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那普利在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阐述,并验证其药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纳入研究样本共计80例,均挑选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高血压老年患者,采纳奇偶数字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那普利治疗(对照组)、以及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那普利(研究组),对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对比差异所在。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更加平稳,血脂水平(TC、TG、LDL-C)数据更优,神经功能评分(NIHSS)更低,差异显示P<0.05,表明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那普利对急性脑梗死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意义深远,建议临床广泛借鉴。

  • 标签: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 老年急性脑梗死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那普利与缬沙坦在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那普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改善程度与LVEF分数对比,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均具有通畅血管、调血脂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能显著降低,但那普利的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贝那普利 缬沙坦 心肌梗死 老年人 心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伊沙坦(南京京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与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比研究来评论伊沙坦(国产)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3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被随机、双盲分为两组,经口服安慰剂2周后,分别每日口服1次伊沙坦75~150mg(A组)或缬沙坦80~160mg(B组),治疗4周,观察用药前后坐位血压、心率变化,对比用药前后实验室检查,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伊沙坦组舒张压降低13.3±8.7mmHg,缬沙坦组舒张压降低16.5±9.3mmHg.总有效率A组为76.0%,B组为84.0%.在药物的初始剂量下即能达到有效血压控制的患者数A组为72.0%,B组为68.0%.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11.54%,B组为14.81%.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压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心率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降压幅度与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伊沙坦75~150mg,每日1次,对轻、中度高血压病降压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

  • 标签: 伊贝沙坦 高血压
  • 简介:目的比较逍遥篓散联合顺铂与单药顺铂对乳腺癌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及并分析逍遥篓散是否能减少顺铂的不良反应,期望为临床应用中药逍遥篓散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建立乳腺癌细胞系MCF-7荷瘤小鼠模型,将12只裸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以肿瘤生长情况和抑瘤率为指标,观察各组药物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小鼠的一般情况、血清肌酐、尿素氮为指标,观察联合用药是否能减少顺铂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逍遥篓散联合顺铂组与单药顺铂组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成瘤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逍遥篓散联合顺铂组和单药顺铂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逍遥篓散联合顺铂组荷瘤小鼠一般情况好于单药顺铂组,并且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单药顺铂组(P〈0.05)。结论逍遥篓散具有抗肿瘤作用,与顺铂联合使用,在增加抑瘤作用的同时,可一定程度减少顺铂的不良反应。

  • 标签: 逍遥篓贝散 顺铂 乳腺肿瘤 大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厄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患有高血压并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期间对100例患者使用厄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参照组),另外100例使用厄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研究组),观察不同治疗后,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尿微量蛋白尿、尿素氮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患者尿微量蛋白尿、尿素氮水平均变化明显,评分由于参照组,同时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参照组显低,两组各项研究数据组间对比,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厄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后效果显著,明显缓解患者尿微量蛋白尿以及尿素氮水平,更利于血压的控制,同时减少老年患者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联合治疗 老年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厄沙坦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压水平及血糖水平。结果:研究组SBP、DBP水平、FPG、2hPG、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厄沙坦对于控制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糖尿病 苯磺酸氨氯地平 厄贝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厄沙坦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压水平及血糖水平。结果:研究组SBP、DBP水平、FPG、2hPG、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厄沙坦对于控制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糖尿病 苯磺酸氨氯地平 厄贝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免疫功能、生存质量改善中,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施以伐珠单抗的效果及整体疗效。方法:于2021年3月—2023年8月内筛选样本,为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选60例,在密封信封抽选法下分组,对照组(30例)施以放化疗,基于此,研究组(30例)施以伐珠单抗,观察和比对组间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评分、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3.33%)相比对照组(73.33%)要高(P<0.05)。研究组的CD3 (63.18±8.54)%、生存质量评分(122.36±8.95)分相比对照组要高,CD3 CD8 (21.82±1.06)%相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应用伐珠单抗的疗效显著,可改善其免疫功能,提升生存质量。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贝伐珠单抗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阿司匹林和氯吡格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和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择取80例脑血栓患者采用摸球法随机划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司匹林治疗方案,给予观察组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治疗方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脑血栓患者 治疗效果 患者神经功能 改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 9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46例。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 ACEI类、钙拮抗荆或 P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服拜阿司匹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以及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时间以及心绞痛发作频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时间以及心绞痛发作频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时间以及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上进行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拜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不 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氯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观察。方法:2021年6月到2022年7月为病例选择时间段,电脑编辑程序作用下完成病例挑选,探究对象为上述时间内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小组划分根据接受干预方式不同执行,一组接受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另一组接受氯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分别对应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42例患者,对最终结果比较。结果:得高临床疗效的为观察组(P<0.05)。各症状消失所消耗时间均更短的为观察组(P<0.05)。结论:存在过敏性紫癜的患者,为其通过氯他定联合孟鲁斯钠片开展疾病治疗,让患者获得的成效与理想更为相贴,各症状缓解所消耗时间更短。

