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在社区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后实施不同管理和预防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高血压护理方案,实验组实施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管理前后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并对比疗效。结果分级管理干预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干预前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更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在社区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其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分级管理 预防措施 社区高血压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早期抗生素经验性应用。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住院病人(主要为老年病人)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符合条件的2829份培病养标本中共分离出770株阳性菌株,阳性检出率为27.21%,其中检出率排前五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最低的为美罗培南,耐药率较高的为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等,而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多西环素等敏感性很高。结论我院培养标本主要来自老年科病人,老年病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罹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又因细菌培养过程耗时长,致使临床不能正确及时使用抗生素。本研究统计了我院2013年至2014年的所有细菌培养标本,真实的反应了我院细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可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用药。

  • 标签: 医院感染 老年病人 细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科ICU常见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采用VITEK-60细菌检定仪对病原菌进行相关鉴定,并用K-B法对于药敏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相关测定发现主要的病原菌仍然为铜绿假单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而病原菌主要分离部分为呼吸道,占到总数的82.2%。革兰阳性球菌对于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而各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于美罗培南以及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结论对于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和反馈,对于延缓耐药性的产生以及合理的应用抗生素都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耐药监测 耐药性 药物敏感率
  • 简介:目的: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为降低PET/CT中CT扫描部分的辐射剂量提供数据依据。方法:用GEDiscoveryST16型号PET/CT系统,在管电压别为80kV、100kV、120kV及140kV条件下,对CT剂量模体和Catphan500CT性能模体进行扫描。测量在各种管电压下的CT加权剂量指数(CTDIw),计算给定螺距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CT图像的相关性能指标;分析CT图像质量与CT剂量的关系。结果:CTDIvol随管电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CT图像高对比度分辨力不受管电压影响;CT图像的低对比度分辨力、CT图像均匀性及噪声性能均随管电压的增加而提高,而性能提高规律并非线性。结论:CT图像性能均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性能提高规律并非线性,当剂量达到一定值时,其图像性能随剂量的增加幅度变缓,因此,在保证一定的CT图像质量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降低管电压适当降低PET/CT检查中CT部分的辐射剂量。

  • 标签: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管电压
  • 简介:摘要目的增强内科疾病引起头痛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抽取临床表现以头痛为主的内科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者头痛的原因、症状与体征,分析患者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常见的就有高血压、心律失常、感冒等。在内科疾病中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占18.23%,心血管系统疾病占16.34%,血液系统疾病占15.23%,泌尿系统疾病占12.45%,心理所致疾病占11.92%,内分泌系统疾病占12.23%,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占9.21%,代谢性疾病占4.39%。结论在内科疾病中,内神经系统受损都有可能导致头痛,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病因非常复杂,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

  • 标签: 头痛 临床表现 内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年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以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美华医疗MA120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我院2014年患者分离出的756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2014年尿路感染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2.86%;其次为念珠菌属(18.25%)、肠球菌属(15.74%)、肺炎克雷伯菌(6.09%)、变形菌属(5.43%)、葡萄球菌属(5.29%)及铜绿假单胞菌(1.46%),真菌(18.25%)。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100%敏感;呋喃妥因和哌拉西林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较高。结论2014年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仍是肠杆菌属,并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感染率偏高。病原菌耐药率偏高,应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产生。

