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癫痫是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为耐药性癫痫,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其具体的病因和耐药机制仍不清楚,找到微创、可靠且经济的生物标志物对改善耐药性癫痫的诊断和预后有巨大帮助。近年来微小核糖核酸逐渐成为耐药性癫痫的研究热点并有望成为生物标志物,本文对耐药性癫痫相关的微小核糖核酸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耐药性癫痫 癫痫,颞叶 微RNAs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失神癫痫(CAE)的生态学执行功能损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4月至2020年7月采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父母版对安徽省儿童医院40例CAE患儿(CAE组)和4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生态学执行功能评估,比较两组生态学执行功能的差异。结果CAE组BRIEF总分、行为管理指数(BRI)和元认知指数(MI)明显高于对照组[(52.03 ± 10.89)分比(44.05 ± 5.06)分、(49.45 ± 9.93)分比(43.85 ± 4.70)分和(53.18 ± 11.24)分比(44.95 ± 5.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制、转换、感情控制、任务启动、工作记忆、计划、组织、任务监控、MI、总分与疾病控制与否相关(P<0.01),疾病控制与否对其有负向预测作用(总解释度R2 = 0.174、0.158、0.234、0.325、0.383、0.337、0.378、0.199、0.463和0.435);BRI与首发年龄、疾病控制与否相关(P<0.01或<0.05),首发年龄、疾病控制与否对BRI有负向预测作用(总解释度R2 = 0.336)。结论CAE患儿存在明显的生态学执行功能缺陷,疾病控制与否及首发年龄是影响CAE患儿生态学执行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癫痫,失神性 儿童 生态学 执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对小儿癫痫诊断及定位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和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儿童医院诊治的310例有临床发作性癫痫症状患儿的临床资料,入组患儿均行常规脑电图(REEG)、VEEG监测,手术患儿术前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比较REEG、VEEG监测痫样放电情况;比较不同检查手段对癫痫病灶定位情况,并对手术患儿术后进行随访。结果310例患儿中247例确诊为癫痫,63例为可疑癫痫;VEEG痫样放电检出率高于REEG[87.4%(216/247)比45.7%(113/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3042,P<0.05)。247例癫痫患儿在进行VEEG监测过程中,有81例(32.8%)出现临床症状,其中65例为癫痫发作,16例为非癫痫性发作。VEEG对癫痫检出率高于临床发作检出率[87.5%(216/247)比32.8%(81/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6148,P<0.05)。247例癫痫确诊患儿中,144例为癫痫综合征,颞叶癫痫占54.17%(78/144),额叶癫痫占34.2%(50/144)。50例手术患儿术前VEEG定位癫痫病灶准确率高于PET-CT检查和REEG监测[80.0%(40/50)比56.0%(28/50)、54.0%(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014、5.6031,P<0.05)。对50例手术的患儿进行术后随访,50.0%(25/50)患儿未出现癫痫发作,38.0%(19/50)患儿术后发作时间、发作周期、临床表现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12.0%(6/50)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VEEG明显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为临床诊断癫痫提供重要依据,并且在术前定位癫痫病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癫痫 视频脑电图 常规脑电图 定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癫痫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次纳入的分析对象均来源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癫痫患者,共计90例,研究开始于2020年2月,结束于2021年2月,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接受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的45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另外接受丙戊酸钠缓释片+拉莫三嗪片治疗的45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临床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主要包括: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95.56%(43/45)、77.78%(35/45),前者为研究组治疗效果,后者为参照组治疗效果,相比后者有明显的劣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4%(2/45)、22.22%(10/45)分别是研究组和参照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前者有绝对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癫痫患者在临床中的表现有所不同,所以诊断过程中需要根据症状情况及病史进行疾病的判断,同时对此类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拉莫三嗪片治疗,不仅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还促进了临床疗效的提高。

