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用于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我院的实验研究选取在2012年3月—2014年7月在我院泌尿科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治疗之后,将患者对于治疗护理的满意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做一个分析比较。结果对于治疗的满意率与治疗之后的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比较,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的几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所使用的循证护理模式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循证护理方式在分、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患者中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项病症评价指标,是一种值得使用与推广的治疗护理方法。

  • 标签: 循证护理 膀胱全切术 尿流改道术 可行性
  • 简介:1998年5月我们对2例胆道开腹手术后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手术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75岁,因上腹痛伴间歇性黄疸3月入院,病人40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开取石术,查体:T37.6℃,Bp:15/8kPa,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可见长约12cm手术疤痕,Murphy征(+),化验ALT108~u,总胆红素42.9mmol/L,直接胆红素19.5mmol/L,血糖10.7mmol/L,尿糖(?),ECG示穿性心动过缓,慢冠,B超及CT示

  • 标签: 腹腔镜术 胆总管切开术
  • 简介:目的总结内镜微创技术对胰周坏死感染外引流术后残余病灶清创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1例胰周坏死感染经外引流术后未愈患者,采用胆道镜经引流窦道进入病灶内部直视下识别并清除坏死组织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胆道镜下清创术治愈64例,治愈率90.1%,3例因经费原因中途退出治疗,4例患者分别在胆道镜下清创1~3次后因技术原因改行剖腹手术。64例胆道镜辅助清创治愈者接受胆道镜下清创2~9次,平均5.1次,87.5%的患者需4~6次清创;第一次镜下清创至治愈拔管时间为18~125d,平均71.3d。胆道镜下清创并发出血3例,肠瘘2例,均经非手术治愈。结论通过已建立的引流通道对胰周坏死感染残余病灶行胆道镜下清创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胰腺 坏死 清创术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护理研究。方法对2011年至2012年我院接收的1013例腹腔镜保胆取石手术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恢复,没有并发症病例。结论术后护理,对于化妆的病情了解和恢复起到了帮助,因此微创手术需要配合护理来提升其效果。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保胆取石 护理
  • 简介:摘要胆道闭锁是累及肝内外胆管的一种进行性疾病,目前广泛采用的治疗策略是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术后辅以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多种药物治疗,然而糖皮质激素在胆道闭锁的治疗中争议较多,其应用方案也多种多样,现将糖皮质激素在胆道闭锁Kasai术后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胆道闭锁 糖皮质激素 辅助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移植科接受肝移植手术的219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肝移植术前是否接受过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肝移植术前是否发生胆管炎以及肝移植术中肠袢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组间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结果219例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总体发生率为23.29%。Kasai手术组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高于非Kasai手术组(30.70%郴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16,P=0.007)。而Kasai手术组患儿中,术前胆管炎组与术前非胆管炎组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组间比较(28.57%m32.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5,P=0.628);肠袢保留组与肠袢重建组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组问比较(31.43%vs3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3,P=0.911)。在Kasai术后存在胆管炎的患儿中,原肠袢组与新肠袢组肝移植术后胆管炎发生率组间比较(33.33%vs2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79,P=0.447)。结论对于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的顽固性胆管炎,肝移植手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胆管炎较为常见,但基本可以治愈。保证胆肠吻合的输入端肠袢长度足够,可有效控制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

  • 标签: 胆道闭锁 外科手术 胆管炎 肝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及胆道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体会。方法收取我院行胃肠及胆道手术的患者中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发病因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通过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后痊愈,患者的平均恢复时间17天,治疗中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情况良好。结论胃肠及胆道术后胃瘫的原因包括精神紧张、高龄、恶性肿瘤等,在诊治中要加强影像学检查与积极保守治疗,此外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防治患者再次复发病情。

  • 标签: 手术 胃瘫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胆道结石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后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医院住院的高龄胆道结石患者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不良情绪变化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DS及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高龄 胆道结石 护理干预 腹腔镜
  • 简介:目的通过术后胆道镜的观察,了解胆肠吻合术中的人工乳头瓣膜的防反流效果,探讨胆肠吻合术及人工乳头瓣膜的可行性及其对肝胆管结石复发干预的有效性。方法44例肝胆管结石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的病例,术中均在空肠输出袢行人工乳头瓣膜防反流,术后胆道镜通过T管窦道进入肝胆管,观察肝内外胆道、胆肠吻合口及其反流情况。对于复发的2例通过穿刺置管建立通道,应用胆道镜进行观察和治疗。结果术后32例发生胆肠反流;2例术后结石复发通过胆道镜诊治,其中1例结石松软,内以食物渣、纤维素为主,另1例为松散的食物团絮。结论胆肠Roux-en—Y吻合术、空肠输出袢行人工乳头瓣膜防反流并未有效地解决胆肠反流的弊端,复发的结石与术后反流及胆管狭窄有关。

