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可以有效的指导临床对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1日到2019年2月28日896例做降钙素原(PCT)的标本进行分析。PCT>0.25ng/mL的患者163例,临床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后,观察PCT水平下降程度,结合临床,观察疗效。结果PCT>0.25ng/mL的163例病例,临床全部使用抗生素治疗,其中PCT水平下降的有160例(98.16%),不下降的有3例(1.84%),无效的3例更换抗生素,治疗后,PCT水平下降。结论PCT与感染的程度密切相关,当PCT>0.25ng/mL的患者,临床及时的给予抗生素治疗,感染可以明显的得到控制。说明PCT的检测可以有效的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及脓毒血症的发生.

  • 标签: 降钙素原(PCT) 抗生素 指导临床 脓毒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C)的浓度和血清肌酐(Scr)的浓度检测在肾病综合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CysC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Scr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测定45例肾病综合症患者的CysC和Scr的浓度,并追踪22例肾病综合症患者经治疗好转后的CysC和Scr。结果肾病综合症患者的CysC和Sc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治疗好转后CysC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而Sc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ysC和Scr有助于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估,是肾病综合症患者肾小球损害程度判断和疗效观察的一项有价值的检测指标。

  • 标签: CysC Scr 肾病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和分析血清蛋白电泳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对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症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对102例M蛋白阳性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血清蛋白电泳阳性率(87.25%)相比较,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阳性率(100%)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清蛋白电泳和血清免疫固定蛋白电泳联合使用可提高M蛋白阳性疾病的诊断;血清免疫固定蛋白电泳对M蛋白的检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 标签: 未明原因免疫球蛋白症 M蛋白 血清蛋白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2糖尿病患者血清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2糖尿病患者134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大血管病变将其分为单纯T2DM组(无大血管病变)49例,大血管病变组(合并大血管病变)85例;再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3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eNOS、血脂、胰岛素抵抗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2糖尿病患者血清eN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X线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56例,所有患者进入医院后均接受X线影像学检查,最后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统计。结果通过对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6例患者可见空洞,10例患者出现钙化灶,1例患者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临床特征主要包括结节状、纤维条索状阴影,可见钙化病灶,胸膜有增厚倾向,此外还可见空洞和团块阴影。具有较高的密度、形态缺乏规则性以及边缘光滑度较差。结论肺结核有较高的合并症几率,予以X线诊断其临床特征较为显著,从而为临床疾病的鉴别和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肺结核 X线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县当前引起儿童眼外伤的发病诱因和后果。方法通过对五年来因眼外伤而住院的所有患儿临床调查和分析。结果儿童眼外伤以眼球挫伤最为常见,约占眼外伤的60%。患儿多因外伤伴有前房积血而住院。51%的眼外伤发生在室内。在5~14岁年龄段中,游戏运动是引起眼外伤最常见的诱因,几乎没有因车祸和(或)鞭炮引起的眼外伤。平均住院日为7天,最短的1天,最长的30天。1%的眼外伤愈后视力在4.2~4.7之间,1%的单眼视力完全丧失,没有因眼外伤而双眼同时失明的病例。结论儿童眼外伤的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愈后较前也有很大改观,小儿眼外伤较成年人预后好。

  • 标签: 儿童 眼外伤
  • 简介:摘要本文对磨牙症的发病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磨牙症是由心理因素,牙合因素,中枢神经机制,胃肠道疾病,亚临床营养缺乏症,变态反应或内分泌紊乱,职业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目前虽有争论,但这些论点可供临床参考。

  • 标签:
  • 简介:本文叙述30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引起肾盂形态异常的一组病变,指出CT能够搞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旨在提高对此病变的定性诊断。

  • 标签: 肾盂静脉造影(IVP) 充盈缺损
  • 简介: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教育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之一,因其受众面广、所含内容丰富从而易于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究竟该如何来定量评价其所发挥的作用,应该采用哪些评价指标才更为合理仍是需要继续探讨的话题.

