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对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障碍进行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之间收治的60例偏瘫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正常的神经科基础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抑郁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很大的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神经功能、缓解抑郁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偏瘫 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 抑郁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鲶鱼效应”管理的开展对于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鲶鱼效应”管理)60例和对照组(传统护理管理)54例,评价“鲶鱼效应”管理前后的神经内科护理质量,调查实际的护理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与“鲶鱼效应”管理前相比,“鲶鱼效应”管理后的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有了大幅的提升,在基础护理、安全管理、病房管理以及护患沟通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相对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6.67%>81.48%)相对更高(P<0.05),而护理缺陷发生率(0<3.70%)相对更低(P<0.05)。结论探讨“鲶鱼效应”管理的开展对于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ldquo 鲶鱼效应&rdquo 管理 神经内科护理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于2011年3月~2014年8月期间来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检查的患者230例,将无神经性疾病的患者列为对照组(112例),合并神经性疾病的患者列为观察组(118例)。结果女性、年龄较大者、高学历者、合并神经性疾病者,产生焦虑与抑郁症状的可能性较高,即焦虑与抑郁症状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是否患有神经系疾病有关。结论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更容易患焦虑与抑郁症状,且年龄较大者比之年轻人的发病率更高,另外,受教育水平更高者,亦容易发生焦虑与抑郁症状,若患者有神经性系统疾病,则患焦虑与抑郁症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神经内科 焦虑 抑郁 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几年来气候异常和科技发展带来的运动缺失,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是一种顽固性、难治性剧烈慢性疼痛性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频发,给患者带来重大痛苦。带状疱疹并发神经痛一旦发病时间久,治疗起来十分困难。传统医学中西药一般以止痛和补充营养剂为主,化瘀、通络、止痛是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用药目的。经过医学临床的长期实践探索,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特点,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相结合的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首先阐述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发病机制和原理,然后分析了医学临床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症状及诊断依据,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神经衰弱患者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划分本院2011年10月—2016年11月接诊的神经衰弱患者110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针对性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焦虑与抑郁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干预神经衰弱患者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焦虑与抑郁状况,且满意度较高。

  • 标签: 针对性心理护理 神经衰弱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与肌电图表现,从而为该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在2013年9月到2015年10月期间,选取我院接收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所有人员肌电图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与对照组人员相比,有4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MCV减慢以及CSV减慢,总异常发生率为92.0%。结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采用肌电图检查分析,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从而为临床及时治疗以及预后评价提供重要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临床分析 肌电图分析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梗塞患者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血塞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017年间收治脑梗塞患者400例,编序后随机将患者各组200例分为对照组(单纯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和联合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种方案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联合组患者脑梗塞病情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血塞通两者联合治疗能够对病情有明显改善,同时对相关体征指标有积极调整作用,保障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和长远期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血塞通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卒中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神经内科卒中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内科卒中患者120例,其中跌倒患者8例,跌倒发生率6.67%。结论神经内科卒中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主要为患者高龄、肢体功能障碍、认知能力缺失、陪伴高龄化及从医/护性差等,要对护理人员进行防跌倒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服务意识,制定相关的安全护理计划,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预防知识宣传,从而降低神经内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内科 跌倒因素 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针灸方法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常规组的患者使用温针联合走罐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平衡针灸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中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0%;研究组患者中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7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平衡针灸的方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更加有效地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并推广于临床治疗当中。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温针联合走罐 平衡针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92例,并随机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于家中自行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臂丛神经功能及疼痛症状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全臂丛、束支部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臂丛神经功能,有效缓解其疼痛症状。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规范化康复治疗 神经肌肉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2例,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及癫痫复发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卒中后癫痫患者104例,再发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其再发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发生特点。结果卒中后癫痫患者复发相关因素为先前卒中后癫痫病史、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额叶皮质病变以及出院时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越高(P<0.05)。年龄小于74岁、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和以抽搐收治入院是其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发作类型主要为部分性发作24例(29%)。脑电图为局灶或单侧慢波表现最常见18例(30%)结论36例(33.6%)卒中后癫痫患者1年内有癫痫发作。迟发性癫痫比早发性癫痫更易复发,其复发的患者的预测因素与年龄年轻化、临床上抽搐症状的存在和德巴金的单药治疗有关。脑电图的主要形式为局灶或单侧慢波。

  • 标签: 卒中后癫痫发作及癫痫复发 临床特点 脑电图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神经性耳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采取利多卡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伴随症状(失眠、烦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伴随症状(失眠、烦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提高改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效果,改善失眠、烦躁等伴随症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性耳鸣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治疗体会。方法现随机选取本科室2016年12月—2018年2月2期间收治的神经性耳鸣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即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高压氧治疗。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不同切变率的全血黏度检测结果无明显的差异,但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不同切变率的全血黏度检测结果明显的差于实验组,经)对比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6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低于实验组,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性耳鸣患者治疗中,可采取高压氧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神经性耳鸣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拔罐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7月之间收治入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采取针灸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拔罐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χ2=4.007)。结论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能够针对患者症状进行治疗,使患者正气得以补充,邪气得以祛除,从而温养经络,缓解其症状,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针灸 拔罐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材料。结果40例患者中,肺水肿症状得到纠正及缓解率35.0%,治疗无效致死率65.0%,致死原因包括脑疝、多脏器功能受损、急性肺水肿。结论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临床治疗困难,并且具有预后效果差,病死率高的特点。

  • 标签: 脑出血 神经源性 肺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宁神灵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影响。方法正常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UMS)结合孤养模型制作抑郁症大鼠模型,分中药治疗组(高、中、低剂量),对照组,各组15只,于第0、7、14、21、28天观察行为学指标(体重、糖水消耗实验、敞箱得分、大鼠活动延迟时间)。28天取大鼠海马组织,观察CA1、CA2、CA3、CA4区形态学变化及HE染色后脑组织的病理改变(Figure)。结果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第7、14、21、28天行为学指标空白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对照组。组内比较行为学指标高、中、低剂量组与时间呈正相关,空白组与对照组与治疗时间无差异。抑郁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偶见散在的胞体固缩,深染或胞质溶解、空泡变性。CA4区可见少量锥体细胞胞体固缩,深染。治疗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排列整齐,细胞体呈椎体形,较大,核大而圆,且与中药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宁神灵可能通过作用于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引起相关蛋白及递质的改变,具有抗抑郁作用。

  • 标签: 宁神灵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知刺激 行为学 海马神经元
  • 简介:摘要神经胶质瘤是一种恶性的颅内肿瘤,其来源于神经上皮细胞的癌变所致,也是最常见和病死率最高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生、转移与肿瘤血管的新生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关于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但是关于病人的预后依然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所在,研究者一直尝试从分子角度对胶质瘤的病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提供胶质瘤的诊断标志物和特异治疗靶点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方向,但是成效并不显著。在此,本文将针对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治疗及其预后进行总结性的归纳和综述,为神经胶质瘤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神经上皮 辅助治疗 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