  • 标签: 吻合术 Roux—en-Y 胆管 肝内 胆道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RCP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胆道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至2019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9例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7例,女性12例;年龄19~63岁,中位年龄48岁。脑死亡供肝9例,心脏死亡供肝23例,脑-心双死亡供肝7例。手术方式均为同种异体经典原位肝移植;38例行胆管端端吻合,1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对术后并发症依据Clavien-Dindo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分析早期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术后早期胆道并发症4例,发生率10%(4/39),其中胆管吻合口漏2例,单纯胆道吻合口狭窄1例,缺血性胆道病变(ITBL)合并胆道铸形、反复胆道逆行感染1例。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ERCP治疗,共计16例次。2例吻合口漏患者经鼻胆管引流及胆道支架置入后治愈;1例单纯胆道吻合口狭窄患者经支架置入后恢复良好;1例ITBL合并胆道铸形、反复胆道逆行感染患者经7次ERCP治疗后恢复良好。ERCP术后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1例,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ERCP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中效果肯定,安全可靠,可作为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

  • 标签: 肝移植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手术后并发症 缺血性胆道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胆道闭锁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hepaticarterythrombosis,HAT)的诊断、治疗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至2014年4月间完成的41例胆道闭锁肝移植手术临床资料,术后早期常规监测血生化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动脉血流,对疑有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肝动脉造影或开腹肝动脉探查。结果术后9例发生早期肝动脉血栓,发生率21.95%,经肝动脉介入溶栓、肝动脉切开取栓或再次肝移植,2例死于肝动脉血栓,7例肝动脉再通,但围手术期2例死于肺部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1例死于肠漏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再次肝移植者因原发肝无功能而死亡。结论胆道闭锁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可疑HAT者,尽早行肝动脉造影确诊及溶栓治疗、开腹探查肝动脉切开取栓治疗可有效诊断和治疗HAT。

  • 标签: 胆道闭锁 肝移植 肝动脉血栓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根据我院2001年以来实施胆道外科手术发生术后并发症胆漏情况,来分析胆漏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减少术后病发症的发生。结果加强术前准备,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勤于观察是防治胆漏的关键。

  • 标签: 胆道外科手术 术后并发症 胆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和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成人原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诊疗中的作用。方法:38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61次ERCP,根据ERCP结果实施内镜治疗。结果:60次ERCP成功,成功率为98.36%(60/61)。ERCP明确胆道并发症原因后实施内镜治疗。并发症发生的部位为:供体肝胆管、受体胆管、胆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乳头。其中单纯胆管炎性狭窄7例,胆管炎性狭窄伴肝内外胆管铸型、胆泥或胆石形成10例;单纯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狭窄伴肝内外胆管铸型、胆泥或胆石形成2例;胆管吻合口瘘2例,供体胆管与受体胆管直径差异过大1例;受体胆管过长、扭曲3例,受体胆管轻度扩张1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2例,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3例;T管脱落1例;胆道出血1例;ERCP插管失败1例。该组供体肝胆管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44.74%(17/38);其次为胆管吻合口并发症,为21.05%(8/38)。治疗方式:乳头括约肌切开(EST)24.59%(15/61),乳头柱状球囊扩张(EPBD)16.39%(10/61),EST+EPBD13.12%(8/61),扩张器扩张胆管36.07%(22/61),鼻胆管引流(ENBD)52.46%(32/61),胆管支架引流(ERBD)32.79%(20/61),取胆管铸型、胆泥或结石19.67%(12/61),胆道冲洗24.59%(15/61)。结论:ERCP具有诊疗一体化优点,已成为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微创治疗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治疗手段。

  • 标签: 原位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内镜
  • 简介:摘要:胆是人体中最为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与肝脏一起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我国患上肝胆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不仅使得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也对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带来了严重的打击。现阶段,我国对于这一类型的疾病通常会采取ERCP手术治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尽管ERCP手术的应用价值较高,但在术后患者也可能出现感染的情况,甚至会出现胰腺炎以及穿孔等症状,这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非常不利。所以,必须针对患者出现胆道感染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如此才能够制定出更加有效的防范措施,提升治愈率,本文则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积极的探究。

  • 标签: 护理干预 ERCP手术 胆道感染
  • 简介:王国维一生涉猎极其广博,举凡哲学、美学、教育学、文学、文献学(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经学、史学等均有专门研究,并且在众多的学术(学科)领域都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众所周知,王国维的治学之路大致以辛亥革命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辛亥革命前(1877—1911),主要从事哲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研究。辛亥革命后(1912—1927),治学重点转向经、史、小学。与此相对,王国维对艺术的看法与评价,也可谓前后有别。

  • 标签: 有别王国维 王国维艺术观 道术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