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2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患者不能耐受、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及护理治疗中操作不当等有关。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外科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 标签: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抢救当中,给予患者纤支镜引导鼻气管插管以及综合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7月收治的75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都需要接受纤支镜引导鼻气管插管抢救,同时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接受这一方案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患者接受抢救之后血气参数指标明显优于抢救之前,前后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抢救,给予其纤支镜引导鼻气管插管以及综合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衰竭 鼻气管插管 纤支镜 综合护理 血气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院前急救指伤病员发病或受伤后,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病人抵达医院前对其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行为。院前急救是高风险、易感染、集急、危、重、杂为一体的多元素交叉的工作,受环境、病情、心里、舆论、技术、社会、支持等诸多方面因素制约。在院前危重病人抢救中,气管插管是保证病人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争取最佳的抢救时机,挽救生命最有效的方法。方法自2008年1月以来急诊科院前急救措施多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接简易呼吸气囊和呼吸机,在抢救危重病人生命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结果通过我们的积极抢救,236例危重病人中1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224例危重病人得到积极的抢救,保持气道通畅、紧急建立人工气道以恢复通气、获得早期有效的氧供应。结论通过对院前危重病人迅速成功地气管插管,对急危重多发伤、复合伤,设立不同的护理方案,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抢救成功率达到94.9%,降低了死亡率。

  • 标签: 气管插管 院前急救危重病人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院前急救人员心肺复苏时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方法对128例心肺复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院前急救人员插管组(A组)和院内医护人员气管插管组(B组)。通过观察复苏成功率与出院成活率,比较院前插管与院内插管的疗效。结果院前插管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43.6%,存活率为34.8%,院内插管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10.4%,存活率为6.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院前急救人员实施气管插管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人员 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 成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应用两种口腔护理方的临床症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106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人,对照组患者用生理盐水棉球搽洗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患者用益口含漱液棉球搽洗,再生理盐水冲洗,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53例患者住院第三天出现口腔异味的概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三天,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应该实施益口含漱液棉球口腔护理,此种护理方法能够保证口腔达到良好的卫生效果,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口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口腔护理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循证护理预防ICU经口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的有效率。方法通过我院2014年度常规护理与2015年度循证护理对比,观察对ICU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探究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方法。结果与2014年应用普通护理相比2015年应用循证护理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1.16%。结论处理ICU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加强对ICU专科护士的管理、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及时使用镇静剂及心理护理护理宣教,有效沟通,可有效降低UEX的发生率。

  • 标签: 应用循证护理 ICU 经口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使用帝视内窥镜引导全身麻醉患者,经口气插管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某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50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帝视内窥镜的麻醉方式,给予对照组患者视可尼麻醉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的几率达到了96%;其中患者的插管时间为(33.5±20.8)秒;对照组患者中气管插管成功几率达到了80%;其中患者的插管时间为(45.1±19.8)秒,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没有出现非常显著的变化,并且插管之后咽痛、声嘶等合并症发声的几率都比较低。讨论对于全身麻醉的患者给予帝视内窥镜插管的方式,成功率比较高,并且插管的时间相对比较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合并症的发生均比较小,所以这也是临床一种可以使用的气管插管的方式。

  • 标签: 帝视内窥镜 全麻患者 经口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8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是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则是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患者概率低于对照组,在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护理评价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的同时,保证患者人身安全,值得临床对其进行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预防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气道插管危重症患者长途转运开展呼吸道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囊括气道插管危重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源自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根据时间线将其分为对照组(2020年1月~6月)与实验组(2020年7月~12月),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呼吸道管理,实验组基于此强化呼吸道管理措施,就患者转运安全性及呼吸道并发症风险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转运安全性提升,且呼吸道并发症风险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长途转运患者,强化呼吸道护理,能有效避免呼吸道相关并发症风险,保障转运安全性。

