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良好应用,对于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管理都有重要的意义。而实践研究发现,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技术问题,包括道路施工路面裂缝问题、道路基层不稳定等问题,都是由于技术应用不良,技术落后引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道路施工,同时也给道路运行造成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解决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道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核心目标。本文结合省道S270线高栏港大道工程案例,总结该工程中,解决施工技术问题的有效措施,旨在推广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法,促进道路施工技术发展。

  • 标签: 道路工程 技术问题 优化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轨道交通从过去的高增长步入到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阶段,TOD所处的地位承受的责任也越来越明显。本文将TOD“站城人一体化”的开发模式划分为筑城开发式和渐进更新式两种开发模式,并通过TOD模式对18号的滩子口和四川美院这2个站点进行规划设计。

  • 标签: TOD模式 轨道交通 站城人一体化
  • 简介:摘要Bochdalek疝又称胸腹膜裂孔疝或先天性后膈疝,成人此疝罕见。本文报告1例老年女性因为右侧腰背部隐痛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能够术前确诊右侧Bochdalek疝。为其实施后腹腔入路的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手术用时65 min,出血极少,术后疼痛轻,顺利出院,目前随访半年恢复良好。

  • 标签: 疝,横膈 Bochdalek疝 后腹腔镜 全腹膜外 无张力修补 胸腹膜裂孔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教育扶贫在全国脱贫攻坚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资助工作就是教育扶贫领域一个重要举措。学生资助不仅是解决贫困生上学难的现实需求,更是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工作。作为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普通高中的学生资助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健全资助机构、完善保障机制、加强资助宣传、创新资助渠道等方式,促使普通高中的学生资助工作有序推进,“拉齐”学生人生起跑线

  • 标签: 普通高中 贫困生 资助 教育扶贫
  • 简介:摘要:道路工程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交通出行的重要载体之一。但部分道路工程常因自然灾害而造成毁坏,需要进行恢复重建。本文通过对道路工程灾毁恢复重建项目进行调查研究,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对道路工程改建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对应的施工策略,确保了道路恢复重建工程的顺利进行,为同类项目的重建提供借鉴经验。 

  • 标签: 道路工程 施工技术 恢复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MICS CABG)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47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其中69例采用MICS CABG方式治疗(微创组)、78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患者血清心肌酶学指标及肾功能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微创组和传统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6.9±5.8)岁和(68.2±7.0)岁,男性比例分别为60.9%(42例)和51.3%(40例)(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无患者发生中转开胸手术。术前,微创组和传统组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8 h再次复查,微创组的血清cTnI为(3.109±0.664)μg/L,CK-MB为(18.03±3.27)U/L,均低于传统组的(3.438±0.715)μg/L、(20.63±4.28)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随访中,微创组和传统组的再发心肌梗死、心房颤动、脑卒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栓形成、心源性死亡、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微创组传统组患者累积MACE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39%和26.92%(P=0.171)。结论MICS CABG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较好,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患者心肌功能恢复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微创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病变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肿瘤切除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对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8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胰腺肿瘤切除的95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阿片类药物用量经换算,统一表示为芬太尼用量,并通过芬太尼用量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芬太尼用量≥2.21 mg,n=46)和低剂量组(芬太尼用量<2.21 mg,n=49)。比较两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RFS和OS的因素。结果低剂量组患者1、3、5年RFS率分别为75.5%、26.5%、15.2%,OS率分别为77.6%、32.5%、24.4%;高剂量组患者1、3、5年RFS率分别为76.1%、23.9%、12.0%,OS率分别为76.1%、37.0%、15.0%;两组患者间RFS率和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中芬太尼用量不会影响患者的RFS(HR=1.205,95%CI:0.737~1.970,P=0.456)和OS(HR=1.062,95%CI:0.634~1.778,P=0.818)。结论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对胰腺癌患者术后RFS率和OS率无影响。

