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鲁迅的翻译思想经历了3次嬗变:晚清时期他坚持归化翻译,用意译法;在五四时期转为直译;在20世纪30年代他主要以硬译法来开展翻译活动。通过引入文化研究中自我/他者概念分析其翻译思想嬗变历程,可以发现一个译者的逐渐自我他者化。而其自我他者化是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权力话语做出的身份选择的结果,其变化的翻译观是为其文化身份建构服务的。

  • 标签: 鲁迅 翻译思想嬗变 意译 直译 文化身份
  • 简介:采取成员身份范畴分析方法,以庭审话语为语料,从指称、词汇和言语行为三个层面分析庭审中参与者机构身份的话语建构。认为在自然会话中,语言是身份的标记,是身份在自我认知基础上的重要标准。法庭审判中,参与者的语言使用亦是建构机构身份的主要手段。

  • 标签: 庭审交际 机构话语 机构身份 成员身份范畴分析
  • 简介:消费主义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应该引起重视。当前,消费主义盛行的原因之一在于消费给人们提供一种身份建构的重要方式。在消费中,人们体验着自由和平等,确定了自身的价值所在,实现被他者认同,并获得了群体归宿感。然而,这种身份构建方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它使人为物所役,而自由、平等也成为幻影。当代青年所处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催生着消费主义,但是,青年不应该因此而沉沦其中,要清醒认识消费之于人类的本真意义,寻求更为合理的身份建构方式。

  • 标签: 消费主义 青年 身份建构
  • 简介:一、消费社会的兴起和符号消费的出现在西方社会发展史上,1929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出现有着重要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过剩的危机,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但同时,这也表明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弊端,那就是日益丰富的商品和低下的购买力之间的矛盾。随着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到繁荣社会,为了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与资本再生产的有效实现,必须有效地刺激消费、促进合理消费。正如保罗·斯威齐和保罗·巴兰所说的:“刺激需求——创造和扩充市场——就在日益增大的程度上变成了解垄断资本主义下商业政策和政府政策的主题。”在这次经济危机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调整了社会经济的策略,

  • 标签: 符号消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伦理思考 身份建构 西方发达国家 消费社会
  • 简介:在近代来华的众多传教士中,郭士立是最受争议的一位。他对在华传教事业贡献颇多,却受到同时代其他传教士的指责。他是勤勉的福音传播者,却也是积极协助殖民国家侵略中国的帮凶。本文尝试从身份建构身份冲突的视角出发,对郭士立的在华传教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

  • 标签: 郭士立 传教士 身份建构 身份冲突
  • 简介:党员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党员"这一身份的接受和确证,其认同"党员"身份本身以及与"党员"身份相关的价值观念和角色期望。大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在知、情、意三个层面上的表现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对党员身份和党的性质的认知度较高,但在情感和行为层面上未形成与认知层面的统一性。要在知情意层面上实现身份认同统一,需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身份建构

  • 标签: 党员 身份认同 身份建构
  • 简介: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建构教师专业身份的重要阶段。在教育实习中,师范生以已经习得的身份前概念为基础,确证、调适与重构教师身份概念。这一建构过程至少有三种路径:一是将身份前概念确认为专业身份概念;二是部分肯定身份前概念,在实习情境中调适,建构新的身份概念;三是全部否定身份前概念,并重构教师专业身份概念。这一过程经历了从身份前概念到新教师专业身份的过程。

  • 标签: 师范实习生 教师专业身份 身份前概念
  • 简介:实习生教师身份可概括为专业身份、情境身份和个人身份。通过对某师范学院的个案研究发现,多数受访实习生以“学生”或“大学生”而不是“实习教师”定位自己。为此,需要建立高校与中小学校共同培养的合作关系,提倡认知学徒制,注重转变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学习方式。

  • 标签: 专业身份 情境身份 个人身份
  • 简介:国家不仅是一种建立在实效性原则上的实体,也是一种国际主体身份建构与认同。国际社会里的共识观念、秩序和规则对国家身份建构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现代国际社会里所逐步形成并可把握运用的主要是一些基本的框架和原则。而建立在客观基础上博弈互动的承认则对国家身份建构具有重要的构成性质、意义和作用。国家作为一种主体身份是可以独立存在和传承、延续的。因而,把实效性要素与主权要素等非实效性要素相结合的国家身份建构是恰当合理的,国家身份建构不能简单地依靠国际法规则的制订与完善,它只能是在一定的国际法框架、原则基础上由各种因素复杂博弈而成。

  • 标签: 国家 身份 要素 建构 主权 承认
  • 简介:基于社会建构理论,新闻标题作者的身份是可以通过话语进行建构的。出于不同的新闻交际需求,通过多种语言手段和话语策略,新闻标题作者建构了不同类型的语用身份,包括信息传递者和舆论导向者等机构身份,以及突显标题作者严格谨慎、善于思辨、好奇心强和亲近受众等自我维度的个人身份。新闻标题作者不同类型语用身份间的冲突与融合体现了其身份的多元性和动态性。在这些语用身份中,新闻标题作者最为青睐的是信息传递者这一机构身份,其建构频次最高,表明新闻标题的首要交际功能是概述新闻故事、传递新闻信息。

