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引起急性肾损伤(AKI)的重要原因,约60%的脓毒症患者会发生AKI。目前临床诊断AKI的标准仍然是基于血肌酐和尿量的变化,由于其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因此可能导致治疗时机延误,增加病死率。寻找一种类似"肌钙蛋白"的诊断AKI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实现AKI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干预,对降低AKI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研究表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可用于早期诊断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并且在SA-AKI的风险分层、预后判断及介入干预等方面亦有重要价值。现对TIMP-2和IGFBP7在SA-AKI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细胞周期抑制蛋白阻滞剂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 简介:摘要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是一种对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具有负性调节功能的生物学分子,在细胞增殖、凋亡、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笔者以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为切入点,就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诸多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展开综述,为今后将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作为新的诊断标志物或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 肿瘤 G蛋白 有丝分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动脉粥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防治任务重大。病理生理学、遗传学以及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表明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导致ASCVD的明确病因,干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本文从LDL导致ASCV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遗传学证据,干预LDL-C改善ASCVD预后的临床证据以及LDL-C干预靶目标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病理生理学机制 遗传学证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联合预测妊娠糖尿病(GDM)孕妇结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89例GDM孕妇,将其纳入GDM组,年龄(33.98±2.53)岁,年龄范围为22~47岁。另选取同期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9名孕妇,将其纳入健康组,年龄(33.91±2.54)岁,年龄范围为23~44岁。监测两组纳入者的IGF-1、AOPP、MCP-1、SOD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GDM组的IGF-1[(107.47±10.81)μg/ml]、SOD[(55.67±7.19)U/ml]水平低于健康组[(129.01±10.87)μg/ml、(93.68±7.15)U/ml],而AOPP[(79.68±3.06)μmol/L]、MCP-1[(854.29±10.63)pg/ml]水平高于健康组[(29.57±3.03)μmol/L、(451.74±10.6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9.3%(35/89)]高于健康组[5.6%(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中不良妊娠结局孕妇的IGF-1[(84.87±3.09)μg/ml]、SOD[(43.32±7.63)U/ml]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结局孕妇[(114.29±3.06)μg/ml、(73.87±7.69)U/ml],而AOPP[(86.29±3.19)μmol/L]、MCP-1[(869.29±7.12)pg/ml]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结局孕妇[(60.39±3.14)μmol/L、(523.16±7.1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AOPP、MCP-1、SOD水平联合预测GDM孕妇妊娠结局的价值最高。结论监测IGF-1、AOPP、MCP-1、SOD水平对GDM病情的观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联合检测能提升预测GDM孕妇妊娠结局的价值。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晚期蛋白氧化产物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超氧化物歧化酶 妊娠糖尿病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尿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IGFBP7)联合尿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2,TIMP-2)对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SA-AK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尿液,并监测血肌酐,将患者分为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组及非AKI组。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预后信息包括住院透析、住院死亡、出院时肾功能完全恢复、术后1年死亡、进展为慢性肾脏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术后6 h、24 h、48 h尿液中IGFBP7和TIMP-2的水平,并同时测定尿肌酐(Cr)。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尿[TIMP-2]·[IGFBP7](简称T*I)及尿T*I/尿Cr2对AK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4例患者,年龄(58.43±10.91)岁,男性47例(63.5%);其中24例(32.4%)发生AKI,10例(13.5%)为2~3期AKI。心脏术后AKI组患者尿T*I在6 h、24 h时明显高于非AKI组(均P<0.05)。心脏术后24 h尿T*I预测AKI的AUC为0.71(95%CI 0.59~0.81,P=0.001,截断值为0.020,敏感度79.2%,特异度56.0%),而预测2~3期AKI的AUC为0.85(95%CI 0.75~0.92,P<0.001,截断值为0.083,敏感度70.0%,特异度90.6%);尿肌酐校正的尿T*I没有显示出更优的预测价值。此外,24 h尿T*I预测CSA-AKI患者的不良住院结局、肾功能恢复和术后1年死亡的AUC分别为0.82(95%CI 0.71~0.90,P=0.001)、0.80(95%CI 0.66~0.86,P<0.001)和0.81(95% CI 0.70~0.89,P=0.047)。