±2.47)周;术后 3个月,病人膝关节活动度 (126.12±12.82 )°、 HSS评分 (74.33±8.25 )明显高于术前, p< 0.05; 70例患者术后出现 1例关节僵硬、 1例切口感染、 1例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为 4.29%。结论:针对 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可行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充分显露、精确复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联合入路 胫骨平台骨折 愈合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临床效果以及影像学改变,为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60例桡骨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术后4周时,手术组Jakim评分结果高于非手术组患者(P<0.05)。治疗后2~24周,手术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显著大于非手术组患者(P<0.05或P<0.01)。结论手术治疗能够达到较好解剖复位,但对于老年患者,手法复位达到功能恢复效果与手术治疗相似。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