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13世纪成长于蒙古军事集团中的一批将领,不仅在战场上建立了赫赫功勋,也留下了大量诗歌作品,在诗史上小有可观。这些军旅诗人大致可分为汉人世侯将领、普通汉族将领、通晓汉文的少数民族将领三类。其作品风格多样,其中蕴含的儒士情怀与厚生思想,反映出他们复杂的文化心态。

  • 标签: 元代文学 军旅诗 汉人世侯 儒士情怀 诗歌风格
  • 简介:在统一南北方之前,元初北方的书法发展状况一直为学者所忽略。自蒙古灭金直到至元十六年(1279)南宋灭亡近半个世纪的时期之内,北方的书法在金源遗民文人特别是元朝建立以後馆阁文人群体的努力下,以师法唐人为主,同时也表现出了明确的复古倾向,成为元代书法复古主义思潮的先锋车,对元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元初 北方书学 复古 馆阁文人
  • 简介:庐陵刘诜是元初很有成就的诗文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是元代一流的赋作家,也是中国赋史上有成就的作者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有大家气象,诗歌则有多种风格。他的诗文理论有很高价值,关于学古与创新的理论富有辨证思维,对元中期诗文弊病的批评切中要害。他有如此多方面的成就,不应被文学史所遗忘。

  • 标签: 元代诗文 元代文论 江西文派 刘诜
  • 简介:唐玄宗开元初年山东地区发生大范围、持续性的蝗灾,引发朝廷内外的激烈论争:在灾异学说的影响下,一批大臣反对灭蝗;宰相姚崇在玄宗的支持下,运用火焚与填埋相结合的方法灭蝗,并取得了成功。灭蝗成功使山东地区农业免遭大面积损失。同时保证了开元初年的政治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 标签: 玄宗 灭蝗 政治改革 倪若水 下诏 唐前期
  • 简介:元初虞集在其《道园学古录》中谈道:大抵宋人书,自蔡君谟以上,犹有前代意,其后坡、谷出,遂风靡而从之,而魏晋之法尽矣!……至元初,士大夫多学颜书,虽刻鹄不成,尚可类鹜。而宋末之张(即之)之谬者,乃多尚欧阳率更,书纤弱,仅如编席,亦气运使然耶。自吴兴赵子昂出,学书者始知晋名书然。[1]

  • 标签: 元初 赵孟頫 书风 士大夫 尚可
  • 简介:在元代书院发展史上,宋遗民书院是个特殊而重要的文化现象。重建或新建的江南宋遗民书院依然保存着宋代书院具有的讲学传道特征,由宋遗民主持的书院多专注于学术,其学术氛围比同一时期的其他书院相对要浓厚得多;江南宋遗民书院在官方统一教育之外独立办学,并不受元政府过多干预,不仅在创办书院时有较大的自由度,而且其内部管理也有更多的自主权;江南宋遗民书院不仅帮助宋遗民找到精神寄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宋遗民的生活困境;在宋遗民书院中,从书院的创建者,到延聘的执掌者和生徒也多认同遗民身份,师生之间有着相同的气节、趋同的价值取向,使江南宋遗民书院更富遗民文化的气质。宋遗民在书院中讲授程朱、精研理学,既缓和了民族矛盾,又为元代书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 标签: 宋遗民 书院 江南 学统
  • 简介:《张协状元》是《状元张叶传》的改编本,从宋人避讳和接丝鞭的习俗看,后者是南宋末期的本子。前者在保存后者部分面貌的基础上改变其中的一些内容。这些内容除宋人避讳、接丝鞭的习俗外,还包括宋廷礼制。通过分析这些内容,可以得出《张协状元》戏文是元代初期作品的结论。

  • 标签: 张协 避讳 丝鞭 礼制
  • 简介:针对宋末元初临安词人的群体特征及其成因,认为由生活的富足进而讲求生活情调的高雅.由生活情调的高雅进而讲求艺术趣味的高雅,由艺术趣味的高雅进而讲求词作格调的高雅,是此词人群必然的发展趋势。国亡之后,词人群体特征的内涵发生了质变。

  • 标签: 临安词人群 魏晋风度 雅士
  • 简介:金元易代对北方文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面对斯文沦丧的现状,元好问以拯救斯文、传承文化为中心,展开了一系列的文学文化活动。以时间为线索,这些活动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围城、羁押山东时期;归乡隐居时期;晚年奔波时期。元好问的这些活动不但有保存文献、培养后学、树立北方诗文典范的作用,而且还奠定了元代文坛的基础,因此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 标签: 元好问 北方文坛 文学活动 文化活动
  • 简介:自华为、万科、阿里巴巴抛出“过冬论”后,“企业过冬”俨然成为热门词汇。确实如此,银根紧缩、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导致外部市场环境恶化……一连串的打击,让中国的企业,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的中小企业都感受到了寒风的凛冽。

