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朝鲜战争前,处于美国亚太政策调整过渡期的美国朝鲜半岛政策,因对日、对华政策的“不确定”而显得“若即若离”。即便如此,以撤军、援助和稳定韩国政府为主要环节的对朝政策依然遵从着一定的决策逻辑,这一逻辑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第8号系列文件及其实施得以体现。该文件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基调,对于理解朝鲜战争、战争遗留问题以及当前美国的东北亚政策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NSC8 美韩关系 朝鲜半岛
  • 简介:白寿彝围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主题,提出多种形式的多民族统一理论。对这一主题和理论,他从四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1)如何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学概念,“统一”与“多民族”的关系;(2)为什么会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因素和地理条件因素;(3)阐述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具有一种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意识的传统,多民族统一国家规模实现的四种形式;(4)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现有的和曾经有过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这一重大论断。并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分期的划分、多民族的统一三方面,探索如何编撰一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

  • 标签: 统一 多民族 白寿彝 民族理论 价值
  • 简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提出及相关法规文件的颁布是实践大遗址保护的新形式,为城市建设和大遗址保护找到了一个结合点,为城市的文化建设找到了新内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要有长期性、探索性的战略思路,要以保护为前提,以持续的、与时俱进的考古工作及不断进步的文物保护技术为支撑,并制订一定阶段的遗址保护规划和建设蓝图。要准确定性、定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筹建遗址博物馆,立足文物的文化建设,探寻考古学文化的文化特质和考古学文化的文化演进规律。

  • 标签: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遗址保护
  • 简介:冷战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是由中国学者提出并开拓出的冷战国际史研究中的新兴领域。近十年来,由于档案的解密和年轻学者的加入,该研究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均有所拓展,中国学者在中苏关系、朝鲜战争、中朝关系、越南战争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已处于世界前列。但该研究的进一步拓宽与加深亦受到几个问题的制约:一手档案依旧难寻,国别研究缺乏,研究成果仍以解读档案和史实叙述为主。未来中国学者需从理论与方法论方面取得突破。

  • 标签: 中国 周边国家 冷战国际史 跨学科
  • 简介:2015年9月19~20日,正值八月桂花香满城之际,中国国家历史研究发展中心和南京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在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国家历史'创意写作高级研修班。本届研修班以'史学创意写作'为主题,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以及新浪历史频道等国内从事史学工作的史学家、作家和资深编辑联合授课。研修期间,专家们分别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的读者与选题、大众历史及大众历史阅

  • 标签: 中国国家 书写思考 写作高级
  • 简介: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关系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观点各不相同。本研究基于对南疆莎车县维吾尔族村落的实地调查,细致梳理了当地村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现状,以及他们对两者关系的认知,最终得出结论:当地人的国家意识受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国家的宣传和教育,另一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国家政策。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本框架下,无论是宣传教育,还是落实国家政策,都充分考虑到当地人的民族身份。当地人在接受这些政策措施的过程中会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弱化国家认同。因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措施本身就体现了国家意志,所以当地人民族认同感的加强,实际上是对国家认同增强的体现。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建构于人们对于自身民族认同的基础之上,二者并不冲突。

  • 标签: 维吾尔族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南疆
  • 简介: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先后途经今四川阿坝和甘孜、云南迪庆、青海果洛、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红军顺利经过社会政治制度复杂,经济落后,存在很深民族隔阂,环境条件险恶的藏区,是由于红军不畏艰难困苦,战胜了围追堵截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而红军对藏区开展的一系列宣传活动,消除了藏族民众的隔阂与恐惧情绪,得到他们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是红军顺利经过藏区,最终取得长征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长征过藏区文物遗存,是红军和藏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危难之际,同心一致,共同谱写出中国革命胜利篇章的历史见证。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述析红军对藏区的宣传活动,发掘蕴积文物背后历史深处的民族团结洪流。

  • 标签: 长征文物 红军 宣传
  • 简介:七彩的互助流光溢彩,七彩的土乡花团锦簇。身着七彩花袖衫的土族阿姑们伴着动听的音乐,纷纷舞动起来,优美的安召舞、精彩的轮子秋、高亢悠扬的"花儿"、绚丽的七彩袖是蓝天白云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土族"花儿"是用汉语叙唱的土族爱情歌曲,曲式大多数为上、下两句,以五声音阶的商、徵调式为主,有音域宽广、旋律起伏频繁、自由辽阔等特点。