结论尿液中TIMP-2与IGFBP7的联合检测有望成为早期诊断CSA-AKI的生物标志物,在预测CSA-AKI的预后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心脏外科手术 预后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痫前期(PE)蛋白尿孕妇尿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及α1-微球蛋白(α1-MG)的妊娠期界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210例,其中PE孕妇92例(43.8%),正常孕妇118例(56.2%)。按照诊断性试验评价方法分析非妊娠期尿mAlb、TRF及α1-MG界值对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并通过对不同种类尿蛋白与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确定妊娠期尿mAlb、TRF及α1-MG的最佳切点值。结果(1)非妊娠期成人尿mAlb、TRF及α1-MG界值对于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的诊断性研究:当尿mAlb、TRF、α1-MG分别以30.0、2.5、12.5 mg/L为界值时,三者对应的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1%(89/101)、88.2%(90/102)、78.9%(75/9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106/109)、98.1%(106/108)、85.2%(98/115),准确率分别为92.9%(195/210)、93.3%(196/210)、82.4%(173/210)。以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为“金标准”,尿mAlb、TRF分别以30.0、2.5 mg/L为界值的诊断方法分别与“金标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α1-MG以12.5 mg/L为界值的诊断方法与“金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2)尿mAlb、TRF及α1-MG值对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的ROC曲线及最佳切点值:以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为判定标准,尿mAlb、TRF和α1-MG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2、0.984和0.907。尿mAlb、TRF、α1-MG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86.5 mg/L(Youden指数=0.927)、5.5 mg/L(Youden指数=0.923)、15.4 mg/L(Youden指数=0.687)。(3)尿mAlb、TRF及α1-MG最佳切点值对于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的诊断性研究:尿mAlb、TRF、α1-MG分别以86.5、5.5、15.4 mg/L为界值时,三者对应的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9%(86/87)、95.7%(88/92)、87.7%(71/81),其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117/123)、96.6%(114/118)、83.7%(108/129),其准确率分别为96.7%(203/210)、96.2%(202/210)、85.2%(179/210),均高于非妊娠期界值的准确率。以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为“金标准”,尿mAlb、TRF、α1-MG以86.5、5.5、15.4 mg/L为界值的诊断方法分别与“金标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推荐将尿mAlb、TRF、α1-MG的妊娠期界值分别定义为86.5 mg/L、5.5 mg/L、15.4 mg/L。

  • 标签: 先兆子痫 蛋白尿 白蛋白尿 转铁蛋白 参考值
  • 作者: 王玺 李斌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病理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口腔颌面部肿瘤精准病理诊断创新单元(2019RU034) 100081
  • 简介:摘要通过回顾文献,总结31例Warthin瘤黏液表皮癌(WT-MEC)类似病变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患者年龄17~65岁, 平均46岁,男女比为1.0∶2.1。22例治疗后无复发和转移,1例复发,8例预后资料不详。组织学表现为多囊性多层排列的嗜酸性上皮增生伴有明显的淋巴间质,可见呈小灶分布的鳞状细胞、黏液细胞。多数病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RTC1-MAML2融合基因阳性。MAML2融合基因检测可用于辅助诊断。虽然多数报道的病例预后良好,仍需定期随诊;同时由于病例较少、资料有限,该类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尚不肯定,治疗和远期预后评估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因复杂,发病率高,与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及远期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因此,在早期可逆转阶段及时发现急性肾损伤,对于预防其进展为肾衰竭和启动肾脏替代治疗尤为重要。因此,探寻急性肾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于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作为细胞周期阻滞蛋白,在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预后判断、治疗效果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细胞周期阻滞蛋白[TIMP-2]×[IGFBP-7]在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损伤中发挥作用,可作为疾病预后参考指标。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生物标志物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蛋白3(NLRP3)通路对动脉粥硬化(AS)模型小鼠脂质沉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0只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为对照组,并将20只同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组与硼替佐米(BTZ)组,每组10只。予AS组和BTZ组小鼠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BTZ组小鼠给予50 µg/kg BTZ腹腔注射(2次/周,持续4周),AS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持续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于干预12周后测量其体质量及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并予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组织病理形态及脂质沉积状况,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根部组织中NF-κB、NLRP3的阳性表达,予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小鼠主动脉根部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和Atg12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干预12周后,AS组和BTZ组小鼠的体质量,TC、LDL含量,病变程度及脂质沉积占比,NF-κB、NLRP3阳性表达及P6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TZ组小鼠这些指标均明显低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和BTZ组小鼠的HDL含量、Beclin-1和Atg1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TZ组小鼠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NF-κB/NLRP3通路可通过调节血脂含量以减少脂质沉积,并介导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以促进自噬发生,从而起到抑制AS进程的作用。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核转录因子-κB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自噬 脂质沉积