  • 标签: 尿路感染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创面感染合理用药及减少耐药菌产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院2011年6月—2014年4月患者创面感染标本中检出的病原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面标本中共检出965株病原菌,感染部位以四肢为主(50.47%);科室分布以骨外科为主(44.97%);感染诊断以创伤及切口感染较多,分别占47.98%、36.48%。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37.20%,革兰阴性菌占59.59%,真菌占3.21%。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度较高外,对大多数常用的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创面感染患者主要来源于骨科,以创伤与手术切口感染为主,且常见革兰阳性及阴性菌的耐药率均较高。外科医生尤其是骨科医生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以降低感染率和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 标签: 创面感染 抗菌性 微生物 病原菌 耐药性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22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部位主要见于呼吸道、泌尿道、创面分泌物、血液等,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7%),对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结论目前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和耐药性逐渐增加,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合理选用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往往存在基础疾病多,病情危重,且大多数接受多种侵入性诊疗,如使用呼吸机、纤支镜治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易患医院获得性肺炎。一旦发生肺炎,容易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日、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甚至直接导致死亡。因此,分析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总结规律,对指导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成都市城区学龄前期儿童身体各部位脂肪含量,探讨学龄前期儿童的脂肪分布特点。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城区有代表性的3所幼儿园里4~6岁学龄前期儿童共1161名。采用儿童体成分分析仪,对所有受试儿童进行检测,得出脂肪总量、去脂体重、体脂百分比等与脂肪相关的各项数值,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值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成都市城区学龄前期儿童脂肪总量、去脂体重、左上肢脂肪量、右上肢脂肪量、左下肢脂肪量、右下肢脂肪量、胸部脂肪量、腹部脂肪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去脂体重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体脂百分比男女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女生大于男生,男女生的脂肪总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学龄前期儿童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脂含量和分布在不断变化,且有性别差异。

  • 标签: 体脂含量 学龄前期儿童 生物电阻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以供同行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参考。方法以回顾性方法,分析从以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患者的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结果在128例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6株,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7.1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15.09%,居于首位,其次到大肠埃希菌,占9.43%,鲍氏不动杆菌(8.49%)、肺炎克雷伯菌(7.55%)、阴沟肠杆菌(3.77%)、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83%)真菌感染(占42.45%),均对酮康唑、氟康唑与两性霉素耐药。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红霉素、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庆大霉素以及喹诺酮类的药物,耐药率均达到100%,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却达到100%。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也占一定的比例,且耐药率在不断提高,应加强抗原菌耐药性的监测。

  • 标签: 呼吸内科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某院近几年来分离培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20%,氨曲南几乎完全耐药,其余均介于60%~80%。结论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且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药。

  • 标签: 鲍氏不动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变迁 多重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菌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诊治和有效预防新生儿菌血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NET统计软件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间新生儿病房菌血症患儿血培养标本的病原菌分布情况,通过对菌血症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新生儿菌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总共698例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76株,阳性率为10.9%,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6.3%(58/76),以木糖氧化无色杆菌(13.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5%)、洋葱伯克霍尔德菌(7.9%)、荧光假单胞菌(7.9%)、洛菲不动杆菌(7.9%)等多见,革兰阳性菌占23.7%(18/76),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1%),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0.5%)多见。低体重、孕期感染、皮损、先心病、肺炎(P<0.05)等为新生儿菌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本院新生儿菌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非发酵菌为主,菌种分布广泛;对有新生儿菌血症危险因素的患儿应加强护理和监测,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新生儿菌血症的发生。

  • 标签: 菌血症 婴儿,新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统感染者尿液标本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等真菌的感染特点、分布及其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150例住院患者为例,并从患者送检尿液标本中分离出135株假丝酵母菌属,结果通过检测发现了135株真菌,主要是以白色假丝酵母为主,共有102株占75.55%;主要分布以综合康复科为主,一共76株占总数的56.29%;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对两性霉素B敏感,并且敏感率为100%。结论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现代医疗行为的干扰,尿路感染的假丝酵母菌的发病率和免疫力较为低下的患者之间的关系成正比,选择正确的抗真菌药物和尽早进行微生物学检测能更好的进行控制真菌引起的感染。

  • 标签: 假丝酵母菌属 分析 泌尿系统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的超声诊断和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7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接转移的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并对淋巴结的分布情况和数量进行记录。结果超声对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敏感度为26/42(61.9%),特异度为45/49(91.84%)。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中央区淋巴结超声诊断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颈部VI区为重要部位,因此一定要注重对颈VI区的清扫,无淋巴门现象和无淋巴结微钙化情况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诊断 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