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理学社会化进程的加速,南宋诸儒家国天下的同构理想更加宏大。以夫妇为核心的家庭被视为价值观的承载者,是建构秩序的基石。通过对典范形象的价值熔铸,南宋诸儒对循理节欲的夫妇关系给予了导向性诠释,两性情感在家庭生活不断收敛,夫妇之义作为儒学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被充分彰显。传统意义上的夫妇之职在'天理'的范畴得到合理系联,原本无涉外事的阃内之政逐渐拓宽边界,呈现出更加鲜明的社会化特征。在重建礼制、增进价值认同的过程,南宋诸儒着意对'女士'形象进行了道德重塑,夫妇以道相合成为典范书写的重要标准。双方均需以道自任,共同肩负践行和传承儒道的使命,夫妇同志作为士阶层的理想婚姻被南宋诸儒大力倡导。

  • 标签: 南宋诸儒 夫妇形象 典范 价值观
  • 简介:霍米巴巴在讨论民族和文化身份时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为研究离散人群的身份认同提供了栖身之处。本文拟以小说《伙计》为个案研究方向,从'第三空间'来研究离散主体身份建构,探讨小说中的犹太人如何游走于两种文化的边缘,内心不断斗争、挣扎,最终在'第三空间'实现自我身份的建构。

  • 标签: 离散文学 第三空间 犹太教义 身份建构
  • 简介:丰子恺(1898—1975年),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号子觊,后改为子恺,中国近代著名漫画家,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而著称,被誉为“中国现代漫画的开端”人物,所著《缘缘堂随笔》系列亦为文学名篇。其中《一篑之功》,专讲自流井盐场故事,最初发表于《儿童故事》1947年2月第2期,后广被收录。据丰子恺自述此系他来四川自流井的亲身见闻,具有一定的文史价值。

  • 标签: 文学 名家 中国现代 儿童故事 1975年 漫画家
  • 简介: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家中,吴冠可以说是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是中国从现代到当代跨世纪绘画的典型的画家之一,他一生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与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践行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几十年孜孜以求的艺术实践,形成了他鲜明的个性风格和艺术特色。他用一幅幅经典作品恪守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情实感和创作理念,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标签: 当代价值 吴冠中 艺术人生 油画民族化 文化艺术事业 西方绘画
  • 简介:清代法律在对侵害妇女罪行的拟罪中将“犯奸妇女”与“良家妇女”区别开来,侵犯“犯奸妇女”罪量刑低于侵犯“良家妇女”。这一原则可追溯到明末王肯堂之《王仪部先生笺释》,顺治初年修律时采用,乾隆年间已应用于实际的案件审拟,嘉庆时经刑部确认奏准皇帝后列入条例。其后十数年间,又形成强奸及因奸致死和抢夺犯奸妇女罪量刑的系列相关条例。分析现存的清代强奸、抢夺、买卖妇女案例可知,妇女在被侵犯前是否失贞是清代司法实践渐趋郑重的量刑尺度之一。

  • 标签: 清代 妇女 贞节 量刑尺度 良奸有别
  • 简介:吏部是清代中央人事管理部门,与明代比权力下降较大,运行受到多方牵制且尚书兼差过多,无暇部务。丙午改制,因与宪政要求冲突,吏部裁留成为论争焦点。基于自身利益和本位主义,改裁双方斗争激烈。陆润庠等吏部尚书为使吏部能够见纳于宪政,在体制内进行技术性改革。在机构改革与权力调整不同步的情势下,吏部最终被裁,其职权并入内阁。

  • 标签: 丙午改制 吏部 吏部尚书
  • 简介:'温文尔雅''口若悬河''专业人士'……提到律师,大家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里闪过类似的标签。事实上,正如一位业内的老师说的,律师是'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很阔,说起来很烦,做起来很难'的职业,荣耀与挑战同在,拼搏与磨砺并存,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味。我的律师工作经历,有时代大潮个人的运气,也是改革开放后的律师群体在时代大潮摸索前行的一个缩影。恢复高考,转变我的人生轨迹1970年,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