  • 标签: 健康教育 经济评价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糖尿病(2)伴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机体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1例2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饮食运动疗法(对照组,35例)与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36例)的临床治疗效果及vaspin水平。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均采取了相应临床治疗措施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空腹血糖及vaspin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2糖尿病伴血脂患者时,可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并同时降低患者的vaspin水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辛伐他汀 血脂异常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高热导致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的变化,了解单纯性热性惊厥(SFC)与复杂性热性惊厥(CFC)发作后脑损伤的情况。方法分别采用比色法及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对32例SFC、20例CFC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CK-BB和NSE含量进行测定。结果SFC组CK-BB和NSE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FC组与正常对照组和SF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血清CK-BB和NSE能较全面反映FC后脑损伤的程度。SFC发作后血清CK-BB和NSE的正常水平不能排除脑神经元损伤,CFC后有明显脑神经元损伤。

  • 标签: 热性惊厥 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预后判断中血清免疫球蛋白G类风湿因子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伊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2月和2022年2月,通过电脑相关程序作用下在该段时间内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入组成员,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实施血清免疫球蛋白G类风湿因子检测工作并对患者使用来氟米特片进行治疗,对患者最终的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并分析。结果:IgG-RF的阳性率为40.00%;RF阴性患者IgG-RF阳性率为10.00%;ACPA阴性患者中IgG-RF的阳性率为23.53%。结论:对于出现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而言,对其实施血清免球蛋白G类风湿因子检测,能够对表现为ACPA阴性的患者有着更高的诊断价值,同时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出现疾病,并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 类风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择98例丙型肝炎患者,均经临床各项检查确诊,其中活动期78例,非活动期118例。正常对照为60例体检健康者。常规采取256例待检者的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对血清中的HCV-IgG、HCV-IgM和GOR抗体采用ELIS法进行测定。结果在抗HCV-IgG、抗HCV-IgM和GOR抗体三项指标中,HCV-IgG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活动期丙肝组为100%,非活动期肝炎组为89.8%。活动期丙肝中GOR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71.8%,在非活动期丙肝中GOR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55.9&,高于HCV-IgM抗体。结论GOR抗体与HCV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HC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之一。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钾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原子式为K;原子量为39.098。正常成人体内含钾约为50mmol/kg体重,约98%的钾存在于细胞内,组织细胞内平均浓度为165mmol/L,红细胞内钾浓度约为105mmol/L,而血清中仅有3.5~5.5mmol/L,钾在参与蛋白质和糖的代谢、维持心肌和神经肌肉正常的应激性、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原子式为Na;原子量为22.991。正常成人体内含钠2.6~3.5mol/L,约44%分布在细胞外液中,约20%存在于血细胞及组织细胞中,其余分布在骨骼中。细胞内液中,钠的含量只有10mmol/L,而在细胞外液中钠的浓度约为1410mmol/L,主要功能为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及体内的酸碱平衡。体内钠的平衡主要依靠肾脏调节,通过醛固酮的作用,调节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虽然,原子吸收分光度法(atomicaborptionspectrphotometry,AAS)、火焰光度法(flameemissionsperctrophtomerty,FES)和分光光度都可以用钾钠分析,但由于离子选择电极(ionselectiveelec-trode,ISE)方法简便、灵敏,适合装备于大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所以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已普通使ISE方法。

  • 标签: 细胞内液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卒中发病早期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含量值与脑卒中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92例(stroke组),其中腔隙性梗死31例(ALI组),脑出血30例(ACH组),脑梗死31例(ACI组),并选取同期非脑卒中患者32例作为对照,包括血管性头痛14例,美尼尔氏综合征13例,非持续状态癫痫5例,对每例患者血清CRP值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清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卒中患者中,血清CRP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腔隙性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组间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即出现血清CRP值升高,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预后多不良,应提起重视。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C反应蛋白 预后不良
  • 简介:摘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奥氮平的药物浓度,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适用于临床常规和研究应用。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奥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以及与心血管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1)AMI组患者分别于急性发作期和病情好转稳定期第30天抽静脉血,测定心肌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即刻、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心肌酶、hsCRP。正常对照组(Nor)同样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心肌酶、hsCRP。CRP低水平表达的冠心病患者hsCRP优于常规CRP检测。(3)对上述所有人员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1)在Nor、SAP、UAP、AMI4组中,CRP逐渐增高。其中4组CRP比较除SAP与No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AMI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期hsCRP水平与正常组对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CRP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结论CRP随着CHD的发展而增高,可能参与动脉硬化的形成,影响了AMI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且对其发展和预后有判断和预测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近年来诊断和治疗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6例梅毒中12例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病期、就诊原因、血清检查及治疗阴转情况的特征因素。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2例占治疗梅毒的11.32%;其中一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例占8.3%,二期梅毒血清固定3例占25%,潜伏梅毒血清固定8例占66.7%。结论梅毒的分期和类型不同则血清固定发生率不同,潜伏梅毒的血清固定发生率高,研究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是提高梅毒防治效果的关键措施之一。

  • 标签: 梅毒 血清固定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