  • 标签: 氯雷他定 孟鲁司特钠片 过敏性紫癜
  • 简介:目的:探讨氯吡格药物基因检测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应用的意义及前景。方法:选取我院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64例,行氯吡格药物基因检测,通过对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和ABCB1-3435C四个基因位点的检测,分析其CYP2C19酶的代谢类型和ABCB1基因的表达类型。其中45例病人于住院期间行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并行氯吡格药物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双抗用药方案;19例随访病人系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治疗术后来院复查脑血管造影期间予行氯吡格药物基因检测,采用常规剂量双抗用药。结果:45例住院患者中20例患者基因型异常,常规剂量双抗用药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均根据检测结果更改用药方案,4例患者出现有血栓类并发症表现;19例随访患者中共检测出3例基因型异常患者,其中2例患者曾出现有血栓栓塞并发症表现,通过积极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余患者在住院期间及随访中均未出现任何疑似血栓类并发症表现。结论:CYP2C19基因和ABCB1基因均有较高的人群变异率,基因变异发生氯吡格低反应性,影响支架术后双抗效果;氯吡格药物基因检测可作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项常规检查,提供个体化的用药建议,对支架术后的双抗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基因检测为导向的个体化治疗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 标签: 动脉瘤 支架 氯吡格雷 基因检测 双抗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CYP2C19基因多态性中快代谢型(extensivemetabolism,EM)与中间代谢型(intermediatemetabolism,IM)、慢代谢型(poormetabolizer,PM)基因型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氯吡格低反应的影响程度。方法: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服用氯吡格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关CYP2C19*EM与IM+PM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或观察性试验,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16年11月。2名研究者依据纳入标准及评价量表进行文献筛查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5.0软件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的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分均≥7分,心血管疾病患者共23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氯吡格后,EM与IM+PM基因型携带者发生氯吡格抵抗(RR=0.46,95%CI=0.19~1.13)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RR=0.72,95%CI=0.34~1.5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3,95%CI=0.21~0.53,P〈0.05),CYP2C19*IM+PM基因型携带者较CYP2C19*EM基因型携带者可明显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论:在服用氯吡格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CYP2C19*IM+PM基因型携带者较CYP2C19*EM基因型携带者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但氯吡格抵抗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因此,建议在服用氯吡格或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应先测定CYP2C19基因型突变程度,再考虑是否应用氯吡格抗血小板治疗。

  • 标签: 氯吡格雷 基因多态性 CYP2C19 低反应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曾有描述用阿斯匹林(AS)或氯吡格(CL)后,血小板抑制有个体间差异。另外发现一些个体对AS与CL耐药。因CL的前药(prodmg)由肝细胞色素酶P450(CYP)3A4激活,故作者假设CL疗效的个体间差异可能与CYP3A4代谢活性相关。