  • 标签: 神经内科 癫痫病 诊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失神癫痫(CAE)的生态学执行功能损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4月至2020年7月采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父母版对安徽省儿童医院40例CAE患儿(CAE组)和4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生态学执行功能评估,比较两组生态学执行功能的差异。结果CAE组BRIEF总分、行为管理指数(BRI)和元认知指数(MI)明显高于对照组[(52.03 ± 10.89)分比(44.05 ± 5.06)分、(49.45 ± 9.93)分比(43.85 ± 4.70)分和(53.18 ± 11.24)分比(44.95 ± 5.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制、转换、感情控制、任务启动、工作记忆、计划、组织、任务监控、MI、总分与疾病控制与否相关(P<0.01),疾病控制与否对其有负向预测作用(总解释度R2 = 0.174、0.158、0.234、0.325、0.383、0.337、0.378、0.199、0.463和0.435);BRI与首发年龄、疾病控制与否相关(P<0.01或<0.05),首发年龄、疾病控制与否对BRI有负向预测作用(总解释度R2 = 0.336)。结论CAE患儿存在明显的生态学执行功能缺陷,疾病控制与否及首发年龄是影响CAE患儿生态学执行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癫痫,失神性 儿童 生态学 执行功能
  • 简介:摘要癫痫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影响世界数千万人生活。目前临床常用抗癫痫药物绝大多数是以离子类机制拮抗癫痫发作,包括作用于各种离子通道或离子通道型受体。但随着对癫痫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非离子类抗癫痫机制越发成为各种难治性癫痫控制的关键,且相关药物已逐步实现临床转化。文中按已实现临床转化和尚处于临床前研究对各种非离子类抗癫痫机制进行分类,着重介绍相关已实现临床转化的非离子类抗癫痫药物在各种难治性癫痫中的应用,包括依维莫司、大麻二酚、芬氟拉明、帕西伏尼、中链甘油三酯改良生酮饮食、阿那白滞素等。简要介绍部分临床前阶段的非离子类抗癫痫机制如前列腺素、腺苷、代谢性谷氨酸受体、线粒体机制等。现阶段离子类抗癫痫药物研究已达到转化瓶颈,很难再实现机制上的较大突破,而许多非离子类抗癫痫机制尚未实现临床转化,有更为广阔的研究前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部分非离子类抗癫痫机制可能已经涉及癫痫发生的根本机制,或许是未来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曙光。

  • 标签: 癫痫 抗癫痫药物 难治性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癫痫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及用药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儿科小儿癫痫专科收治的76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期间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模式及用药指导,出院后继续干预并跟踪随访1年,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癫痫控制效果、心理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遵医行为。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癫痫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行为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行为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癫痫患儿实施护理有助于提升癫痫控制效果,消除患儿不良心理行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癫痫 临床表现 护理要点 用药疗效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能够借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到人体的大脑产生影响,两者之间的这种双向联系称为脑肠轴。人体的脑-肠轴相当于一个调节器,对大脑和肠道作出各种调节,而肠道菌群就是这个环节非常重要的一个参与者。中枢升级系统的运行也有肠道微生物的作用,脑功能也受其影响,像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疾病的发作都有肠道微生物群的参与。癫痫是一种以具有持久性的致痫倾向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而在这其中发挥很大作用的就是免疫机制。免疫性癫痫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性癫痫发作,病人普遍伴有神经系统损伤、神经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问题。目前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对中枢系统疾病、神经心理疾病多发性硬化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癫痫的发病过程有明显的参与。大量的研究证实,免疫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在比较难治的癫痫患者中,其免疫机制对癫痫的发病有重要的关系,尤其是免疫性癫痫患者。肠道菌群重建以及免疫疗法,在未来可能是医治癫痫以及自身免疫性癫痫的理想选择。本文首先对肠道菌群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免疫性癫痫,接着对肠道菌群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研究分析了免疫调节和微生态治疗,从这四个方面对肠道菌群组成与癫痫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癫痫 免疫系统 中枢神经
  • 简介:摘要迷走神经刺激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手段,经过2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得到充分验证。但由于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仍无可靠预测指标来评估可能从迷走神经刺激术中获益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研究表明,可能的特异性预测指标包括年龄、癫痫发作类型、癫痫病因、癫痫综合征类型、认知与行为水平、头皮脑电图相关指标及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等,但因研究设计等因素的异质性,导致其中部分指标仍有争议。现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综述迷走神经刺激术对难治性癫痫疗效的预测指标,希望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

