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便携式纤支镜在慢阻肺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21年12月60例慢阻肺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数字随机表随机法分二组。两组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直视下经口气管插管。观察组采取便携式纤支镜经鼻插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和炎症因子监测值、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观察组有优势,且观察组炎症因子监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疗效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合便携式纤支镜辅助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呼吸力学指标,并控制肺部炎症。

  • 标签: 便携式纤支镜 慢阻肺合并严重呼吸衰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在严重创伤患者治疗的价值。 方法:在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2 月对我院诊治的严重创伤 120 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基于护理模式差异分为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的衔接组( n=60 )和一般急救护理的对比组( n=60 ) , 分析护理手段在临床应用取得的效果和价值。 结果:衔接组患者抢救平均时间( 20.04 ±10.01 ) min 、有效治疗时间( 38.15 ±16.80 ) min ,两项数值均小于对比组, p<0.05 ;衔接组患者抢救成功 54 例、占比 90.0% ,数值大于对比组,对比组抢救成功 50 例、占比 83.3% ;衔接组并发症出现 2 例、占比 3.3% ,数值大于对比组,对比组并发症出现 10 例,占比 16.7% , p<0.05 。结论: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抢救时间与有效治疗时间,取得较高抢救成功率,控制并发症出现,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身体。

  • 标签: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急诊治疗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80例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并发症率、软组织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软组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效果确切,可减轻疼痛和减少并发症率,缩短愈合时间。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急诊治疗 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MEDS)评分联合血乳酸对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3-2021.3月期间急诊科拟诊为严重脓毒症1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其进行分组,主要分为脓毒症组(A组)、严重脓毒症组(B组)及脓毒症休克组(C组)。对三组患者进行MESD评分及血乳酸测定。结果 B组及C组与A组之间的MEDS评分及血乳酸指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患者之间的MESD评分同样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乳酸指标之间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为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MESD评分联合血乳酸测定可对患者进行病情危险分层,有利于提高临床对预后的评估准确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死亡风险 血乳酸 危险分层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接受创伤急救护理干预后,对抢救时间和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78例于2020年4月至10月来我院治疗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计算机摇号法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创伤急救护理,记录患者有效抢救时间,统计抢救成功率。结果 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急救总时间、分诊时间、转运时间以及等待时间更短(P<0.05);参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9.48%,而观察组高达94.87%(P<0.05)。结论 在严重创伤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创伤急救护理,有助于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创伤急诊护理 严重创伤患者 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康复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3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分析对象,以入院时间为依据进行分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各15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康复指标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急诊护理干预促进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康复,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急诊护理 严重创伤 失血性休克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中,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23年4月-2024年2月期间入院就诊的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共选取7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通过随机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经预防性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更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严重创伤 失血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将选择的150名病患分为两个组,急救护理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各75人,用创伤急救护理的方法对急救护理组进行护理,而只对使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护理,将两个小组病患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的情况和死亡的病例以及患者对急救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急救护理组的有效抢救的时间比对照组要少得多,抢救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3.3%,远远的高于对照组,急救护理组死亡的人数也比对照组要低很多,而且就患者反馈的情况来看,相较于常规的护理,患者更满意急救护理的护理方式。结论创伤急救护理能够为病患争取更多抢救的时间,能够提高病患抢救成功的概率,同时也降低了患者死亡的概率,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 标签: 创伤急救护理 抢救成功率 有效抢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并分析其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 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 ,实验组患者使用急诊急救护理措施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住院时间和创伤控制时间 ,并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创伤控制时间为( 7.5±1.9) d,相较于实验组( 3.6±1.1) d来说较长;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87.5%( 30例) ,实验组患者则为 97.5%( 39例);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5%( 37例)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77.5%( 28例);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7.2±0.9) 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15.5±2.2) d;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0%( 8例) ,对照组患者为 37.5%( 15例)。两组数据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来说可大幅度提升 ,并缩短患者创伤控制时间 ,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急诊急救措施 严重创伤 并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SP患儿疾病严重程度与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HSP患儿60例与门诊健康儿童19例作为样本,HSP患儿为A组,门诊健康儿童为B组,检测IgA、IgG、IgM及CD3+、CD4+、CD8+等T淋巴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结果A组患儿病情程度与血清IgA、CD8+T表现呈正相关(P<0.05);A组患儿病情程度与CD3+T、CD4+T、CD4+T/CD8+T、NK细胞表现呈负相关(P<0.05)。结论检测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以为判断HSP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

  • 标签: HSP 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严重程度 相关性)删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应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的价值。方法: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阶段共挑选120例严重创伤患者,分2组,分别以基础急救(对照组)和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观察组)护理干预,n=60,将2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救所需时间偏短,治疗疗效偏高,(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严重创伤患者护理过程中主张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缩短急救治疗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 标签: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 应用价值 基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对青少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病耻感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2月我科60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60名家属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在干预前后分别使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和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分别评定患者和家属的病耻感。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因子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可降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病耻感,值得应用。

  • 标签: 病耻感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 青少年 严重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应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的价值。方法: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阶段共挑选120例严重创伤患者,分2组,分别以基础急救(对照组)和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观察组)护理干预,n=60,将2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救所需时间偏短,治疗疗效偏高,(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严重创伤患者护理过程中主张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缩短急救治疗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 标签: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 应用价值 基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患侧双输尿管支架置入在严重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 月到202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严重的输尿管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意愿、手术方式不同及纳入排除标准进行分组,A组为试验组30例:患侧双根输尿管支架置入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30例:患侧单根输尿管支架置入治疗组。结果:试验组患者在采用患侧双根输尿管支架置入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相关生化指标改善、以及呼吸频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都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侧双输尿管支架置入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严重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生化指标,并缩短相关指标恢复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患侧双输尿管支架 严重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 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患侧双输尿管支架置入在严重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 月到202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严重的输尿管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意愿、手术方式不同及纳入排除标准进行分组,A组为试验组30例:患侧双根输尿管支架置入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30例:患侧单根输尿管支架置入治疗组。结果:试验组患者在采用患侧双根输尿管支架置入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相关生化指标改善、以及呼吸频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都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侧双输尿管支架置入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严重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生化指标,并缩短相关指标恢复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患侧双输尿管支架 严重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 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在儿童血液病严重性和难治性临床出血事件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21年5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治疗期间发生严重性、难治性临床出血事件儿童血液病患儿11例纳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治疗研究。患儿治疗期间均至少接受1次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情况。结果:(1)患儿治疗后出血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总治疗有效率为81.82%,2例患儿死亡(心包出血、颅内出血者死亡)。(2)患儿rFⅦa治疗剂量为(47.55±3.06)μg/kg,平均用药次数(2±1)次,单次用药间隔时间(7±1)h。结论: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对儿童血液病严重性和难治性临床出血事件具有临床治疗可行性,但需依据不同患儿症状程度及生理发育情况合理选择用药剂量、频次,加强药物并发症观测,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实施。

  • 标签: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 儿童血液病 临床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沙库巴曲缬沙坦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心理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46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心理衰竭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 组 ( n=23 ),一组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 沙库巴曲缬沙坦 治疗(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 沙库巴曲缬沙坦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心理衰竭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