  • 标签: 胰腺肿瘤 无复发生存期 总生存期 镇痛药,阿片类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正侧位X线片上钉道尖端位置判断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安全性的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入院患者40例颈椎CT数据,男24例,女16例,年龄(47.6±13.2)岁。基于Mimics软件三维模型重建及X-ray功能,模拟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及其正侧位片的透射。模拟螺钉钉道尖端位置在正位虚拟片上由内至外被分为5个区域(区域Ⅰ~Ⅴ),虚拟侧位片上分为上下两个区域(区域a、b),通过调整螺钉方向,使得钉道尖端在正位及侧位虚拟投影上分别位于对应的10个位置区域(每个区域80个螺钉),并通过CT分析其准确性,判断是否穿破椎弓根内侧壁或椎动脉孔。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34例行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患者(共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67枚)的正侧位X片和术后CT数据,男18例,女16例,年龄(45.8±14.1)岁。以同样的方式划分钉道尖端在正位及侧位片上的位置,分别统计对应10个位置上的螺钉数量,并通过CT分析判断各枚螺钉是否穿破椎弓根内侧壁或椎动脉孔。结果影像学模拟置钉研究结果显示,模拟螺钉钉道尖端在区域Ⅳ和区域Ⅴ内其椎动脉孔穿破率分别为75.0%(120/160)和100%(160/160),而在区域Ⅰ时其椎弓根内侧壁穿破率为85.6%(137/160)。区域Ⅱ和Ⅲ内置钉失误率相对较低,其中位于区域a的模拟螺钉表现更优于区域b,区域a-Ⅱ和a-Ⅲ的置钉椎弓根内侧壁穿破率分别为7.5%(6/80)和0,椎动脉孔穿破率为0和21.3%(17/80)。影像学回顾性研究中同样显示区域Ⅰ、Ⅳ和Ⅴ内螺钉失误率较高,区域Ⅱ和Ⅲ内失误率相对较低,其中区域a-Ⅱ和a-Ⅲ内共15枚螺钉且未发生任何椎弓根内侧壁和椎动脉孔的破坏。结论区域a-Ⅱ和a-Ⅲ是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钉道尖端位置的“安全区域”。通过分析正侧位X线片上钉道尖端所在区域,者可以确定合理的置钉轨迹,预防颈髓和椎动脉的损伤,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枢椎 椎弓根螺钉 钉道尖端 枢椎椎弓根内侧壁 椎动脉孔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探讨扩大盆腔内侧壁切除(LEER)治疗累及盆腔侧壁的晚期、复发妇科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估该新型挽救性手术的治疗潜力。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LEER手术的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3例复发性宫颈癌,1例晚期子宫内膜癌和1例盆腔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病例。其中4例患者实现完全切除(R0切除),切缘阴性;1例复发宫颈癌患者因继续手术风险极大而终止手术。中位手术时间为345 min(225~482 min),中位中失血量为300 ml(200~600 ml)。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包含淋巴囊肿、尿路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中位随访时间为283 d(128~715 d),其间4例无瘤生存,1例因疾病进展而死亡。高的R0切除率和可观的肿瘤学结局提示LEER可能作为骨盆侧壁受累的晚期复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替代治疗选择。

