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邯郸学院学报》、《衡水学院学报》、《惠州学院学报》在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为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提供了不争的现实依据,也证明了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秦皇岛市文化软实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秦皇岛市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学报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挖掘秦皇岛市文化资源,创办特色栏目,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宣扬环境保护理念,为秦皇岛市建设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海滨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贡献力量。

  • 标签: 秦皇岛市 高校学报 文化软实力 现实依据 导向作用 推动作用
  • 简介:由广州石化和北京化工大学联合承担的广东省产学研项目“汽轮机节能和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于12月6日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的验收。该项目开发的石化行业烟机、汽轮机低泄漏、节能、减振密封技术,主要用于烟机、汽轮机等旋转设备上,在保证机组正常稳定运转的同时,可有效减少漏汽,在相同的半径间隙下蜂窝密封的泄漏量比梳齿密封减小约60%;可减少润滑油中的含水量,提高效率,减小蒸汽流量,降低燃料的消耗。

  • 标签: 密封技术 安全关键 汽轮机 节能 北京化工大学 广州石化
  • 简介:基于2008—2012年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26个断面的重金属监测数据,以Hg、Cd、Cr6+、Pb和As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水质标准比较法、重金属污染指数法(HPI)和秩相关系数法等对该段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内变化特征各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Cr6+污染程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Hg、Cd、Pb和As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其中Hg下降趋势显著。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西安段变化幅度最大,是影响渭河陕西段水体重金属质量浓度分布的主要河段。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渭河 陕西段 水体 重金属 HPI
  • 简介: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phonate,PFOS)是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备受关注。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分别以48h和14d为试验周期,研究不同浓度的PFOS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滤纸接触法结果表明,PFOS对赤子爱胜蚓经皮染毒的24h和48h的LC50分别为24.21×10^-3mg/cm2和14.97×10^-3mg/cm2;人工土壤法结果表明,PFOS对赤子爱胜蚓经皮染毒的7d和14d的LC50分别为936.45mg/ks和856.85mg/kg,且赤子爱胜蚓的死亡率随PFOS质量比升高而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FOS对土壤动物蚯蚓显示有毒性作用,对土壤环境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赤子爱胜蚓可以作为土壤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FOS污染的程度的一个生物指标。

  • 标签: 环境学 急性毒性 全氟辛烷磺酸 赤子爱胜蚓
  • 简介:以滇池表层水、中层水、上覆水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TN、NH+4-N和NO-3-N的质量浓度及分布特征,并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氮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在滇池水体中,草海区域氮的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外海Ⅰ区,区域差异特征明显;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H+4-N、TN也以草海区域的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外海Ⅱ区和Ⅳ区,草海间隙水的NO-3-N质量浓度仅为0.60mg/L,与外海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别。从垂直方向看,各种形态的氮在表层水、中层水、上覆水中质量浓度相当,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NH+4-N、TN质量浓度分别为上覆水平均质量浓度的14倍和6倍,间隙水中NO-3-N质量浓度与上覆水平均质量浓度差异不明显。在沉积物-水界面中,NH+4-N平均扩散通量为592.48μmol/(m2·d),呈现出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以NH+4-N为主向上层水体释放的趋势。

  • 标签: 环境学 分布特征 水体 间隙水 滇池
  • 简介: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指导下,从南四湖流域的自身特点与现状出发,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产业生态发展主要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南四湖流域自身特点,从管理机制、财政政策、价格税收、技术创新、投资取向、政绩考核等多角度出发,构建了南四湖流域的产业生态政策体系,并从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建立流域产业布局规划的协调制度、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法律法规制度、增强生态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立流域的政府信息共享与公开机制、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执法机构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障措施。

  • 标签: 南四湖 流域 水质保障 约束 产业 生态
  • 简介:啤酒废水具有有机物含量高、悬浮物浓度高、温度高、pH值变化大及可生化性较好等特点,生化处理成为国内外啤酒废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公司采用“水解酸化-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啤酒废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废水pH在8~9,SS、CODCr、NH3-N平均浓度分别为710mg/L、1910mg/L、49mg/L时,处理后出水pH在6.5~8.5,SS、CODCr、NH3-N平均浓度分别为52mg/L、70mg/L、11mg/L,SS、CODCr、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96%、77%,满足啤酒废水排放标准的要求。该工艺对废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 标签: 啤酒废水 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 两级接触氧化 废水指标
  • 简介:以广州李坑垃圾焚烧厂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厂周边土壤中总汞及甲基汞分布特征,并探讨两者质量比分布相关性。结果表明: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中总汞质量比为56.0-103.2ng/g,平均值为78.92ng/g,高于广州市白云区土壤中总汞平均质量比72.0ng/g;甲基汞的质量比为0.146-0.978ng/g,平均值为0.630ng/g;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中甲基汞质量比占总汞质量比的0.25%-0.97%,两者质量比相关系数为0.807。

  • 标签: 环境学 生活垃圾焚烧 周边土壤的总汞 周边土壤的甲基汞 分布特征
  • 简介:采用盆栽植株和外源Cd胁迫的方法,分别对不同生长期蒌蒿植株根、叶组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及MDA含量进行测定,以揭示蒌蒿在Cd胁迫下的抗氧化机理和耐受机制。研究结果表明,Cd胁迫对上述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20mg·kg^-1的Cd处理可使幼苗期植株器官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6.5%~19.1%,100mg·kg^-1的Cd含量水平则导致其含量减少近30%,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植株的生物量积累关系密切;3种酶活性在0~10mg·kg^-1的Cd处理下未显示出明显变化,幼苗期植株CAT、POD活性在10~80mg·kg^-1的Cd胁迫下增加明显,高于此浓度范围则使酶蛋白受到破坏而失活,中等含量水平(≤40mg·kg^-1)的Cd处理经过长时间作用可使植株逐渐适应胁迫环境,胁迫强度较大的Cd处理可显著提高SOD酶的活性;Cd胁迫过程中植株MDA积累量不断增加。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强在蒌蒿植株耐受Cd胁迫方面能起到较好的防御作用。

  • 标签: 蒌蒿 CD胁迫 抗氧化酶 耐受机理
  • 简介:基于二叉决策树分类技术对河北省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状况调查数据进行理性分析,结果发现:创业目的、环境和时机,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对于高职毕业生创业倾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高职毕业生创业的现状,提出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正确引导创业教育、加大政府创业扶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 标签: 二叉决策树 CART算法 高职院校 大学生创业 数据挖掘 决策分析
  • 简介:煤矸石是煤系固体废弃物,为将其更好地回收利用,选取贵州省毕节市周边乡镇矿区中的煤矸石为研究对象,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nductivelyCoupledPlasmaAtomicEmissionSpectrometry,ICP-AES)测定矸石中的微量元素,并使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AAS)分析Hg,原子荧光光谱法(AtomicFluorescenceSpectrometry,AFS)分析As,最终筛选出19种元素进行富集状态和综合利用分析,9种元素进行环境质量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矸石中的Co、Ga可作为伴生有用组分进行回收,Ti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结合该地区矸石中含有Al2O3、SiO2和丰富的Hf、Mo、V等可改善钛合金性能的微量元素,提出可用矸石生产铝硅钛合金或其他钛合金。此外,Cd的质量分数是国家土壤质量三级标准阈值的4倍以上,在对该地区矸石进行综合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时要进行考虑。

  • 标签: 环境学 煤矸石 微量元素 综合利用 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