  • 标签: “花儿”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族 传承人 国家级 人生
  • 简介:我们知道,元初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教首领的共同合作与努力之下,西藏地方成功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为实现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元朝中央政府必然要采取相应措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过去多围绕汉藏文献史籍的视角展开。实际上,在中国内地与西藏的寺庙和博物馆内,保存着许多与元朝在藏地施政有关的珍贵文物材料,包括牌符、文书、法旨等,它们对于研究以上历史问题,具有文献材料所无法比拟的直观与客观的特征。在西藏博物馆、

  • 标签: 籍户 考古所 元初 西藏博物馆 中央王朝 历史问题
  • 简介:作为18世纪欧洲人中国知识重要来源的《中华帝国全志》一书,在介绍中国西南几个少数民族之际,事实上是将其所在地区定位为清朝的殖民地,并突出其与中央政府的紧张关系,强调汉人的轻蔑之心.耶稣会士的这种认识更通过地图的绘制而直接影响了18世纪一些欧洲制图家,甚至可能影响到当代西方学者对清朝国家性质的定位.本文分析了耶稣会士与中国人对西南地区政治属性认识差异产生的原因,认为西方学者的殖民地研究视角对于研究中国国家形成的历史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西南少数民族 清朝殖民地 耶稣会士
  • 简介:今年年初,笔者有幸访谈了20世纪50年代初在甘肃天水参与修建天兰铁路的武内清一先生,当年他在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北道埠机务段任技术员。武内先生给我讲述了自己从出生,后来到'满洲国'求学,直到1953年回日本之前在中国东北以及甘肃天水的回忆。山田晃三(以下简称山田):武内先生您好,首先请您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武内清一(以下简称武内):好的。我1927年5月27日出生在日本四国的爱媛县。家里连续几代都是小地主,在我1岁时,我父亲做蚕丝买卖巨亏。

  • 标签: 日本人 中国人 蒸汽机车 访谈录 天兰铁路 机务段
  • 简介:<正>越南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化文悠久的国家。它早在公元前七世纪末至二世纪初先后出现了文郎国、瓯貉国和南越国三个奴隶占有制社会。文郎国(前七世纪末至前258年)“是古代越南的一个国家。永安、福安、山西地区是那时社会组织的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见越文1963年版教育出版社普通五年级越南历史课本16—17页),它建都于峰州(福寿省山围县),其疆域领有今越北广大的领土,共辖有十四个部落。国王号称雄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世世以父传子,相传十八世。雄王之下设貉侯管政务,貉将管军事,王子称官郎是中央有势力的大官,有司称蒲政可能是地方官。雒侯、雒将和蒲

  • 标签: 公元前 山西地区 南越国 奴隶制社会 政治 统治者
  • 简介:辛亥革命之后的外蒙古问题几乎贯穿整个民国时期,从1911年到1921年的十年间外蒙古问题经历了形式上的独立-自治-撤治-独立这四个阶段,其中夹杂着近代中国构建民族国家中存在的如何实现政治独立、民族独立、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这十年间的外蒙古问题为讨论中心,着重考察外蒙古问题演变的成因.

  • 标签: 1921年 近代中国 外蒙古 国家转型 政治重建 危机
  • 简介:<正>TheKharosthidocumentsinNationalLibraryofChina,NO.BH5-4,5,arebothrectangularwoodentablets.Althoughtheyhavewithstoodmorethanathousandyears,thesealingluteandropesonthemwerestillintact.1.Correspondencebetweentwocozbos(BH5-5)ThecovertabletofthedocumentNO.BH5-5measures7.2×9.3×1.6cm,whiletheundertabletmeasures7.3×15×0.7cm.Ontheundertablet,8linesofKharosthicharactersare

  • 标签: 中国国家图书馆 买卖契约 释读 信件 翻译
  • 简介:<正>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实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在我国学术界进行系统研究的还不多。苏联学术界虽有研究,但认为这一理论在苏维埃俄国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实践,影响不大,只有在“东欧民主主义国家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时期起过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拟作一些归纳和评论,仅供研究者参考。

  • 标签: 国家资本主义 列宁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理论 新经济政策 向社会主义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