  • 标签: 肝细胞色素 P4503A4 代谢活性 氯吡格雷 耐药现象
  • 简介:目的研究重复静脉给予注射用右旋贝拉唑钠13周对Beagle犬产生的毒性,并与注射用贝拉唑钠进行比较。方法正常Beagle犬50只,分为注射用右旋贝拉唑钠2.5、10、40mg·kg^-13个剂量组、注射用贝拉唑钠40mg·kg^-1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每组静脉滴注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溶液,每天1次,连续13周,停药恢复4周。每周称量1次体重,给药前、给药结束及恢复期结束进行体温、心电、眼科、尿液和粪便检查;采血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给药结束及恢复期结束剖检进行脏器相对重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注射用右旋贝拉唑钠40mg·kg^-1剂量下可引起部分动物给药后即刻发现自主活动减少、呼吸急促、流涎、俯卧等症状,血液学指标RBC、HGB、HCT降低,血清生化学指标TP、ALB降低、TC、TG、BUN升高,肝脏相对重量增加以及甲状腺病理组织学病变。结论重复静脉给予注射用右旋贝拉唑钠的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肝脏、肾脏和甲状腺,相同剂量下毒性与注射用贝拉唑钠基本一致;犬最大无毒反应剂量(NOAEL)为2.5mg·kg^-1。

  • 标签: 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 重复给药毒性 甲状腺 BEAGLE犬
  • 简介:目的评估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发病至治疗时间≤6h的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氯比格、舒降之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发病≤4h以内接受治疗45例,血管再通者36例,占80%。发病4h-6h以内接受治疗15例,血管再通者11例,占73.3%。60例中6h内再通者47例,占总例数78.3%。结论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AMI,其越早应用效果越佳,血管再通率达78.3%,广大基层医院在无心脏介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条件下,只要认真选择好适应证,并仔细观察临床变化,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也能及时抢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可为广大低收入患者所能接受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静脉溶栓 抗凝 抗血小板 调脂 基层医院
  • 简介:目的观察奥扎格钠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新脑梗死、癫痫的疗效及对SAH再出血有无影响。方法将86例SAH病人随机分成奥扎格钠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奥扎格钠,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致死、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臭扎格钠预防SAH并发症中的脑血管痉挛、新脑梗死、癫痫疗效确切,且无再出血的危险,并可预防止血药物所致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发症 奥扎格雷钠 再出血 脑血管痉挛 癫痫
  • 简介:目的观察米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组织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柯萨奇B3型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同步设空白组、模型组、米普利组、米普利组给予米普利2mg/(kg·d)灌胃28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8d后,观察老鼠的死亡率,取血液上清后测定血清中TNF-α蛋白的表达以及心肌组织测定LC3B和P62的蛋白含量表达。结果感染柯萨奇B3型病毒后的BALB/c小鼠的死亡率变高,精神状态变差,炎症因子TNF-α以及LC3B的蛋白水平均上调,P62蛋白水平下降,而米普利可以改变这种因病毒引起的死亡和炎症因子以及自噬水平升高。结论米普利可能通过调控病毒性心肌炎的自噬水平和炎症水平,达到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损伤的目的。

  • 标签: 雷米普利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组织 自噬水平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纤溶酶注射液联合氯吡格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者分为对照、观察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氯吡格,观察组同时联合纤溶酶注射液,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为78.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受试者NIHSS分数以及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受试者上述得分均有所改善,就改善情况来看,和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氯吡格联合纤溶酶注射液进行治疗,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其能够全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纤溶酶注射液 氯吡格雷
  • 简介: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氯他定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我院诊治的特应性皮炎患儿共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司联合氟他定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氯他定。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每周复诊1次,观察患儿的皮损及瘙痒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7.50%VS78.75%,P〈0.05),实验组患儿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较高;治疗结束2周后实验组患儿的,临床体征与症状评分明显较低(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联合氯他定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及改善,临床体征与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他克莫司 氯雷他定 儿童 特应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