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川南地区胆石症患者胆汁中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胆石症患者500例,通过术中采集胆囊及胆总管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胆汁细菌阳性率为26.0%,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6.6%,革兰氏阳性菌占28.5%,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最高。结论胆汁中细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药敏试验近年有明显变化,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加,应根据药敏合理选用抗生素

  • 标签: 胆石症 胆汁培养 药敏试验 抗生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精密附着体生物膜形成中死菌/活菌的空间分布。方法采集20例磁性附着体组织面菌斑生物膜,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方法,对生物膜形成中死菌/活菌的空间分布进行观察。结果生物膜底部的?E?2%;随着生物膜厚度的增加,活菌百分比达到74%,其间存在许多黑色气泡样的间隙;随后活菌百分比逐渐减少,至生物膜顶部时几乎全部为死菌。结论口腔精密附着体生物膜的底部和顶部主要由死细菌组成,而中间层主要是由围绕在黑色气泡样孔和通道周围的活细菌组成。

  • 标签: 口腔精密附着体 生物膜 死菌/活菌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 简介:目的掌握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流脑的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2004—2006年度安徽省报告流脑及流脑疑似病例500例,死亡39例,病死率7.8%。500例病例中实验室确诊112例,其中C群流脑病例99例,占88.4%;全省17个市中16个市报告流脑病例,C群流脑病例分布于全省大部分市(12个);C群流脑病例的高发年龄组为13~18岁,占全部C群流脑病例数的51.5%;共发生的13起聚集性流脑疫情中有10起发生在学校;健康人群C群流脑抗体水平较低,阳性率为32.5%。结论C群流脑病例的增多是造成近年安徽省流脑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流脑的流行菌群发生变迁,C群脑膜炎奈瑟菌已成为安徽省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安徽省流脑预防控制的重点应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开展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工作,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学校和中小学生的预防控制工作。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奈瑟球菌 脑膜炎 血清C群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主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过敏性疾病患儿常见过敏原分布情况,并对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儿科接收的过敏性疾病患儿110例根据年龄大小分成婴幼儿组51例、学龄前儿童组37例和学龄儿童组22例,采用德国欧蒙印迹过敏原检测系统、美国拜美克公司试剂对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对常见过敏原分布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探讨防范措施。结果110例过敏性疾病患儿的过敏原率为57.27%,尘螨组合1的阳性率最高,为42.86%,其次为牛奶(11.11%)、鸡蛋白(7.94%);男性患儿的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女性患儿(P<0.05);学龄儿童组的过敏原性阳性率、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婴幼儿组,三组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和吸入与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个季节过敏原阳性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螨是过敏性疾病患儿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牛奶为最常见的食物性过敏原,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不同性别的过敏原分布情况存在差异,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 标签: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中医证型关系,为疾病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2月,筛选1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名医师双盲法辨证分型,动态血压监测通过仪监测血压,进行对比。结果诊断肝阳上亢40例、肝肾阴虚32例、痰湿内盛30例、肾阳虚衰22例、瘀血阻窍20例。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变异性、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阳上亢24h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与变异系数、24h平均动脉压变异性低于其他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不同证型血压变异性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收缩压变异性差异较大;肝阳上亢型血压变异性存在较大差异,需关注肝阳上亢者,提高治疗标准。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中医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6-2011年间烧伤病房收治的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变迁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防治病菌菌感染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将2006年1月—2011年12月烧伤科收治的1096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A组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入院﹔B组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入院。对两组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432株。其中A组808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占61.4%,大肠埃希菌占14.4%;B组以阳性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9.1%,铜绿假单胞菌占13.8%,大肠埃希菌占11.1%;革兰氏阴性杆菌除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10.0%,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均表现出耐药,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均>45.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占88.6%,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医院烧伤科感染病原菌由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转变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亚胺培南在烧伤科的广泛应用和耐甲氧西林菌株在病房的播散,是导致病原菌变迁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烧伤患者 创面分泌物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到2012年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376株,用ATBExpression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76株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159株,阳性率为42.4%。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全敏;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小于35%;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常用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大于60%。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尿路感染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标本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药敏结果的分析,以了解基层医院下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呼吸道疾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取合格标本进行分离接种以及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42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332株,占77.4%,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分离率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株(48.5%),肺炎克雷伯菌株(25.9%),铜绿假单胞菌株(8.7%),阴沟肠杆菌(5.1%),奇异变形杆菌(4.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占41.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23.4%。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分离出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多重耐药菌的比例也较高,检验科应定期发布本院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革兰氏阴性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选取我院88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不良反应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特征主要有过敏、消化道反应、肝肾毒性、血液系统毒性、肌腱炎和肌腱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静脉注射给予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应科学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掌握其适应症,降低患者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不良反应 分布规律
  • 简介: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Ⅰ类整合子的存在情况以及耐药谱型。方法2006年7月-2007年12月自临床标本分离6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分析其基因intⅠ、qacE△1-sul1。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6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13.33%(8/60),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80%的仅有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嗯唑、左氧氟沙星。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其具多重耐药性,Ⅰ类整合子的存在加快了细菌耐药性的传播。