  • 标签: 国际定价权 初试 美元 提价 自救 领带
  • 简介:宣城贡氏是元代重要而独特的文学家族。入元之初贡士濬等人隐居不仕,介乎遗民与隐士之间,在充足的物质保障下过着安适的生活,其子侄、孙辈则积极入仕。贡氏元初之隐逸特色,体现在其守正应时的出处之道、顺势而变的弹性空间,表现在文学上则是内忧外达的隐士之诗。探讨贡氏之隐逸,意在把握南士群体历经家国之变后的复杂心态,以及异族统治下南士家族之发展脉络,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族群关系、文化融合等问题。

  • 标签: 宣城 贡氏 元代 遗民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概括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特征,进而对高性能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技术,予以深度的分析及研究。从而能够依据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特征,开展高水准的高性能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活动,切实地保障高性能混凝土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

  • 标签: 高性能混凝土 工程施工 质量控制技术
  • 简介: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湖州人。景炎二年(1277)移居杭州,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始撰写《志雅堂杂钞》。稍晚,在《杂钞》基础上,改定体例,开始撰写《云烟过眼录》。

  • 标签: 流转 交易 元初 鉴藏 撰写
  • 简介:题画诗是艺术融合的典型与艺术接受的产物,它兼有诗、画、书的多重美,又体现着接受者与作者、作品之间的关系。它是诗人、画家、书家共同创作的结果,并随着文人画创作的高涨而在元代走向兴盛。在对兼有多种艺术身份的题画诗的研究中,考察书家的题画诗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文以元初赵孟頫、邓文原、鲜于枢三大书法家为例,通过深入解读其题画诗,发现展现情景意识、时间意识、空间意识分别是三家始终坚持的创作模式,这种模式源于三家分别以形神兼备、生命底蕴、景物气度为原则的绘画接受模式,并分别与三家各自以中和、韵致、骨力为特点的书法风格相一致。本文拟通过挖掘三家题画诗的诗歌创作模式、绘画接受模式和书法题画的风格以及其间的内在联系,探索题画诗创作中诗人与画家、图画之间的关系及其成因。

  • 标签: 题画诗 赵孟頫 邓文原 鲜于枢
  • 简介:考订金末元初著名作家麻革家世、生平、交游和撰述,探讨其文学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及其历史地位.试图通过个案研究,从特定角度反映当时文学创作.

  • 标签: 金末元初 文学家 麻革 家世 生平 交游
  • 简介:摘要: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是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和目标站位的常态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核心素养观念深入人心,“双减”政策的落地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亦给教研带来了新的课题,大单元教学观念、教学实践蔚然成荫。契合于新形势、新理念、新实践下的作业设计迫在眉睫。

  • 标签: “双减”背景 核心素养 大单元初中语文作业
  • 简介:本文的研究对象张易,是元朝前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曾是元世祖忽必烈身边的“潜邸旧侣”,深受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官至中书平章政事、枢密副使,但却由於卷入至元十九年阿合马遇刺事件,而被诛杀。张易在《元史》中无传,也无碑铭等传记资料传世,生平事迹一直模糊不清。本文钩稽史料,考证了元朝前期文人王惮《秋涧集》中的元仲一实际上就是张易。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张易进入忽必烈幕府的时间和经过,及其在潜邸时期的若干事迹。

  • 标签: 张易 元仲一 张启元 忽必烈 元朝
  • 简介:元初名臣刘秉忠书丹《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之碑》考释范玉琪在河北省内邱县神头村原鹊山神应王庙旧址,现露天屹立元碑一通,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颇高,值得我们认真进行研究,妥善注意保存(图一、二)。是碑通高2.08米,宽0.90米,厚0.30米。龟跌座。弧形碑...

  • 标签: 刘秉忠 鹊山 神应王 元初 朝重 名臣
  • 简介:杜仁杰是金末元初山东文坛的领袖,他在诗、文、曲诸方面的创作实绩既有对"以诚为本"的唐宋诗风的实践,又有对通俗诗风的尝试,体现着元初东平地区诗风的变化,甚至促成了元初诗坛新风尚的形成。

  • 标签: 杜仁杰 以诚为本 通俗
  • 简介:张广达先生《海舶来天方,丝路通大食——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历史联系的回顾》对於唐朝与大食关系史做了扼要的阐述。他在文章中特别指出,公元750年,阿卜勒.阿拔斯(Abel’l‘Abbas,750-754年,唐史称“阿蒲.罗拔”)减乌玛亚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即唐代史籍所称之“黑衣大食”。

  • 标签: 关系史 大食 唐朝 阿拔斯王朝 元初 阿拉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