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HNPPV)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根据有无长期HNPPV通气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NPPV。2组患者入组前及治疗1年时均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6分钟步行距离(6MWD),采用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进行呼吸困难评估,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问卷进行症状评估。记录1年内因COPD急性加重的住院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aO2显著升高(t=3.02,P<0.01),PaCO2显著降低(t=-9.52,P<0.01),FVC显著增高(t=2.5,P<0.05),6MWD显著增高(t=12.86,P<0.01),mMRC、CAT问卷、住院次数显著降低(t=-4.76、-2.14、-10.41,P值均<0.05)。结论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NPPV,可以纠正低氧血症和CO2潴留,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减轻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次数。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无创通气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 PFNA 与 DHS 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 2017 年 4 月 - 2018 年 10 月间 收治的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110例,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 , 对照组55例 患者采用传统动力髋螺钉 (DHS )治疗,观察组 55例 患者采用防旋股骨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并采用 Harr 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肺康复训练对不同严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7月~2019.7月,在该时间段中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患总例数为120例,根据不同的严重程度以及不同的治疗护理方式将病患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肺康复训练的护理方案,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方案以及不同严重度病患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经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治疗护理质量相对较好,在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较低;在对整体结果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P<0.05)。在整体的护理效果上,病情程度为重度的病患在经过护理干预后其呼吸急促发生的概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肺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进行护理干预,其中能够有效减少重度病患急性发作的次数,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肺康复训练 不同严重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胃癌的组织学特征及其PD-L1表达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根治性胃癌手术切除和进行4种主要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2 47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171例表现为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deficient,dMMR)的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检测。以PCR检测结果为标准,对MSI-H胃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PD-L1染色。结果MSI-H胃癌与老年、女性、胃窦、肠型、肿瘤大于5 cm、缺乏淋巴结转移及PD-L1表达阳性有关(均P<0.05)。PD-L1表达水平联合阳性评分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P=0.026,HR=8.385,95%CI=1.293~54.367)。虽然未观察到PD-L1表达模式与预后的关系,但PD-L1表达模式“弥漫”与脉管癌栓侵犯(P=0.007)、浸润深度(P=0.040)有关,并且MSI-H+PD-L1阳性胃癌中所有发生复发或死亡的患者,PD-L1表达模式均为“弥漫”。此外,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PD-L1表达水平和表达模式有高度的一致性(P=0.450)。结论MSI-H胃癌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PD-L1表达水平联合阳性评分为MSI-H胃癌患者一个重要的预后预测指标。PD-L1表达模式“弥漫”或为一个预后预测指标。晚期胃癌患者可以通过转移灶活检来获取其PD-L1表达的水平和模式。

  • 标签: 胃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性 预后 基因表达谱 PD-L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咬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治疗效果、疼痛指数、张口度及关节弹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许昌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87例TMD患者,男57例,女30例,年龄(31.75±6.16)岁,年龄范围为18~45岁。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松弛型组(n=43)与稳定型组(n=44),松弛型组行松弛型咬板治疗,稳定型组行稳定型咬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疼痛指数、张口度及关节弹响发生率。结果稳定型组治疗有效率[90.9%(40/44)]高于松弛型组[69.8%(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稳定型组VAS[(2.15±0.23)分]低于松弛型组[(3.79±0.17)分],稳定型组张口度[(39.63±4.72)mm]高于松弛型组[(37.05±4.01)mm],稳定型组关节弹响发生率[4.5%(2/44)]低于松弛型组[20.9%(9/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型咬板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TMD患者的疼痛指数、增加张口度、减少关节弹响的发生。