  • 标签: 呼吸道护理 气管插管 长途转运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急诊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实施超早期气管插管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本急诊科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7例分成两组,针对A组28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气管插管治疗,针对B组29例患者实施超早期气管插管治疗,对比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使用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治疗中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超早期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促进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提高急诊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急诊治疗 超早期气管插管 干预有效性
  • 简介:摘要:放置胃管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护理方法,但对于全身麻醉的病人,放置胃管却有很多困难。因其采用的是人造气管及气囊对食道的压迫,在置入时,容易引起鼻咽及口腔内的胃管发生弯曲或扭曲,从而引起放置的难度,本文对改进气管插管全麻下置胃管方法和护理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意在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减轻治疗痛苦。

  • 标签: 气管插管 全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呼吸道护理干预应用于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中,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取本院一年内(2023.01-2023.12)内80例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病例数相同,即对照、研究两组,前后两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呼吸道护理干预。从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两个方面综合评价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指标(气管插管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具优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呼吸道护理干预在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喷雾湿化应用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治疗中,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住院后需经口气管插管的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13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65例一组,命名对照组(常规方案),实验组(口腔喷雾湿化方案)。比较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数据结果;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后出现的症状。结果:①实验组总疗效数据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治疗后出现口干/口臭/咽喉痛的症状结果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存在差异化(P<0.05)。结论:将口腔喷雾湿化应用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不良症状的发生,成效突出。

  • 标签: 口腔喷雾湿化 经口气管插管 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口腔冲洗加涂擦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从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性通气的患者74例,把选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腔护理,观察组接受口腔冲洗加涂擦法,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方式下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结论 口腔冲洗加涂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口腔冲洗 涂擦法 经口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气管插管与口咽通气管辅助通气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危重症院前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A组(25例,气管插管辅助通气)、B组(25例,咽通气管辅助通气)。对比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通气建立所需时间、血氧饱和度、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P>0.05;A组患者干预后血氧饱和度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口咽通气管均可用于危急重症院前急救患者,有效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咽通气管辅助通气 气管插管 急危重症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行短小手术治疗的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喉罩组(n=46)和插管组(n=46)。插管组患儿给予气管插管麻醉,喉罩组患儿给予喉罩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喉罩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插管组的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插管组比较,喉罩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不良反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麻醉比较,喉罩麻醉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显著,患儿苏醒快,不良反应较少,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喉罩麻醉 气管插管 小儿 短小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特点,为制定有效干预对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抢救时间>48h的100例危重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因素分析。结果10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7.00%;不同基础疾病和不同年龄段医院感染发生率不同,随年龄增长医院感染率上升,特别是年龄>60岁老年人,且以呼吸系统疾病医院感染率最高达48.0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系统感染最多占45.45%;侵入性操作及收治时间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结论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对策,减少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经口气管插管 医院感染 干预对策
  • 作者: 晋丽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1-03-13
  • 出处:《中国健康月刊》 2011年第3期
  • 机构:晋丽娟【中图分类号】R5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81-01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其它原因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1],是有创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2],发生率5.4%~10.8%[3、4]。意外拔管可造成气道损伤,病情加重,甚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导致医疗纠纷,因此研究气管插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归纳吸入性损伤经鼻气管插管患者正确的吸痰程序和护理管理。方法选择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吸入性损伤经鼻气管插管患者80例,以40例为1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一般方法吸痰,观察组按正确的吸痰程序吸痰。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25.0%黏膜损伤、12.5%出血,62.5%细菌培养阳性、55.0%肺感染,15.0%黄色黏稠痰液、17.5%痰痂、28.6%中重度痰痂堵塞,13±6次吸痰,对照组分别是62.5%、40.0%、87.5%、80.0%、37.5%、60.0%、50%、21±1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鼻气管插管患者施加正确的正确的吸痰程序和护理管理能减少黏膜损伤、出血、肺感染、痰痂等不良症状的发生,具有护理效果好、吸痰次数少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吸入性损伤 经鼻气管插管 正确的吸痰程序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有哮喘病史的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出现支气管痉挛时,运用深麻醉下拔管成功拔除气管导管。讨论围术期并发支气管痉挛的诱因及处理,通过BIS监测,丙泊酚的应用来进行深麻醉下拔管,使病人平稳度过复苏期

  • 标签: 深麻醉拔管 支气管痉挛 麻醉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