  • 标签: 扩大盆内侧壁切除术 子宫内膜癌 盆腔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晚期及复发
  • 简介:摘要选择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桥小脑角区胆脂瘤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MRI扫描评估,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然后在0°和30°硬性神经内镜辅助下寻找残余肿瘤,继续切除肿瘤。38例常规显微手术后,在神经内镜下发现残留肿瘤并在神经内镜下切除。全切除44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8例)、脑脊液漏(1例)和颅内血肿(2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2(42±3)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5例(91.8%)患者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80分。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胆脂瘤,可提高全切除率,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胆脂瘤 桥小脑角 神经内镜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后狭窄的效果及其具体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因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科行ESD治疗、剥离范围≥3/4环周的81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30例;年龄(62.09±7.95)岁,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口服醋酸泼尼松组(28例)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30例)。分析术后12周3组患者食管狭窄的发生率、内镜下探条扩张次数,比较手术前后Atkinson分级和食管癌患者补充量表(QLQ-OES18)评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组食管黏膜组织中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15(CHST15)mRNA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组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患者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82.6%(19/23)、46.4%(13/28)和2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探条的扩张次数[M(Q1,Q3)]分别为 2(1,3)、0(0,0)和0(0,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和术后Atkinson分级和QLQ-OES18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复查时,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组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患者食管组织中CHST15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31±0.13、3.44±0.07、2.84±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口服醋酸泼尼松组对照组比较,CHST15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下调(P<0.001),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组比较,CHST15 mRNA的表达进一步下调(P<0.001)。随着CHST15 mRNA表达的下调,口服醋酸泼尼松组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食管组织中TGF-β1和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亦下调(均P<0.05)。结论单独口服或者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均可有效预防食管ESD术后狭窄,减少术后扩张次数,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效果更佳;糖皮质激素可降低食管黏膜组织中CHST15 mRNA的表达,抑制其所调控的TGF-β1和collagen-Ⅰ蛋白表达。

  • 标签: 糖皮质激素类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狭窄 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15
  • 简介:摘要总结“三明治”式唇病变切除成形治疗动静脉畸形巨唇症的临床经验,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临沂市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7例动静脉畸形巨唇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3例;中位年龄4.5岁(2~57岁);上唇18例,下唇9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过(外院或本院)5~10次的介入栓塞硬化治疗,巨唇外形改善均不明显,3例病变进展增大。本组病例均采用“三明治”式唇病变切除成形治疗。共行“三明治”式唇病变切除成形28例次(1例2次手术)。27例次患者一期切口愈合,1例部分黏膜坏死,后经换药后愈合。有2例分别于术后半年内局部复发。随访1~3年,远期疗效评价Ⅲ级(好)24例,Ⅱ级(中)3例,Ⅰ级(差)0例。“三明治”式唇病变切除成形切口隐蔽,立体式切除病变彻底,能最大限度保留三维结构,术后外形和功能良好,远期疗效好,建议临床推广该手术方式。

  • 标签: 唇疾病 巨唇症 动静脉畸形 手术
  • 简介:摘要:新课改将教学模式改革视为一大要点,鞭策教师推行新颖、高效的育人手段,营造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自学的育人环境,使学生能增强核心素养,如自学能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等。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改进教学模式成为教师要解决的问题。分层教学属于精准育人理念下的高效教法之一,利于学生自学合作,以支架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托发挥教学优势。本文通过探析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上的分层教学模式,以期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改有效性提供参考。