  • 标签: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整合子 Ⅰ类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机制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2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190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84株,占72.57%;革兰阳性球菌523株,占27.43%。检出率最高的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医师必须密切关注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这384株病原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在384例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位居榜首,铜绿假单菌、肠球菌、克雷伯菌、MRSCoN等也是主要的致病菌。然而不同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都产生了不同的耐药性,且近年来耐药率有所上升。结论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居首位。细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

  • 标签: 老年患者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2008年来临床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该菌提供参考。方法将2008年本院临床分离菌株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8年我院分离到110株CNS,其中血液和分泌物标本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0.0%和36.36%。药敏结果表明,各型CNS对万古霉素仍保持100%的敏感率,对利福平的敏感率较高,为90%;对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0%、8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70%。其中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为44.5%。结论CNS已为重要医院感染菌,且多重耐药,临床要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感染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各临床科室住院及门诊病人送检的2394份血标本的培养结果及药敏状况。方法采用BD—BACTEC912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对血标本进行培养,Vitek鉴定板和梅里埃公司药敏卡对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394份血培养标本有273份出现阳性结果,分离率为率11.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43.5%和20.8%,肠杆菌科细菌占19.2%,其中葡萄球菌中MRSA和MRSCON的发生率分别为43.1和31.6%。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分别占其22.4%和12.5%,药敏试验呈多重耐药性。结论血培养阳性率增高,对出现高热、寒战等临床症状者血培养分离菌株并进行药敏监测很有必要,可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为制定经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通过输血传播梅毒。方法采用ELISA法和IPPA法对我市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并将检测情况进行检验。结果87420例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230例,阳性率为0.26%,2009—2012阳性率分别为0.20%、0.23%、0.28%、0.33%,阳性率在性别、学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职业、献血次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偿献血者梅毒流行趋于高速增长期,应把低危人群作为主要献血选择对象,从而预防通过输血传播梅毒。

  • 标签: 梅毒 无偿献血者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族地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使用VITEK-2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到种;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评价结果。结果3696份中段尿培养标本,阳性率为16.5%;610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66.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6%;真菌占5.4%;肠球菌占3.8%;肺炎克雷伯菌占3.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3.0%;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亚胺培南、丁胺卡那等对革兰阴性杆菌仍保持较高敏感性;万古霉素、利耐唑胺等对革兰阳性菌也保持着较高敏感性。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严重,应加强预防和控制。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2016年住院患者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按不同病区、标本类型和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6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2432株,主要科室来源为重症监护病房(727株,29.89%),主要标本来源为痰(2064株,84.87%)。2012—2016年各年份铜绿假单胞菌对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的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在2014年达高峰后有下降趋势;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均P<0.05)。除头孢吡肟和妥布霉素外,来源于痰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其他标本(均P<0.05)。≥65岁患者分离的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65岁患者(均P<0.05)。除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外,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其他科室,为7.71%~66.02%。外科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为1.69%~11.86%。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在临床分布呈明显不均一性,抗菌药物的经验用药以及医院感染监控措施的制定应参考不同病区、不同感染部位和不同年龄的耐药监测数据。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