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

赖志芳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拔罐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7月之间收治入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采取针灸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拔罐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χ2=4.007)。结论: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能够针对患者症状进行治疗,使患者正气得以补充,邪气得以祛除,从而温养经络,缓解其症状,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针灸;拔罐;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351-02

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神经炎,主要是指茎乳孔以上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其在颅神经疾病中较为常见,其中周围性面神经炎中约有40%的患者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1],面神经炎的发病率约为0.02%,其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并且男女发病比例大致相同。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面神经的感染因素也越来越多,所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周卫星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拔罐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7月之间收治入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49~70岁。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8~7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2)同意参加本临床研究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病例;(2)患有严重精神性病;(3)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疾患。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在患者手足阳明经以及少阳经患侧选取穴位,主穴:四白穴、迎香穴、太阳穴、颊车穴、攒竹穴、风池穴、下关穴、地仓穴、翳风穴、丝竹空穴。配穴:足三里、合谷穴、内庭穴、晴明穴、太冲穴。采取提捏法斜刺下针,部分患者可采取横刺进针。手法选择传统平补泻轻刺激或中等刺激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进针的深度保证在1.5~2.4cm,一天一次,10天为1疗程。

观察组同时联合拔罐治疗:选取委中穴,采用点刺法连续点刺10~20针,再加火罐进行拔吸。治疗完毕擦净局部皮肤,注意保暖,嘱病人饮用一杯温热的生姜红糖水,有助于行气活血、温经散寒。

1.3观察指标

痊愈:经治疗后,患者颜面部症状消失,颜面部组织形态对称,面肌功能恢复。有效:经治疗后,患者颜面部症状明显改善,但面部组织形态存在倾斜,面肌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16.0统计软件,技术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χ2=4.007)。详见表1。

3.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传统中医上属于“口眼歪斜”、“口癖”范畴[3],其主要的病机是由于风热之邪以及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导致气血痹阻,继而出现脉络空虚症状,导致肌肉纵缓不收,经筋失于濡养。而针对此类疾病,中医采取针灸治疗的效果也较为可观,针灸治疗能够调整患者体内阴阳平衡,疏经通络,活血化瘀,继而提高患者神经兴奋性,从而促进神经系统的代谢。拔罐治疗也属于中医上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并且其安全简单,疗效十分明显。针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拔罐治疗能够平衡患者阴阳水平,驱邪扶正,活血止痛,从而恢复其神经的正常功能。在两种方法联合使用下,患者的运动神经被兴奋,继而加强了其面部肌肉的收缩功能,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χ2=4.007)。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能够针对患者症状进行治疗,使患者正气得以补充,邪气得以祛除,从而温养经络,缓解其症状,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慧荣.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5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4,(12):1840-1841.

[2]刘桂林,高慧.“五联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时机与疗效的评估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3):13-15.

[3]孙光华,庄子齐.耳后拔罐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877-879.

[4]张经晖.针罐药联合应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7):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