  • 标签: 新闻标题 语用身份 机构身份 个人身份
  • 简介:芭芭拉·金索尔弗的小说《动物之梦》是一部关于记忆与失忆的故事。论文从创伤记忆、文化记忆和生态记忆三个方面分析主人公科蒂建构自我的独特视角:科蒂丧母失子的创伤记忆帮助她重新认识自我与过去、未来的联系;文化记忆促进了科蒂的自我与群体身份的认同;生态记忆唤醒了科蒂内心的自然归属感,在回忆中科蒂找回曾经热爱自然的自我,积极投入到家乡的环境正义运动中。

  • 标签: 《动物之梦》 记忆 身份
  • 简介: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艾丽丝·门罗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女性心中的呐喊,其作品聚焦女性的命运,将女性所面临的困境、挣扎、渴望和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其代表作品《逃离》中,门罗用质朴平实的语言描绘了女主人公卡拉的遭遇,揭示了女性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对自我身份的无比困惑。女性通过女性自我身份意识的萌芽、探寻、确立,完成了女性自我身份的构建。

  • 标签: 女性身份 艾丽丝·门罗 《逃离》
  • 简介:本文从身份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习近平新年贺词的身份建构进行分析,以此作为政府和大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有助于交际目标的圆满实现,有助于人们对政府形象的准确认知,有助于党和政府声音的有效传递。习近平5次新年贺词言简意赅、点到即止,短小精悍、亮点纷呈,它既体现了习近平一贯的语言风格和领导风格,又折射出习近平多年来的所思所虑、所言所行和所悟所盼,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彩篇章和重要段落。分析和观察习近平新年贺词的风格及特点,是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

  • 标签: 社会身份 身份构建 新年贺词 政府
  • 简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写作者身份建构不仅是作者写作意愿的主动选择,也受到时代语境对作家的规约以及文学自身嬗变内在规律辖制。鲁迅一代小说家“启蒙者”写作身份建构、赵树理“工农兵”代言人写作身份的自我认同,以及莫言“作为老百姓”写作身份的自我认领,揭示出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写作身份建构的进路。作家写作身份的不同,为他们创作的主题选择、语言表达、修辞风格等,都带来极大的可辨识性。莫言把自己的写作身份定位于“作为老百姓”,从而规避了道德崇高化带来的写作束缚,为文学写作的个人化修辞开辟了新的进路。

  • 标签: 莫言 鲁迅 赵树理 写作身份 小说叙事
  • 简介:近年来,女博士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高知精英群体。秉持党中央爱才、惜才、关心人才的理念,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近距离聆听女博士心声,在Wodak的历史-语篇分析框架内,从话语分析角度考察女博士的自我身份建构。研究发现,女博士通过命名策略和述谓策略建构了在就业方面前景大好、在科研方面能力较强、在婚恋方面并不难嫁的积极群内身份

  • 标签: 女博士 历史-语篇分析法 命名策略 述谓策略 自我身份建构
  • 简介:本文试对勒克莱齐奥的小说《沙漠》中作者构建的文化身份模式进行探讨,指出异质文化身份与自然的弱势身份的相似性,分析作者将两者结合在同一作品中的动因,并借助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型和"符号矩阵"理论研究作者表现作品主题的诗学构建及作品的内部结构,指出作品两条线索所构成的文化身份的循环运动模式,并对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进行补充。

  • 标签: 《沙漠》 文化身份 行动元模型 符号矩阵
  • 简介:在砂华史界中,已有不少文化人士撰写1857年石隆门华工起义事件的文章,最远可由1937年新加坡史家叶华芬肇始,近期则有集民间口述历史于大成的刘伯奎,他们都为砂华史界留下了重要的华工论述。笔者撰述此文之前,承砂华史界耆老朱敏华先生提供一份名为《研究“1857年石隆门华工事件”中英文参考书目》。①如果详看砂拉越华工历史研究大事表,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华工历史专著,都是二十世纪晚期才完成的,大规模的文教界人士组团前往石隆门与新尧湾两地进行考察,更是近十年才有的事情。

  • 标签: 历史建构 身份认同 1937年 文化人士 口述历史 参考书目
  • 简介:曾两度荣膺龚古尔文学奖的作家罗曼?加里经历了多重人生和多重文化。他在其自传性作品《童年的许诺》中运用虚构和想象,在真实与虚幻中追忆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以此来探寻和建构自己的“真实”身份,纪录自己投身文学创作的历程。

  • 标签: 加里 身份 虚构 诺言 自传
  • 简介:摘要:混合式教学已逐步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主流模式,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的身份属性和角色也呈现出新特征,教师成为教学资源的供给者、交互互动的创设者、教学过程的监督者以及自主学习的引导者。面对身份的转变,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教学,通过接纳自我身份、形成“协同”意识、开展行动研究以及提升信息化水平等路径来解构旧身份,重构新身份,适应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 标签: 混合式教学 教师身份 建构路径
  • 简介:托尼·莫里森作为女性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对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歧视压迫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作品《秀拉》中,莫里森分析了造成女性悲惨处境的原因,同时也对黑人女性如何建构自我身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 标签: 《秀拉》 黑人女性 建构自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