  • 简介:摘要供者自然杀伤(NK)细胞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最早重建的一类淋巴细胞亚群。移植后早期,供者NK细胞可以通过其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R)与靶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特异性偶联,识别并杀伤被感染的细胞和血液肿瘤细胞,发挥抗感染和抗血液肿瘤等作用。根据供者KIR与受者HLA配型组合的不同模式,可预测NK细胞的同种异体反应性和移植结果。笔者拟就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KIR/HLA配型模式及其对移植结果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优化供者筛选、改善移植结果和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杀伤细胞,天然 受体,KIR HLA抗原 移植物抗宿主病
  • 作者: 姚玉玺 齐宝云 董荣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神经内科,北京 1011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神经内科,北京 101121 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呼和浩特 01002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消化科,北京 101121
  • 简介:摘要黄元御脾升胃降学说认为,脾胃为脏腑阴阳升降的枢纽、三焦气水方化的中枢。肝阳肾阳随脾升,脾升则水升化气;心火肺火随胃降,胃降则气降化水。当脾胃升降失调,中焦气水方化失常,则发为胃痛,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脾阳不升,肝阳不升郁于中焦,脾虚肝郁,而致气滞胃痛;肾水不能化气上行,脾虚水寒,而致寒凝胃痛;胃阳不降,食滞中焦,心火不降,郁于中焦,心胃热盛,而致食积胃痛;肺气不降,郁滞中焦,血行乏力,气血郁滞,而致血郁胃痛。基于此辨证施治,可获佳效。

  • 标签: 脾胃病 胃痛 黄元御 脾升胃降 中医理论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1949—1959年间,中医界在探索"针灸科学化"道路过程中,对经络学说的认知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初期"去经络化"、中期"巴甫洛夫化"和后期重回本原。经络学说的学术地位亦随之沉浮。这一变化受到当时外部环境和学科生命力的共同影响。在经过学界一段时期的摸索和实践后,经络学说重获重视,成为今日中医基础理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 标签: 经络学说 新中国 科学化 认知变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儿男,29个月。因精神萎靡半月余,呕吐2 d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磁共振成像显示松果体区异常信号影,脑积水。患者入院第4天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出院随访4个月,患者死亡。病理检查: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部分区域可见坏死,细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个别胞质内可见嗜酸性小体,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部分阳性,波形蛋白阳性表达,INI1表达缺失。最后诊断为罕见发生于松果体区的不典型畸胎/横纹肌肿瘤。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孕症女性的唾液α-淀粉酶(salivary alpha-amylase,SAA)与其生育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的不孕症女性458例。采用应激的生物学标志物SAA和生育压力量表(Fertility Problem Inventory,FPI)对纳入的不孕症女性进行调查。通过淀粉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不孕症妇女的SAA浓度。结果不孕症女性的生育压力总分为(155.86±24.54)分。不同组间的家庭月收入、不孕原因和不孕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3,P=0.041;F=4.079,P<0.001;t=4.491,P=0.03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AA与社会关注、关系关注、父母角色的需要、有孩子的生活方式、性关注和生育压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60,r=0.348,r=0.222,r=0.166,r=0.203,r=0.426,P均<0.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生育压力、不孕原因和不孕类型是影响SAA的影响因素。结论SAA与生育压力相关,结合SAA和FPI更客观地检测到不孕症女性的心理压力。

  • 标签: 唾液α-淀粉酶 生育压力 不孕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涉及髓细胞白血病-1(Mcl-1)下调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索拉非尼对肠嗜铬细胞(EC细胞,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增殖的影响,以确定索拉非尼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将EC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索拉非尼组、索拉非尼+短发夹RNA以下调荧光素酶的质粒(shLuc)组和索拉非尼+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下游作用底物磷酸化ets基因-1(Elk-1)短发夹RNA(shElk-1)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Elk-1、Mcl-1、蛋白激酶B(Akt)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5和10 mol/L的索拉非尼作用后EC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67.42±5.08)%、(50.81±6.11)%和(38.49±5.41)%,显著低于0 mol/作用浓度(99.98±0.25)%(t1=5.148,t5=2.142,t10=1.764,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索拉非尼作用12、24和48 h后EC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65.41±4.61)%、(49.64±4.73)%和(42.49±5.02)%,显著低于0 h作用时间(99.99±0.18)%(t12=4.624,t24=1.856,t48=1.751,P值均<0.05);而与作用6 h比较,EC细胞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1.266,P>0.05)。