  • 标签: 律师事务所 武汉市 时代大潮 《洪湖赤卫队》 文学剧本 人生经历
  • 简介:独白是一种常见的编剧技巧,它丰富了剧场的表达手段及美学内涵。当下,在对现当代表演艺术的探索,往往忽略了独白剧场的肢体表达,甚至觉得独白和肢体是两种截然对立的审美维度。鉴于此,本文结合《悲情时光》的艺术实践探讨独白剧场的肢体表达,并提出'综合有机术'的表演训练理念,期待当代剧场能呈现出更丰富的审美维度,让观众可以领略到潜藏在肢体表达的审美体验。

  • 标签: 独白剧场 肢体表达 《悲情时光》
  • 简介:文物保护一直以来都被国家所重视,而且国家还针对文物保护建立并实施相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其中提到文物工作应以保护为主,并在文物考古发掘过程做好相关的抢救措施,以及做好后期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保护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下去。

  • 标签: 考古发掘 博物馆 保管 文物保护
  • 简介:如果地震不期而至,博物馆将如何应对保护文物藏品安全?本文通过玉溪市博物馆在展品陈列对传统防震保护方式的实际运用,阐述了防震保护对博物馆文物安全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玉溪市博物馆 文物展品 防震保护 固定法
  • 简介:在当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尤其是进入新常态以来,社会各界对于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以往常规的国土资源档案人工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国土资源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数字化管理技术逐渐被提上了重要日程。本文结合电子化档案管理的基本内涵,就其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对于改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方法、有效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国土资源 档案管理 数字化
  • 简介:本文对古罗马社会的城市女庇护人进行考察,并以此为基础对罗马帝国时期公共生活的性别关系和罗马上层女性的社会地位加以分析探讨。共和时期,罗马人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与其他地区城市建立了庇护关系,有权势的罗马贵族成为城市庇护人。进入帝国后,除男性权贵外,上层女性也被选为城市庇护人。女性当选城市庇护人可看作罗马社会对上层女性的认可。然而,对城市女庇护人及其家庭情况的考察表明,城市女庇护人较高的社会地位离不开其家族男性权力的支撑,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在上层社会的两性关系更加隐蔽,藏于上层女性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表象之后。

  • 标签: 罗马帝国 公共生活 城市庇护人 性别关系 女性地位
  • 简介:本文以葛亮长篇小说《北鸢》的非核心小人物为研究对象,从故事的情节、描写入手,概括葛亮通过对于小人物的塑造,如何进入民国史的书写。葛亮在小人物的身上所表现出的对于历史真实的感慨与深刻刻画,对于历史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和在小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历史趋势的描写,都为他的历史长卷写作增添了细节上的可信。在葛亮的小说写作,也存在概念化历史之下的人物趋同化问题。葛亮的《北鸢》作为七零后作家在历史写作的代表之作,对于民国史的写作有再次丰富和带来新问题的意义。

  • 标签: 葛亮 《北鸢》 小人物
  • 简介: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为充分发挥优秀历史文化名人作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热贡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名人资源,但是对历史文化名人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对历史文化名人基础性的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名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作用的研究基本是个空白,本文旨在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对热贡地区名人文化深入分析,积极探索发挥历史文化名人作用的途径。

  • 标签: 热贡地区 历史文化名人 “一带一路”
  • 简介:“审父”情结是西方文学的一个经典母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审父”叙事也是屡见不鲜。但是作为传记而言,“审父”是—个并不多见的现象,“审母”则更为罕见。季承的《我和父亲季羡林》采用“父与子”的模式展开叙事,为读者呈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另一面。老鬼的《我的母亲杨沫》则站在更加另类的“母与子”视角,真诚地对母亲杨沫进行剖析。两部传记具有一些共同特征:都从亲情的泯灭、母性或父性的淡薄、父母的婚姻悲剧等方面为我们展现了季羡林和杨沫的真实家庭生活。但是两位作者的创作目的、叙事风格、对父母的理解等方面各具特点,其中暗合了作家不同的成长经历以及相异的个性特征。“审母”相对于“审父”而言,无疑是对当代作家传记在真实性以及叙事伦理等方面更进一步的发展。

  • 标签: 审父 审母 真实性 传记冲突 叙事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