  • 标签: 药物难治性癫痫 迷走神经刺激 预测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外伤性癫痫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外伤性癫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病人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评价并比较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中文版对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病人临床总有效率80.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78%,组内病人临床治疗依从性评分及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健康教育 外伤性癫痫 护理干预 影响效果 观察分析
  • 简介:摘要癫痫是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为耐药性癫痫,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其具体的病因和耐药机制仍不清楚,找到微创、可靠且经济的生物标志物对改善耐药性癫痫的诊断和预后有巨大帮助。近年来微小核糖核酸逐渐成为耐药性癫痫的研究热点并有望成为生物标志物,本文对耐药性癫痫相关的微小核糖核酸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耐药性癫痫 癫痫,颞叶 微RNAs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选本院收治成人癫痫患者共87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1年3月),实施对比性治疗研究,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3例,分别予以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结果:(1)临床效果:治疗前患者癫痫症状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月后,观察组癫痫症状评分、症状发作频次及单次症状持续时间均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有效率、安全性: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药物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病症发作频次及症状持续时间,且安全性显著,具备临床治疗推广价值。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癫痫 安全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癫痫的康复护理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近年来我院诊治的癫痫患儿中选取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的40例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探究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和不良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小儿癫痫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对小儿癫痫诊断及定位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和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儿童医院诊治的310例有临床发作性癫痫症状患儿的临床资料,入组患儿均行常规脑电图(REEG)、VEEG监测,手术患儿术前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比较REEG、VEEG监测痫样放电情况;比较不同检查手段对癫痫病灶定位情况,并对手术患儿术后进行随访。结果310例患儿中247例确诊为癫痫,63例为可疑癫痫;VEEG痫样放电检出率高于REEG[87.4%(216/247)比45.7%(113/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3042,P<0.05)。247例癫痫患儿在进行VEEG监测过程中,有81例(32.8%)出现临床症状,其中65例为癫痫发作,16例为非癫痫性发作。VEEG对癫痫检出率高于临床发作检出率[87.5%(216/247)比32.8%(81/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6148,P<0.05)。247例癫痫确诊患儿中,144例为癫痫综合征,颞叶癫痫占54.17%(78/144),额叶癫痫占34.2%(50/144)。50例手术患儿术前VEEG定位癫痫病灶准确率高于PET-CT检查和REEG监测[80.0%(40/50)比56.0%(28/50)、54.0%(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014、5.6031,P<0.05)。对50例手术的患儿进行术后随访,50.0%(25/50)患儿未出现癫痫发作,38.0%(19/50)患儿术后发作时间、发作周期、临床表现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12.0%(6/50)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VEEG明显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为临床诊断癫痫提供重要依据,并且在术前定位癫痫病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癫痫 视频脑电图 常规脑电图 定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对临床上神经内科癫痫病的诊疗效果进行研究与讨论。方法用于实验研究的患者为在我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就诊的106例癫痫患者,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人数为每组53人,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均使用丙戌酸钠缓释片进行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另外使用拉莫三嗪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和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共有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其中脱发和嗜睡患者居多,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6%,实验组患者仅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明显偏低(P

  • 标签: 神经内科癫痫病 拉莫三嗪片 诊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癫痫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次纳入的分析对象均来源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癫痫患者,共计90例,研究开始于2020年2月,结束于2021年2月,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接受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的45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另外接受丙戊酸钠缓释片+拉莫三嗪片治疗的45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临床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主要包括: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95.56%(43/45)、77.78%(35/45),前者为研究组治疗效果,后者为参照组治疗效果,相比后者有明显的劣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4%(2/45)、22.22%(10/45)分别是研究组和参照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前者有绝对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癫痫患者在临床中的表现有所不同,所以诊断过程中需要根据症状情况及病史进行疾病的判断,同时对此类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拉莫三嗪片治疗,不仅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还促进了临床疗效的提高。

  • 标签: 神经内科 癫痫病 诊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对小儿癫痫病的辨证论治。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小儿癫痫病患儿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西医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癫痫病的治疗当中,采取中医药辨证论治的方法,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更少,治疗安全性也更为理想。

  • 标签: 中医 小儿癫痫病 辨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癫痫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卡马西平+地西泮注射液)和对照组(卡马西平)各3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74%>76.32%,χ2=5.208)以及治疗后的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26.93±3.04)分>(23.81±2.73)分,t=4.707]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63%<21.05%,χ2=4.537)以及治疗后的癫痫发作频率[(1.47±0.62)次/周<(2.03±0.89)次/周,t=3.18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应用具有抗癫痫、镇静等功效的治疗药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促进其认知功能的良好恢复。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急性期 癫痫 临床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研究在脑卒中继发癫痫病人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卒中继发癫痫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将此次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54例病人为综合护理组,实施基础常规护理干预的54例病人为基础护理组。综合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病人在我院治疗与护理的时间均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运用FMA量表、ADL量表对综合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与基础护理组对比,综合护理组护理后的FMA量表、ADL量表平均评分状况均更高(P

  • 标签: 脑卒中 癫痫 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科癫痫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3月,需要抽取52例神经内科癫痫患者,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对照组(n=26例)神经内科癫痫疾病患者运用单一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n=26例)神经内科癫痫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研究者需要重点记录病人治疗的有效率、脱发、困倦和胃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用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治疗有效率92.3%,对照组用单一丙戊酸钠治疗,治疗有效率76.9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的研究数据差异较大(P

  • 标签: 神经内科 癫痫疾病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