  • 标签: 稳定型咬板 松弛型咬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疼痛指数 关节弹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和后稳定型假体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排除患肢有外伤史和手术史的患者,最终纳入74位患者,其中后交叉韧带保留(CR)组35例,后稳定型假体(PS)组39例。分别记录CR组和P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3 d血红蛋白浓度,以及术后2周、1年、3年的膝关节活动度(ROM)、最大屈曲角度、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ROM、最大屈曲、HSS、WOMAC在各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CR组的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PS组(t=-16.68,P<0.001),且术后3 d血红蛋白浓度也明显高于PS组(t=6.95,P<0.001)。术后2周、1年和3年的随访数据中,CR组的膝关节ROM和最大屈曲度均显著大于PS组,其中术后3年ROM(F=10.358, P<0.001),最大屈曲度(F=10.358, P<0.001)。结论CR假体和PS假体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均可作为初次膝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但是在术后早期,CR假体失血量更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同时与PS假体相比,CR假体在术后早期可能会拥有更好的膝关节活动度和屈曲度。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膝关节,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肘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成人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收治的20例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患者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36~65岁,平均46岁。尺骨冠突骨折按O'Driscoll分型:ⅡA型15例,ⅡB型4例,ⅡC型1例。内侧入路给予冠状突骨折直视下复位、克氏针或空心螺钉固定,然后置入冠状突专用钢板辅助支撑固定;20例患者的肘关节外侧不稳,常规给予外侧入路带线锚钉缝合外侧副韧带复合体。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2 min,术中平均出血85 mL,平均住院时间12.5 d。2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5个月随访。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冠状突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全部患者肘关节活动稳定,无内置物松动、断裂。2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患者肘关节功能:屈曲平均113.2°,伸直平均10.3°,前臂旋前平均72.4°,前臂旋后平均83.4°。末次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20/20);评分平均88.5分。结论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为肘关节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内侧入路复位并坚强固定冠状突骨块同时修复内侧副韧带,外侧入路探查修复外侧副韧带,指导患者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冠状突骨折 骨板 外侧副韧带 肘关节半脱位 缝合锚钉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lux)的产酸克雷伯菌,旨在更直观地观察产酸克雷伯菌(K. oxytoca)在宿主体内的分布以及评估不同杀菌方法的效果。方法扩增pBAV1k-T5-Lux质粒的荧光素酶基因簇(Lux A/B/C/D/E),构建含有Lux A/B/C/D/E基因簇的pBBR1质粒(pBBR1-lux),并获得能够表达荧光素基因基团的大肠埃希菌(E. coli-pBBR1-lux)。将pBBR1-lux质粒电转化至产酸克雷伯菌感受态细胞,经荧光强度鉴定及菌株的3次传代,筛选能够稳定表达lux基因的产酸克雷伯菌(K. oxytoca-pBBR1-lux)。结果连接成功的环状质粒产物命名为pBBR1-lux。与大肠埃希菌对照株相比,含E. coli-pBBR1-lux的Luminesence荧光信号值显著升高[15 345(14 676,18 654) vs. 63(6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21.14、P = 0.035)。K. oxytoca-pBBR1-lux的Luminesence荧光信号值[399 303(265 245,617 192)]显著高于产酸克雷伯菌对照菌株[83(63.5,8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7.07、P = 0.014)。E. coli-pBBR1-lux和K. oxytoca-pBBR1-lux均能够在Veritas微孔板光度计和小动物成像仪上检测到Luminesence荧光信号。将所得菌株按照1︰10稀释6个梯度,荧光值检测结果显示,Luminesence值随菌落浓度降低而下降。多次传代后pBBR1-lux能够在产酸克雷伯菌中稳定表达荧光素酶,不同理化杀菌方法对产酸克雷伯菌杀菌效果不同,紫外线和84消毒液(10%)是最有效的杀灭产酸克雷伯菌方法。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可被微孔板光度计和小动物成像仪检测到的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K. oxytoca-pBBR1-lux。

  • 标签: 产酸克雷伯菌 生物发光 荧光素酶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负氧离子吸入治疗稳定期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稳定期轻中度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负荷深呼吸训练(主要包括深呼吸、加压深呼吸训练、阻力深呼吸训练及自然呼吸调节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负氧离子吸入干预。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呼吸肌功能[包括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改善情况,同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中的躯体功能维度及心理健康维度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并对比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发现2组患者%MIP、%MEP及GQOLI-74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MIP(61.25±5.29)、%MEP(63.20±5.81)、GQOLI-74躯体功能评分[(75.84±6.52)分]、心理健康评分[(78.54±5.82)分]及治疗满意度(满意率为55.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负荷深呼吸训练基础上辅以负氧离子吸入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稳定期轻中度COPD患者康复疗效,改善肺功能,同时治疗过程中患者满意度较好,有助于其长期坚持训练。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负氧离子 呼吸训练 身心健康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 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提高护理效果的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在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期间接收的 100 例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50 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对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护理方案,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患者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以及全身性呼吸体操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护理后患者呼吸困难管理、情感波动、体力活动、环境与温度、安全行为 等 自我效能感高于护理前 , 对照组呼吸困难管理、体力活动、环境与温度方面高于护理前 , 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依从感,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 护理 健康信念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 方法: 以 2018.11-2019.12 收治 108 例患者为对象,均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划分参照组与试验组,均 54 例,展开一般护理与预见性护理,观察护理情况。 结果: 参照组血压指标均高于试验组( P < 0.05 );参照组满意率 83.3% ,低于试验组 98.1% ( P < 0.05 )。 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压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 Morel-Lavallee 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取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7 月的 40 例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 Morel-Lavallee 损伤患者 。处理合并损伤,待生命体征稳定后,择机予以同期手术治疗,纠正骨盆骨折、 Morel-Lavallee 损伤。分析患者住院时间、创口及骨折愈合时间、复位效果、功能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住院时间( 10.22±0.34) d,创口及 骨折愈合时间为 ( 13.90±0.25) d、 ( 3.55±0.12)个月; 复位优良率为 80.00%; 术后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 Majeed评分逐渐增高, 分别为( 68.93±2.42)分、( 75.17±4.09)分、( 81.60±3.22)分, P< 0.05; 伤口远端粘稠液渗出、伤口红肿发生率为 2.50% 、 2.50% 。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 Morel-Lavallee 损伤患者实施同期手术治疗效果较佳 。