与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t=12.235,P<0.05);与索拉非尼组比较,索拉非尼+shElk-1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t=9.271,P<0.05);各组间bcl-2相对表达量、bax相对表达量和bcl-2/bax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bcl-2=0.198,Fbax=0.541,Fbcl-2/bax=2.679,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组细胞Elk-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lk-1蛋白=1.426,P>0.05),而Elk-1 mRNA、Mcl-1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tElk-1 mRNA=2.266,tElk-1 mRNA=0.045,tMcl-1蛋白=2.774,tMcl-1 mRNA=2.987,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索拉非尼组比较,索拉非尼+shElk-1组细胞Elk-1蛋白及mRNA、Mcl-1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tElk-1蛋白=5.340, tElk-1 mRNA=6.240, tMcl-1蛋白=6.248,tMcl-1 mRNA=5.217,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组细胞Akt蛋白及mRNA、GSK3β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tAkt蛋白=3.579,tAkt mRNA=3.641,tGSK3β蛋白=2.694,tGSK3β mRNA=3.091,P值均<0.05);与索拉非尼组比较,索拉非尼+shElk-1组细胞Akt蛋白及mRNA、GSK3β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tAkt蛋白=8.041,tAkt mRNA=6.342,tGSK3β蛋白=4.391,tGSK3β mRNA=8.327,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索拉非尼可促进EC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lk-1/Mcl-1和Akt/GSK3β通路有关。

  • 标签: 索拉非尼 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蛋白降解 肿瘤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RA患者成纤维滑膜细胞(FLS)增殖及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RA-FLS,4~6代细胞用于后续实验。不同浓度的人Ox-LDL刺激RA-FLS 24 h,MTS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实时(RT)-PCR法检测炎性因子IL-6、TGF-β、IL-8、TNF-α及清道夫受体CD36、结合磷脂酰丝氨酸和氧化脂蛋白的清道夫受体(SR-PSOX)mRNA表达水平。siRNA特异性敲减SR-PSOX,RT-PCR法检测敲减效果,同时验证SR-PSOX基因敲减后各相关基因的表达。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F检验。结果不同浓度Ox-LDL(10、25、50 μg/ml)可明显促进RA-FLS的增殖,其吸光度(A)值(490 nm)分别为:(1.04±0.15)、(1.05±0.14)、(1.00±0.10),均高于对照组(0.81±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37,P<0.01)。在炎性因子mRNA表达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50 μg/ml和100 μg/ml Ox-LDL可显著促进IL-6 mRNA的表达(F=14.709,P<0.01);不同浓度Ox-LDL均可抑制RA-FLS中TGF-β mRNA的表达(F=299.074,P<0.01),而对IL-8、TNF-α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进一步的机制探讨发现Ox-LDL可促进RA-FLS高表达SR-PSOX(F=68.636,P<0.01),并抑制CD36的表达(F=18.085,P<0.01)。siRNA特异性敲减SR-PSOX,可显著抑制Ox-LDL刺激RA-FLS表达IL-6 mRNA(t=3.875,P<0.01),而对TGF-β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t=-0.193,P>0.05)。结论Ox-LDL可显著促进RA-FLS的增殖,同时Ox-LDL可能通过上调SR-PSOX的表达促进了IL-6 mRNA的表达,提示Ox-LDL可能参与了RA的滑膜增生及炎症持续过程。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炎性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北海市人民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47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恢复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9)和预后不良组(n=28)。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烧伤后入院时间、烧伤面积、烧伤深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LRP3炎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水平。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后入院时间、烧伤面积、烧伤深度、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预后良好组患者IL-1β、IL-18、NLRP3炎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37.28±6.54) pg/mL、(38.26±8.79) pg/mL、1.75±0.35、1.15±0.27,预后不良组患者IL-1β、IL-18、NLRP3炎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9.46±8.87) pg/mL、(76.83±10.58) pg/mL、2.23±0.41、1.94±0.36,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1、13.10、4.17、8.13,P值均小于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β、IL-18、NLRP3炎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是导致烧伤合吸入性损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β=1.56、0.87、1.05、1.11,P值均小于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1β、IL-18、NLRP3炎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水平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42、0.39、0.52、0.56,P值均小于0.05)。结论IL-1β、IL-18、NLRP3炎性小体、Caspase-1的水平异常升高可作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征指标,可根据上述指标指导临床进行早期救治,有助于降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烧伤,吸入性 预后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 炎性因子 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酶