  • 标签: 新课改 高中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膝动脉栓塞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继发性疼痛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因KOA继发中重度膝关节疼痛的患者17例(23侧膝关节),年龄(68±7)岁,男6例,女11例。术前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及功能情况,使用Kellgren-Lawrence(K-L)分级评估KOA严重程度,使用磁共振膝骨关节炎评分(MOAKS)评估患膝MR成像特征。所有患者均进行选择性膝动脉栓塞(GAE)。术后随访6个月,分别于术后1天、1周和1、3、6个月使用VAS、WOMAC量表评估临床结局,包括膝关节疼痛、僵硬及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3侧患膝均超选并栓塞3~7支膝动脉分支,其中7例K-L分级4级患者栓塞4~7支膝动脉分支。术后1个月临床改善率为95.6%(22/23),术后3个月临床改善率为86.9%(20/23),术后6个月临床改善率为91.3%(21/23)。23侧患膝完成6个月随访,术后1、3、6个月VAS评分、WOMAC疼痛评分及WOMAC总评分分别为(2.5±1.3)、(3.4±2.4)、(19.7±9.8)分,(3.0±1.8)、(4.5±3.4)、(22.3±11.3)分,(2.8±1.5)、(4.1±3.0)、(20.5±11.0)分,均低于术前的(6.6±0.9)、(11.4±2.6)、(47.0±12.0)分(均P<0.001)。随访期间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3例股动脉穿刺区皮肤瘀斑,4例术后1 d膝关节僵痛感,均在1周内自行缓解;6例患者术后存在伸屈活动时关节弹响,其中3例于术后3个月内自行消退。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重大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结论GAE治疗KOA继发性疼痛临床改善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保守治疗无效的疼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疼痛 膝动脉栓塞术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再次玻璃体切除(PPV)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接受PPV治疗的PDR患者(290只眼)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次数分为单次PPV组(227只眼)和再次PPV组(63只眼),并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眼-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换算为LogMAR视力),以及再次PPV组患眼发生并发症情况,定量资料采用M(Q1,Q3)表示,分析患者眼睛再次PPV的影响因素。结果单次PPV组患者的年龄为55.0(47.0,63.0)岁,再次PPV组患者的年龄为49.0(38.0,57.0)岁(P=0.027)。两组患者术前LogMAR视力分别为1.7(1.0,2.4)和2.1(1.4,2.4)(P=0.026);术后6个月,单次PPV组LogMAR视力提高至0.75(0.43,1.00)(P<0.001),再次PPV组提高至0.95(0.60,1.65)(P<0.001),单次PPV组提高差值高于再次PPV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年龄(OR=0.97,95%CI:0.95~1.00;P=0.043),术前BCVA(OR=1.82,95%CI:1.08~3.05;P=0.024)、术前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OR=2.16,95%CI:1.06~4.37;P=0.033)、采用玻璃体硅油填充(OR=0.48,95%CI:0.25~0.92;P=0.028)是再次PPV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术前BCVA、术前合并TRD和玻璃体硅油填充是影响PDR患者再次PPV的因素。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再次玻璃体切除术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两步撑开复位技术(TSDR)对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1年3月因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TSDR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过伸位X线片横向脱位复位程度,分为术前复位≥50%组和<50%组。观测35例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影像学指标[寰齿间距(ADI)、McRae线(ML)、Wackenheim线(WL)、颈延髓角(CMA)、枕颈角(OC2A)]及并发症的发生。比较术前复位≥50%组和<50%组一般情况及术后复位效果(ADI、ML、WL及CMA)。结果本研究35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52.0±13.4)岁(28~71岁)。其中术前复位≥50%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54.0±13.8)岁;术前复位<50%组22例,男8例,女14例,年龄(50.9±13.4)岁。所有患者随访(23.3±13.4)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5例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ADI、WL、ML及CMA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I、ML、WL复位超过80%分别为31例(88.57%)、30例(85.71%)、31例(88.57%)。术前复位≥50%组和术前复位<50%组比较,术后ADI、ML、W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3例患者存在吞咽困难,1例患者后方植骨未融合,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见不稳,内固定无松动、移位,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部分自发融合。结论对于寰枢间无骨性连接、寰枢小关节无严重倾斜的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应用TSDR中直接复位可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术前过伸位X线片复位程度不影响中复位效果。

  • 标签: 寰枢关节 颅底凹陷 寰枢椎脱位 枕颈融合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破裂脐护理和新生儿手术室护士引导的护理方法的效果,新生儿的健康有关。9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护士监护下的脐带)和对照组(常规脐带分离药物),观察两组对护理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出生24小时后血红蛋白水平(184.75±10.42)g/LP >(161.33±8.56)g/l,t = 5.619)较高(p < 0.05),脐带脱落时间为

  • 标签: 手术室护士主导 剖宫产 断脐护理
  • 简介:摘要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恒频更改为变频程控参数刺激骶神经调控疗法治疗12周的16例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患者的基线期、恒频刺激(CFS)期和变频刺激(VFS)期排尿日记、症状评分量表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CFS期相比,VFS期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每日尿失禁次数和每日平均导尿量减少;每日平均排尿量和功能性膀胱容量增加;生活质量评分和精神健康问卷评估改善(均P<0.05)。16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症状改善。并未见新发的植入部位疼痛和感染,电极移位以及刺激区域电击感等并发症。VFS模式骶神经调控疗法可进一步改善CFS刺激模式DHIC患者储尿期和排尿期下尿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安全可靠。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骶神经调控术 变频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