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第三腰椎突综合征是腰痛或腰腿痛病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由于第三腰椎突特别长,且水平位伸出,附近有血管神经束经过,还有较多的肌筋膜附着。在正位上第三腰椎处于腰椎生理前凸弧度的顶点,为承受力学传递的重要部位,因此易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容易受损伤而引起该处附着肌肉撕裂、出血、瘢痕粘连、筋膜增厚挛缩,使血管神经束受摩擦、刺激和压迫而产生症状。

  • 标签: 小针刀 推拿 腰椎横突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4(C4)合并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锁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肩锁关节手术随机分成Ⅰ、Ⅱ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C4突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Ⅰ组的麻醉效果优于ⅡB组。结论C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肩锁关节骨折手术,阻滞效果优于颈丛神经阻滞,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麻醉效果确切,可完全满足肩锁关节手术麻醉的需要。

  • 标签: 颈浅丛阻滞 肩锁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对枕位与枕后位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选出100例进行研究,其中50例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采用床上卧位的方式待产,其余50例产妇的第一产程为自由体位方法待产,分别列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观察与记录分析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妊娠结局以及出现的宫缩乏力、骨盆异常等异常状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均比对照组产妇更短,P<0.05,最终顺产的有24例,顺产率达到48%,高于对照组的22%,剖宫产率为52%则低于对照组的78%,P<0.05,发生宫缩乏力、骨盆异常等异常情况的概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枕前位与枕后位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选择自由体位,能够确保产妇在适合自己的舒适体位中推进产程,有助于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和产程异常率,更能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具有较高的产科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 第一产程 自由体位 枕横位 枕后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止血方法的应用效果比照观察。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术发生术中出血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子宫动脉结扎术止血,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止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产褥期感染、肠梗阻、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使用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效果更佳,止血速度快,止血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剖宫产 术中止血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腹肌平面阻滞在胆囊切除全麻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一例开腹胆囊切除的全麻手术应用腹肌阻滞的术后疼痛效果的追踪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未采用腹肌阻滞明显轻微,患者仅在术后 10小时出现轻微钝痛。结论:超声引导下腹肌平面阻滞在全麻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可减轻患者疼痛,值得在临床上广为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全麻开腹胆囊切除术后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究腹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为加速康复外科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所需要的病例数为 80例, 选取住院时间是2018年 1月到 2019年 1月的患者。把 8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的方式平均分成两个组别, 实施全身麻醉加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40例 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腹肌平面阻滞的40例患者编排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镇痛优质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首次镇痛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显示P< 0.05说明 差异均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加速康复外科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使用全身麻醉联合腹肌平面阻滞取得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缓解疼痛症状良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横肌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加速康复外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裂行纵切缝术与肛裂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肛裂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4年1月—2018年2月为收治时间,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为44例,研究组行纵切缝术,对照组行肛裂切除术,对比其临床效果,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出院时间。结果研究组肛裂患者行纵切缝术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1.20±1.61)d,术后住院时间为(14.87±2.31)d,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肛裂患者行纵切缝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可推广、实施。

