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胎头位置异常,是头难产的主要因素,而持续性和持续性是胎头位置异常的重要因素,如不能及时纠正则易造成难产,增加剖宫产率,手术助产率,对产妇及胎儿造成很大的损伤。

  • 标签: 头位难产 手法旋转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持续性产妇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持续性位在骨盆无异常、胎儿不大时,可以试产。

  • 标签: 持续性枕后位 枕横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法旋转对产程的影响。方法手法旋转使转为。结果降低了头难产率,成功率高,本组成功率为95%。结论手法旋转胎方位操作简单,易掌握,且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方法有效。

  • 标签: 手法旋转头位难产 枕横位 枕后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俯卧矫正转至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妇产科收治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62例采用自由体位,观察组患者62例通过侧俯卧指导改变孕妇的体位来纠正胎儿的胎位,对比两组患者的胎位纠正情况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胎位矫正率为72.58%,对照组产妇的胎位异常的矫正率为54.84%,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为12.90%,对照组剖宫产率为40.32%,观察组产妇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的产妇来说采用侧俯卧合理的指导方式能有效的纠正其胎方位,减少难产和剖宫产的发生率,因此非常值得临床分娩中推荐使用。

  • 标签: 侧俯卧位 枕横位 校正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持续性358例孕妇和同期3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异常者,宫缩乏力明显增加导致潜伏期延长、宫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高于组(P均<0.01),活跃期延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持续性组胎吸助产、剖宫产、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高于组(P<0.01或0.05)。随着胎儿体重增加,持续性剖宫产率增高(P<0.01)。结论持续性是导致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易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枕位异常 胎儿体重 产科处理 分娩 母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的诊断和处理,指导临床科学。方法整理我院自2009年6月—2011年6月,住院分娩2698人中持和持后354例,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说明持与持后除绝大多数需行手术产,部分病例可用手法纠正及利用孕妇体位矫正而由阴道自然娩出外。结论如果发现及时,处理正确,部分的产妇可顺产或经阴道助产分娩,尽量减少母儿并发症。

  • 标签: 胎头位置异常 头位难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助产对策。方法选取160例(后)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的产妇采用与胎儿脊柱同方向的同侧俯卧,之后再进行胎位纠正,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和宫颈水肿发生率低,第二产程短,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率,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后)的产妇助产时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剖宫产率的发生,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

  • 标签: 枕横(后)位 助产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持续性(后),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在活跃期,通过采取“纠正(后)法”,能促使胎方位转正,缩短产程,提高自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轻母婴危害,利国惠民,操作方便易掌握.关键词纠正;胎方位;降低;剖宫产中图分类号R7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1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由体位对持续性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之间收治的持续性产妇设为观察对象,总计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这60例持续性产妇进行分组,其中采用截石分娩的30例产妇被划分至常规组中,接受自由体位分娩干预的30例产妇被划分至研究组中,并设置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不良母婴事件以及产程时间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测评产妇自然分娩率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组(P<0.05);测评产妇不良母婴事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母婴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测评产妇产程时间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产程时间较短(P<0.05)。结论:对于持续性产妇来说,不需采用自由体位干预,这有助于缩短其产程时间,降低不良母婴事件发生率,提升其自然分娩率,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自由体位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对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选出100例进行研究,其中50例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采用床上卧的方式待产,其余50例产妇的第一产程为自由体位方法待产,分别列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观察与记录分析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妊娠结局以及出现的宫缩乏力、骨盆异常等异常状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均比对照组产妇更短,P<0.05,最终顺产的有24例,顺产率达到48%,高于对照组的22%,剖宫产率为52%则低于对照组的78%,P<0.05,发生宫缩乏力、骨盆异常等异常情况的概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选择自由体位,能够确保产妇在适合自己的舒适体位中推进产程,有助于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和产程异常率,更能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具有较高的产科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 第一产程 自由体位 枕横位 枕后位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位护理管理对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且出现了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后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比产程时间和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同时,总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36%

  • 标签: 体位护理 枕后位 枕横位 分娩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位护理管理对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且出现了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后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比产程时间和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同时,总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36%

  • 标签: 体位护理 枕后位 枕横位 分娩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持续性分娩实施自由体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的298例持续性分娩的初产妇实施不同体位分娩研究,根据体位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9例,试验组采用自由体位的持续性分娩,对照组采用截石进行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异常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试验组发生异常产程的发生率(45.0%)明显低于对照组(65.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顺产率(51.0%)明显多于对照组(24.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自由体位的持续性分娩可以减少异常生产,而且顺产率高,产程时间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初产妇 持续性枕后位 枕横位分娩 自由体位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分娩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10例持续性初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初产妇采取自由体位进行分娩,对照组初产妇则采取截石进行分娩,对两组初产妇的分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初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情况、剖腹产情况、以及产后下肢醉麻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初产妇,且顺产比例与分娩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初产妇。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持续性初产妇的分娩中,根据初产妇的情况,采取自由体位进行分娩,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初产妇分娩时的情况,还可以加强分娩后的恢复情况和提高分娩满意度。

  • 标签: 自由体位 持续性枕后位 持续性枕横位 分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