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延续性护理是为满足出院患者实际需要提供的一种开放式的、协调有序的、不间断的医疗保健服务,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出院后患者健康教育研究的热点。现就我国对患者的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延续性护理模式,以期为今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和指导依据。

  • 标签: 肠造口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为实验时间,88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统计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对比应用不同护理方法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可以优先考虑预见性护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肠造口患者 预见性护理干预 护理方法
  • 简介:一、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精准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适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直肠癌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5)和研究组(n=35),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精准护理。对两组患者适应状态、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适应状态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直肠癌患者术后给予精准护理具有确切效果,可以促使患者更快适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准护理 直肠癌造口术 术后造口适应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患者自我超越、社会支持及社会心理适应水平现状,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伤口门诊就诊的2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超越量表(STS)、社会支持量表(SSRS)以及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AI-20)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自我超越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为93.33%(196/210)。结果196例患者STS得分为(36.48±11.84)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自我超越与社会支持、社会心理适应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2、0.855,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否能自我护理、社会支持以及社会心理适应能力是患者自我超越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自我超越水平有待提高,其自我超越与社会支持、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相关。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患者社会支持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其自我超越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造口 自我超越 社会支持 社会心理适应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定位对并发症及还纳的影响 方法:对我科115例直肠癌预防性回肠者进行病历对照研究,分为对照组和术前定位组,其中术前定位组由治疗师进行术前定位。对照组无术前定位。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并发症及还纳并发症,比较两组差异。结果:术前定位组和对照组相比,粪水性皮炎发生率低,门诊诊疗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并发症及还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定位能减少直肠癌预防性回肠粪水性皮炎发生率,减少患者维护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术前造口定位 预防性回肠造口 并发症 粪水性皮炎 造口还纳
  • 简介:目的探讨出院护理计划服务在行的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受的结直肠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出院护理计划服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对患者情绪状态评估,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常用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同时统计患者自我护理情况。结果出院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43.5±4.2vs.42.5±6.3,t=0.985,P〉0.05)和SDS评分(41.5±3.6vs.41.3±4.1,t=1.047,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SAS(44.5±3.5vs.52.5±4.5,t=2.382,P〈0.05)和SDS(42.5±3.5vs.50.5±4.2,t=2.411,P〈0.05)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入院和出院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入院时(5.5±2.8vs..5.8±1.5,t=0.639,P〉0.05);出院时(12.6±3.6vs.12.5±3.3,t=5.325,P〉0.05)],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3.7±3.8vs.8.5±2.5,t=9.342,P〈0.01)。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100%(49/49)vs.95.9%(47/49),P〈0.05;97.9%(48/49)vs.89.8%(44/49),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1.6%vs.63.3%,P〈0.05)。结论出院护理计划服务用于结直肠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使患者维持较高的健康知识水平并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肠造口 出院计划服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对临时性还纳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临时性还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比较研究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输液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并对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输液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缩短(P<0.05),并发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应用于临时性还纳患者,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加速康复 肠造口还纳 护理
  • 简介:总结1例结肠穿孔行术后脱垂的观察和护理。对行乙状结肠穿孔修补+乙状结肠瘘术后的患者,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脱垂,立即报告,行乙状结肠疝还纳。术后避免诱因,预防脱垂的发生,重视心理护理等。经过27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好转出院。

  • 标签: 肠造口术 肠脱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从直肠癌Miles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选择腹膜外在直肠癌Miles中预防旁疝的情况,获取其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电脑随机编入的形式,将2017年7月份-2020年6月份来我院行直肠癌Mile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根据手术进行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腹膜外为研究组,腹膜内为对照组,观察两个小组的患者在围期的相关资料以及不同的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中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在旁疝的发生率方面数据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选择腹膜外方式,可以直接降低直肠癌Miles出现旁疝的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腹膜外造口 直肠癌Miles术 造口旁疝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工作坊"对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临床带教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的临床示范带教的35例患者和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的"护理工作坊"临床示范带教的35例患者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组;调查年度内本科室护理人员变化,对比两组示范带教患者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宣教讲解能力、临床操作考核分数及护理人员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理论考试、临床考试、宣教讲解评分分别为(94.37±3.21)分、(91.37±1.29)分、(94.53±2.52)分,均高于对照组(91.89±3.41)分、(90.49±1.37)分、(91.64±2.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理论知识、护理技能评分分别为(91.37±2.59)分、(92.01±2.72)分,均高于对照组(89.51±2.69)分、(88.99±2.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泌尿外科护理人员应用护理工作坊带教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预防和处理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且该带教模式易于护理人员接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造口护理工作坊 肠造口 预防 处理 并发症 临床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对新生儿的效果及对周围皮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行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对照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周围皮炎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周围损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接受的新生儿实施延续性护理,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周围损伤率。

  • 标签: 新生儿肠造口术 延续性护理 造口周围皮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周围性皮炎患者中联合应用康复新液和精确裁剪底盘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22.3-2023.3收治的56例周围性皮炎患者分组为两组,观察组(28例,康复新液+精确裁剪底盘),常规组(28例,清水擦洗+护肤粉+皮肤保护膜),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皮炎痊愈时间、疼痛指数(VAS)与患者治疗后周围性皮炎复发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皮炎痊愈时间更早,VAS评分更低,治疗后患者周围性皮炎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采取康复新液与精确裁剪底盘对周围性皮炎患者可以起到显著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 标签: 肠造口周围性皮炎 康复新液 精确裁剪造口底盘 皮炎痊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卵巢癌细胞减灭合并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卵巢癌细胞减灭合并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正确率、饮食排便习惯良好率及以乐观心态进行社交活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3、6个月护理正确率、饮食排便习惯良好率及以乐观心态进行社交活动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卵巢癌细胞减灭合并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肠造口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采用动机性访谈对自我护理行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大肠癌结肠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实验组进行动机访谈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收集自我护理量表进行对比测评。结果实验组自我护理行为量表总分及各亚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机性访谈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循序渐进找出干预点和建立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促进患者健康理念的形成,提高自我护理意识,正确运用自我护理行为,促进健康。

  • 标签: 动机性访谈 肠造口 自我护理行为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儿童护理模式的临床实践。方法: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教育培训,实施医护分组同管患儿,建立家庭照护目标、整体护理实践流程以及工作制度,对52例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让家庭参与到医疗护理全过程。结果:52例患儿家庭照顾能力评价均合格,家庭护理期间未出现因并发症而返院治疗的情况,闭合术前各项化验及检查指标正常,符合手术要求。结论:"以家庭为中心"儿童护理模式可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与家庭幸福感,符合家庭对促进儿童健康的需求和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儿童 肠造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低位结肠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94例低位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同意,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低位结肠癌患者系统护理,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理想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低位结肠癌 肠造瘘口 系统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生活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躯体、物质、社会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针对直肠癌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直肠癌肠造口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协同护理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对照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情况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协同护理在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该种模式临床价值非常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肠造口患者 自我护理能力 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