  • 标签: 肛裂 纵切横缝术 肛裂切除术 术后住院时间 创面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为加速康复外科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所需要的病例数为80例,选取住院时间是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的患者。把8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的方式平均分成两个组别,实施全身麻醉加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40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腹肌平面阻滞的40例患者编排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镇痛优质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首次镇痛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显示P<0.05说明差异均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加速康复外科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使用全身麻醉联合腹肌平面阻滞取得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缓解疼痛症状良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横肌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加速康复外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治疗腰三突综合症推拿手法结合电针治疗会加强疗效,方法80例第三腰椎突综合征患者经过两次实验各一个疗程治疗。其中实验1治疗组在使用推拿手法结合电针理疗,对照组使用电针治疗。治疗组显效,占8000%。对照组显效50%。实验2将对照组分为对照组a和对照组b,其中对照组a加上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b治疗方法不变。实验2治疗组显效,8500%,对照组a,显效8000%,对照组b显效50%。结论实验1治疗组、实验2治疗组和对照组a其显效比例明显高于同一实验其他组。结果推拿手法结合电针治疗第三腰椎突综合征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 标签: 推拿 电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肌平面阻滞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小儿疝气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经临床确诊后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之下腹肌平面阻滞,对两组患儿麻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切皮后MAP和HR及术中KLS合剂使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疝气手术患儿在常规麻醉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之下进行腹直肌平面阻滞有效的提升麻醉优良率,降低麻醉风险对患儿的影响,稳定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促进麻醉效果的提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小儿疝气
  • 简介:目的探讨纵向小组责任制排班方式在神经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时间段29例经外科患者和24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未实施纵向小组责任制排班方式,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时间段29例经外科患者和24名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实施纵向小组责任制排班方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本研究中所得基础护理、文件书写、患者满意度、消毒隔离、基础检查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在本研究中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纵向小组责任制排班方式在神经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横纵向小组责任制排班方式 神经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骨瓣开颅术治疗骑跨窦的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24例骑跨窦的硬膜外血肿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术后3个月GOS评分为5分有18例,4分有4例,3分有2例,2分有0例,死亡0例。结论骨瓣开颅术治疗骑跨窦的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骨瓣开颅术 骑跨横窦 硬膜外血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肛裂切除术与纵切缝术治疗肛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肛裂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意愿和临床需要,对32例患者采用肛裂切除术,对28例患者选用纵切缝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和术后情况。结果在伤口愈合时间和术后疼痛度方面纵切缝术组明显优于肛裂切除术组,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肛裂切除术明显优于纵切缝术;在手术疗效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裂切除术和纵切缝术对治疗肛裂患者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两者在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各有优劣,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 标签: 肛裂 肛裂切除术 纵切横缝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刀治疗第三腰椎突综合征临床60例效果分析。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120例第三腰椎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第三腰椎突综合征效果显著,有助于快速改善症状,降低体内致炎反应,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针刀 电针 效果分析
  • 简介:<正>儿童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少见,迟发性跨窦硬膜外血肿则鲜有报导。本院从1985年10月至1994年10月共收治13例,全部治愈。现就其诊断,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讨论如下。临床资料男9例,女4例。年龄3—14岁。坠落伤4例,跌伤3例,车祸伤4例,铁器砸伤2例。均为枕部着力。原发昏迷6例,时间5

  • 标签: 硬脑膜外血肿 迟发性 外伤性 硬膜外血肿 头颅CT扫描 颅内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神经阻滞与小针刀松解联合治疗第三腰椎突综合症。治疗确切,降低突发病。如果联合应用优良率78.5%,而单独用小针刀松解优良率30%。结论联合应用神经阻滞加小针刀松解治疗第三腰椎突综合症其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方法,并且复发率较低。

  • 标签: 神经阻滞 小针刀松解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腹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无法实施椎管内麻醉需行全身麻醉剖宫产孕妇60例,术前无早产及胎儿窘迫症状,且均为初次行剖宫产手术者。60例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孕38~41周)妊娠,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依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复合腹肌平面阻滞组(N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30例。两组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前、切皮即刻及胎儿剖出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中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的用量;比较两组胎儿剖出后的Apgar评分。结果与N组比较,切皮即刻、胎儿剖出时G组产妇血压升高,心率加快(P<0.05); N组需追加瑞芬太尼次数少于G组(P<0.05)。胎儿剖出后1 min,N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13±0.68)分,高于G组新生儿的(7.83±0.59)分,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可减少胎儿娩出前阿片类药物及吸入麻醉药物的用量,产妇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对新生儿影响较小。

  • 标签: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肛裂切除术与纵切缝术治疗肛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肛裂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意愿和临床需要,对32例患者采用肛裂切除术,对28例患者选用纵切缝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和术后情况。结果在伤口愈合时间和术后疼痛度方面纵切缝术组明显优于肛裂切除术组,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肛裂切除术明显优于纵切缝术;在手术疗效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裂切除术和纵切缝术对治疗肛裂患者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两者在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各有优劣,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 标签: 肛裂 肛裂切除术 纵切横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