  • 标签: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Morel-Lavallee 损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观察肺康复护理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和应用价值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内收治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 150 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75 例,采用常规护理)和实验组( 75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肺康复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 结果: 经不同护理方式开展之后,在肺功能与生活质量两个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数据对比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肺康复护理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临床效果较好,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肺康复护理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尼可地尔对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 纳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 90 例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抽取时间为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通过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 45 例患者。对照组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尼可地尔治疗,对两组疗效情况予以分析。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对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采取尼可地尔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促进疾病预后。

  • 标签: 尼可地尔 稳定型 微血管病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肺康复护理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 2020 年 1月收治的 COPD稳定期患者 86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干预 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3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 组患者 在对照组的 基础上实施 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FEV1 、 FVC 以及 FEV1 % pred 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干预组治疗后上述肺功能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肺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 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肺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为换取现金或物品而向男性提供性服务的男性(MB)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及对预防服务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方法用非概率目的性抽样方法,对访谈对象进行一对一的访谈。结果共访谈28名MB,年龄20~67岁,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6名已婚,户籍来自15个省,性取向多样化,主要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流动。入行主要为经济原因,依靠会所和个人网络寻找顾客,同伴口口相传为主获取知识和技能。性服务对象除男性同性恋外,5/28同时为男性异性恋、 6/28同时为女性提供性服务。但半数以上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12/28有药物滥用史。3名已知感染了HIV仍然在做MB。简单、直观的宣传更受欢迎,接受相关健康服务时首先关注保护隐私。结论MB群体在HIV传播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需要强化针对MB人群的干预措施。

  • 标签: HIV 性行为 定性研究 访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联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不稳定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并获随访的110例大龄儿童不稳定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资料。男73例,女37例;年龄(11.6±2.3)岁(10~14岁)。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组(手法复位组48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组(经皮克氏针组,35例)与切开复位接骨板联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切开复位组,27例)。3组患儿骨折复位术后均采用肘下短臂前后石膏托外固定,骨折愈合后拆除石膏,行患肢腕关节功能训练。对3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再移位率及腕关节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法复位组、经皮克氏针组、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0.2±8.4) min、(35.4±12.2) min、(68.5±20.4) min,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2.1±3.8) d、(44.2±4.3) d、(48.4±5.3) d,治疗费用分别为(2 000.4±551.3)元、(8 000.2±1 151.6)元、(20 010.7±2 453.3)元。3组手术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1.226,F=58.427,均P<0.05)。患儿均获6~18个月[(11.2±3.7)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随访时腕关节功能按Berton愈后评价标准,手法复位组、经皮克氏针组、切开复位组优良率分别为89.6%(43/48例)、91.4%(32/35例)、92.6%(25/27例)。手法复位组有6例患儿术后2周内出现骨折再移位。出现针尾激惹症状4例(经皮克氏针组3例,切开复位组1例)。患儿骨折均顺利愈合,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骨不连及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联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评估上无差异。手法复位术后骨折再移位率高;切开复位手术创伤大,治疗费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骨折再移位率低等优点,是治疗大龄儿童不稳定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优先选择。

  • 标签: 尺桡骨远端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间收治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 84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参照组,对其实施常规院内护理,另一组为实验组,对其实施延续性护理,每组各 42例,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得分以及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分以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护理后的负性情绪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改善效果 慢性心衰稳定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清可溶性CD163(sCD163)及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IL-5、IL-6、IL-8、IL-9在不同哮喘炎症表型中表达的差异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四川省康复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内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172例,作为哮喘组。采集患者稳定期时的诱导痰液样本和外周血清样本。依据诱导痰标本中嗜酸粒细胞比例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对哮喘患者进行炎症分型。另外采集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IL-1β、IL-4、IL-5、IL-6、IL-8、IL-9及sCD163水平。结果哮喘组患者血清IL-1β、IL-5、IL-6、IL-8、sCD16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志愿者(t=7.788、5.385、3.144、8.216、11.038,P值均<0.05)。依据痰诱导炎症细胞分型,嗜酸粒细胞增多型哮喘(EA)79例(45.93%),粒细胞缺乏型哮喘(PA)83例(48.26%),混合细胞型哮喘(MA)3例(1.74%),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NA)7例(4.07%)。MA型患者痰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其他3个表型患者,并且MA型和NA型患者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EA型和PA型患者(F=695.904、2.890,P值均<0.05)。EA型和MA型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明显高于PA型和NA型患者(F=1 080.975、136.314,P值均<0.05)。而EA型和PA型痰巨噬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明显高于MA型和NA型患者(F=23.149、464.899,P值均<0.05)。经ELISA检测,NA组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个表型患者(F=2.890、12.329,P值均<0.05)。PA组患者血清IL-5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个表型患者,而sCD163水平却高于其他3个表型患者(F=21.182、14.506,P值均<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sCD163水平与FeNO、痰巨噬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364、0.322,P值均<0.05),与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11,P<0.05)。结论不同炎症表型哮喘患者炎症细胞和炎性介质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血清sCD163与气道嗜酸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有关,在EA患者中表达水平相对较低。

  • 标签: 白细胞介素类 巨噬细胞 稳定期哮喘 炎症表型 sCD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